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緝盜司要造反?殺!

字數:10425   加入書籤

A+A-


    自從被朱允熥提撥,任命其為主管緝盜司之後,紀綱一直奉熊孩子的命令,在外麵帶著大隊人馬,與江湖幫派,綠林匪寇,白蓮教餘孽等人馬作戰,成績斐然。
    太孫殿下說了,以後大明不允許存在什麽江湖幫派,那就不能存在。
    要全部通通清掃幹淨。
    對此,紀綱執行得非常堅決,特別徹底。
    他首先就拿自己昔日的江湖朋友開刀。
    將自己昔日的“狐朋狗友”一一誘捕,定罪,再逼迫他們交待出其他的“江湖朋友”。
    然後,便像是順藤摸瓜一般,以梨庭掃穴之勢,全部逐一清理。
    大明雖定,但從前天下大亂時殘留的各方勢力餘孽不在少數。
    以封建王朝的控製力,本來徹底消除這些人需要六七十年,經曆三代人才會慢慢消失。
    但有了朱允熥的命令,加上熊孩子和紀綱的努力,相應殘留勢力,很快便不複存在。
    更重要的是,大量江湖幫派,也隨之鏟除。
    紀綱對此可謂是拚盡了全力,一直在外麵奔波作戰。
    直到年關將近,才回京述職。
    原想著借此機會,在太孫殿下麵麵好好“炫耀”一下,展示自己乃是“有用”之人,沒有辜負太孫殿下的信任和重用。
    卻不想,剛一回刑部衙門,便發生了有人聚眾襲擊大明科學院之事。
    紀綱的第一反應,便是認為,這必然是江湖門派的報複。
    他這幾個月可滅了不少江湖勢力,白蓮教餘孽,還有從前死心塌地支持陳友諒,張士誠的餘黨,各路綠林豪傑等……
    要說這些人完全不反撲,不掙紮一下,就等著引頸就戮,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為了“報複”朝廷的行動,這些“江湖好漢”也沒有少采取行動,不斷衝擊各地的官府衙門,襲殺朝廷官吏。
    希望以此來震懾敢與他們作對的官員。
    若擱在以前,這招確實也挺管用的。
    畢竟嘛,穩定壓倒一切。
    對地方官吏來說,為官一任,在自己任上不出事,就是勝利。
    從這一角度出發,清剿自己轄區內的江湖幫派,實際上是不符合地方官員的利益的。
    這是因為一旦官府對這些江湖幫派勢力下手,他們必然會反撲,在短期內製造“動亂”的現象。
    而上麵對官員的考核是剛性要求,你管理的轄區內出了事,那就是你的責任。
    官員的政治前途,便將因此而受到影響。
    反過來,如果對江湖幫派聽之任之,睜隻眼閉隻眼,隻當他們不存在,換來江湖幫派也相對安分守紀,不給自己找大麻煩,你好我好大家好,平安渡過自己的任期,這當然是最符合地方官員利益的。
    真正被江湖幫派“收買”的地方官員,實際上是極少數。
    與江湖幫派談好條件,隻要對方承諾在自己的任期內不搞事情,便可以適當吐出一點利益給江湖幫派,對他們的日常違法行為不聞不問,這是絕大多數地方官員的選擇。
    當然,江湖幫派送的“孝敬銀”,以及各種好處肯定是要拿的。
    但拿了一點“好處”,並不等於就要給江湖幫派辦事,為他們賣命。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怕江湖幫派“鬧事”,影響自己的仕途。
    這實際上官場考核機製帶來的弊端。
    朝廷對官員的考核有一整套的流程,有規章製度,出了事,在考核上就會被“扣分”。
    平安無事,那就是“良”,就是“優”。
    至於這個平安無事是怎麽來的,除非極特殊情況,或者官員背景十分深厚,要不然,上麵通常沒有精力去深究,也不願意去管。
    憑什麽別人任上都不出事,就你主政時出事呢?
    你能說不是你的責任嗎?
    你的解釋,那都是“借口”,上麵隻認事實,隻認結果!
    正因為如此,官員們當然都會尋找盡可能不出事的方案。
    但這僅僅隻是地方官員的行事邏輯。
    到了高層,情況就不一樣了。
    畢竟,他們不用再擔心被更高的上級問責。
    朱允熥既然要整頓大明境內所有的江湖幫派,當然很清楚這些人也是會“反撲”的。
    這時候,地方官員因為大力掃蕩江湖幫派而引發“動亂”,是不會被治罪追責的。
    隻要能迅速鎮壓下去,還會被當作是重要的政績。
    有朝廷的“許可”,地方官府才能放開手腳,對轄區內的江湖勢力展開打擊。
    熊孩子朱高熙主持刑部後,更是簡單粗暴,哪個地方沒有鬧出一點“動靜”,他反而得好好問一下當地的都按察使司了。
    沒有出事,那就是沒作為。
    刑部如今也擁有管治各省都按察使司的大權。
    在一級壓一級的壓力下,自都按察使司到各縣縣尉,都掀起了整治江湖幫派的大規模行動。
    由此而引發的“反抗”,亦不在少數。
    在軍隊盡量不介入地方事務的國策下,紀綱的緝盜司自是四處出動,幫助各地鎮壓江湖幫派的“反撲”。
    連紀綱自己本人都親赴前線。
    幾個月的戰鬥來,如今已初見成效。
    曾經囂張無比,以為官府朝廷都奈何不了自己的江湖幫派,綠林好漢,如今大多都已抱頭鼠竄,不敢再冒頭。
    紀綱覺得自己也算是居功至偉,不負太孫殿下厚望了。
    卻萬萬也沒有想到,剛回京城述職報功,竟然就發生了“歹人”襲擊大明科學院的事。
    紀綱的第一反應,便是這一定是那些受嚴重打擊的江湖幫派的臨死反擊。
    狗急了跳牆,兔子急了咬人。
    這些人如今已是無路可走,隻能鋌而走險。
    他們對紀綱恨之入骨,既然襲擊一般的地方官府衙門都沒用,那就隻有襲擊大明科學院。
    一旦大明科學院出了什麽事,被太孫殿下問責的,肯定就是他紀綱了。
    畢竟,他是緝盜司的主管,是太孫殿下親點的對付江湖幫派的人。
    也是那些人眼中的“罪魁禍首”!
    他若是被問責下獄,那些人也算是“報仇血恨”了。
    算起來,這是唯一的合理解釋。
    要不然,就憑這點人馬,既造不了反,也搞不了政變。
    衝擊大明科學院,與自尋死路無異。
    也隻有那些腦回路異常,且悍不畏死的江湖人士能做得出這種事。
    而他們這一次的做法,還真的算是打到了紀綱的命門上。
    紀綱對此也很清楚。
    哪怕因為他清剿江湖幫派,而引發了某個江湖勢力聚眾造反,將縣衙或者府衙都按給攻占了,太孫殿下隻會立即下令發兵鎮壓,不會怪他激化矛盾,才導致鬧出這等大事。
    說白了,太孫殿下既然決定要將那些魍魎魑魅全部清掃幹淨,就不怕他們鬧事。
    自紀綱開始執行任務時,朝廷裏並非沒有官員反對。
    他們認為自古便是“民不舉,官不究”,江湖幫派,綠林強盜,隻要不來招惹官府,且沒有人去衙門告狀,那朝廷就不必去管“江湖事”。
    雖然那些人喜歡打架鬥毆,偷盜搶掠……但官府隻要管有人告狀的事。
    主動去招惹他們,連江湖人士彼此之間的好勇鬥狠都主動介入進去,將他們當作“黑惡勢力”打擊,這完全沒有必要。
    至於說江湖幫派收“保護費”之類的。
    老百姓都沒有因此去衙門擊鼓鳴冤,朝廷為何要令官府去過問呢?
    不聞不問,無為而治,是千古不變之理。
    再說,他們收了“保護費”,不也幫著維護了很多地方的治安嗎?
    讓地方官府省了很多麻煩事。
    一些喜歡和官府作對的“刁民”、“刺頭”都他們被收拾得幹幹淨淨,難道不好嗎?
    官府不能主動攬事啊。
    可太孫殿下看了奏章,立即便將上奏之人給罷免了。
    在傳統封建士大夫眼裏,都以沒有“刑案”,沒有老百姓去衙門告狀為榮。
    所謂的“政通人和”,最重要的一個評判標準,就是案件越少越好。
    案子少,就說明犯罪的人少,也說明主持朝政,治理國家的人“聖明”。
    這是封建社會幾千年的傳統。
    史書裏麵的“聖明之君”,大多數都有“刑案”大減的記載。
    因為朝廷治理得好,百姓們彼此也沒有了紛爭,便都不去衙門告狀了!
    之所以封建社會會有這樣的觀念,是因為在當時人們的思想裏,朝廷是以“道德”治國。
    即朝廷要起到“道德模範”的作用,要規勸天下人都遵守道德,一心向善。
    唯有做到這一點,才算是真正的“聖明之君”。
    既然百姓都在朝廷的“教育”下,一心向善了,那自然也就沒有啥刑案,更沒人去衙門告狀了!
    這個邏輯很完美。
    當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實際采取方法就是設置各種門檻,使老百姓無法去,不敢去衙門告狀。
    在朱允熥看來,這就很扯蛋。
    教化確實能起作用。
    道德輿論,社會壓力,也確實會在很大程度上規範和約束人們的行為。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奉子成婚”。
    在後世的東方,女性一旦懷孕,並以此逼迫男性和自己結婚(不要彩禮,無任何其他附加條件,隻要結婚),鮮有男性敢不負責任,逃婚的。
    盡管在法律上,男性並沒有必須要與懷孕女性結婚的法律責任。
    但在社會層麵,如果女性懷孕後無其他條件,隻求結婚,男性在此時逃脫,那是絕對不被社會道德輿論所接受的。
    但在西方,懷孕是上帝是送給女性的禮物,與男性何幹?
    女性懷孕我就必須娶她?
    這不可能!
    不同的社會道德輿論,使人們出現了不同的行為邏輯。
    但如果老百姓連申冤告狀的途徑都受重重阻礙,卻指望僅靠“教化”,依靠社會道德輿論約束便平息矛盾,那隻能說屬於異想天開了。
    刑部全力清剿江湖幫派後,全國犯圍內的各類案件數量激增,爆漲數十倍。
    這裏麵大部分是以前作惡多端的地痞,流氓,強盜,也即曾經的綠林好漢,如今在朝廷的整治下,緝捕歸案。
    但也有不少因此而鋌而走險的惡霸。
    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將延續了數千年的江湖幫派都全部一網打盡,那些人總是多少要掙紮掙紮的。
    朱允熥對此也毫不在乎。
    這就是打仗!是對內戰爭!
    哪有不死人的?
    紀綱率領緝盜司的人馬,與各地江湖幫派大小百餘戰,引發的“惡性事件”不少。
    但朱允熥對此一直都是大力表彰。
    可紀綱心中也很清楚,那些人衝擊地方官府衙門,和在金陵城鬧事不一樣。
    大明疆域遼闊,有地方衙門應對不及,被地方上樹大根深的江湖幫派衝擊,很正常。
    可金陵城是王朝的核心,重兵駐防之地。
    那些人若是在這裏鬧出什麽大的動靜,就是他防備不周而失職了。
    大明科學院更是太孫殿下親手創辦,絕不容有任何閃失。
    正因為如此,聽聞消息後,紀綱才以最快的速度趕來。
    可萬萬也沒有想到,剛一趕到,竟然就遇到了……參見皇帝陛下?
    我怎麽就成了皇帝陛下?
    短暫的愣神之後,紀綱猛然反應過來。
    這一定是那些江湖人物想出來的“毒計”。
    故意稱自己為“皇帝陛下”,將“造反”的帽子,扣到自己的頭上。
    如此一來,那他便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刹那間,紀綱頓時隻覺得全身毫毛根根豎起。
    這些人,還真是無所不用極其啊!
    居然還敢穿錦衣衛的服飾?
    但他的反應也不慢。
    啪!
    抬腿便是一腳,將跪在地上的那名錦衣衛踢飛了出去。
    手中短槍一揚,就待開槍擊斃,卻突然止住。
    “來人,將這反賊給我拿下,嚴加拷問。”
    最後關頭,紀綱突然想到,若將此人擊斃,自己難免有殺人滅口的嫌疑,落人口實,才沒有開槍。
    目睹這一幕,一眾捕快恍然大悟,果然是反賊的“誘騙之計”。
    竟然抬出了所謂的“指揮使大人”,還“皇帝陛下”?
    自己等人差點就上當受騙了。
    這個穿製服的錦衣衛,居然也是假冒的?
    這些人還真是有備而來啊!
    幸虧,刑部緝盜司的人馬及時趕到。
    太孫殿下改製後,捕快在官府內單獨成製,已成了垂直管理和水平管理相結合的單位。
    刑部是所有捕快的“最高上司”。
    緝盜司更是刑部最重要的部門。
    按規定,緝盜司在任何地方辦案,都有直接調遣當地捕快的權力。
    在刑部緝盜司的大人們麵前,當然得好好表現一二。
    如今已經有了援兵,也不用再害怕這些歹徒人多勢眾。
    “殺,將他們全部拿下。”捕頭刷地一下,抽出刀來,嗷嗷叫著,帶領一眾捕快,向著蔣瓛一夥人衝去。
    紀綱亦回頭望了過去。
    突然。
    他的瞳孔微微縮了縮。
    作為被朱允熥突擊提拔的人,紀綱並未見過錦衣衛指揮使蔣瓛,也未見過皇帝陛下。
    他上次入京的時候,蔣瓛已隨著老朱出去了。
    可沒見過真人,卻見過畫像。
    這半年,紀綱在緝盜司辦案,見得最多的,便是各類通緝犯的畫像。
    為了讓自己盡快熟悉朝中官員,紀綱也利用職權,讓下麵的人畫出了不少官員的畫像,供自己和緝盜司其他官員辨認。
    也避免辦案時遇到官員卻不認識。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正是其中之一。
    而老朱的畫像,他也曾在朱高煦那裏見過。
    這個時代的畫象,多少有些失真,與本人差別甚大。
    尋常人初看之下,還真不一定能辨別出來。
    可紀綱因為過去幾個月看畫像抓通緝犯的緣故,早就練出了“火眼金睛”的本領。
    他這一看,腦海裏立時便與畫像上的人物完全重合了起來。
    那是錦衣衛指揮使蔣瓛?
    怎麽回事?
    難道是他要“謀反”?
    這是紀綱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
    不是江湖幫派鬧事,而是錦衣衛謀反?
    旋即。
    他又看到了蔣瓛身後,被許多人團團護住的“老頭”。
    刹時間如遭雷擊。
    那莫非是皇帝陛下?
    “錦衣衛”跪的人不是自己,而是皇帝陛下?
    並不是江湖幫派的“毒計”?
    “放開我!”此時,被踹踢飛,又被人按住的那名錦衣衛掙紮著:“你們緝盜司要造反嗎?”
    “真是陛下?”
    紀綱隻覺體內氣血上湧,眼前一黑,雙腿一軟,身體便倒了下去。
    “殺!”
    立功心切,急於在刑部的大人們麵前好好表現一番的捕快們,仍在向著蔣瓛等人衝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