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另一條路的難題!
字數:7195 加入書籤
朱允熥拿紙的微微一抖,手中的那頁紙,差點掉落在地。
什麽情況?
給《科學》期刊編輯部投稿的人,名叫“朱元璋”?
除了自己的皇爺爺,天上絕不可能有第二個人叫朱元璋。
即使以前有人取了這樣的名字,也早就改名了。
避諱是這個時代最基本的禮節和秩序之一。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百姓是不能在說話或書寫行文中直呼君主名字的,必須用別的字來代替。
朱允熥再細細看了一下字跡,臉色頓時變得古怪起來。
旁邊。
楊士奇見朱允熥神色有異,不由好奇湊過去一看,頓時也呆愣住了。
兩人又當即看起老朱寫的這篇文章。
看完之後,楊士奇歎道:“此文鞭辟入理,切中要害,令人歎服。”
下方。
賴文安連忙道:“他這文章寫得固然不錯,可重點還是後麵的‘署名’……如此大逆不道之人,就算有才,也該……”
他停住了。
因為賴文安忽然意識到,該怎麽對這個膽大妄為,冒犯陛下的人定罪,隻有太孫殿下才能定奪,自己實不該多言。
朱允熥笑問道:“該怎麽處理呢?”
“該抄家滅族,斬首示眾。”賴文安見太孫相問,便說出了心中的想法。
“咳咳……”楊士奇咳咳了兩聲,笑得前俯後仰。
他一直幫著朱允熥處理國政,見過皇帝陛下的墨寶。
這上麵的筆跡,一望便知道是老朱親筆所寫。
賴文安感覺有點莫名其妙。
怎麽發生這等“大不敬”的事,楊士奇還在那裏笑呢?
突然。
他的身體僵住了。
難道說……不是有誰對陛下大不敬,而是寫文投稿的人,便是當今皇帝陛下?
他落了自己的真名?
“這是皇爺爺親筆所書。”朱允熥並沒有和他玩猜迷藏,很快回應他心中的疑惑。
賴文安徹底呆滯。
皇帝陛下親自給《科學》期刊投稿?
還用普通的信件遞送進來的,也沒人通知一聲……
剛開始,編輯部裏,還有人提議說,茲事體大,沒必要給《科學》期刊招惹不必要的麻煩,不如幹脆悄悄將文章和信件燒了。
神不知鬼不覺。
就當從來沒有收到過這篇投稿!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多數編輯的讚成,大家皆發誓絕不向外透露此事,賴文安對紫也有些心動。
畢竟,在這個時代,大不敬可是大罪。
萬一追查下來,說不定要將《科學》期刊所有的投稿全部重審一遍。
編輯也要一個個審問,追查以前是不是還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這對剛成立不久的《科學》期刊來說,無異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重大打擊。
壓著不出聲,當無事發生,是極有誘惑力的提議。
好在最終賴文安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向皇太孫稟報此事。
辦《科學》期刊是皇太孫決定,太孫殿下對此極為重視,應該也會保護好《科學》期刊。
反而瞞著不報,才可能惹出更大的禍。
可他萬萬也沒有想到,並不是有什麽人冒犯陛下,而是當今皇帝陛下自己給《科學》期刊投稿了。
“陛下大約是寫文章的時候,情緒激動,不小心寫下了自己的署名。”楊士奇分析道。
朱允熥點了點頭。
老朱的原意,應該是匿名投稿。
他又細細看了一遍老朱所寫的文章內容。
老朱在文章中運用了大量翔實的數據,對明朝的經濟情況,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並指出眼下的大明必須要特別注意糧食安全的結論。
“呃……想不到皇爺爺,竟然開始研究‘經濟學’了。”朱允熥輕輕感歎了一句。
在他記憶中,老朱對於經濟學完全是一個白癡。
要不然,當初推行大明寶鈔,也不會弄出那麽大的問題。
還有大明的諸多經濟政策,無一不有著極為深厚樸素的老農民思想。
許多隻能說是美好的幻想,而完全忽視了基本的經濟規律。
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朱雖然在打天下這方麵能力出眾,天賦驚人,卻並不懂任何經濟學。
這很正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老朱很強,但他還是一個人,而不是神。
人便會有短板。
可如今,老朱居然寫出了分析國民經濟運轉原理的文章。
這可真是“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了。
經濟學?
楊士奇和賴文安都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太孫殿下口中所說的“經濟學”,究竟是什麽東西。
陛下的這篇文章,是在研究經濟學?
“太孫殿下,陛下的這篇文章,是否要刊登在《科學》期刊上呢?”賴文安問道。
他有點拿不定主意。
這可是當今陛下的投稿,若說不登,那豈不是對皇帝陛下大不敬?
可要登的話,又該怎麽刊登,署名寫誰?
要不要修改潤色?
還有,《科學》期刊本來是一個研討性質的刊物,但皇帝陛下的文章刊登出來,也就沒有啥研討餘地了。
誰敢反對皇帝陛下的意見呢?
朱允熥拿著信封看了看,笑道:“這上麵還寫著寄信的地址呢。”
“這樣吧,稿件先放在我這裏吧,待會兒我來給皇爺爺回信。”
賴文安聞言,如釋重負。
這事由太孫殿下親自接手,那真是太好了。
《科學》期刊編輯部,真承擔不起這般重任。
朱允熥笑問道:“如今《科學》期刊辦得怎麽樣了?可有什麽難處嗎?今兒你既然來了,便一並說說。”
“托太孫殿下的福氣,《科學》期刊一切皆順利。”賴文安道:“經過《科學》期刊這段時間以來的探討,下官以為,製造蒸汽機的難題,基本上已經全部被攻克。”
“而今,大明製造局正在抓緊製造。”
“太孫殿下所下達的一定要造出蒸汽機的任務,即將完成。”
“不過……”他頓了頓。
賴文安當初就是因為研究怎麽製造蒸汽機,寫出改進的方法,才被朱允熥慧眼識珠,提拔其為《科學》期刊的總編。
故而,在他看來,造出蒸汽機,始終是《科學》期刊肩頭上的重任。
哪怕後來《科學》期刊在太孫殿下的多次指示下,慢慢走上了分科發展的道路。
但這個根本任務,賴文安可一天也不敢忘。
朱允熥聞言,不由得一陣狂喜。
完善可用的蒸汽機要造出來了嗎?
工業革命即將來臨?
“還有什麽問題嗎?”
見賴文安吞吞吐吐,他連忙追問道。
賴文安猶豫了片刻,方道:“此前太孫殿下曾經許諾,誰造出可以正常使用的蒸汽機,便封誰為‘國公’。”
“而今蒸汽機即將造出,可此物並非一個人獨立完成,而是大家群策群力。”
“光是向《科學》期刊投稿,提出對製造蒸汽機有用的改良之法的人,便高達三百餘人。”
“大明製造局還有一些沒有寫文章,但也對蒸汽機的製造做出了不小貢獻的人。”
“下官曾問過小王爺,算起來,若要論功行賞,製造蒸汽機中立下功勞的人,總數怕是不下五百之多。”
“太孫殿下又該封賞何人呢?”
朱允熥頓時愣住。
當時他看到朱高熾造出來的蒸汽輪船,一時激動,許下了誰製造出正常可用的蒸汽機,便封誰為國公的諾言。
因為朱允熥的記憶中,曆史上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因此想當然認為,重賞之下,大明也會出現一個類似“瓦特”那樣的人物。
卻沒有想到,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大明的技術發展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尤其是《科學》期刊的出現。
最終的蒸汽機,並非由某個天才的發明,而是眾人智慧的結晶。
那他之前許諾的國公之位,又該封給誰呢?
領導者?
蒸汽機製造的領導者,無疑是負責主管大明製造局的朱高熾。
但一則他並非技術攻關的主要成員,二來他是皇室成員,即使按照新的宗室製度,降等世襲,他身為燕王長子,也能被封為郡王,比國公還高一等呢。
其三嘛,若真將功勞算到他身上,肯定會讓很多人不滿。
覺得太孫殿下在逗他們玩呢,最後不過是封賞了一個皇室宗親而已。
那樣還不如幹脆不賞呢。
朱允熥問道:“你有何建議?”
賴文安道:“下官以為,此事既是大家合力完成,便不應該僅重賞某一個人。”
“與其封一國公,不如遍賞所有獻計獻策之人,眾人皆論功行賞。”
“再者,下官聽說,朝堂上的眾官員,對於給予製造蒸汽機之人國公之位,本來就頗有微詞。”
“不少人甚至公開反對。”
“趁勢收回,於太孫殿下也有利。”
“大家皆得了封賞,也都是歡喜的,何樂而不為呢?”
朱允熥聞言,微微點頭。
實際上,他許下國公之位後,自己也有點後悔了。
當時太過激動,心潮澎湃,許諾太重,封賞太過。
工業革命一旦開啟,後麵的發明創造就會井噴爆發。
蒸汽機的作用很大,但還有很多發明,它們的作用,也不弱於蒸汽機,甚至猶有過之。
比如說,就以現在的大明來說,如果誰能發明一種類似於“敵敵畏”這樣的農藥,那他的貢獻,甚至比製造出蒸汽機還要大。
畢竟,這意味著大明的糧食能增產百分之四五十以上。
大明將從此擺脫糧食不足的危機。
現在製造出蒸汽機的人,授封了國公之位,那後來者做出同樣或者更大貢獻,又該封什麽呢?
不好辦啊!
如今既然有機會借坡下驢,也正合他意。
朱允熥正待出言。
不料,旁邊的楊士奇卻道:“不可!”
“殿下既然許了封賞國公之位,那便一定要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