第九十四章 獻王和燕王背刺?殺了,殺了,全部都殺了!
字數:7517 加入書籤
明初的政局,與後世大不相同。
自從老朱殺胡惟庸,廢除丞相製度之後,中書省也就不複存在。
老朱一個人獨權大攬。
開始的感覺還很不錯,但很快,比生產隊的驢還能幹的老朱,也被堆積如山的奏折,和整日整夜都處理不完的公文、國事給壓垮了。
即使老朱不要命般的工作,為了防止自己遺忘了什麽事情,甚至在臥室和書房貼滿了一條條便條,經常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可還是幹不完!
根本不可能幹完!
最後,老朱也不得不承認“人主以一身統禦天下,不可無輔臣”。
於是開始設置大學士作為顧問,幫著處理朝政。
同時,也有了通政司衙門。
洪武年間,通政司還不是後世的擺設,反而地位極高。
通政司有權將各種奏章分解、整理、再呈送到皇帝麵前。
當楊士奇和朱高煦率領一眾錦衣衛,趕到通政司的時候,裏麵正忙得熱火朝天。
大量的奏章正在被分門別類,分成了許多類別,每一類都堆積如山。
有人高喊道:“都動作麻利點,所有的奏章,今天要全部處理。”
“最遲明天上午,就要全部呈交吳王殿下。”
楊士奇帶著一眾錦衣衛走了進去。
那名官員明顯不認識他,見狀立即斥責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闖通政司衙門?可知這裏是朝廷重地,擅入者死罪!”
楊士奇未穿官服,隻著便衣,他以手輕輕拉了拉衣領,稍作整理,正聲道:“翰林院侍講學士,楊士奇!”
此言一出。
通政司內的官員,人人變色。
楊士奇由一介布衣之身,得吳王器重,舉薦為官,受陛下親封為翰林院侍講學士,一步登天。
這已經成為大明官場的一個傳奇故事
凡京中官員,無一人不曾聽說。
有人嫉妒,有人羨慕……有人感歎命運的不公,自己為何就沒有遇上這種好事……
隻不過,自那之後,楊士奇一直在吳王府中辦事,並不與朝中官員打什麽交道。
大家都隻聞其名,未見其人。
此際驟然聽到他的名字,通政司的官員們,在短暫的驚愕之後,便立時露出笑臉相迎。
“原來是楊侍講大駕光臨,失敬!失敬!”
通政司官員盡皆抱拳拱手行禮。
“卻不知楊侍講前來,有何貴幹?”
一名官員上前道:“莫不是吳王殿下的身體好,可以處理政務了?”
他彎腰打著笑臉道:“呈送奏章,乃是通政司的職責。”
“又豈敢有勞楊侍講親自跑一趟?”
楊士奇淡淡道:“誰告訴你,本官是前來取奏章的?”
雲淡風輕的話,落下時卻有若驚雷。
那名官員一愣,忙道:“那卑職就不知,楊侍講前來,有何貴幹?”
他其實亦是一名五品官。
論品級並不比楊士奇低。
但誰都知道,翰林院的侍講學士,可不能按一般的品級來算。
巴結討好的時候,稱一聲“卑職”,實屬正常。
這名官員雖然在通政司辦事,也聽從了朝廷上一幹文官的建議,不給吳王殿下遞呈奏章。
然而,當著楊士奇的麵,卻不敢有半分不敬,反而竭力討好。
“楊侍講若有什麽事要辦,盡管吩咐便是,隻要卑職力所能力,一定要辦。”
“好啊,我們是來砍你們的腦袋的!”
一道脆生生又略帶童稚之氣的聲音,驟然插嘴道。
朱高煦抱著寶刀,威風凜凜的看著屋內眾人。
通政司官員皆是麵容失色。
一名官員斥責道:“哪裏來的小娃娃,通政司是朝廷重地,豈能容你隨意撒野?”
雖然這名看上去十二三歲的孩子,是隨著楊士奇一起來的。
但對方既然說出了那樣的話,他也就不怕撕破臉皮。
楊士奇微微笑道:“他是燕王殿下二子,陛下的皇孫。”
那名官員頓時神色大變,驚恐得再也說不出話來。
他原來以為這個孩子是楊士奇的晚輩,卻不料竟是龍種皇孫,頓時被嚇住了。
另一名官員上前道:“不知我等為何犯了何法,楊侍講為何要殺我等?”
“況且,通政司並非翰林院隸屬下司。”
“通政司的事,還輪不到翰林院來過問,楊侍講恐怕也沒有權力殺我等吧?”
楊士奇冷冷正聲道:“非是我要殺爾等,而是大明國法要殺爾等!”
“今日獻王殿下來吳王府上,特意向吳王告知,這段時間以來,百官所上的奏章,不在少數。”
“可通政司卻自做主張,將奏章都壓下來不報。”
“卻不知是否有此事呢?”
說話間,他的目光,落在旁邊那一疊疊堆得如小山一般的奏章上。
獻王殿下向吳王殿下告狀?
這是怎麽回事?
通政司內的官員,一個個驚得合不攏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獻王殿下,不是支持他們的嗎?
不是說壓著奏章不報,就是獻王在背後鼓動的嗎?
怎麽獻王殿下還跑去給吳王殿下告狀了?
這算啥?
背刺嗎?
“絕無此事!”那名官員立即矢口否認,道:“通政司如何處理奏章,自有朝廷成法。”
“若真有重大之事,又豈有不報之理?”
“但如今四海升平,海晏河清,朝臣所報,不過是一些雞皮蒜毛的小事。”
“吳王殿下病重,我等不敢隨意煩擾,通政司本有處理之責。區區小事,交付各部衙門自行處理即可,並無任何耽擱。”
楊士奇指著那邊堆積如山的奏章道:“那這些奏章又是怎麽回事?”
“這……這些都是今日才上的奏章,通政司正在緊急處理。”那名官員語音稍顯慌亂,但仍不改口認罪。
嘴很硬啊!
準備得還挺充分的嘛。
楊士奇正待開口,旁邊的朱高煦又再次出言,道:“這麽說來,就是獻王哥哥故意向吳王哥哥告假狀了?”
那名官員頓時再度神色大變,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朱高煦笑嘻嘻道:“誣告獻王殿下,那可是大罪。”
“要不要我去請獻王哥哥過來,你們當麵對質?”
一眾官員都不敢再接言,皆一個個低著頭,垂眸而立,私底下卻用眼光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應聲。
半晌才有官員接言道:“那就不必了。”
“前幾日確實是有些奏章壓在這裏,但數量不是很多。”
“卑職等念著吳王傷重未愈,便一直沒報。”
“想著等吳王殿下好了,再一起上報。”
“其實不止是卑職等人,便是朝中官員也都心有默契,不敢騷擾吳王殿下休養身體。”
“今日聽聞吳王身體已然痊愈,可以起床視事,大家才連忙寫了奏折,都進呈了上來。”
“通政司正在加急處理,剛才初步統計,一共有一千五百六十二封奏章,準備待明日一起上交吳王殿下。”
好家夥!
一次上呈一千五百多本奏章,這是準備用奏章將吳王壓垮嗎?
楊士奇語氣驟然大變,冷冷喝道:“這麽說來,獻王殿下並不曾撒謊,之前這裏確實是堆了不少奏章,沒有及時上報了?”
“沒有陛下的聖旨,也沒有吳王殿下的命令,你們就敢自做主張,壓著百官的奏章不報?可知是什麽罪嗎?”
朱高煦在旁邊興奮大叫道:“死罪,死罪!殺了!殺了!全部殺了!”
通政司一眾官員聽得心驚膽戰。
卻不知今日究竟是怎麽了。
先是獻王殿下去向吳王殿下告自己等人一狀,接著又是燕王殿下的兒子跟著楊士奇來通政司責問他們。
獻王和燕王,不是應該和吳王作對的嗎?
怎麽還與楊士奇站在一起,幫著來對付他們呢?
通政司的官員,哪裏知道其中情由,一個個皆是大惑不解。
但聽到這番話,卻不敢不辯。
“我等也是一番好意。”
一名官員怒喝道:“此事就算有罪,亦情有可原。”
“何況,通政司乃朝中重衙,你楊士奇不過是侍講學士而已,有何權力過問我通政司之事?還妄想屠戮我等?”
他不敢罵朱高煦,畢竟對方是皇孫。
便隻能將矛頭對準楊士奇。
楊士奇淡淡一笑,側身看了朱高煦一眼。
朱高煦立即上前,舉起手中寶刀,高聲喊道:“這是皇爺爺賜的寶刀。”
“皇爺爺有旨,憑此刀可號令百官,調度兵馬,便宜行事。”
“三品以下,先斬後奏。”
“三品以上,亦可先行捉拿,再定其罪。”
“爾等可是要抗旨嗎?”
這一路上,楊士奇早就與朱高煦交待過了。
來通政司以後,他可以好好表現表現,出出風頭。
此際的熊孩子,拿著寶刀,正興奮萬分呢。
看著這些嚇得顫顫發抖,隻覺自己威風八麵,好不得意。
至於坑不坑爹?正在興頭上的熊孩子,又怎麽會管這些呢?
楊士奇淡淡道:“來人,將通政司一幹官員全部拿下。”
通政司所有官員,除了通政使是三品以外,其實所有人都在三品之下。
不過,今日通政使並不在,已因病告假多日。
一幹錦衣衛立即上前,將通政司的大小官員,都給拿了。
到了現在,這些官員反而安靜了許多。
在他們看來,通政司總不能沒有一個官員管事。
將他們全部都拿了,那便反而不會定他們重罪。
何況這件事,乃是朝內諸多高官商議而定,他們也隻是奉命辦事。
隻要那些人得到消息,就會來救他們,事情便有了轉機。
這般想著,心裏也頓時安定了不少。
不料,就在這時,隻聽楊士奇朗聲道:“通政司一幹官員,違反朝廷規製,無視律法章程,無故壓奏章不報,致使朝政不能及時處理,欺君罔上,有負聖恩,依律當斬。”
他語氣稍稍一頓,然後轉而吩咐錦衣衛道:“將他們全部推出去,都殺了吧!”
聲音落下,通政司的官員們,這才一個個大驚失色。
有人高喊道:“楊士奇,你敢?”
“我等乃朝廷命官,即使有罪,也要交由大理寺審訊,三司核對無誤,方可定罪。”
“你……你豈敢擅作主張,斬殺我等?”
朱高煦眨了眨靈動的大眼,高舉手中的寶刀,道:“沒看到我手中的寶刀嗎?皇爺爺說的,持此寶刀,三品以下,先斬後奏!”
熊孩子大聲嚷嚷:“還不快將他們都推出去……殺了,殺了,全部都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