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事情的原委,潛藏的權力危機……

字數:8421   加入書籤

A+A-


    ……
    馬車內的氣氛驟然冷了下去。
    如今本就是寒冬臘月。
    外麵雖然陽光明媚,天氣卻仍格外的冷。
    呼嘯的寒風,肆虐而過。
    隻不過,朱允熥所坐的馬車,乃是製造局特別打製。
    不僅密不透風,寒氣根本吹不進來,而且四麵皆鋪有最好的動物皮毛製作的毛氈,觸之不僅舒適無比,手感極佳,更有幾許暖意。
    再加上馬車下方的坐椅下,又巧妙的利用了這個空間,製作了放置炭火盆的地方。
    如此一來,炭火的熱量,就能透過坐椅,傳遞到馬車裏麵。
    但炭火燃燒所需要消耗的氧氣,卻與車內的氧氣無關。
    燃燒後散發出來的廢氣,也都在外麵便被排放一空,進不到馬車裏麵。
    正是因為有諸多巧妙設計,製造局的這款馬車,才受到王公勳貴的追捧。
    任外麵是何等惡劣的寒天,裏麵仍是溫暖如春,且空氣新鮮。
    然而,朱允熥怒氣上湧的時候,再暖和的地方,也在瞬間變成了九重寒窯。
    久居上位,不知不覺間,言行舉止便已漸漸有了威勢。
    “太孫殿下見諒,學生等也是出於無奈,才出此下策,為的是太孫殿下的地位穩固,更是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萬代。”
    楊榮跪下的身軀,微微顫抖。
    自跟在太孫殿下身邊,還從未見過他如此動怒。
    此際第一次感受,隻覺身體如被虎龍盯上,膽顫心寒之意,自靈魂深處升起。
    太孫殿下明明隻是平靜的話語,卻宛若有九天驚雷,驟然降下。
    朱允熥目光如刀,盯著他道:“這件事,是妖僧姚廣孝的主意吧?”
    這件事絕不是楊榮一個能做的。
    妖僧最擅長做這種事。
    故而,朱允熥才會首先想到他。
    楊榮磕頭道:“太孫殿下明鑒,此事確實是道衍大師的主意。”
    被朱允熥識破,他也不敢再有所隱瞞。
    “道衍大師和楊先生覺得太孫殿下年歲已然不小,該要婚配了才好。”
    “隻有娶了妻子,生了孩子,陛下方可放心將大明江山托付於殿下。”
    “此前道衍大師和楊先生,亦曾在太孫殿下麵前數次提及此事。”
    “但皆被太孫殿下以言語回避,殿下似是有意對此事避而不談。”
    朱允熥皺眉思索。
    楊士奇和姚廣孝,確實都曾在他麵前提及婚事。
    隻不過,朱允熥覺得自己年歲還不大,還不到成婚的年齡。
    因此,他們一提起來,朱允熥便用話語將其打斷,或者強行轉移話題。
    他們自然也不好接著再說。
    “道衍大師和楊先生等人,都為此事著急不已。”
    “大夥兒在一起商議之後,覺得太孫殿下正當年少,血氣方剛,少年慕艾,乃是人之常情。”
    “太孫殿下平日裏殿下對東宮的宮女亦偶有調侃之意,於男子奴仆則無騷擾之心,足見殿下並非不想。”
    朱允熥聽到他的話,頓時一陣陣頭大。
    好家夥。
    連我平日裏和宮女開開玩笑,都調查得這麽清楚?
    還在暗中觀察我是不是同性戀?
    是不是性取向不正常了?
    有點過分了吧?
    但是,轉念一想,他也明白其中的原因。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允熥對於朝廷的運作了解得也越來越多。
    在大明乃至以前的朝代,下麵的臣子關注君王的女人和日常私事,並不逾矩,他們覺得天經地義。
    這個時代的人,本身就沒有太多隱私的概念。
    更是認為天家無私事。
    說白了,皇帝今天晚上寵幸了哪個女人,明天雖然不會讓朝堂上的大臣都知道,但皇帝身邊的近臣,隻要想了解,是都會知道的。
    這也是為了皇帝的安全著想。
    畢竟按照規定,皇帝每天做什麽事說了什麽話,都要全部記錄在案。
    雖然實際上,還會進行修改和美化。
    但修改和美化這項任務本身,也經常會交給大臣去做。
    皇帝自己親自去做是不合適的,會惹人非議。
    言官們將以此為由,進諫皇帝,引發朝堂風波。
    封建社會看似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實際上還是會受到許多約束。
    權力始終要受到親情、輿論的製約。
    至於說完全拋棄所有的親情和輿論,實際上除了極少數的變態,正常人類都不可能做到。
    就好像後世社會的人,始終生活在社會中,會受到社會各方麵的製約。
    皇帝也不例外。
    後世社會的人,如果說一定要與家裏斷絕關係,與所有親戚朋友斷絕關係,那也並非不可以。
    皇帝大權在握,要翻臉不認所有人,也同樣能行。
    可說到底,能狠下心與家裏所有親戚朋友,乃至父母妻兒都斷絕關係的,世上又有幾人呢?
    大家口頭上說不在乎外人怎麽說,可真正能做到徹底不要臉,完全不管輿論,即令社會性死亡,也依然我行我素的人,始終是億萬裏挑一的存在。
    正常人都會害怕自己會社會性死亡的。
    皇帝同樣如此。
    悠悠眾口,萬世名聲。自古以來,就是皇權最大的約束。
    也是讀書人手中最鋒利的“武器”。
    史書上記載的那些變態奇葩的皇帝,畢竟極少數,而是其中還不乏外人故意汙蔑的內容。
    尤其是變態的亡國之君。
    對於他們的記載,很多內容並不是真實的。
    而是推翻其統治的後來者,為了給自己行為加上合法化的外衣,故意向前朝的皇帝潑髒水罷了。
    大臣既然要修改美化皇帝的起居錄,就會知道本身的真實情況。
    朱允熥如今雖然還不是皇帝,但其實也已經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
    他的私事自然也是公事,是朝廷大事。
    在姚廣孝和楊士奇的世界觀裏,朱允熥沒有女人,沒有後裔,便是潛藏著巨大的危機。
    他們作為親信下屬,必須要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挑選身家清白的美貌女子進獻給朱允熥,促使其早日完婚,誕下子嗣,是他們的作為親信重臣的的職責所在。
    至於因此而侵犯隱私之類的,那不好意思,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思想概念。
    讓少女演戲,也隻是在事前製造一下偶遇,並不求真的一直瞞著朱允熥。
    所以,這場戲,他們也沒有力求演得完美。
    這個局,其實做得很粗糙,很容易被識破。
    他們本來就隻求暫時騙一時半刻,讓朱允熥自然而然的接受此事。
    如果朱允熥看上了顧盼君,寵幸了她。
    事後再告訴朱允熥真相,告訴他,顧盼君是他們挑選出來的美女,特意進獻給朱允熥的。
    不需要永遠隱瞞,更不怕被別人揭穿。
    正常而言,上位者並不會因此而動氣發怒。
    曆朝曆代,這樣的事情,多得數不清。
    臣子向皇帝進獻女人,安排機會,製造時機讓皇帝與其見麵,太正常不過了。
    有些好色的皇帝,甚至還會因此而喜不自禁,重賞給自己進獻美女的臣子。
    就如同後世的貪官,對待給自己設美人計的行賄者,很多是甘之如飴,自願跳進“圈套”之中的。
    更別說,身為上位者,他的顧忌,比後世的貪官還少得多。
    有什麽理由不喜歡下麵人的進獻美女呢?
    然而,在朱允熥看來,此事他們做得有點過界了。
    而且,這種做法對於皇權來說,實際上非常有害的。
    隻是此前朱允熥從來沒有注意過這方麵的事情,才有了今日之事。
    這件事的關鍵在於一條,即帝王是否應在親信近臣麵前保留自己的個人隱私。
    因為封建社會傳統的權力架構裏,帝王是沒有什麽個人隱私可言的。
    朝廷近臣,尤其是天子近臣,是能知曉帝王的一切。
    真正要保密的,也是某件朝堂大事的處理,朝廷重要的人事安排等,絕不是帝王寵幸某個女子這種私生活私事。
    相反,當了皇帝就必須要習慣沒有隱私,哪怕是與女子在床上覆雨翻雲時,仍有人在一旁伺候著,還要記錄在案。
    這是曆朝曆代的規矩,明朝也不例外。
    朱允熥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倒也並非完全不能接受。
    但是作為一個穿越者,他還是有些不太習慣。
    更重要的是,朱允熥十分敏覺的發現,在這一切合理化的背後,實際上潛藏著某種權力的危機……
    楊榮繼續道:“大夥兒商議了之後,便覺得太孫殿下之所以一直不找女人,是因為太孫殿下乃千古未有之奇才,世上無人能及,心氣太高,看不上尋常的庸脂俗粉。”
    “要讓太孫殿下動春心,非得尋到世間的絕色女子不可。”
    “因此,道衍大師便令探聽司的人,暗中走訪打探。”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應天府附近的一個村落裏,尋到了這位國色天香的顧姑娘。”
    他將事情的原委,和盤托出。
    “顧姑娘自幼在小山村裏長大,身世清白,不僅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更勝西施三分。”
    “又從小便讀書,心思通透,聰明伶俐,遠非尋常女子可比。”
    “加上家中父母寵愛,自幼養成了其天真無邪,灑脫不羈的性格。”
    “道衍大師說,太孫殿下年少沉穩,卻沒有同齡人的放蕩瀟灑,可太孫殿下又十分膽大,骨子裏是一個崇向自由的人。”
    “顧姑娘的性子,太孫殿下必定會喜歡。”
    “親自考察了之後,覺得此女不錯,便將她接到京城,並暗中加以培訓。”
    “就是希望找到合適的時機,讓她與太孫殿下見麵,將她進獻給太孫殿下。”
    “後來,我見到皇帝陛下與太孫殿下化名的朱孫的通信中,提及自己憂心孫兒的終身大事,便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我們幾人商議了一番,覺得時機已然成熟,遂讓顧姑娘去西市上賣飾品,並暗中推波助瀾,引發金陵城百姓對顧姑娘的熱議。”
    “隻待皇帝陛下從申城回來,但可趁機借勢,將顧姑娘引薦給太孫殿下。”
    還真是考慮得周到啊。
    竟然從一開始便將老朱回金陵,朱允熥因假扮朱孫之事而無法交差,都考慮進去了。
    不過,聯想到布局的人,乃是姚廣孝,楊士奇等人。
    他們有這樣的謀算,太正常不過了。
    哪怕他們不是很在乎被識破,但也不可能將事情做得漏洞百出,更不可能不考慮怎麽入局。
    朱允熥還是沒有開口說話,因為楊榮仍沒有交待徐妙錦的事。
    朱允熥雖然心中有了一些猜測,但他並不打算自己說出來。
    說得分毫不差,也無非是在下屬麵前裝了一個逼,逞能而已,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萬一說得與事實有些出入,那就等於在外人麵前暴露了自己的“愚蠢和能力”,使得別人下一次還敢行欺騙之事。
    這時候裝高深莫測,一言不發,讓對方自己主動交待,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後世電視劇裏那種主角不等別人交待,就自己先分析,先說出“案情”,不過是為了達到在觀眾麵前裝逼的效果,以此來顯示主角的牛逼。
    實際上,誰也不是神仙,不能未卜先知。
    就算能分析得八九不離十,但智者千慮,終有一失。
    一旦出現了差錯,便得不償失。
    實在沒必要這樣去做。
    “徐小姐的加入,既在我們的安排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楊榮很快便開始解釋徐妙錦的事。
    “因為徐小姐的身份不一般,我們不能與她私下聯係,並對她加以培訓。所以,她並不知道我們的計劃。”
    徐妙錦畢竟是中山王徐達之女,身份尊貴。
    楊榮和姚廣孝楊士奇等人的計劃,又是在暗中行事,當然不可能讓徐家去配合他們。
    以徐家的身份地位,就算真想將徐妙錦嫁給太孫殿下,完全可以直接找機會向皇帝陛下進言。
    不管老朱同不同意,都能迅速得到一個結果。
    用不著繞什麽彎彎道道,反而不落好。
    “道衍大師認為,徐妙錦出身功勳世家,人又長得漂亮,能文能武,才華出眾,與太孫殿下極為般配,說不定太孫殿下會喜歡她。”
    “隻要製造機會,讓她與太孫殿下見上一麵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