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爭的本質,呂妃之死!

字數:7858   加入書籤

A+A-


    時代變了!
    簡單的一句話,卻讓在場中所有人的心中都掀起了巨大的風暴。
    朱棣、藍玉以及其他的一眾武將勳貴,他們中不少人是當下大明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然而,受製時代的限製,此刻的他們,並不能理解燧發槍的出現意味著什麽。
    這是人類從冷兵器時代跨入熱兵器時代最重要的標誌性武器之一。
    甚至可以說是熱兵器與冷兵器的分水嶺。
    當然,僅僅製造出來一兩支槍是不夠的,還需要大批量的生產。
    在曆史上,這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
    經曆了數百年的漫長歲月。
    而朱允熥的出現,將這一曆史進程壓縮到極短的時間內。
    曆史的變革,仿佛就在一瞬間完成。
    眾人被深深的震撼,以及茫然……
    為何吳王殿下手中的家夥,看起來明明和火銃一樣,也冒著火星,可卻不是用火將其點燃的呢?
    他們對此非常好奇。
    朱允熥也沒有賣什麽關子,幹脆利索的和武將勳貴們講起來燧發槍的原理,以及相關各項性能數據。
    射程、射速,使用的簡易程度等等。
    最後,還讓他們一個個輪流親自上手,開槍試射。
    事實上,燧發槍的殺傷力,較之這個時代的弓箭,並沒有太大的提升。
    甚至,對於那些力氣特別大,能拉特別硬的弓的人來說,弓箭的威力還要更大一些。
    但是,燧發槍的射速比弓箭要快得多。
    日常使用的差距也許不大,可當需要長時間連續射擊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
    人一旦過度用力,肌肉就很容易疲勞,射出一定數量的箭羽之後,拉弦的手指和手臂都承受不了,必須要時間休息,等待其慢慢恢複。
    在高強度的戰爭,這一點區別,就已經十分致命了。
    其次是,一名優秀的弓箭手,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培養。
    這可不是什麽人都能勝任的。
    但舉槍瞄準,就太簡單了。
    朱允熥稍微講解一下如何瞄準,要如何做到三點一線等等,武將勳貴們端起槍來打靶,很多人就能打中標靶了。
    相當於是訓練了很久的神箭手。
    對早期槍械來說,這正是其最大的優勢。
    哪怕是老人,孩子,婦女,隻要給他們一把槍,告訴他們如何瞄,如何開,他們就能正常使用。
    但給他們一把弓箭,他們卻隻能徒歎奈何。
    披甲胄,用弓箭、用大刀長矛對砍,對士兵身體素質要求是非常高的。
    身體強壯的士兵往往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老弱殘兵隻會拖累軍陣。
    可一旦使用槍支,整個戰爭的邏輯就變了。
    在槍麵前,眾生平等。
    不管你是能舉起三百斤石塊的壯漢,還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
    殺你都隻需要使用一顆子彈!
    在雙方對陣的時候,弱書生舉槍和壯漢舉槍,彼此之間也沒有任何區別。
    某種意義上說,隻要將槍發下去,告訴士兵們怎麽使用,就能立即將一支老弱殘兵,變成能與精銳對陣的強軍。
    隻要這支老弱殘兵有足夠的勇氣和士氣。
    除此之外,作為統兵打仗的將領,他們還發現了槍支的另一個優點。
    那便是士兵可以排成更密集的陣型。
    拉弓射箭,士兵與士兵之間的距離,必須要拉開。
    否則,就會彼此妨礙對方。
    槍支則沒有這個問題,士兵能站得非常密集。
    這也意味著在同等單位麵積內,能射出的彈丸會比箭雨更密集。
    對方想要衝過來,也會更困難。
    沒錯!
    這也正是為什麽曆史上早期槍支普及後,歐洲各國普遍使用士兵們密集站列的“排隊槍斃”戰術的原因。
    誰都不是傻子。
    這種表麵上看起來很傻的戰術,恰恰如是在一次次的戰爭中,用血的教訓,慢慢總結出來的經驗
    哪一方的陣型更密集,更能集中火力,就會在戰爭中占據更大的優勢。
    於是,密集戰立的“排隊槍斃”戰術,就應運而生了。
    一直到機關槍的出現,這一戰術才被徹底淘汰。
    “老師,此槍造價幾何,能製造多少支?”
    有人急忙詢問道。
    眾人的目光頓時一齊望了過來。
    這也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
    好東西是好東西,可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大量裝備呢?
    曆史上,在西方進入熱兵器時代後,同期中國製造的槍並不差。
    康熙和乾隆手中,都有非常優良的槍械。
    他們也很清楚這些東西的威力。
    然而,卻僅僅隻將其收藏在皇宮中,作為皇帝、皇子們平時玩樂,或打獵時偶爾使用的玩具。
    雖然也裝備了少數軍隊,但卻是粗製濫造的鳥銃,性能極差,火藥的性能則更差,很多時候甚至隻能束之高閣,幹脆不用。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皇帝覺得槍械的製造成本,使用成本都太高了。
    火藥造價也不菲。
    相比之上,用士兵們拿著大刀長矛衝鋒,用弓箭,用血肉之軀去拚殺,成本則低得多。
    牛馬的命又不值錢!
    士兵死了就死了,再召一批就是了。
    戰死沙場本就是將士的歸宿,是他們的使命。
    怎麽能為了少死幾個人,就讓士兵們使用昂貴的槍械和火藥呢?
    朝廷可負擔不起!
    故而,槍械一直沒有在軍隊中普及。
    越是性能好的槍械,造價也越貴,軍隊就越不會用。
    便宜的鳥銃,劣製的火藥,士兵們使用後覺得效果不好,也漸漸不太喜歡用了。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皇帝不願意將製作精良的槍械大規模推廣。
    士兵們用過爛槍之後,覺得槍還不如弓箭好用。
    軍隊裝備的發展,自此在冷兵器中停滯。
    聽到他的話,朱允熥笑道:“你們放心,此槍的成本很低。”
    “本王已經命令大明製造局,第一批先造一萬支槍。”
    “很快就能給軍隊裝備。”
    “此槍的性能,還能繼續改進,將來會造出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子彈準確度更高的。”
    “到時候,整個大明的所有軍隊,都將裝備槍支。”
    康熙、乾隆等人,將槍看作是帝王的玩具,看作精美好看的手工業品,造價自然高得離譜。
    而他要造的槍,可是用流水線大規模生產出來的工業品。
    兩者的製造成本,完全是天壤之別。
    呼!
    呼!
    呼!
    聽到朱允熥的話,一眾將領的呼吸,都變得粗重起來。
    經驗豐富的將軍,已經敏銳的察覺到,一旦此物大規模普及,則大明軍隊的戰術戰法,排兵布陣,都將變得截然不同。
    一個新的時代,真的要來了!
    “殿下……老師,既然第一批便有一萬支槍,能否先拔一批,給我的親軍?”
    藍玉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要求。
    刹時間,像點燃了火藥庫一般,眾武將勳貴都紛紛喊了起來。
    “老師,我的親兵也要!”
    “老師,我要!”
    “老師,我也要!”
    ……
    “吵什麽?”朱允熥目光從他們身上掃視而過,聲音才停了下去。
    “什麽你要我要?你們當朝廷的軍隊,都是你們的私人武裝嗎?”
    “槍支該怎麽裝備,我自有安排。”
    “誰想要都沒用。”
    “今日拿此物過來,是讓你們熟悉一下。”
    “還有便是給你們講解如何利用槍支進行排兵布陣,統兵作戰!”
    “免得日後大規模裝備的時候,你們還茫然不知所措。”
    即使是最簡單的排隊槍斃戰術,也是流了數不清的血,才總結出來的經驗。
    教給他們,便能讓大明的軍隊,少走幾十年的彎路。
    除此之外,還有教他們理解戰爭的本質,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戰爭。
    別看這裏麵很多人都是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
    但實際上,這群大老粗們,對戰爭的理解還非常膚淺。
    他們最擅長的事情,是如何衝鋒陷陣,如何鼓舞士兵的勇氣,如何組織自身的士兵,如何通過觀察軍陣發現敵人的強處與弱點等等。
    這些當然有用,也是非常牛逼的技能。
    可也有很明顯的短板。
    對戰爭的理解不夠,特別喜歡逞個人之勇。
    朱允熥清了清嗓子,朗朗開口:“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為政治服務。”
    “戰爭是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
    “戰爭不是以打敗或消滅敵人為最終目的,而是以實現政治目標為最終目的!”
    “政治利益是戰爭所追求的目標,所以,戰爭行為的決策標準並不是殲滅或打敗敵人,而是權衡利益。”
    “唯有實現了政治目標的戰爭,才能叫取得了真正的勝利。”
    “否則,即使是每戰必勝,但若最終結果與政治目標南轅北轍,那勝也是敗!”
    ……
    “用兵最忌諱的事情,是逞個人之勇。”
    “我們要做的,絕不是以少勝多,來表現自己的英勇善戰,而是盡可能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去消滅敵人。”
    ……
    “使用槍支作戰,最常用的排兵布陣之法如下……”
    朱允熥侃侃而談,從戰爭的本質,再到具體的戰術戰法。
    竟讓台下一眾將領皆聽得如癡如醉。
    原本以為吳王不過是十幾歲的小孩子罷了,縱有幾分才華,又哪裏懂如何帶兵打仗呢?
    卻沒想到,朱允熥先是拿出了讓他們震撼不已的“神器”,接著講起戰爭,竟讓他們有一種兵聖重臨世間的感覺。
    且不管吳王是不是真的會帶兵打仗,至少他這“紙上談兵”的本事,令在場一眾戰陣經驗豐富的將領,都為之汗顏。
    一群大老粗,哪裏懂得這麽多的理論?
    但聽朱允熥講起來,再結合自己過往統兵作戰的經驗去細想,便覺得吳王所言,極有道理,直指本質。
    再也不敢對朱允熥有半分小覷之心。
    隻覺吳王所學,浩瀚如海,令人油然崇拜。
    一天的課程很快講完。
    當天晚上,朱允熥留在大明軍事學院。
    與一眾武將勳貴們共進晚餐。
    第二日一早,他正準備去上課,有宮中的太監急匆匆前來傳訊。
    “呂妃娘娘因病於昨夜崩薨!”
    朱允熥怔了怔。
    雖然早已聽過姚廣孝的匯報,但他對於老朱會如何處置呂妃,仍有些不太確定。
    唯有老和尚對此信心十足,斷定老朱必殺呂妃。
    此際聽到消息,一切果然沒有出乎妖僧的預料。
    短暫的愣神之後,朱允熥“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