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發現,笑得合不攏嘴的老朱!

字數:10676   加入書籤

A+A-


    申城。
    晨曦的陽光照在黃埔江的江麵上,泛起層層鱗光。
    河岸旁的鍾樓上,清脆的鍾聲敲響。
    據說,那麵鍾是大明製造局研製出來的寶貝。
    在申城建城之後,便修建了高塔,將大鍾置於高塔之上,讓全城的人,都能隨時看到時間。
    與傳統的十二時辰不一樣,大鍾將一天分成了二十四個小時。
    從早上六點開始,每隔一小時,鍾聲就會響一次。
    整個申城的人,能聽到是幾點鍾了。
    自己抬頭去看,更是能通過大小不一的指針,將幾時幾分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快捷方便。
    從前雖然有各種計時的東西,但大多數時候,人們都隻能粗略估算大致的時間,如今卻十分清晰明了。
    鍾樓成了申城的地標性建築。
    每一個第一次來申城的人,都會被高高聳立的鍾樓所吸引。
    上麵顯示的清晰時間,凸顯出這座城市與大明其他城市的不一樣之處。
    一艘又一艘的船不斷靠岸,工人們在碼頭忙忙碌碌,揮灑汗水,將船上的貨物搬運下來。
    老朱坐在一家新開的正對著碼頭的早餐店裏麵,一邊吃著早餐,一邊數著從船上搬運下來的糧食,笑道:“看這樣子,一艘船怕不是要運下來數十萬斤糧食吧。”
    此時的早餐店,除了老朱一行人外,已再無其他客人。
    碼頭工人都去幹活了。
    老板也閑了下來,正不緊不慢的收拾桌椅碗筷,聞言便接語道:“一船三十萬斤。”
    老朱好奇問道:“你怎麽知道得這麽清楚呢?”
    早餐店老板用抹布擦著旁邊的桌子,笑道:“這都是大明製造局打造的寶船,有一定的規製,每船載貨三十萬斤。碼頭上幹活的人經常在店裏說呢,我也就聽到了。”
    老朱微微點頭,又道:“聽說這些船上的糧食,都是從倭國運過來的?”
    “可不是嘛。”早餐店老板道:“如今大明與倭國商貿往來頻繁。最近正是秋收之際,眼下朝廷正大量從倭國進口糧食呢。”
    “像這樣的運糧船,每天得有十多艘靠岸,一天一共得有幾百萬斤糧食進來。”
    老朱好奇道:“以前也沒聽說倭國盛產糧食,怎麽眼下就有這麽多餘糧賣給咱大明呢?”
    早餐店老板此時已收拾完畢,見到客人還在詢問,他也是一個健談之人,當下便在一旁坐下,道:“倭國不但不盛產糧食,倭國自己還缺糧呢。”
    “那裏的百姓,生活比咱大明苦多了。”
    “食不裹腹,衣不蔽體。”
    “自從大明與倭國商貿往來密切之後,就有很多倭國女子前來咱大明,就想著在大明找一個漢子嫁了,往後能吃上一口飽飯。”
    老朱神色愣了愣,此事他也早就有所聽聞,又道:“那倭國還出口這麽多糧食給咱大明?”
    早餐店老板給老朱倒了一杯涼茶,給自己也滿上一杯,端起來喝了一口,冷笑道:“曆朝曆代,百姓吃不飽飯,穿不上衣,可朝廷高官,富商大戶,還不一樣吃著山珍海味,穿著綾羅綢緞嗎?”
    “這倭國也一樣啊!”
    “倭國的百姓吃不飽,可倭國的官員,大名,將軍,貴族又不會缺一口吃的糧食。”
    “他們願意將糧食送來咱大明換東西回去,誰會去管百姓的死活呢。”
    “就算是因為給咱大明出口糧食,倭國餓死了幾十萬上百萬人,那也餓不著他們自己。”
    老朱向著桌子猛拍了一掌,霍地起身。
    他對於不顧百姓死活的貪官汙吏,素來恨之入骨。
    此際一聽早餐店老板的描述,頓時勃然大怒。
    起身之後,才猛然醒悟。
    那是人家倭國的事,又不是大明治下,實不必這般情緒激動。
    一念及此,又癢癢坐了下去。
    早餐店老板被老朱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不明白他為何突然暴起,隻覺那一刻,有凜冽殺氣,撲麵而來,竟驚得早餐店老板有些神魂失守。
    好在對方瞬息後又恢複了平靜,方心有餘悸地問道:“老先生剛才為何動怒呢?”
    老朱長籲了一口氣,道:“我這人再聽不到這等事,著實生氣了。那些不顧百姓死活的官員,他們怎麽還有臉高高在上,牧民治國?他們就應該被剝皮抽筋,千刀萬剮,再下十八層地獄,從此受盡萬般折磨,永世不得超生!”
    早餐店老板翹起大姆指道:“老先生還真是性情中人,嫉惡如仇,令人欽佩。”
    “不過,咱們是各掃門前雪,隻管咱大明自己能吃上飯就行了。”
    “別人家的事,咱就別操太多心啦。”
    “再說了,那些倭國人可不是什麽良善之輩。”
    “當初,他們的武士來我大明沿海當倭寇,對我大明百姓燒殺搶掠,也不知犯下了多少罪行,如今也是活該有此一報。”
    老朱笑道:“你這話說得倒有道理,善惡到頭終有報。想起倭國人曾經犯的罪行,這還真是他們的報應。”
    他又好奇問道:“不過,倭國將糧食賣給我大明,總得從我大明進口一點東西吧?要不然,倭國那些貴族圖什麽啊?”
    早餐店老板喝了一口茶,笑道:“倭國從咱們大明進口的商口,主要是織品和書籍。”
    “咱們大明製造局的紡織技術高超,織出來的東西,很受倭國貴族喜歡。”
    “不過,織品出口受朝廷的管製,不許出口太多,要留著給咱大明百姓做衣服穿呢。”
    “價格倒是賣得很高。”
    “還有大明出版的書籍,更是被無數倭國人追捧。”
    “《大明日報》在倭國也很是暢銷呢。”
    “倭國的文字,都是從咱們華夏這邊學過去的,他們也能看得懂《大明日報》。”
    “他們對《大明日報》上刊登的‘三國演義’,還有‘洪武大帝傳奇’,以及關於太孫殿下的傳奇故事,都特別喜歡。”
    “聽說,在倭國,還有很多人將咱大明的洪武皇帝和太孫殿下當神明敬拜呢。”
    老板說起這些事,一臉興奮,喝了口茶後,又道:“其實倭國給大明出口的,不隻有糧食,還有白銀,銅器,以及硫磺等等”
    “算起來可多呢。”
    “倒是咱大明出口給倭國的商品不多,隻是價格賣得很貴。”
    “隻不過,那些東西,大多應該都運到金陵城去了。”
    “最近是秋收季節,才一船一船往大明運糧。”
    “說起來,咱大明也不缺糧啊,真不知道進這麽多糧食幹嘛。”
    他搖了搖頭,道:“罷了,這也不是我一個小老百姓該關心的事。”
    老朱心念微動。
    看來那個‘逆孫’,已經察覺到大明繁華盛世下潛藏的糧食問題了,才會這般拚命地從倭國運糧到來大明。
    一天幾百萬斤糧食,手筆真的很大啊!
    隻是不知道,這能持續多久。
    “進這麽多糧食,咱大明僅靠少量織品和書籍就能換回來?”老朱對此明顯有些疑惑。
    倭國輸送給大明的東西很多,但大明出口給倭國的商品卻很少。
    這貿易一點都不平衡啊,是怎麽維持下去的呢?
    早餐店老板笑了起來,臉上露出一絲略帶古怪的神色。
    他再度給老朱的茶杯倒茶,又給自己滿上,方道:“咱們大明還向倭國出口一樣東西,那便是新版大明寶鈔!”
    老朱的神情瞬間凝滯。
    “大明寶鈔才是倭國人最喜歡的東西。”
    “倭國人願意拿白銀,銅,硫磺,乃至糧食來換取大明寶鈔。”
    早餐店老板笑道:“咱們大明根本不需要向他們出口任何商品,隻要拿著朝廷印出來的大明寶鈔,想在倭國買什麽,就能買什麽。”
    “在倭國,大明寶鈔就是硬通貨,比啥都好使。”
    “眼下是朝廷在向倭國買糧食,那朝廷還會缺少大明寶鈔嗎?”
    “所以啊,這倭國的糧食,隨便買啦。”
    這段時間,老朱一直在刻苦鑽研“經濟學”,也逐漸弄懂了國家印鈔背後的原理和機製。
    倭國竟然任由大明寶鈔成為其自己國內的硬通貨,任由大明寶鈔去倭國購買商品,這豈不是其國民經濟命脈,都送交給大明控製了嗎?
    咱那個乖孫子……哦,不,是那個‘逆孫’,還真有些手段啊!
    以前總想著,海外之地,太過遙遠,往來不易,統治不便。
    不能帶來任何實際利益。
    可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麽回事啊。
    一戰將倭國打敗,便能源源不斷的撈取利益……
    光是這些糧食,便是以前無法想象的。
    離開早餐店,老朱返回住處。
    剛一進酒樓,但見到一名穿著郵差公服的人,正在等著他。
    “敢問您是朱先生嗎?這裏有一封您的信。”
    郵差從身後背著的袋子裏拿出了一封信件,遞了過來。
    老朱怔了一下。
    目光落在信封上,見上麵果然寫著“朱先生”收,而地址則正是他們住的酒樓。
    再往下,便看到信封上的寄信人一欄,赫然寫著大明科學期刊編輯部,方醒悟過來,接過信,回到住的客房裏麵。
    他坐到桌邊,隨手撕開信件,看了起來。
    看著看著,老朱的臉色驟然大變。
    越看神色越是震驚,連呼吸都變得粗重起來。
    忽然。
    他猛地一拍桌子,高聲道:“好啊,說得真好!”
    吉垣不明究竟,連忙問道:“陛下,什麽好啊?”
    老朱卻不理他,又接著往下看。
    不一會兒,老朱再度拍桌,興奮萬分。
    “條條在理,字字珠璣,句句切中要害,此人真可謂是千古奇才。”
    ……
    看完之後,老朱讚歎不已:“想不到咱們大明《科學》期刊,竟還有如此人才。”
    “不僅對大明眼下的狀況,所麵臨的問題,皆了如指掌,信中的解決之法,亦有若醍醐灌頂,令人眼前一亮。”
    “這等奇才,天下罕見,縱是朱升、劉伯溫再世,亦不及他遠矣。”
    這封信一開篇,先是向他問好,說是拜讀了朱先生的來稿,大受啟發,隨後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和看法。
    分析條理清晰,入木三分。
    對於大明經濟運轉,銀行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帶來的金融,信用擴張,流通貨幣變多,物價的上漲與穩定,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帶來的一係列影響等等……都有非常深刻且獨到的闡述。
    信中的許多說法,老朱還是平生第一次聽到,隻覺耳目一新。
    但認真一想,所言又極為在理,且與自己觀察到的大明現狀完全相吻合。
    除此之外,信中還有大量的邏輯推理,乃至數學計算,以論證自己的觀點,也恰好補充了老朱之前投稿中的不足。
    並且,他在信中,還提出了對大明所麵臨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
    向《科學》期刊投搞的時候,老朱覺得自己研究了這麽久,應該是整個大明最懂這些道理的人。
    如今看來,還有一個人在這方麵的見識,不弱於自己,甚至是遠遠超過自己。
    老朱目光,落在信末尾的署名上。
    那裏赫然寫著“學生朱孫拜上”一行字。
    “朱孫?”老朱念叨著這個名字。
    想不到如此有遠見卓識的人,竟然是和自己一樣姓“朱”。
    但他反複將朱家所有的親戚,都想了一遍,也沒有想出有哪個人名叫“朱孫”。
    勳貴功臣子弟中,也沒有這樣的名字。
    老朱的記憶力向來不錯,但凡聽說過的人名,極少遺忘。
    如果是關係密切或重要的人物,就更不可能忘記。
    天下姓朱的人不少,不是隻有他自己一家。
    看來,此人雖然姓朱,但與自家並無關係。
    “朝廷一定好好重用此人,將來他可以擔起輔佐那‘逆孫’治理天下的重擔。”
    老朱由衷讚道。
    對此人的名字沒有印象是好事。
    沒有印象就說明這個人,既不是皇親國戚,也不是勳貴功臣子弟。
    老朱用人,素來最忌諱的就是這些。
    比如說,當初他對劉伯溫十分看重,覺得劉伯溫真有才啊,治理天下,沒有他不行。
    但後來,老朱發覺劉伯溫成了浙東集團的首領,在朝堂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老朱便隻想將他的勢力連根拔起,乃至將他幹掉,不讓其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太過聰明還有權勢,是會威脅到皇權穩定的。
    老朱對此有十分清醒的認知。
    他更喜歡重用沒有根基的聰明人。
    既能充分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又不用擔心其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這個“朱孫”,隻是《科學》期刊編輯部的一名普通編輯,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還這般聰明,必須要加以重用啊!
    旁邊,吉垣早已驚得目瞪口呆。
    他可是記得很清楚,皇帝陛下向《科學》期刊編輯部投稿的稿子,後麵落了陛下的真實姓名。
    怎麽《科學》期刊收到投稿後,竟然沒有上報朝廷,也沒有察覺寫信的人乃是當今皇帝陛下,就這般似對待平常人一樣給回信了呢?
    還稱呼當今皇帝陛下為“朱先生”……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啊?
    吉垣疑惑了。
    想了半天也沒有想明白。
    不知道為何陛下看了信,竟這般激動。
    這時,老朱已在一旁喊道:“快,給咱準備文房四寶,咱要給他回信。”
    自從上次寄出信稿後,又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老朱對經濟運行的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
    看到“朱孫”的信,更是隻覺如撥雲見霧,觸類旁通,許多道理都通了,懂了,明白了。
    對待“朱孫”,便有若是看到了“人生知己”。
    經濟學是全新的科學,整個大明,恐怕也沒有什麽人在研究這門學問。
    此刻的老朱,心中有無數想法,定要向這位“朱孫”一吐為快。
    “是!”吉垣連忙應聲,手忙腳亂的給陛下準備筆墨。
    老朱提起筆,醮了醮墨,刷刷寫了起來。
    寫完之後,他又細細看了一遍。
    這一回,落款沒有再署“朱元璋”的大名,而是隻落了一個“朱”字。
    至於上次寄信時的落款……
    當時一揮而就,也沒甚在意,想來應該也是一樣了。
    要不然,對方何以稱呼自己為“朱先生”呢。
    老朱將信稿收好,交給吉垣,道:“將此信寄去金陵的《科學》期刊編輯部。”
    “不過,這次不要讓編輯部收信,直接寄給一個叫‘朱孫’的人便好。”
    聽說《科學》期刊編輯部有不少編輯,老朱唯恐信不能寄到同一個人手中。
    吉垣神色不由怔了怔。
    隻聽老朱一臉得意,道:“咱在無意中,又幫大明發現了一個驚世奇才,可堪重用,可堪重用啊!”
    吉垣忙道:“能得陛下這等誇讚之人,必是蓋世大才。既是如此,是否寄信給朝廷,將此人提拔?”
    老朱卻搖了搖頭,道:“也不必急於一時,咱先和他通通信,再仔細考察一番。”
    “等咱年底回了金陵,便親自去一趟《科學》期刊編輯部,見見這個‘朱孫’,到那時候,再提拔他也不遲。”
    他腦海中已經浮現出“朱孫”見到自己時的震驚場景。
    若讓那個人知道和他書信往來的人,乃是大明皇帝陛下,他一定會驚得下巴都地上吧。
    還有,之前那個“逆孫”能發掘出姚廣孝,楊士奇這樣的人才。
    反觀自己,自從原來追隨自己打江山的人,老的老,死的死,後麵提拔起來的人,日漸不如從前。
    朝堂無人,豈不是顯得自己作為天子無識人之明嗎?
    那便又輸給“逆孫”一籌了。
    如今總算有了一個極為難得的人才!
    在這方麵,還能壓那個‘逆孫’一頭。
    讓他知道,爺爺終歸是爺爺!
    老朱越想越樂,嘴巴都快要笑得合不攏了。
    ……
    PS:兩章一起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