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金融的威力!楊士奇的報告!

字數:8029   加入書籤

A+A-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朝廷打仗打輸了,可能會向百姓加征稅賦,準備進行下一次的戰爭。
    或者是征發百姓服更多徭役,修築城池,或運輸糧草物資等等。
    若是打贏了呢?
    統兵的將領會得到重賞,士兵也會跟著撈一口湯喝呢。
    但老百姓呢?
    沒有好處!
    絲毫好處都沒有!
    甚至,為了做戰事準備,百姓們還要承擔更多額外的徭役,向朝廷交更多錢糧,乃至被征發去充軍。
    這就造成百姓對朝廷發動對外戰爭,皆極度厭惡。
    因為切實影響到自身的利益。
    南宋偏安一隅,朝中大臣和讀書人還總是念念不忘想收複北方故土。
    但民間百姓對此卻是一點都不支持!
    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江山是趙宋的江山,又不是老百姓的。
    收複北方國土,對世代居住在南方的百姓來說,有什麽好處嗎?
    他們反而要交更多稅,納更多的錢糧,服更繁重的徭役,乃至送兒子丈夫上前線打仗!
    他們憑什麽要支持?
    他們有什麽理由支持?
    至於說敵國會打進來,會亡國之類的,那加強防禦就好了,為什麽要遠征呢?
    遠征失敗的機率還大得多!
    百姓們這樣想,有錯嗎?
    並沒有!
    站在當時老百姓的立場上,他們理所應當這樣想。
    朱允熥正是清楚這一點,才決定將錢都拿來慶賀,賞賜。
    要讓大家都能感受到,對外戰爭不僅不會損害自己的任何利益,反而能給自己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老百姓才會支持對外戰爭。
    中原百姓數千年以來,早已形成了關起門過日子,不管外麵世界的思想。
    這是因為中原大地的環境很特殊,與西方不同。
    往北是草原和寒地,往南是蠻荒熱帶原始森林,往西是高原和沙漠,往東則是危險莫測的海洋。
    四麵包裹,無論往哪邊走,外界的生存環境都極其惡劣。
    與之相比,中原大地則有若一個完美的天堂。
    儒家讀書人也普遍認為,征服外界隻是為了帝王的名聲和功業,不能帶來任何實際利益。
    所以,他們都反對向外擴張。
    今日,朱允熥便要用實際行動,打破這一固有觀念。
    老百姓的思想都是非常樸素的。
    簡而言之,就是誰給我好處,我支持誰!
    對我有利,我就同意。
    不然,我就反對。
    而這個“利”,還必須看得見,摸得著,而不是空口畫大餅。
    畢竟,官府忽悠百姓是傳統,老百姓們早就不相信官府的“大餅”了。
    這筆錢雖然發下去了,但於朱允熥而言,實際上還有很大的進賬。
    因為如今的大明,已經全麵普及新鈔了。
    兩千萬銀子發下去,實際發行的是麵值相等,購買力相同的紙鈔。
    銀子隻會作為保證金,存入大明銀行。
    兩千萬兩銀子的保證金,能發行的貨幣可遠不止兩千萬兩。
    如此一算,仍然有得賺。
    要讓百姓們覺得去海外能賺錢,能發財,那大家便都會支持了!
    曆史上,西方開啟大航海時代,靠的正是這一手段。
    說白了,他們就是去海外當海盜。
    搶錢,搶人,搶各種礦產資源,由此發家致富。
    有利可圖,那些人便前赴後繼,瘋狂去海外開拓“殖民地”了。
    所謂大航海時代,換一個名詞,其實就是海盜時代。
    聽到朱允熥的話,遠處圍觀的百姓頓時發出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
    官員們也連忙順著拍起了彩虹屁,誇讚太孫殿下的恩德。
    但楊士奇以及一部分戶部官員,卻是緊皺起眉頭。
    隻是眼下這個時刻,當然不會站出來公開反對。
    宣布完畢後,朱允熥率領大明海軍進城。
    出於安全考慮,他並沒有在外麵拋頭露麵。
    被行刺過一次之後,朱允熥深知越是這種得意時刻,越不能麻痹大意。
    坐在馬車內,聽著街道兩旁民眾的歡呼,他的目光,望向剛剛被召進車內的楊士奇和姚廣孝兩人。
    離開大明朝堂幾個月了,朱允熥急需了解大明朝廷內部的情況。
    信鴿傳遞消息是單向的。
    畢竟,信鴿能自行回家,卻無法找到大海航行中的艦隊。
    即他將消息傳回了大明,但大明的情況,他並不清楚。
    故而,雖然還在路上,朱允熥便迫不及待召楊士奇和姚廣孝來問話了。
    “朝堂內還算安穩。”
    “如今大明銀行已在大明境內一百五十九個府全數開設分行,十分之九的縣也有了大明銀行的分行。”
    “大明日報的分社數量,基本上與大明銀行同步。”
    “民間發現了幾起偽造新鈔的事件,相關犯事人員,已被抓獲。”
    “偽造出來的假鈔,品質低下,一眼便能辨別。”
    “經過報紙宣傳,百姓亦皆能輕易分辨,並未對新鈔產生任何影響。”
    “如今整個大明全境,持新鈔基本可暢通無阻。”
    楊士奇和姚廣孝匯報著自己的各項工作進展。
    “按太孫殿下的要求,第一期規劃的五條國道,已全部動工,皆是十丈寬的水泥大道。”
    “其中,從金陵經蘇州,通往鬆江府的國道已接近竣工。”
    兩人一邊匯報,一邊將一份早已準備好的簡要送到朱允熥手中。
    “朝中諸事還算妥當,但也有幾樁憂慮之事。”楊士奇斟酌著開口。
    朱允熥眉頭一揚,道:“不妨說說。”
    “第一樁是大明銀行的事,卑職有些不解。”
    “如今大明銀行的總存款額,已達三億六千萬兩之巨。”
    “可裏麵實存的白銀數量,還不到一億兩,其餘皆是新鈔存款,計價達二億六千餘萬兩。”
    “然而,大明銀行並沒有發行如此之多的新鈔。”
    “經過仔細反複甄別,存進來的新鈔,皆是大明銀行所印,並非假鈔。”
    “這其中的原因,卑職是百思不得其解。”
    “或有隱患,不得不報太孫殿下。”
    楊士奇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為了這件事,他已經很多個夜晚難以入眠。
    開始的時候,楊士奇以為是假鈔。
    可大明銀行的印鈔的技術水平極高,而且每一張鈔票都有編號,還有內部未公開的特殊防偽措施。
    然而,無論銀行怎麽鑒別,都沒有發現任何偽造的痕跡。
    編號也沒有出現重複的情況。
    可銀行明明沒有印這麽多錢啊!
    這些錢是從何而來呢?
    楊士奇想不通。
    怎麽想都想不通。
    詢問姚廣孝,然而,素來聰慧的老和尚,同樣也被難住了。
    思來想去,恐怕也隻有太孫殿下才能解開此間謎底。
    畢竟,大明銀行乃是太孫殿下所創。
    朱允熥一聽,卻是哈哈大笑。
    “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大明銀行放貸了。”
    “銀行一旦放貸,便會產生貨幣乘數效應。”
    貨幣乘數效應?
    楊士奇和姚廣孝對視了一眼,兩人眼神中皆是震驚與疑惑。
    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朱允熥便開始解釋起來。
    張三往銀行裏存了一億,銀行再將其中的八千萬放貸給李四。
    李四拿到貸款後,會將錢花出去,於是錢流到了王五的手中。
    王五將收到的八千萬存進銀行,銀行再將其中的六千四百萬放貸給趙六。
    趙六拿到貸款後,又錢將花去,於是錢流轉到了孫七的手裏麵。
    孫七再將六千四百萬存進銀行……銀行再貸出去……
    如此循環。
    雖然開始發行的貨戶隻有一億,但在銀行的存款賬戶上,卻有兩億四千四百萬的存款,乃至更多,因為後麵還會繼續循環。
    貸款賬戶也一樣。
    貨款的數額,遠遠超過一億。
    社會上流通的錢,亦是如此。
    這就是銀行的貨幣乘數效應。
    聽完朱允熥的解釋,楊士奇和姚廣孝兩人茅塞頓開。
    楊士奇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苦笑道:“此間道理,其實極為簡單,可我卻苦思了許多日,仍不得其解,我真是太笨了!”
    姚廣孝摸了摸胡須,笑道:“不然!此事說起來簡單,可若不明其中究竟,又委實想不出來。”
    “原來一存一貸,竟會產生這等神奇的變化。”
    “想不到啊!想不到啊!”
    “若非太孫殿下出言解惑,貧僧即使再苦思數月,恐怕也未必想得出來。”
    楊士奇神色亦是欽佩萬分:“太孫殿下之才,勝過卑職萬倍。世間恐怕也隻有太孫殿下能洞悉一切。”
    朱允熥淡淡笑了笑。
    這些在後世隻是很簡單的經濟學常識。
    但從來沒有學過這些基礎知識的人,驟然之間,又確實很難想得通。
    “這便是銀行準備金的作用。”
    朱允熥道:“銀行留存一定數量的準備金,可不僅僅是為了應付擠兌,更重要的是,調節社會上的貨幣流通數量。”
    “貨幣乘數效應會使社會上流通的貨幣數量大幅增加,因而造成物價飛漲。”
    “銀行需要通過調節貸款的利率和準備金的高低,來控製社會上流通的貨幣數量。”
    趁著這個機會,朱允熥給他們科普起了金融學知識。
    隨著大明銀行在全國範圍內的建立,金融業的繁榮,必將給大明社會帶來深刻的變化。
    若掌控大明銀行的人,完全不懂金融學知識,那麽,促進社會發展的大明銀行,便會失去掌控,變成斬向大明自身的利劍。
    這是非常危險的。
    銀行,可不是簡單的存款和貸款。
    它要承擔的職責很多。
    對穩定國民經濟,尤為重要。
    後世通過中央銀行來統一管理調節。
    如今隻有大明銀行,倒沒有那麽麻煩。
    一番科普之後,楊士奇才恍然明白。
    原來銀行的威力,遠比自己想象中大得多。
    如果不掌控好,就會造成整個大明經濟的崩潰。
    銀行是雙刃劍。
    用好了,就能促進大明的發展與繁榮。
    用不好,那問題就大了。
    這其中的許多奧妙,是他此前從來沒有想過的。
    可太孫殿下卻恍若未卜先知,所有一切皆了如指掌。
    馬車上,楊士奇和姚廣孝兩人,對朱允熥的崇拜,再度上升了一個層次。
    這才是真正的未來天子。
    遠超凡人。
    “第二樁事呢?”科普完銀行的功能和作用後,朱允熥笑問道。
    楊士奇沉吟片刻,方緩緩道:“稅務司收的稅額極高,但長此以往,恐怕要出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