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朱允熥:我是沒讀過書的文盲???野心!
字數:8692 加入書籤
朱允熥聽她說完,驚得目瞪口呆。
心中直呼好家夥。
隻是對《史記》、《漢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書熟記如流?
勉強背得幾千首唐詩宋詞?
這是人能說出來的話嗎?
後世曾有不少人說,一生讀一《資治通鑒》,足矣!
什麽意思?
就是讀一輩子的書,能將《資治通鑒》全部讀完,就足夠了。
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
實際上是指要從《資治通鑒》展開,深入研究。
但無論如何,這都是史學專家的領域。
普通人初高曆史學的那點曆史知識,嚴格來說,連皮毛都算不上。
至於背下幾千首唐詩宋詞……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能背幾千首唐詩宋詞,無論放在哪裏,都可以稱得上“學霸”了吧。
顧盼君說她隻上過三年的私塾,這肯定是真的,不會騙他,畢竟太容易拆穿了。
放在後世,讀三年書,也就是小學三年級畢業,還屬於典型的文盲。
但是,顧盼君這自學能力……
當然,這個世界的三年私塾,和後世讀三年書,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這個世界沒有那麽多學科,隻有“語文”這一科。
朱允熥開創的“科學”,也僅在太學生和州學,府學,縣學裏麵流行,還是學生自學為主,而不是老師講解。
其他學習“科學”的人,同樣都是成年人。
小孩子讀的私塾,仍隻讀“語文”一門。
當然,對此也學得更多,更深入。
古人說寒窗十年苦讀,放在後世,其實也就隻相當於九年義務教育加上幼兒園一年,即初中文化水平。
可要是隻比詩詞文章,比史書典故的話,那古代寒窗十年的書生,肯定能秒殺後世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一百條街。
甚至,隻讀三年書的人,也未必就弱於後世的初中畢業生。
畢竟,後世學生讀的內容不一樣
當然,人與人之間更不一樣。
同樣初中文化的學生,與初中文化的學生之間也不一樣。
一個初中畢業的頂級學霸,和一個勉強及格的普通初中生,雖然兩人都是初中畢業,可他們之間的實際文化水平差距,宛如天塹。
但是,如顧盼君這般,僅僅隻讀了三年私塾,卻自學了如此之多的知識,無論放在哪裏,都當起“學霸”,甚至是“學神”了。
怪不得她的言談舉止,遠非一般的鄉村姑娘能比。
讀了這麽多的書,與這個時代尋常大字不識的鄉村姑娘,能一樣嗎?
何況她能將《資治通鑒》等史書熟記如流,能背下幾千首唐詩宋詞,也足見她的智商之高,記憶力之好。
這份讀書的天賦,就不是尋常人能比得上的。
當然,這也是因為這個世界沒有什麽太多的娛樂活動。
沒有網絡的勾引,更沒有短視頻的吸引人的精力。
對於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而言,讀書本身就可以是一項極有意思的娛樂活動。
後世之人,可能更喜歡讀網絡等通俗易懂的文字。
這一方麵是因為後世娛樂的泛化,另一方麵則是由於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不一樣,致使後世的人,讀起史書來,覺得其內容太過於晦澀難懂。
但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並沒有這方麵的問題。
正如顧盼君所言,她讀史書,讀唐詩宋詞,都是用來消遣,用來打發時光的。
這一點,大概就和後世人讀網絡一樣。
她並不覺得讀書痛苦,更不覺得累,相反還覺得很好玩,很有意思。
正因為如此,她才能讀這麽多的恐書。
後世喜歡看網絡的書蟲,一年也能看數百本網絡。
與顧盼君這樣看書,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不同的是,因為娛樂活動不多,書籍數量有限,顧盼君對那些史書,可能會看第二遍,第三遍……直至熟記如流。
二則是兩者看的書,內容不一樣。
後世的人看網絡,往往過目即忘。
這與顧盼君看史書,背唐詩宋詞,又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顧盼君生在後世,以她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性子,或許她也會迷上網絡,而不是花大量時間來看史書,背唐詩宋詞。
畢竟,相比之下,顯然是網絡更有趣一些。
顧盼君讀書也沒有什麽功利心,她是女子,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她就是因為閑著無聊,因為覺得讀書有趣,好玩……
朱允熥問旁邊的楊榮道:“那些史書,你都讀過嗎?背得多少唐詩宋詞呢?”
楊榮愣了一下,忙謙虛道:“學生也是有讀過的,但記得不是很熟,於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等內容,還勉強有些研究,其他的,時令,地理,職官等內容,就要翻書了。”
“至於唐詩宋詞,也能背一些,並不太多,應該大約也是幾千首上萬首的樣子。”
“顧姑娘雖是女子,卻學識淵博,飽讀詩書,不在學生之下,學生慚愧。”
讀史書難道不是就看一些本紀、世家、列傳嗎?
你將表、書都讀得爛熟,就很離譜了。
至於時令,地理,職官……你又不是人形電腦,怎麽可能都記得了。
唐詩宋詞背得不多,隻有幾千上萬首?
朱允熥心中直翻白眼。
就不該問楊榮這樣的問題。
他在真實的曆史上,本來就是進士及第,極有名的讀書人,要不然,後來也不會官至首輔。
和楊榮這種人比讀了多少史書,背了多少詩詞,那不是找虐嗎?
朱允熥有些鬱悶了。
敢情這馬車裏三個人,就自己一個是連唐詩三百首都不能倒背如流的“文盲”?
“論學識之淵博,世間又有誰能比得上太孫殿下呢?”顧盼君眨著明亮的眸子,一臉崇拜。
“那是自然。”楊榮跟著道:“世人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獨得八鬥’,然在我大明,太孫殿下之才,得有一石八鬥,天下人還要倒欠八鬥。”
“太孫殿下才思之高,哪裏是我們這些庸人能想到的。”
“僅是開創科學一脈,就已開千古之先河。”
朱允熥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也懶得再說謙虛之語,麵不紅臉不改色的受了楊榮這一記馬屁,迅速轉移話題,笑問懷裏的顧盼君道:
“徐妙錦給出條件的不錯,徐家是開國無勳。徐妙錦的哥哥徐輝祖,乃是世襲的魏國公。”
“他又長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年輕勳貴中,幾乎無人能及。”
“你為何會堅拒她的請求呢?”
顧盼君微微一笑。
“盼君自幼在小山村長大。”
“少時便得父母疼愛,族人歡心,蒙他們不棄,皆極喜愛盼君。”
“自小時起,盼君便知道,自身還算有幾分姿色,因為周圍幾乎所有人,都誇讚盼君長得好看。”
“至讀書時,連先生亦對我另眼相看。”
“村裏族中學生大大小小數百人,先生曾多次言及我乃是其中天賦最高者。”
“先生每日交待要背的功課,我總是第一個完成。”
“至考核之時,亦一直在一同入學的學生中名列第一。”
“雖然因女子身份,隻念了三年書,卻養成了自視甚高的性子。”
“後來閑睱時讀閑書,便常常想著外麵的世界,想會一會天下英雄豪傑,見識如畫江山,隻恨自己是一介女流,不能離家闖蕩天下。”
“及至太孫殿下掌政,創辦《大明日報》,族裏亦訂閱了日報。我便日日翻看,以圖知曉外界之事,對太孫殿下的才華與為人,皆欽佩不已。”
“我雖未曾與任何人言及,卻曾在心中發誓,此生若得嫁人,便當嫁如太孫殿下這般的英雄豪傑。”
“常言道,男子漢大丈夫,當有淩雲之誌,齊家治國平天下。”
“有誌之人,要麽領兵征戰沙場,為國殺敵立功;要麽金榜題名,入朝拜相,為君王治天下。”
“我雖是弱女子,但我閱讀《大明日報》,言及當今皇帝創業的故事,最想成為的人,便是馬皇後。”
“太孫殿下才高蓋世,橫絕天下,縱往上追溯幾千年,亦無人能及。”
“此生若能成為嫁與太孫殿下,哪怕是成為後宮佳麗三千之一,亦不負來世上這一遭。”
“後來,探聽司的人找到我,帶我到了道衍大師和楊先生的跟前,他們說要好生安排,將我進獻給太孫殿下。”
“此盼君平生之誌,又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雖然知曉此事飄渺虛無,並不容易。”
“但一則盼君對自身姿色,還有幾分自信;二則若不拚這一把,又如何知曉太孫殿下的心意呢?”
“倘若真答應了徐姐姐所請,嫁與魏國公為妻,隻怕一輩子都會意難平,留下心結。”
“既然如此,那便不如賭一把。”
“道衍大師和楊先生皆是太孫殿下的心腹,連他們都覺得我有機會,我為什麽不試一下呢?”
“萬一太孫殿下憐憫,或能實現此生之誌。”
“此盼君肺腑之言,不敢有所隱瞞,還望太孫殿下明鑒。”
聽她娓娓道來,朱允熥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其實人無論男女,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一樣的。
哪怕是最底層的百姓,也同樣渴望見識最頂層的風景。
就好像後世的底層百姓,總喜歡談論國家大事,最窮的人,喜歡談頂級富豪的生活。
自古皆然。
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無論它是否能實現。
餓得肚子都吃不飽飯的乞丐,仍然幻想自己當皇帝後,會吃什麽呢。
哪怕他們幻想出來的東西,與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裏,卻絲毫也不妨礙他們繼續去幻想。
男女在這上麵,也都一樣。
最窮最醜的女子,也有一個“霸道總裁夢”。
而男子,則往往有將軍夢,狀元夢,富豪夢!
隻不過,除了極少數之外,大多數人還是分得清夢想和現實的區別。
在“做夢”這件事上,同為人類,古人和後世之人,並沒有任何不同。
一定要說區別,那便是古代的男子,隻能做出將入相的夢,不敢輕易做“皇帝夢”。
因為那已經涉及到大逆不道,會被滿門抄斬了。
至於心底裏是否真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可怕的思想,那恐怕隻是自己才知道了。
男子有王侯將相的夢,反過來,女子做皇後夢,也很正常。
要不然,漢代也不會有“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的衛皇後歌。
但有夢想不等於敢坦率的說出來,這是會招人恥笑的。
特別是封建社會,對女子的思想禁錮,猶為嚴重。
顧盼君自幼在小山村長大,在她所處的環境中,她是公認的長得最美的人,讀書的時候,也是老師眼中的“學霸”,成績最好的學生。
這兩條放到一個人的身上,那她的心氣,必然會因此而變高。
若是她此生沒有能走出小山村,而是嫁給了一個普通的男子,恐怕一輩子都會鬱鬱寡歡。
但既然有機會,她當然更願意博一把。
這沒毛病,很合理。
朱允熥欣賞的,是她這份坦誠。
這個時代,對女子的要求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不能有太多的妄想。
哪怕是後世,雖然無數女子做著“霸道總裁”的美夢,可放在現實中,卻沒有幾個人敢承認。
顧盼君能十分坦城的說,自己就是心氣高,就是連嫁給國公都不甘心。
這恰恰說明她足夠的聰明。
尋常女子會下意識的掩飾心中的這些真實想法,以顯示自己的柔弱、單純,借此博得男人的憐愛。
顧盼君卻知道自己這點小心思,不可能瞞得過朱允熥,還不如坦率承認。
相比那些被識破後仍遮遮掩掩,自作聰明的人,她的處理方式,明顯高明得多。
與聰明人打交道總是省心省力。
至少不會因對方的“自作聰明”而徒耗精力,更不會無緣無故,莫名其妙去“作”。
至於野心,姚廣孝有,楊士奇有,楊榮有,當年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將有,滿朝文武官員,誰都有!
沒有野心,沒有抱負,還出來打什麽天下,來朝廷做什麽官?
找一個人跡罕至地方隱居得了。
既然出來打天下,來朝堂做官,那便是有野心的人。
世人熙熙攘攘,為名忙,為利忙,為心中的理想忙,各有所求,自然之理。
便是朱允熥自己,當然也有。
朱允熥笑問道:“隻有這些嗎?”
顧盼君美眸低垂,輕聲道:“徐姐姐的心思,我亦有些猜測。但這終究隻是我心中的猜測,沒有證據,可不敢在太孫殿下麵前胡說八道。”
朱允熥頓時哈哈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