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求!時代變了!

字數:8447   加入書籤

A+A-


    金陵城。
    自從吳王殿下監國以來,金陵城的百姓,日子明顯好過起來。
    其中最顯著的變化,首推新版大明寶鈔的廣泛使用。
    買賣交易變得十分便捷。
    再也不用費力去切割銀子,稱重,辨別成色……並因此而討價還價,乃至發生爭吵衝突。
    市麵上的買賣更加頻繁,商家感到生意都變得更好了。
    開始還有人懷疑,是不是朝廷又偷偷印鈔了呢?
    但大明銀行仍然可以隨意兌換銀子,官方糧庫還是按照規定的價格出售糧食,並無任何異常。
    這才令商人和百姓的心安定下來。
    聽說大明銀行如今正在各地陸續開設分行,同時也將新鈔隨之帶去。
    對商人們來說,這無疑又是一個好消息。
    以後出遠門做生意,也不用再攜帶笨重的銀兩和銅錢了。
    《大明日報》的大量發行,則讓百姓們又多了不少茶餘飯後議論的話題。
    從皇帝的傳奇故事到朝廷大事,再到各種市井傳聞。
    其中許多話題,在以前甚至是禁忌。
    但自從《大明日報》發行後,朝廷也放寬了對這方麵的管製。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影響極大的,便是大明製造局的成立。
    自大明王朝立國以來,朝廷每年都會從全國各地抽調大量的工匠來金陵城做工。
    各行各業的工匠皆有,他們進行手工業生產,以繁榮市場,為軍需民用提供產品。
    在以前,工匠們采用的是輪流服役的方式。
    前來服役的工匠們,需要從全國各地趕到金陵城,服役一段時間之後,再趕回去。
    其間路上的開銷,錢糧,都需要自己準備,並且服役是沒有任何報酬的。
    因而給工匠們造成了極為沉重的負擔。
    為了改變這一局麵,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令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四萬五千手工業匠戶,連同他們的家人一起,共計約二十萬人,全部移居到南京城。
    他們聚居的地方,便是後世著名的金陵十八坊。
    匠人們來金陵城後,生活並不好。
    老朱的苛刻,可不僅僅隻針對官員,也包括這些為朝廷做事的工匠。
    給工匠們製定的薪水非常之低。
    再加上以前還經常發放廢紙般的寶鈔,更是讓他們苦不堪言。
    朱允熥發行新版大明寶鈔後,雖然工匠們明麵的薪水沒有提升,但因為新版寶鈔的價值遠非舊鈔能比,因而在實質上,大幅度提升了工匠們的待遇。
    當然,實際上不止是工匠,還有官員們,也從這項改革中受益。
    至少他們的俸祿,不再是有名無實。
    大明製造局成立後,開始大量從工匠當中挑選精幹之人。
    製造局所給的薪水,可比原來朝廷給的,要高得多了。
    畢竟,製造局財大氣粗。
    待遇之好,足以令許多官員都為之羨慕。
    工匠們都爭先恐後的報名,一旦成功錄取,更會大肆慶祝一番。
    因為大明製造局內招聘的人數眾多,在金陵城內,也很是刮起一陣旋風。
    許多從前瞧不起工匠的人,此際隻恨自己不是工匠。
    可這個時代的工匠,可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按老朱的製定的律法,工匠隻能世襲。
    相比之下,大明軍事學院的成立,雖然讓朝堂上的眾臣注目,於百姓而言,卻並沒有太大的感覺。
    朝堂離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還是太遠了一些。
    即使偶爾有一些關心朝廷大事的人談起,也無非是當作無事時的消遣閑談罷了。
    聽完姚廣孝的匯報後,朱允熥便離開吳王府,前往大明軍事學院。
    若老朱果真如老和尚所言,要殺呂妃的話,他此時離開,正好可以免得被意外喚進東宮去。
    老朱想做什麽,都是老朱自己的事。
    他需要做的,則是遠離是非之地。
    朱允熥雖然名義上是大明軍事學院的院長,但自那日開學大典之後,便再也沒有去過學院。
    一方麵是他的事情有些多,大明銀行,製造局,還有寫書,畫圖,將從前的知識一點一點默寫出來,加以整理。
    另一方麵嘛,朱允熥素來十分注意勞逸結合。
    像老朱那樣,拚著身體累垮,也堅持天天996,007,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正常人就該幹一天休一天,每天工作四小時。
    當然,這隻能在心裏想好,悄悄去做,絕不能和老朱說。
    要不然,老朱這個工作狂,絕不會給他什麽好臉色。
    除此之外,朱允熥還有另一個算盤,那便是借此機會,暗中觀察一下武將勳貴們彼此之間的關係。
    以方便他日後駕馭,彼此製衡。
    平日裏,他們的之間關係好壞其實不容易看出來。
    特別是那些有心隱瞞的。
    但學院裏麵日日相處,又是封閉式的管理,同學彼此之間關係的好與壞,就很難藏住了。
    剛一進入學院,便見到常升飛快的跑了過來。
    他正好在校門附近,故而首先發現了朱允熥的身影。
    一見到朱允熥,常升一把鼻子一把淚的哭了起來。
    “吳王殿下,舅舅我可算將殿下盼來了,殿下再不來的話,舅舅我隻怕要死在這學院裏麵了。”
    朱允熥被他的狼狽模樣嚇了一跳,忙問道:“舅舅這是怎麽了?”
    常升哭個不停,一臉委屈。
    “咱大明軍事學院就在京城內,為何進入學院後,便不許每日回府休息呢?”
    “舅舅我思念府中的幾房美妾,如今已病入膏肓,若是再不讓我回府去看看,與她們溫存一番,就真的無藥可救了!”
    朱允熥滿臉黑線。
    “學院便是軍營,入學如對陣臨敵,豈有每日隨意進出校園的道理,舅舅休得多言,要不然,休怪我軍法伺候。”
    常升的哭聲戛然而止,滿臉震驚的望著眼前的外甥。
    朱允熥有些無奈,隻好湊到他耳邊道:“舅舅再堅持一兩個月,隻當是去前線打仗立功了。”
    “等這學期結束,我從教坊司挑幾個長得漂亮的女子,送與舅舅。”
    “以後舅舅也不用再來這軍事學院受苦受罪,天天在家歌舞逍遙享福就好。”
    常升這種紈絝子弟,讓他天天在家大吃大喝,歌舞作樂,才是最正確的安排。
    公爵的俸祿養這麽一個廢物還不成問題。
    若不是大明軍事學院初設,朱允熥在軍中沒有威望,常升武將勳貴子弟的身份,仍然能起到一點點模範帶頭的作用,他都不會讓常升來入學。
    不過,常升也並非全然沒有用處。
    作為一名優秀的二代,常升交朋友的本領,堪稱一絕。
    金陵城的勳貴武將,二代弟子,倒有一大半都是他的朋友。
    這其中,也有不少奮發有為的將領。
    常升吆喝幾聲,就能聚集不少勳貴。
    說起來,人類社會就是這麽奇怪。
    想要交朋友,必備的技能並不是你有多努力,多拚搏,而是你有多會吃喝玩樂!
    朋友都是玩出來的,自古至今,概莫如此。
    後世社會的各種俱樂部也是一樣。
    你得會打高爾夫球,會騎馬射箭,會打牌喝酒唱歌……才能在社交場上遊刃有餘。
    各種生意大多都是在杯觥交錯談成的。
    你不會玩,很多生意就沒法談。
    當然,這是對上層社會而言。
    下層社會的人既沒有錢,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些事情,唯一能做的隻有努力讀書,拚命工作……
    可上層社會的邏輯是截然不同的。
    會打高爾夫球,可能遠比你努力讀書更有作用。
    會喝酒唱歌,也可能遠比你拚命工作更有用。
    這一點,古今皆是一樣。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各種享樂和玩耍活動都極其擅長的常升,其實是一個非常合格的二代,甚至是優秀的二代。
    因為他太會玩了,平時與人相處,也給人很平易近人的感覺。
    在金陵城的二代圈子裏麵,他反而有著非常高的威望。
    說是一呼百應,也不為過。
    在必要的時候,常升的人際關係,就能派上用場。
    比如大明軍事學院招生,他鼓動勳貴子弟踴躍報名,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的。
    “此言當真?”
    常升聞言,頓時喜出望外。
    剛才的“病”,好似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讀完這一學期,我就不用再來了嗎?”
    這才是他最關心的事情。
    學院實行軍事化管理,常升真的有點受不了。
    從出生到長大至如今的年齡,他一輩子都沒有吃過這麽多的苦。
    實際上,大明軍事學院的待遇是極好的。
    畢竟,學生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裏。
    夥食好得不用說,便是學生們的日常起居,都有專人照顧。
    若對普通的大明百姓而言,在這裏讀書,簡直與在天堂無異。
    可對於養尊處優的開國公常升來說,吃飯沒有十幾名婢女在一旁侍候,晚上沒有美妾抱著暖床,便是受了天大的罪!
    “我豈能騙舅舅?”朱允熥歎道:“你我的關係畢竟不一般。”
    “你得身先士卒,做好表率。”
    “這件事辦成了,我記你大功一件。”
    他開始畫起大餅來。
    常升當即拍著胸膛保證:“放心,舅舅我在學院裏麵的表現好得很,絕不會讓殿下為難的。”
    隨即又嬉皮笑臉道:“教坊司的漂亮女子,出去了可不能忘了哦。”
    朱允熥微微點頭,笑道:“此事包在我身上,必不會讓舅舅失望。”
    “你且和我說說學院裏麵的情況。”
    他雖然在學院裏安排了人手,但教習們對學生的觀察,又哪裏比得上學生自身的觀察呢?
    角度不一樣,得出來的結果便會大相徑庭。
    常升立即便像倒豆子一般,將自己所了解的情況,全部說了出來。
    諸如藍玉與朱棣始終不對付。
    連帶著不少武將勳貴也紛紛分別站隊。
    兩夥人之間的矛盾不斷。
    王弼等武將勳貴自從獲罪被赦免釋放,進入大明軍事學院後,行事都變得謹慎了許多。
    再不似從前那般囂張狂妄。
    ……
    從眾人之間的關係,到平時課間的交往,事無巨細,常升都細細講述。
    在這方麵,他簡直堪稱萬事通。
    不一會兒,朱允熥便對大明軍事學院內部的情況,以及武將勳貴,統兵大將彼此之間的關係親疏遠近,都有了十分詳細的了解。
    很快,就到了上課的時間。
    朱允熥邁著穩鍵的腳步,走入了學生們所在的講堂。
    原本喧囂的講堂瞬間安靜了下來。
    “拜見老師!”
    以燕王朱棣和梁國公藍玉為首,帶著一眾武將勳貴們集體行禮。
    許多人心中都有些好奇起來。
    吳王突然到來,難道真要向他們講課不成?
    這未免有些荒謬可笑。
    雖然吳王有才是不假,可他畢竟隻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而且還從來沒有上過戰場。
    他們這些人,其中有承襲父輩爵位的二代,也有許多本身便是久經沙場,戰功赫赫的人。
    吳王真要教他們怎麽打仗嗎?
    還是像之前的那些教習一般,講一些讓人昏昏欲睡的儒家道理呢?
    疑惑之際,卻見朱允熥令人拿來了一個似火銃般又似乎不是火銃,模樣有些奇怪的東西。
    接著在講堂後方樹起標靶,掛上了一隻拳頭大小的茶壺。
    “今日我來向你們講軍事戰爭的第一課。”
    朱允熥將手中的槍端起,瞄準標靶,扣動了扳機。
    “砰!”
    槍聲震耳欲聾。
    彈丸準確無誤的擊中了標靶。
    茶壺刹時間四分五裂。
    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目光中,朱允熥平靜說道:“時代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