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的問題!爺孫配合,才能成大事!
字數:9483 加入書籤
轟隆隆!
轟隆隆!
外麵,突然傳來陣陣雷鳴之聲。
金陵城地處南方,雨水較多,冬季偶爾也會打雷。
隻是剛才天雖然灰朦朦的,卻一直陰著,並無下雨的跡象。
此際悶雷一響,風也隨之而起。
天變了。
在民間的諺語中,有“冬雷震動,萬物不成,蟲不藏,常兵起”的說法。
房間內。
朱允熥驚得呆立當場。
“皇爺爺,您……您胡說些什麽!”
老朱搖了搖頭,從床上坐起,道:“你先莫要驚慌,咱說讓你弑君,並不是真的讓你殺掉咱。”
朱允熥滿臉困惑。
老朱的話,讓他徹底糊塗了。
老朱的龍眸,向門口處看了一眼。
外麵吵鬧聲不斷傳來,門卻依然關著。
楊榮、楊士奇、姚廣孝等人,攔住了眾臣。
“行了,時間緊迫,咱也不多耽誤了,先問你一件事,大明朝廷的債務,最後該怎麽解決?”
“剛才來的路上,楊榮已經和咱說了。”
“他說的確實很有道理。”
“可咱始終覺得,這終究還是不安穩。”
“若是無限止的發債,靠借貸過日子,遲早有一天,會出大問題的。”
老朱語露擔憂之色。
“向銀行借貸發展,固然是一個好法子。”
“可一旦養成了習慣,卻是一條不歸路啊!”
朱允熥聽老朱不再說什麽弑君之事,而問起了國事,心中頓時大大鬆了口氣。
“皇爺爺擔憂得極是,舉債發展,本來就是一條不歸路。”
對於舉債發展的弊端,他當然十分清楚。
老朱立即反問道:“那你還這樣去做?”
朱允熥低頭歎道:“孫兒隻是想讓天下百姓能早日吃飽飯,這樣就能少餓死很多人。”
“讓邊疆將士早日平定邊患,消滅掉對我大明虎視眈眈的對手。”
“這樣就不會每年都有數不清的大明好兒郎,戰死沙場。”
“孫兒還想讓衣不遮體的百姓早日穿上棉衣,不致受風寒摧殘。”
“能蓋上廣廈千萬間,讓天下人皆有屋可住。”
“讓醫學發展,治好許多百姓的疾病。”
“讓皇爺爺也能延年益壽。”
“可是,如果我不舉債,僅靠大明朝廷的稅收,那用來投資的錢太少太少,遠遠不夠。”
“要做到這些,可能需要發展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會有多少人餓死,多少人血灑邊疆,多少人忍受著嚴寒饑迫!”
“孫兒既然掌政,又怎麽忍心呢?”
“隻有通過銀行的借貸,聚集全天下的財力物力,以此來推動大明飛速發展,才能讓百姓早日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他語氣稍稍轉變,又接著道:“不過,皇爺爺也請放心,孫兒對此還是十分警醒的。”
“如今大明還是發展剛剛起步的階段,投資的回報率很高。”
“再加上朝廷又是直接從銀行拿的銀子,利息非常低。”
“投一千萬兩銀子進去,兩三年就賺回來了。”
“目前的債務並不是問題。”
“隻有經濟發展起來以後,債務才會成為大麻煩。”
“所以,孫兒後麵會慢慢限製債務,削減債務。”
“絕不會留一堆債務給子孫後代。”
債務能驅動經濟飛速發展,也會讓國家陷入債務陷阱之中。
大明還太落後了。
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有現成的技術路徑,投錢進去,經濟馬上就能騰飛。
這才是朱允熥敢於借貸發展大明經濟的關鍵。
後世社會,每一個國家都會發行國債。
因為金融對國家經濟民生的影響巨大。
毫無疑問,借國債發展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
但老朱的擔憂也是對的。
債務一旦過頭,就會成為一個不穩定的“火藥桶”,隨時都可能引爆。
怎麽控製債務,是每一個國家都必須特別關注的事情。
理論上,隻要將債務規模控製在一定的範圍內,便沒有什麽風險。
國家的統治者也都非常清楚這一點。
但實際情況則要複雜得多。
首先,人性是有缺點的,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
正如很多人會借貸消費一樣。
國家是由人構成的,統治者也是人,也會有這樣的渴望。
相比其他籌錢的渠道,發行債務最簡單最輕鬆。
在正常情況下,大家還會保持相對的理性。
但若是國家麵臨經濟困難,財政危機呢?
統治者隻有兩個選擇,一是給民眾加稅,二是增加債務。
崇禎皇帝便是選擇了加稅,“三餉”問題鬧得民不聊生,最終導致了大明的滅亡。
崇禎無疑是還不知道可以大量發行國債來解決國家的財政困難,也沒有那樣的金融基礎。
要不然的話,崇禎肯定會選發行國債,而不是征收“三餉”。
債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財政困難的辦法。
但若是統治者好大喜功,不克製發債的欲望,債務就會像一個不斷吹大的氣球,遲早有一天得爆炸。
朱允熥敢大量發行國債,最大的原因是大明還太落後,生產嚴重不足,生產出來的商品,根本不愁銷路。
這時候,投錢大量進行生產,它的回報率是非常高的。
有超高的回報率支撐,償還債務便是一件十分輕鬆的事情。
要擔心也是等十年,數十年之後。
那時候,大明生產的物資已經極大豐富,生產回報率變得很低……債務問題才會浮出水麵,成為困擾大明帝國的煩惱。
因此,在朱允熥的計劃中,他會早一步踩刹車。
寧可發展得慢一些,也要提前將債務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
相對於後世社會,他有一個很大的優勢。
那便是不必顧忌國家之間的競爭。
在他的全力推動下,大明的科技,將對周圍國家,對藍星上的所有國家,都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這是後世所沒有的環境。
後世國家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很多國家為了不落後於時代,為了不讓後麵的落後國家追上自己,為了趕快追上前麵的發達國家,有時候不得不冒險舉債。
明知道再繼續增加債務就很危險了,可為了在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中獲勝,隻能咬緊牙關,狠下心來,繼續舉債。
就看哪個國家能熬到最後!
勝利者贏得盆滿缽滿,失敗者則會導致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經濟一夜崩潰。
但如今的大明,相對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遙遙領先。
沒有這方麵的憂慮。
朱允熥急切發展,隻是因為大明的百姓,實在太窮了。
相比後世的社會,太落後了。
每天都在餓死人,凍死人。
更有無數的人,因為後世科學技術的加成,醫學落後而死去。
生十個孩子,能平安長大的,往往連一半都沒有。
大多數都會在小時候夭折。
百姓太苦了!
生活太艱難了。
朱允熥隻想早一日解決這些問題,帶領他們走入豐衣足食的社會。
這是在拯救千千萬萬的人。
他已經來到了這個時代,這些百姓,不再是曆史書上的記載,是書本上無情的數字,而是身邊活生生的人。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當然想讓老百姓不必過得如此之慘。
他們不是遊戲裏的NPC,不是書本上的數字,他們是鮮活的生命。
但隻要解決了基本的生活問題,每個人都能吃飽肚子,都能穿上衣服,能有基本的醫療保障。
不致餓死凍死,也不會因為一個小感冒便病死。
那時候,大明的發展,就可以慢一點。
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讓社會公平,關注分配的問題。
可以好好保護環境,不必走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
這一切,都是因為大明是無敵的,不用擔心被別的國家超越,更不可能在國家競爭中失敗。
不像後世那麽緊迫,為了和別的國家競爭,為了在競爭中獲勝,被逼著不得不加速,再加速。
唯恐經濟發展得慢了,被別的國家超越!
那可能比債務危機,比汙染問題的後果更嚴重。
大明的情況,與後世不一樣。
發展慢一點,沒有關係。
債務問題,也會有足夠的時間,順利化解。
而不是將大量的債務拋給下一代去解決。
老朱深深望著他。
朱允熥拍著胸膛保證:“皇爺爺,孫兒向您保證,快則十年,慢則二十年,孫兒一定會將大明朝廷的債務化解。”
“不僅如此,孫兒還會定下鐵規,禁止後世子孫濫發債務,不準隨意向銀行借貸。”
老朱的臉色這才轉憂為喜,摸了摸他的頭,道:“咱也是多慮了,咱孫子這麽聰明,這點隱患,又怎麽會看不到呢?哈哈哈哈!”
笑罷,老朱又道:“第二個問題,咱先前去大明製造局的時候,被門口的守衛攔下來了,即使是蔣瓛亮了錦衣衛的令牌,守衛也不願放行,此事想必你也知道了。”
“咱知道你是為了防止京城的紈絝子弟,仗著身份地位,去工廠裏麵玩耍,影響工廠的正常運作。”
“可是,這裏麵也潛藏著不小的問題。”
“據咱所知,大明製造局有幾十萬人。”
“這些人一旦拿起武器,便是一支強大無比的軍隊。”
“京城甚至都沒有這麽多兵馬,能彈壓他們,你怎麽能給京師埋下如此之大的隱患,置之不理呢?”
老朱的語氣逐漸凝重,表情也嚴肅起來。
朱允熥卻是怔住了。
在他的思想觀念裏,一家企業,不管有多少員工,隻要去幾個警察,就能將企業的負責人逮捕。
除了傳銷組織,或者其他類黑社會組織,還沒見過哪個合法企業的打工人,會一起站出來,幫著公司老板,對抗警察,對抗國家的!
頂天了就是有幾個保安,幾個心腹狗腿子會這樣幫老板。
普通打工人看著警察來抓公司的老板,隻會躲得遠遠的,吃瓜看戲。
幫著老板對抗警察,對抗國家,怎麽可能?
但他卻忘了,這個時代不一樣。
這個時代的人身依附關係非常嚴重,人們也普遍形成了這樣的觀念。
長期給地主家幹活的長工,隻要地主老爺一身令下,他們是真的會幫著地主老爺,一起對抗衙役的,甚至起兵造反,他們也會跟著。
說白了,就是地主老爺讓他們幹啥,他們就會幹啥。
而不是像後世的現代人那裏,腦海裏都有很強的國家,法製的概念。
不合法的事情,我不做!
老板讓我去殺人,讓我去造反,那我肯定是不會聽令的。
但這個時代的人,他們真的會聽!
類似的例子,曆史上數不勝數。
特別是每到朝代末年的亂世,地主隻要願意開倉放糧,就能迅速召集幾千幾萬的人馬,效忠於他,跟著他一起打天下。
朝廷對此也是很清楚的。
所以,對於民間一戶能有多少織機,開礦的礦場主能雇傭多少人,都有極為嚴格的限製。
因為大戶雇傭的人多了,對朝廷而言,便有潛藏的風險。
從這一個角度出發,大明製造局還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幾十萬身強體壯的工人,自身還有製造槍支大造和火藥的能力。
如果控製他的人,有心造反……再加上這個時代的人的思想觀念……
這一瞬間,朱允熥額頭上冷汗直冒!
或許現在大明製造局還不會成為隱患,朱高熾也沒有膽子和能力去造反。
但若任其發展下去,遲早會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火藥桶。
一旦引爆,後果不堪設想。
“皇爺爺,孫兒知道了,這是孫兒的疏忽。”
“多謝皇爺爺的提醒,孫兒會立即加強管理。”
老朱反問道:“你準備如何管理?”
朱允熥不假思索,道:“首先,將大明製造局的總部遷移至京城內,讓大明製造局成為朝廷的一個部門。”
“其下屬的工廠,按其生產的產品不同,分開設廠。”
“對於各廠的主管,由製造局推薦,吏部進行考核和任命,都察院監督。”
“大明製造局隻作為統領全局的管理機構,而不是工廠的主人。”
“另一方麵,便是加強工廠工人的教育,讓他們知曉國家和朝廷,明白自己要忠誠的對象是大明,而不是工廠的主管官員。”
這些都是後世現成的經驗。
故而朱允熥幾乎連想都不用多想。
老朱伸手摸了摸胡須,微微點頭道:“不錯,你這麽快便想出應對之策,不愧是咱老朱的孫兒,果然聰明,哈哈哈。”
“這樣一來,製造局便相當於五軍都督府或兵部,再無造反之憂。”
“這兩件事處理好了,咱也沒有什麽顧慮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你啟用方孝孺所要圖謀的大事。”
朱允熥的心跳驟然加快。
此事他都不敢和老朱說,唯恐老朱反對。
此際卻被老朱一語點破,不由得又開始擔心起來。
不料,卻聽得老朱緩緩道:“要做成這件事,就必須要咱爺孫倆配合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