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開大明萬裏海疆!

字數:9385   加入書籤

A+A-


    朱棡沉默了。
    這幅地圖,他還是第一次看到。
    朱允熥所指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存在,恐怕也是兩說之事。
    至少,在朱棡的認知中,從未聽說過那片大陸。
    坐船前往茫茫大海,是極為虛無飄渺之事。
    除了因求仙問道已陷入瘋癲癡迷之人,又或是走投無路,無法生存的窮人,誰又願意去那遙遠的海外呢?
    自古就是“族旺留原籍,家貧走四方”。
    何況他還是大明的王爺。
    何況,要去的地方,還是海外!
    海浪凶險,海波莫測,這是大明百姓人人皆知的常識。
    連八仙過海,都要各顯神通,才能平安順利過去,何況是常人呢?
    “我會給幾條先進的戰艦,以及一定數量的槍和炮。”
    朱允熥不等他下棋,連續落子,道:“能不能征服那片大陸,並將其開發好,成為真正的藩王,就看你的本事了。”
    “我沒有騙你,那裏真是一片比大明更遼闊,也更富饒的土地。”
    “你若能成功在那裏站穩腳步,前程無限。”
    這些都是實話。
    盡管之前朱棡設計要置自己於死地。
    但楊士奇說得沒錯,對於一個帝王而言,最無聊也最無用的事情,就是因為別人對自己的仇恨,而去報複殺人。
    如果朱棡殺過他身邊的人,那朱允熥一定不會放過朱棡。
    但朱棡並沒有。
    他的刺殺計劃,栽贓計劃,害死了秦王朱樉,可那與朱允熥有什麽關係呢?
    身為帝王,他永遠不可能讓天下所有人都對自己滿意。
    世間沒有任何人能做到這樣的事情。
    身為帝王,他需要做的是加強對自己的保護,不給別人刺殺自己,毒害自己的機會。
    而不是奢望天下沒有一個仇敵!
    既然要承天下之重,就不可能沒有敵人。
    但他又絕不會給敵人任何可趁之機。
    所以,無論是為了排除朱棡的威脅也好,還是為大明未來的發展計劃布局也罷,朱棡都必須離開。
    走得越遠越好。
    唯其如此,朱允熥才能放心。
    另一方麵,在遙遠的海外,他也能發揮一點點作用。
    這就是政治家的思維。
    哪怕是對自己的敵人,也是盡量榨幹對方的所有價值。
    而不是簡單的快意恩仇。
    朱允熥正在迅速成長,漸漸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政治家。
    “我……”朱棡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於他而言,這無異於流放。
    而且還是流放幾萬裏之外。
    但正如朱允熥的所言,時至今日,他還有選擇的權力嗎?
    他能拒絕嗎?
    朱棡問道:“你想讓我什麽時候走?”
    “就在這一兩日。”朱允熥笑道:“皇爺爺馬上就要回京了,他老了,我怕他會舍不得你。”
    朱棡輕輕歎了口氣。
    這也是他心中的想法。
    但朱允熥顯然不打算給他再麵見老朱的機會。
    如果老朱不舍,那又會帶來太多的變數。
    “你既然都準備好了,我還能說什麽呢?”朱棡苦笑道:“隻是我的妻兒……”
    話音未落,朱允熥直接將其打斷:“她們隨你一起走。”
    朱棡眸子縮了一下:“我的兒子和你一樣,也是朱家子孫,他們並未犯錯,你這樣做,父皇不會同意的。”
    他的呼吸變得粗重起來。
    原以為朱允熥不敢殺自己,更不殺自己的家人。
    沒想到,對方竟然連一個都不願放過。
    “這並不是懲罰,而是給你的機會。”
    朱允熥道:“我給你人馬,還有槍支,大炮,以及數不清的彈藥,這些軍隊,不是押送你,而是由你指揮。”
    “你不是流放,你是朝廷分封的藩王,那裏是你的藩地。”
    “按朝廷的規製,妻兒當然也要跟隨藩王一起。”
    “記住,我再說一遍,並不是將你放逐到萬裏之外,而是分封。”
    朱允熥看著他道:“當年周天子分封諸王,亦有王都周圍千裏之內不封王的規矩。”
    “可那時候,除了王都周圍千裏,又有哪裏不是蠻荒呢?”
    “我如今不過是效仿昔日周天子而已。”
    “你去的地方雖然遙遠,但我分封你去那裏,從此以後,那裏便是大明的疆域。”
    “若你葬身大海,或死於蠻人之手,再或是因水土不服,染疫病身亡,那是你命不好,怨不得別人。”
    “若你能為大明開疆拓土,那兒的萬裏封地,就是給你的獎勵。你的子孫後代,也能世世代代皆為鐵帽子王,為大明永鎮一方。”
    朱允熥站起身來,再落一子,笑道:“這一局,你輸了。不是輸在棋力,而是你早已沒有資格和我對弈。”
    “規則是我定的,你便贏不了我。”
    “但你往後可以另選對手,那時候,便能隨便贏了。”
    “我決定的事,你改不了,老老實實上書吧。”
    他一番話說完,不再多言,轉身離去。
    朱棡低頭,望向棋局。
    果然,他盤中的兩條長龍,都已被吃掉。
    原本大好的局麵,立時逆轉。
    棋麵上已再任何翻盤的希望。
    朱允熥能贏他,並非棋力高超。
    而是因為朱允熥一口氣連下了幾步,根本沒按規則下棋。
    但也誠如他所言,自己一個階下囚,有什麽資格和別人談規則呢?
    從前自己與下屬,與門客下棋的時候,不也從來沒輸過嗎?
    唯一的出路,也隻能按朱允熥所言,遠走海外,奔赴蠻荒,去搏那一線生機了。
    朱棡緩緩閉上眼睛,心也慢慢定下。
    風過無聲,唯有長發輕輕飛起。
    既然無路可選,那就沒有啥好猶豫不決的。
    他一回身,伸手提起旁邊的酒壇,仰頭灌酒。
    “海外麽?”
    “你能征服倭國,我也可以征服更廣闊的海外……”
    ……
    幾天後。
    金陵城外碼頭。
    朱棡登上了前往美洲的船。
    這是大明科學院與大明製造船最新打造的戰艦。
    所使用的木材,皆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隻僅看上麵別具風格的船帆,以及數不清的繩索,也能看出,這些帆船,遠比原來的船更複雜,也更先進。
    沒錯。
    這就是大明最新的“東風級”戰艦和“太平級”運輸艦。
    名字是朱允熥親自所取。
    按照艦炮的數量多少和船舶的大小,又分別劃分了四個等級。
    該艦的帆,舵,皆運用了大量的滑輪,船體更是嚴密的數學計算,經過十分科學的設計。
    雖然同樣是帆船,但東風級戰艦和太平級運輸艦,采用三桅杆設計,船型也經過特別優化,速度較之原來的大明寶船,差不多要快一倍以上。
    更重要的是,由於增加了艦首“首斜桁”和艦尾“後桅杆”,依靠其上帆成為“空氣舵”,配合下方的水舵,使得其轉向十分靈活。
    遠遠望去,高高聳立的風帆,以及無數錯綜複雜的繩索,就能讓人十分直觀的感受到東風級和太平級先進與複雜。
    朱棡登船以後,像一個好奇寶寶,向船上的水手們詢問那些繩索作用。
    越問越是感到深深的震撼。
    這類戰艦不僅僅是龐大,更重要的是,它實在太複雜了。
    很多功能,都是朱棡從來沒有想過的。
    朱允熥出征倭國回來,他曾派人要過其寶船的圖紙。
    除了速射炮讓朱棡感到驚歎以外,其他的東西,還覺得皆是平平。
    倭國一戰即敗,多因國力不濟的緣故。
    可眼下的東風級戰艦和太平級運艦,與當初出征倭國時的戰艦相比,除了艦體大小差不多之外,其它的結構,已經是完全大變樣了。
    較之原來的圖紙,又何止複雜了十倍。
    在大洋上航行的能力,也大大增強。
    朱允熥能將如此先進的艦船交到自己手中,或許,真如他所言,這不是流放,而是讓他去征服遙遠的大陸。
    “晉王殿下,太孫殿下率文武百官,來為殿下送行啦。”
    朱棡愣了一下。
    自己一個失意的王爺,當初回京都是被“押解”而來。
    此番“流放”出海,他竟然來給自己送行?
    出去一看,果然,碼頭上,軍武肅穆,百官皆在列。
    朱棡一眼便看到了自己的親家,穎國公傅友德。
    當日是他和傅友德一起領兵出征。
    他被押送進京,傅友德同樣也是如此。
    隻不過,兩人沒有被關在一起,故而,朱棡一直都沒有他的消息。
    在朱棡看來,自己身為皇子,能免一死,可傅友德多半就是死罪難逃了。
    老朱正愁找不到借口殺這些勳貴呢。
    傅友德擅自調集十幾萬大軍,這個罪名,他扛不起。
    卻沒有想到,今日在碼頭上,還能再見到傅友德。
    而且,對方並沒有身著囚衣,反而是一身戎裝,正站在朱允熥身旁。
    朱棡雙眸微微眯起。
    他快步下船,走了過去,還未開口相問,便聽得朱允熥笑道:“我已拜穎國公為大將軍,他將隨你一起,前往封地,為大明開疆拓土。”
    “你……”
    朱棡的話還沒有說完,便被朱允熥打斷。
    “這是今日的《大明日報》,你自己去看吧。”
    朱棡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赫然寫著“晉王請求撤藩,朝廷加封南王”,下麵還有一行字“南王率軍前往海外,大將軍傅友德隨行”。
    文章的內容,則是他朱棡以草原已經平定,無須再塞邊為由,請求朝廷撤去其晉王封號,收回封地。
    太孫殿下與朝臣商議後,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加封他為南王,封地在海外三萬裏之外。
    文章還介紹那片封地如何如何遼闊,其麵積之廣,甚至超過了如今的整個大明。
    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唯一的壞處是,那裏的人,尚未蒙聖賢教化,未沐浴大明皇恩,需要南王去征服,去教化他們。
    讓他們,讓那片遙遠又遼闊的大地,從此沐浴在大明的光輝之下。
    若南王能完成此豐功偉績,則必將永載史冊。
    大將軍傅友德對朝廷忠心耿耿,以老當益壯之年,請旨隨行,誓要為國立功。
    太孫殿下不忍,再三拒絕,奈何穎國公心意已決,最後,太孫殿下隻好勉強同意。
    南王和穎國公拳拳報國之心,令人油然敬佩。
    陛下有此好兒郎,大明有此忠臣,何愁不能開疆十萬裏!
    ……
    文章一頓天花亂墜的誇讚,將他和傅友德都誇上了天,看得朱棡目瞪口呆。
    原以為此番出海,朱允熥必定會給自己安一個罪名,以向朝野交待。
    他犯的事,京中官員早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就是金陵城內的百姓,也大多都聽到了傳言。
    卻沒有想到,朱允熥並沒有用那個罪名。
    反而從頭到尾,都隻有讚揚和褒獎。
    前往海外,也從迫不得已變成了主動為之,變成了皇室子弟的擔當和責任。
    不得不說,這招很高啊!
    既不損大明皇室的威望,又巧妙的處理了他這個藩王。
    以《大明日報》的影響力,消息公布,天下皆知,他便再也沒有退路。
    看完之後,愣了半晌,朱棡隻能拱手而拜。
    “多謝!”
    此去海外,生死未卜。
    但至少,他的身後名保住了。
    即使葬身大海,他也是為國效力,為大明探路的功臣。
    “不必了!”
    朱允熥笑道:“我這麽做,是為了保全大明皇室的臉麵,也是為了向皇爺爺有一個交待。”
    “今日讓文武百官來此送行,亦是如此。”
    “這報紙上的文章,雖然是吹捧之言,可亦是我的腹肺之言。”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真心希望你能征服那片大陸,成為名副其實的南王。”
    “此前,我已經派鄭和出海,前往那裏查探情況。”
    “隻可惜,他現在還沒有回來。”
    “你到了那裏之後,我還會繼續派船過來的。”
    “一路保重吧!”
    朱允熥說完,令人拿來酒杯和酒,與文武百官一起,向朱棡和傅友德敬酒,給其壯行。
    禮炮鳴響。
    號角吹起。
    朱允熥檢閱隨行將士。
    ……
    禮畢。
    朱棡和傅友德登上戰艦。
    嘩啦啦!
    絞盤轉動。
    巨大而沉重的錨從水底緩緩升起。
    綁在碼頭上的鐵鏈一根根放開,戰艦啟航了!
    陽光照耀,大明龍旗迎風飄蕩。
    大明的萬裏海疆,自今日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