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發展的方向,大明科學院!
字數:7376 加入書籤
朱允熥側目望向他。
楊士奇拱手道:“朝堂上確實有不少官員反對封國公,但他們越是反對,這個國公,越是非封不可。”
“我大明多封一個或者幾個國公,無足輕重。”
“可對太孫殿下而言,則是極佳的立威之機。”
“此番便是要讓天下人知道,太孫殿下一言九鼎。”
“亦讓朝臣知曉,恩出於上。”
“太孫殿下既然執掌朝政,封不封國公,封誰為國公,就能一言而定,輪不到他們來指手畫腳。”
事實上,剛聽到朱允熥說誰造出蒸汽機,便封誰為國公的時候,楊士奇還以為這純粹是朱允熥的權謀手段。
在他看來,能不能造出蒸汽機不重要,他不知道蒸汽機的作用是什麽,也理解不了蒸汽機的重要性。
在楊士奇眼中,太孫殿下是通過此舉告訴朝政,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容挑戰。
隻要他願意,他可以封任何人為國公!
這正如趙高“指鹿為馬”,雖然後人都唾罵趙高,但凡事需要一分為二來看,站在玩弄權術的角度,趙高此舉無疑是極為高明的,他也正是越通過這些舉動,掌握了朝中大權。
至於治國無能,致使秦朝滅亡,這又是另一件事了。
太孫殿下要接掌大權,需要立威。
後來楊士奇才明白,朱允熥此舉,並非玩弄權謀。
但無論如何,此事既已許諾,並昭告了天下,便斷無“悔諾”的道理。
“日後再有什麽發明創造,朝廷皆不必這般封賞,但這次不一樣。”知曉朱允熥心中的顧慮,楊士奇又補充道。
“言之有理。”朱允熥回過神來。
誠如楊士奇所言,如果他公開宣告天下的事都悔諾沒有兌現,那在天下人的心中,無疑將留下一個極為惡劣的印象。
相比之下,區區一個國公之位,確實不算什麽。
日後再有重大發明,他並沒有事先許諾,自然不用這般封賞。
“是下官考慮欠周了。”賴文安醒悟。
他對政治權謀這些東西,卻是不甚太懂,遠不如楊士奇。
“若一定要封賞的話,有幾個人都有較大的貢獻,具體選誰,還需要細評。”
朱允熥點頭道:“你將他們所提的改進方案,都抄送給本宮,本宮要親自審閱。”
“待到蒸汽機製造完成,試驗運行,鑒定通過後,朝廷便正式封賞。”
既然決定要封賞,那便不能隨意任性。
這不僅僅是為自己立信立威的問題,而是牽涉到大明科技發展的未來。
朱允熥心中已經在規劃在大明創辦新式學堂,乃至辦大學的事。
今日被封賞的人,日後將成為整個大明科學界的前輩,科學界泰山北鬥般的人物。
他們將教導更多的學生,帶出數不清的徒子徒孫。
如果這時候不卡好關,未來便會帶壞整個大明科學界的風氣。
朱允熥對此自然慎之又慎。
類似於後世那種太過高深的科學論文,他看不懂。
蒸汽機原理和製造,改進方法等,讓朱允熥自己去想,在工程上去實現,也非常有難度和挑戰。
可僅僅看別人提出的方案嘛,他作為接受過後世完整理工科教育的人,還是能輕易看懂的。
好歹前世他也曾是理工科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很多知識都還給老師了,但多少還記得一些。
更重要的一點是,受過的科學訓練並不會丟失。
賴文安心中一緊。
太孫殿下對於此事真的太上心了。
大明也不知有多少大事,太孫殿下都隻看一眼,便不再過問,交給有司官員處理。
唯獨此事,太孫殿下可是多次過問,如今又要親自評定。
“是!”賴文安連忙應聲。
“還有一樁事。”
他的聲音慢慢低了下去。
“《科學》期刊按太孫殿下的要求,不斷進行擴刊,招募的編輯,也越來越多。”
“開始的時候,僅僅發行一本《科學》期刊,印刷量大,還有盈利。”
“可擴刊之後,很多專刊的印刷量,並沒有主刊那麽大,需要的編輯人員卻大幅度增加。”
“如今,已漸漸有些入不敷出。”
“下官以為,《科學》期刊的定價過低,應該漲價。”
賴文安的語氣很是惶恐不安,心中更忐忑無比,說話都結結巴巴起來。
同樣辦刊物,人家《大明日報》盈利豐厚,養起了探聽司和情報局,為太孫殿下做了不少事。
可自己的《科學》期刊辦著辦著,竟然要虧本了。
這讓他深感有負太孫殿下厚望。
如今之計,要扭虧為盈,也隻有漲價一途。
然而,《科學》期刊的發行價格,乃是太孫殿下親自酌定的。
當初,《科學》期刊第一期發行,引發搶購狂潮,黑市上漲成了天價。
太孫殿下又親自下令不斷加印,將價格壓下去。
故而,賴文安也不敢自作主張去漲價。
“那你覺得要漲多少呢?”朱允熥淡淡問道。
太孫殿下沒有責怪自己?
賴文安心中一喜。
“《科學》期刊與《大明日報》不一樣,想要買它的人,即使價格高很多倍,他們也願意購買。”
“當初市麵上一本《科學》期刊,價值數十兩白銀,仍供不應求。”
“下官以為,如今的《科學》期刊,可漲價十倍。”
“如此即使《科學》期刊的發行量減少一半以上,仍有不少盈利。”
這是他認真算過的。
對需要獲取技術的工匠們而言,即令《科學》期刊的價格漲十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是會咬著牙關購買。
以前書籍的價格從來不低。
也就是朱允熥發明了滾筒式油印機,使得書籍印刷變得極為容易,後來大明製造局的成立,又促使紙張,油墨的生產技術大大進步,造價不斷降低,才將書籍的價格大幅度壓下來。
即使如此,外麵現在也買不到像《科學》期刊這麽便宜的書。
更別說《科學》期刊上麵刊登的內容,都是極為珍貴的技術。
漲價十倍,購買的人雖然會減少一半左右,但能賺到的錢卻不可同日而語。
“不許漲價。”
就在賴文安以為太孫殿下會批準他漲價的建議時,朱允熥卻是斷然否決了。
“《科學》期刊並不是為了賺錢盈利而設立的。”
“它的目的,是推動大明的科學技術進步。”
“至於《科學》期刊如今入不敷出,經費不足,可以由朝廷拔款。”
開玩笑呢。
大明製造局那麽多錢,他都投了。
與之相比,《科學》期刊根本花不了幾個錢。
“聽著,本宮並不是要你的《科學》期刊盈利,虧本是正常的,你不必為此而自責。”
類似於這種學術期刊,僅靠訂閱能賺錢,那才是咄咄怪事了。
後世都不存在這樣的事。
後世大部分學術期刊,都是通過向投稿者收取版麵費養活自己的。
第一期《科學》期刊賺錢,那是因為它僅僅隻是低階科普讀物,受眾很廣。
研究越來越深,便會曲高和寡,就越不可能賺錢。
但這正是學術期刊的意義所在。
不進行深入研究,那便是大眾讀物,而不是學術專刊了。
如今的《科學》期刊總刊,仍然是有大量科普內容的基礎讀物。
但下屬的各項專刊,已經在專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尤其是隨著郵司的建立,不僅僅是金陵,全國各地的人,都開始給《科學》期刊投稿,水平當然不斷提高。
“啊!”賴文安先是大吃一驚,旋即一陣狂喜:“謝太孫殿下。”
朱允熥笑道:“你列一個具體的條陳,缺多少錢,朝廷給你拔多少,隻要能讓大明的科學技術水平飛速提高,朝廷缺了誰的錢,也不會缺了給《科學》期刊的拔款。”
賴文安聞言,抬起頭來,望向太孫殿下,臉色變得複雜起來。
他很快低頭,似在猶豫著什麽,又沉吟了片刻,方道:“這恐怕不是一筆小錢。”
朱允熥問道:“需要多少呢?”
賴文安道:“下官算過,隻怕每年都需要上百萬兩銀子,甚至更多。”
旁邊的楊士奇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怎麽可能需要這麽多錢呢?你們編輯人員才多少?”
朱允熥也不由得皺眉。
《科學》期刊雖然賣得便宜,但若單純拿印刷出版這一塊來說,仍是賺錢的,畢竟成本很低。
虧的僅僅是編輯部的錢。
可養一個編輯,一年不過幾十兩銀子罷了。
沒道理花這麽多。
賴文安深吸了一口氣:“其實給編輯人員的薪水開支,倒還在其次。”
“主要是大夥兒認為,許多文章的投稿,咱們收了之後,還需要去驗證。”
“按照文章上的記載,將東西製造出來,這往往耗資不菲。”
“可若是不驗證,文章也不敢隨意發表刊印,唯恐誤導了讀者。”
“如此一來,所需經費開銷便會激增。”
朱允熥愣了一下。
實驗?
科學期刊自己在做實驗?
也對。
後世科學發達,期刊收錄文章有自己一整套標準流程。
審稿的人,本身也是在一線的科學家,有很豐富的實驗經驗,有些問題,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
但《科學》期刊實際上是一個草台班子。
矮個子裏麵拔將軍,挑出來的人,並沒有經過數十年的科學訓練。
他們不自己動手驗證,心裏也沒底氣。
再則,後世有很多實驗室。
學術論文發表之後,隻要不是沒啥用的灌水論文,真正有用有價值的論文,很快就會有別的實驗室重現論文的成果。
無法重現,論文就會被撤稿,乃至追究造假者的責任等等。
但這個時代,什麽都沒有。
早期隻做基礎簡單的技術科普,這些都不是問題。
能不能造出來,說得對不對,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隨著研究的深入,便會暴露出其中的不足了。
但是,《科學》期刊的編輯,自己做實驗,總覺得怪怪的呢?
朱允熥腦海內念頭飛轉。
前世有資格給學術期刊審稿的人,哪個不是學術界大佬?哪個不自己做實驗,不帶團隊做實驗呢?
《科學》期刊編輯部的人,不也正該向這方麵發展嗎?
可是,一旦他們都開始自己做實驗,做研究……那《科學》期刊,就不僅僅是學術期刊了。
而是科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