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崩潰的黃子澄,瘋癲的老朱!

字數:8344   加入書籤

A+A-


    可朱允熥顯然不是這樣的人。
    他登基為帝,必然大刀闊斧的改革,天下也將走向不可預知的方向。
    對於傳統的讀書人來說,阻止這樣的人繼位,扶持另一個更可控,更守傳統的帝王,無疑是十分令人心動的選擇。
    黃子澄見他有些動搖,連忙趁熱打鐵道:“你就這般顧忌的名聲,為了不背負一個勾結‘外寇’的罵名,而置大明天下於不顧嗎?”
    “可你別忘了,隻要我們能扶獻王上位,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這才可能會有千秋萬世之名。”
    “若是放任不管,將來大明亡國,你我皆是亡國之臣,又還談何名聲?”
    齊泰看著他,長長歎了一口氣。
    半晌,方道:“罷了,你且去吧。”
    “我在朝中,總會全力配合你就是了。”
    “但也要倭國軍隊真堪一用,能擊敗我大明海軍。”
    “如若不然,你就算勸服了倭國出兵,亦是無濟於事。”
    黃子澄聽他答應下來,頓時喜出望外,連忙道:“這你就放心好了。”
    “他對於爭權奪勢,確實是無師自通,手段高超。”
    “對寫詩詞文章,天賦也極高。”
    “可對於用兵,卻全然是紙上談兵,一竅不通。”
    “他一手打造的大明海軍,甚至連弓箭都不曾給將士們配備,更不操練箭術。”
    “須知水上作戰,弓箭為首,這是千古不變之理。”
    “可大明海軍,隻有火器,而沒有弓箭。”
    “火器一多,便極容易走火。”
    “作戰時不但不能殲敵,反而很容易傷及自身。”
    “如今他剛剛出海,竟謊報已全殲倭寇,這般好大喜功,真要遇上倭寇,必敗無疑。”
    “倭國若派大軍前來,他更不可能是其敵手。”
    黃子澄對此信心十足。
    他雖然未曾領兵打過仗,可這些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
    齊泰身為兵部主事,對此亦深以為然。
    “黃兄說得倒是不差,世間沒有似他那般用兵的。”
    “再加上他自負極高,又不帶朝中的宿將隨行,為其出謀劃策。”
    “此次上報大捷,竟報得如此離譜。”
    “說什麽殲敵三千,自身無一人戰死,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
    “我雖然不曾領兵打仗,可自擔任兵部主事以來,也看過兵書無數,知曉自古以來數不清的戰例,從未有過如此離奇之事。”
    “他這是將我們都當三歲小孩騙呢。”
    “如今隻有信鴿傳回來的捷報,浙江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杭州府衙都沒有消息傳來。”
    “所謂的大捷,必定是謊報無疑了!”
    黃子澄摸了摸胡須,道:
    “大明海軍畢竟是朝廷耗費了數不清的銀子,才打造出來的新軍。”
    “此前在大明日報上,更是將其宣傳成了天軍一般,厲害無比。”
    “若是一出海,便吃了大敗仗,必定令人心惶惶,謠言四起。”
    “所以,他便故意將大敗,報成大捷來掩蓋。”
    “他雖然不通兵法,不曉軍事,可這點小聰明,還是有的。”
    齊泰聽他這般一說,頓時眼前一亮,道:
    “黃兄此言,確有道理。”
    “隻怕真相就是如此了。”
    “我正奇怪他怎麽會編造出這般離譜的大捷。”
    “大明日報還不等核實消息真假,就急不可耐的將其刊登在報紙上。”
    “若是為了掩蓋大敗,那便能說得通了。”
    黃子澄笑道:“此事也無須多猜,若真是大敗,不出數日,浙江布政使司、浙江都指揮使司,杭州府都會有急遞發來朝廷。”
    他的話音剛落,便見院子外頭有人急衝而入。
    齊泰連忙上前問道:“何事?”
    那人一見是兵部主事問話,連忙從懷中掏出一封急遞。
    “浙江都指揮使司,向兵部發來急遞。”
    黃子澄臉露喜色,看來真被自己猜中了。
    朱允熥所率領的大明海軍,吃大敗仗了?
    “可是大明海軍有消息了?”齊泰連忙問道。
    “正是!”那人拱手道。
    “真打大敗仗了?”齊泰臉色微微一變:“好大喜功,自以為是,才有此一敗!”
    那名報信人微微一愣,大腦有些沒反應過來。
    便聽得齊泰沉吟道:“還須令浙江都指揮使司,加強布防……”
    報信人連忙道:“大人,不是敗仗,是大捷。”
    齊泰怔了怔,望向報信人。
    報信人正聲道:“我大明海軍在翁山縣全殲倭寇三千餘人。”
    “倭寇頭目龜田犬養已被擒獲,正押往京城。”
    “困擾浙江沿海數十年的倭患,一朝而平。”
    齊泰愣住了。
    難道真打贏了?
    真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這不可能!”黃子澄失聲驚叫道:“假的,一定是假的!”
    聲音未落,外麵又有人衝了進來。
    “浙江布政使司急遞,我大明海軍一戰全殲三千餘倭寇,取得翁山縣大捷!”
    浙江布政使司也發來了消息?
    黃子澄隻覺一陣陣天昏地轉。
    竟然是真的嘛?
    肆虐沿海數十年的倭寇,竟然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
    那縱使倭國出兵,又能威脅到大明朝廷嗎?
    自己苦心想出的計策,莫非要未用先亡?
    “砰!”
    黃子澄腦海內血液上湧,兩眼一黑,倒在了地上。
    ……
    皇宮。
    自從朱允熥走後,老朱又搬回了皇宮。
    盡管他說政事仍歸朱允熥處理,他也沒有再去上朝聽政。
    但實際上,老朱又哪裏是能閑得下來的性子呢。
    要知道,在此之前,老朱可是恨不得將子孫十幾代的事情,全部都幫他們做好了。
    他編製的《皇明祖訓》,連子孫後代要怎麽取名字,後世的皇帝該如何稱呼自己的長輩,出行要帶幾個護衛都規定得明明白白……
    一直到讓朱允熥監國,老朱才稍稍放手。
    放手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真的不想管了,而是想考驗一下孫子的能力如何。
    朱允熥事事做得都比他想象中的好,老朱才放得越來越多,什麽事都交給他自己決定。
    如今,朱允熥不在,老朱又開始操起心來了。
    畢竟是孫兒第一次率軍遠征,他如何能放得下心呢?
    特別是孫兒這次連朝廷的老將都沒有帶一個去,就更讓老朱為之擔憂。
    隻是,他很清楚孫兒這樣做的原因,故而才沒有阻止。
    但心裏終究還是放不下的老朱,今日又召集朱棣,藍玉以及一幹在京城的勳貴武將,一起研究前線的戰事,以及平倭之策。
    若是能想到啥好主意,也可以立即傳訊過去。
    就在這時,卻突然收到了前線大捷的戰報。
    朱允熥放信鴿傳來的消息,是傳給姚廣孝的。
    畢竟是探聽司養的信鴿。
    姚廣孝收到消息後,當即上報朝廷。
    但信鴿帶回來的,隻有一張簡短的紙條。
    並沒有詳細講述明軍與倭寇如何遭遇,如何作戰等戰爭的具體經過。
    隻寫大明海軍首戰旗開得勝,殲敵三千餘人,自身無一戰死,僅兩人受輕傷。
    看完之後,大殿內卻並不見有人露出狂喜之色,反而陷入了詭異的死寂。
    眾勳貴武將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還是藍玉沉不住,首先說道:“太孫殿下太急於求功,這份戰報,恐怕多少有些吹噓,言過其實,這亦是人之常情。”
    他是擔心陛下生氣,所以才故意這樣說。
    表麵上看起來是在責怪朱允熥,實際上卻是在保護他。
    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朱棣接言道:“兒臣覺得,我大明海軍應該是取得了勝利的。隻是戰績上稍有誇大。此乃大明海軍首戰,稍有誇大,也是為了鼓舞士氣,振奮人心。”
    其他勳貴武也紛紛點頭表示讚許。
    “瑕不掩瑜。畢竟是太孫殿下第一次率軍出征,能取得勝利就好。”有勳貴笑道:“我大明首戰告捷,總是可喜可賀之事。”
    至於上麵寫的殲敵三千,一朝盡除倭寇的內容……
    在場都是經久戰陣之人,在屍山血海裏麵摸爬打滾了多年。
    如此離奇的戰報,能騙得了無知的百姓,又怎麽可能騙得了他們這些馳騁沙場多年的宿將呢?
    那些內容,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啊!
    假如這份戰報不是太孫上呈,而是別的將領。
    他們這些人,恐怕立刻就要請皇帝下旨降罪了。
    稍許誇一下自己的戰功,倒不是多大的事。
    大家都是領兵之人,以前向朝廷寫戰報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誇一下自己的戰績。
    也是為了給麾下的將士向朝廷爭取更多的獎賞。
    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
    但你也不能編得太過分了啊!
    太孫的這份戰報,他們隻能說,誰信誰傻!
    老朱的臉色變幻不定,時晴時陰,忽然笑道:“能打贏就好。殲敵多少都不重要,熥兒還年輕,可以慢慢磨勵。”
    “大明海軍是新軍,又是初次出海作戰,也需要磨練。”
    “百戰才能出精銳嘛。”
    武將勳貴們見皇帝陛下沒有發怒,紛紛稱是。
    原來詭異的氣氛,也變得輕鬆了許多。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論著。
    這時。
    外頭又有太監來報。
    “通政使曾秉正求見。”
    老朱心頭一凜。
    通政司負責接收各地上交的奏章,按照他定下的規矩,有緊急事務,可以直接入宮見駕。
    老朱連忙道:“快傳!”
    一般的事情,通政司會在收到奏章後,匯編到每日簡報上,等第二天提交上報。
    此時突然前來求見,必定是有大事發生了。
    很快,曾秉正便走了進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浙江都指揮使司,浙江布政使司,杭州府,鬆江府等諸衙皆發來捷報,太孫殿下率大明海軍,於翁山縣的島嶼上,全殲倭寇主力,剿滅倭寇三千零五十三人。”
    “倭寇在海上的據點被徹底搗毀,倭寇頭目龜田犬養被生擒,正押往京城。”
    “經此一戰,困擾江浙沿海數十年的倭患,一朝平定。”
    老朱霍地一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一眾勳貴武將都驚得目瞪口呆。
    剛剛還一致認定是假捷報,是誇大其辭呢?
    現在浙江各衙門竟然都報捷了?
    “你說的,可是真的?”老朱用微微發顫的聲音問道。
    曾秉正抬起頭來,望向上方的皇帝陛下。
    怎麽回事?
    皇帝為何會如此這般詢問?
    這種事情,我怎麽可能敢造假呢?
    他連忙再拜道:“陛下,這裏有浙江各地官府衙門、駐軍送上的十餘封奏章,皆可為證。”
    “大明海軍一戰而定倭寇!”
    老朱忙道:“快呈上來。”
    太監連忙上前,將奏章都接過來,送到老朱手上。
    老朱翻開看了一本,接著又看第二本,再看第三本……
    “哈哈哈哈!”老朱突然仰天大笑,旋即,龍眸望向朱棣,藍玉,以及一眾勳貴武將。
    “你們看看,這是真的!”
    “咱的孫子,真的打出了一個連咱們這些人都不敢想象的戰績。”
    “咱孫子沒有誇大其辭,沒有假傳捷報,他說的都是真的!”
    老朱聲如雷霆,狀似瘋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