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複寶島台灣,以理服人!

字數:6629   加入書籤

A+A-


    全殲倭寇之後,朱允熥便令大軍休整兩日。
    一來是大明海軍畢竟是第一次出海作戰,尚且不太適應。
    在船上呆久了,將士們都盼著能下船休息。
    二來也是等浙江布政使司衙門,浙江都指揮使司派人過來,將葉麻押赴京城。
    這一帶地勢險要,海島眾多。
    明軍也並非完全沒有布防。
    隻是前些年,湯和奉老朱的命令巡視海防,裁撤了翁山縣衛所的兵馬。
    故而,才使得防務空虛。
    倭寇便趁機在這一帶築巢。
    湯和當年之所以做出那樣的決定,是因為衛所要屯田,田畝數量不夠,糧食不足,便難以供養。
    要從外地運糧食過來養兵,耗費就太大了。
    而且,大明沒有這樣的慣例。
    除了臨時調派去前線打仗的軍隊,大明長期駐紮的衛所兵,都是自給自足的。
    要不然,衛所的意義何在?
    基於此,湯和裁撤了翁山縣的兵馬,使其數量減少到基本上能靠屯田自給自足。
    上報朝廷之後,老朱又做出決定,下旨令駐防官兵,無故皆不得出海。
    換句話說,駐紮在翁山縣的大明軍隊,是不準隨便派船出海巡視,更不準去海上緝盜的。
    他們要做的,就是保衛陸地不被入侵。
    隻要倭寇不上岸攻擊衛所,衛所駐軍也就聽之任之了。
    畢竟,這都是老朱有旨在前。
    這也是大明倭寇難以清剿的關鍵原因。
    說白了,大明的軍隊隻在岸上守著,根本不出海追擊。
    倭寇上岸之後,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等於先天便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很快,附近的衛所指揮使、千戶、縣令等一幹官員便都聞訊趕了過來。
    朱允熥旋即向他們下達命令。
    一是加強翁山縣的防禦,增加駐軍。
    所需要的糧食,皆由朝廷提供。
    二是自即日起,廢除海岸邊防軍不得隨意出海的禁令,加強海麵上的巡邏和警戒。
    與此同時,朱允熥還下令廢除海禁,允許沿海居民下海捕魚及從事海上貿易活動。
    並傳令讓稅務司負責征收關稅,大明製造局在沿海建設燈塔,以加強海岸線防禦,並引導船舶航行。
    做出一係列的布置後,朱允熥率領大明海軍,再度踏上新的征程,目標直指東夷,也即是後世所稱的台灣島。
    實際上,早在元朝的時候,元政府便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理東夷及澎湖列島。
    但若說多重視嘛,倒也不見得。
    因為元朝的巡檢司,僅僅隻是一個九品官吏。
    讓一個九品官去管理整個台灣,其輕視之心,也就不用多言了。
    明朝建立後,沿襲元製,仍然設巡檢司管理。
    但後來湯和奉旨巡視海防,認為巡檢司入不敷出,徒耗開銷,島民桀驁不馴,難以給朝廷帶來任何收益,建議裁撤,退回陸地。
    到洪武二十年的時候,澎湖巡檢司終於正式被裁。
    自那之後,澎湖列島就成了強盜窩。
    江浙一帶的倭寇主要藏身翁山縣,即後世的舟山群島。
    福建等地的倭寇,則以澎湖列島為據點。
    同時,朝廷也自此失去了對東夷的控製。
    此次出征,剿滅澎湖列島的倭寇,倒還在其次。
    畢竟,以大明海軍的裝備,對付那點倭寇,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
    甚至去收複東夷,都不是重點。
    真正的重中之重是,如何經營好東夷,使其不成為大明朝廷的負擔。
    湯和為什麽裁撤澎湖列島的巡檢司,直接丟棄東夷島不管呢?
    老朱又為何還支持他呢?
    說到底,他們就是覺得這個地方,不能為朝廷創造收益。
    征的稅還不夠朝廷駐軍的開銷。
    因為隔著海峽,也無法征發當地的人去服徭役,為大明朝廷做事。
    算起來純純的虧本買賣。
    老朱是一個小農思想很重的人,他當然不幹了。
    建功立業,開疆拓土,那些老朱統統不在乎。
    老朱所想的是,不能拖累朝廷,不能為了一塊遙遠的海外之地,而讓大明的百姓增加負擔。
    帝王絕不可好大喜功,讓百姓陷入苦難,這是老朱一直以來所信奉的座右銘。
    因此,朱允熥收複台灣之後,也必須將其管理好,建設好。
    這至關重要。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用鐵一般的事實來說服老朱,去海外開疆拓土,於大明而言,是利國利民之事。
    要不然,若是連近在咫尺,不算太遙遠的東夷,都無法給大明朝廷帶來實際收益,反而成了朝廷的負擔,老朱又如何會相信,遠征遙遠的海外,對大明有利,對天下百姓有利呢?
    可朱允熥也很清楚,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
    連後世經營邊疆地區,都是更多的從政治利益來考慮,而非單純的經濟收益。
    僅算經濟賬,即使後世社會,很多國家的邊疆地區,對其國而言,都是虧本的。
    但算政治賬就不一樣了。
    問題是老朱和朝廷百官,並不會像後世那樣去算政治賬。
    政治賬是很難算清的。
    好在東夷的地理環境十分優越,遠不是尋常的邊疆地區可比。
    隻要管理好,經營好,自己自足絕不是難事,創造收益也不難。
    朱允熥心中盤算起如何治理東夷的計劃。
    這個季節東北風正盛,大明海軍自北向南,一路順風順水,船行極快。
    不過數日功夫,寶島已然在望。
    戰艦上的大明將士,早已在摩拳擦掌。
    經過之前的一戰,大家現在個個信心十足,隻想著趕快上島,建功立業。
    朱允熥亦是心潮澎湃。
    誰又不曾想過報倭寇之仇呢?
    這種事,隻要有機會,當然要親力親為。
    但真正到了這裏,朱允熥並不著急。
    “這裏都曾經是大明統治的地方,隻是後來放棄了。”
    “馬和,你帶一隊兵馬上岸。”
    “帶上隨行的向導,去告訴當地的土著,大明天軍已至,令他們立即投降臣服。”
    朱允熥交待道:“記著,咱們要盡量以理服人,不要隨意與土著交戰。”
    馬和有些驚訝道:“卑職聽說,這裏的土著,都是畏威而不懷德的人,咱們不和他們打,他們恐怕不會臣服。”
    朱允熥淡淡一笑,道:“放心,你隻管去談,我相信那些土著都是識時務。”
    馬和雖不解其意,但還是領命而去。
    朱允熥隨即對令旗官道:“看到岸上那座荒山了嗎?立即傳令下去,讓所有戰艦,一齊對準荒山開炮。”
    令旗官愣了一下。
    旁邊的朱能和張輔更是張大嘴巴。
    兩人對視了一眼,皆從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疑惑不解。
    那是一座無人的荒山,土著在島上的聚居點,離那裏還有一些距離。
    無緣無故,對著荒山開炮幹什麽呢?
    但太孫殿下如此下令,必定有他的用意。
    短暫的遲疑過後,反應過來的令旗官,當即去傳令。
    其他軍艦上的將領,看到指揮艦上的令旗官通過旗語傳過來的命令,也皆是一臉茫然。
    還懷疑是不是旗語弄錯了。
    畢竟,旗語有複雜的編碼規則,相對麵對麵的語言交流,還是會更容易出錯一些。
    直到再次重複傳令,才明白不是錯誤,當即開始炮擊。
    ……
    馬和帶領一隊陸戰隊官兵,駕著小舢板上岸。
    很快就有土著圍了過來。
    他們穿著破破爛爛的衣衫,手裏拿著各式鋼叉,以及其他武器,目露凶光,一個個皆是不懷好意的樣子。
    顯然,他們對於登島的明軍,抱著極深的敵意。
    馬和帶著向導向前,與土著的首領交涉:“我們是大明的天軍,來恢複對此地的統治,希望你能配合我們。”
    土著首領輕蔑道:“聽著,這裏是我的地盤,這裏所有的一切,都是屬於我的。”
    “我不歡迎你們大明的人,立刻給我滾走,要不然,我就下令將你們全部殺死。”
    話音剛落。
    突然。
    轟!
    轟!
    轟!
    猛烈的炮響傳來。
    數百門大炮同時開火,不遠處的整座荒山,迅速陷入了一片炮火之中。
    硝煙彌漫,土木橫飛,宛如末日降臨。
    “天罰!天罰!”
    土著首領哪曾見過般恐怖的場景,滿臉皆是驚恐之色,其他的土著居民更是一個個嚇得瑟瑟發抖。
    馬和大笑道:“看到了嗎?那就是大炮的威力,是我們的武器。”
    “如果你們配合我們,同意恢複過去的統治,做我們的朋友,我們會賜給你們糧食和酒肉。”
    “如若不然,下一次,那些炮火所瞄準的地方,將不再是荒山的山頂,而是你們的聚居地。”
    “到那時候,你們都將被天罰所消滅。”
    土著首領稍稍猶豫,接著便與身旁的人商量了一會兒。
    很快,他轉而望向馬和,原來的滿臉凶光已消失不見,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歡迎你們,大明的天軍,我最誠摯的朋友!願我們能結下深厚的友誼,永遠和平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