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陷入死局的稅務司!解決之法!

字數:7703   加入書籤

A+A-


    朱允熥臉上神色微變,沒有出聲,靜靜聽楊士奇往下說。
    “當初朝野上下支持加征商稅,其一是攜輿論之勢,他們不敢公開反對。”
    “其二則是在許多官員眼中,當時加征商稅所針對的人,僅止於皇親國戚。”
    “許多官員家中並不經商,也影響不到他們的利益。”
    “但如今的情況,已然有了不小的變化。”
    “小王爺淘氣調皮,人卻極為聰明,辦事能力也很強。”
    “這段時間以來,大明稅務司的分支,已迅速推進到了下麵的府縣。”
    “如此一來,各地怨聲載道。”
    “自朝中官員,乃至地方鄉紳,反對者不在少數。”
    “小王爺對此采取了高壓政策,抓捕了不少人。”
    “但地方官府並不願意配合,要繼續推行下去,困難重重。”
    楊士奇將情況細細說了出來。
    地方保護勢力,即使在後世高度發達的社會,也仍然普遍存在。
    但後世依靠完善的管理,發達的社交網絡,有效的法治,還能進行壓製。
    但這個時代,可完全不一樣。
    做生意經商這件事,是需要有勢力撐腰,才能做得了。
    一個什麽背景都沒有的外鄉人,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外鄉外縣去做生意,即使能賺到錢,也多半做不下去,弄不好連命都會丟掉。
    因為他實際上並不是簡單的經商,而是需要對付地痞流氓,對付官府胥吏,對付地方宗族,對付羨慕嫉妒恨的同行……
    沒有一點勢力,連做乞丐都會有人來故意欺侮。
    也因此,那些能將生意做下去的人,都不是本分老實的人,都有自己立足的本事。
    他們要麽拉幫結派,成立行會,設立行規,互相依仗,互相保護。
    要麽是一方豪紳,要麽有宗族勢力撐采,再要麽有官府背景……
    再或者,他自己是一個狠角色,八麵玲瓏,有自己的勢力,各方關係都能擺得平。
    總而言之,能在這個時代經商做生意的人,都不是好惹的!
    以前商稅是由地方官府征收,依靠的是地頭蛇衙門差役。
    這些人本身就能鎮得住場子,也知道裏麵的門道,懂得該如何行事。
    至於其中腐敗,相互勾結,收了孝敬銀便不收稅等等,自不待多言。
    可現在稅務司可不幹那些,一切皆依法行事。
    對盤根複雜的地方勢力,土豪劣紳來說,稅務司無異於是在掀桌子。
    剛開始還以為可以咬咬牙,忍一忍等一陣風過去了,就好了。
    沒想到稅務司還真要紮根不走,永遠繼續下去。
    他們就再也按捺不住,開始用各種辦法對付稅務司了!
    另一方麵,因為稅務司直屬朝廷,外派的稅吏皆不由地方官府管轄,他們所收的稅,地方官府也分潤不到。
    反而因為征稅之事,給地方官府惹出不少麻煩,鬧了許多事端。
    地方官府當然對稅務司極不待見。
    很多地方甚至還以各種理由,故意設卡,不僅不配合稅務司辦事,反而用各種明招暗招為難稅務司的稅吏。
    更不要說那些利益受損的胥吏。
    “二月十六日,嘉興府布匹商人與稅務司稅吏發生衝突,引發械鬥,造成三人死亡,六人重傷。”
    “二月十八日,稅務司稅吏在蘇州府遭不明人士襲擊,六人當場死亡,兩人重傷。凶手至今尚未查出。”
    “三月初四,稅務司在南昌府新建的衙門遭人放火縱毀。”
    “四月初七,稅務司稅吏與清河縣衙捕快發生械鬥,致一名稅吏死亡,三人重傷。”
    ……
    “凡此種種,幾個月以來,光是與稅務司相關的衝突,總計發生一千餘起,致一百二十三人死亡,二百一十七人重傷。”
    “地方官吏彈劾稅務司橫行不法,以及請求朝廷撤消稅務司的奏章,總計達兩千餘本。”
    “這還隻是目前的統計,恐怕還有更多的矛盾衝突,更多的奏章,尚未上報。”
    “如今朝廷每天都能收到幾十本參稅務司的奏章。”
    “在一些地方,稅務司的稅吏甚至不敢出門去征稅,唯恐遭人毒害。”
    朱允熥聽他說完,也不禁為之咋舌。
    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果真如此啊!
    稅務司得罪了皇親國戚,得罪了官府,得罪了地方胥吏,豪紳,以及形形色色,各種不安分守己的商人。
    可以說,整個大明上下,能得罪的勢力,基本上的全被稅務司得罪光了。
    支持稅務司的,隻有他朱允熥這個太孫。
    以及最底層的最老實巴結的百姓。
    他這段時間不在國內。
    最底層的善良百姓不會出聲,他們隻會像一個觀眾一樣默默看著。
    他們當中少數不安分的人,會折騰做點生意,弄點買賣之類的。
    而這些人,其中大部分又會反對稅務司。
    真正的舉世皆敵!
    思索片刻後,朱允熥問道:“朱高煦和蔣瓛的錦衣衛,對此就束手無策,沒有采取措施嗎?”
    楊士奇輕輕搖頭:“蔣瓛於數月前,上奏陛下,言及錦衣衛任務繁重,人手不足。”
    “稅務司征稅查稅,本就非錦衣衛份內之事。”
    “初時稅務司新立,才調錦衣衛前來相助。”
    “如今稅務司已走向正軌,錦衣衛自該當將職權移交,重歸稅務司。”
    “對此,陛下已經準了。”
    “至於小王爺!”楊士奇語氣稍稍變了變,道:“也多虧了小王爺精幹,已按太孫殿下的意思,自行組建了一支軍隊。”
    “如若不然,恐怕征收商稅之事,早就做不下去了。”
    “但大明國土遼闊,稅務司要征稅,兵力便極度分散,一處地方,或數人,或數十人不等。”
    “若不涉及切身利益,這些兵力,足以威懾。”
    “但讓他們來做征稅之事,便處處捉襟見肘了。”
    朱允熥怔了怔。
    楊士奇說的倒是事實。
    稅務司不可能在一個地方駐紮重兵。
    即使自己手中有一點兵,也不會很多。
    “稅務司雖然可以發函請衛所駐軍協助。”
    “但衛所各級將領,時常假手於人經商。”
    “稅務司征稅,亦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他們自然不會太配合,想盡各種辦法推諉。”
    “地方官府衙門更不用說了。”
    “如今稅務司已是四麵楚歌。”
    “諸多勢力都將矛頭對準稅務司,卑職隻恐由此釀成更大的禍患,還望太孫殿下三思。”
    朱允熥微微皺眉,問道:“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應對呢?”
    楊士奇辦事素來穩重,他既然來提此事,便一定先想好了應對之策。
    “稅務司所麵臨的困難極大,但若是疏理一番,便不難發現,其中最關鍵的,是缺少地方官府衙門的支持。”
    “各地勢力錯綜複雜,唯有地方胥吏能將其穩住。”
    “卑職提議,稅務司僅在各省設立分司,巡查抽檢,督察稅務事宜。府縣的稅吏則予以撤消,仍由地方官府衙門征收。”
    “那些地方胥吏,自然有辦法對付奸商。”
    “雖然會從中上下其手撈點好處,使朝廷損失一部分稅賦,也應該還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由此而引發的諸多矛盾,皆能迎刃而解。”
    朱允熥立即明白楊士奇的話中之意。
    自古以來,皇權不下縣。
    就算是征收田地的稅賦,也都是采取包稅製。
    官府隻管找地方豪紳,再由地方豪紳負責征稅。
    如此一來,矛盾便轉移了。
    商稅的事情亦是同理。
    胥吏們去征稅,他們能從中撈到油水,他們也有辦法擺平各方勢力。
    這樣就皆大歡喜了。
    可是,胥吏豪紳會公平公正的征稅嗎?
    不會!
    他們會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稅賦,都轉嫁到普通老百姓頭上。
    官府對此素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的。
    隻要你將該交的稅都征上來了,並且沒有惹出什麽大的禍端,那便不聞不問。
    若是將商稅交給地方官府去收,亦是一樣的道理。
    胥吏們確實有辦法完成收稅的任務。
    但他們絕不會公平的收稅。
    這其中產生的腐敗自不消多說。
    至於矛盾衝突,那也不見得會少。
    隻不過,胥吏會與有勢力的豪紳勾結,將矛盾都壓下去,使得表麵看起來很和諧,很穩定。
    但對社會而言,則是一種逆淘汰。
    稅賦會通過各種方法轉移,那些遵紀守法的老實人,最終承擔了所有!
    若朱允熥隻是一名領朝廷俸祿的官員,他會覺得這樣也好。
    完成工作任務就行了。
    其他的事情,不必深究。
    但他不是。
    他是大明的太孫,未來的天子。
    采用楊士奇的方法,其實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隻是將更多的稅,壓到了本不該交稅的人身上。
    或許那些人真的很老實,他們也鬥不過豪紳和胥吏。
    他們會忍耐,一直忍耐。
    因此天下太平。
    但老實人的忍耐,也是有一個極限的。
    總有一天,他們會忍耐不了。
    然後爆發出山崩海嘯一般的力量。
    那時候,就是改朝換代了!
    大明新立,國祚應該不致於這麽短。
    可若真將三千萬兩白銀一年的商稅,加征到老實善良百姓的身上,就真難說了。
    朱允熥並沒有立即否決,而是將目光望向姚廣孝,道:“老和尚,依你之見呢?”
    “貧僧以為不可!從前商稅一年不過收取百萬兩,無關輕重,自是無妨。”
    “如今商稅一年達三千萬兩之巨,再將征商稅之權再下放,便是放任胥吏欺壓百姓,放任豪紳為禍地方。”
    姚廣孝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此例一開,遺禍無窮!”
    “可從前商稅一直是由地方官府衙門征收的。”楊士奇道:“如今不過是沿襲舊製而已。”
    “況且該清理的稅務賬目,都清理好了。該怎麽征稅,稅務司也打好了樣子。”
    “稅務司在各省設置分司,巡查督察即可,發現地方官府衙門胥吏有不法之事,即嚴懲不貸。”
    “如此既能恢複稅務司的權威,也能減少大量的矛盾。”
    “有何不可?”
    “再則。”
    楊士奇歎道:“如今稅務司的處境已極度艱難,若非如此,實無良策可施。”
    姚廣孝搖了搖頭,笑道:“若太孫殿下未歸,自是無計可施。”
    “但如今太孫殿下攜大勝之勢回朝,便有了解決之法。”
    楊士奇追問:“何法?”
    姚廣孝目光望向了朱允熥,緩緩吐出兩個字:“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