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老朱:咱不會死,隻是和你聯手演一場大戲!

字數:9299   加入書籤

A+A-


    屋外的吵鬧聲越發激烈。
    似是楊士奇、姚廣孝、楊榮等人,也攔不住群情激憤的群臣。
    雙手唇槍舌劍,幾乎就要動起手來。
    老朱不由笑道:“看來,你的手下還是不行啊,壓不住群臣。”
    朱允熥臉上不由得微現窘態。
    如果是藍玉在,往門口一站,群臣絕對沒人敢往裏麵衝,甚至都吵不起來。
    但楊士奇,姚廣孝,楊榮等人,資曆都還太淺,又皆是文官,平時倚仗朱允熥的權勢威望,手握朝廷重要部門,也可謂是跺跺腳,都能讓朝堂抖三抖。
    群臣無不畏懼他們。
    可一旦麵臨重大變故,他們根基淺薄的缺點,便馬上暴露出來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都不是武將,手中無兵權。
    姚廣孝執掌的情報部門,算是稍具武力,畢竟,探聽海外,蠻荒地區的情報,人員必須經過一定的武力訓練。
    大多數時候,情報人員還需要配備武器。
    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還可能與當地的部落發生武力爭鬥。
    但情報人員終究不是正規的軍隊,且姚廣孝來東宮,也並沒有帶人馬過來。
    真正的問題,還在於東宮的侍衛。
    他們似乎無動於衷,采取了兩不相幫的中立態度。
    按理來說,他們才應該是最堅決支持朱允熥的人。
    但卻在關鍵時刻,作壁上觀。
    這不禁令朱允熥有些汗顏。
    此前,他在楊士奇的再三提醒下,已然整頓了身邊的侍衛,加大了能力和忠誠度的挑選。
    可如今看來,還是有不小的問題。
    自古美玉難求,良才難得。
    真正的人才,必然有不小的野心和抱負,不會甘心一輩子在府中做一名侍衛。
    正常而言,侍衛的忠誠是沒有啥問題的。
    挑選程序非常嚴格。
    但當麵臨皇帝陛下和太孫殿下之間進行選擇的時候,忠誠問題便出現了。
    他們不像楊士奇,姚廣孝,楊榮等人一樣,是由朱允熥簡撥。
    他們本身就是皇家侍衛,隻是被派來守衛東宮,守護太孫殿下而已。
    從這一角度來說,他們要忠誠的對象,首先是皇帝陛下,然後才是太孫殿下。
    眼下的局麵,讓他們左右為難,兩不相幫,也是無奈的選擇。
    但無論如何,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朱允熥的“失敗”。
    說到底,他們終究是東宮的侍衛!
    不“忠心”於他,自然是他這個太孫的失敗。
    不過,這也有一樁好處。
    至少在老朱麵前,表明了他坦坦蕩蕩,從未有奪權之心。
    否則,他就該私底下秘密訓練東宮侍衛成為“死士”了。
    這些侍衛,在此時刻,也就會堅決和他站一起。
    守著大門,不讓群臣進來。
    老朱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再繼續笑他,轉而問道:“熥兒,你讓方孝孺宣講新學,又令人丈量天下山川田畝,又令想方設法勳貴之家出售田地,可是想平分天下田地?”
    說話間,老朱的龍眸內,已是驟然射出兩道精芒,直落朱允熥臉上。
    此事他已然猜到,但事關重大,還是要得到一個確切的回答。
    朱允熥略一思索,方道:“皇爺爺,孫兒也知此事非同小可。”
    “故而,從來沒有指使過方孝孺具體要做什麽,他做的事情,與孫兒無關。”
    老朱不由一怔,旋即微微點頭,臉露笑意。
    “直接強行平分天下田地,隻會造成天下動蕩。”
    “孫兒想的,是采取分步實施的辦法。”
    “思想宣傳,這是第一步。”
    “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要讓社會形成輿論壓力。”
    “方孝孺便是一枚種子。”
    朱允熥緩了口氣,接著說出自己的計劃:
    “第二步是讓海外的地,置換大明境內的地。”
    “勳貴們在海外得到了大量的土地,既能幫大明守住海外的利益,由此交出大明境內的土地,亦是天經地義。”
    “他們在海外會得到更多的土地,正好幫助大明開疆拓土,讓大明成為前所未有的盛世帝國。”
    “第三步是贖買,不過,不一定要直接用錢贖買,也可以用入股的方式。”
    老朱疑惑道:“入股?”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股份製的說法,但入股經營並不罕見。
    比如說,投資建一座窯。
    出錢的人占一部分股,出土地的人也占一部分股。
    再比如說,有些商家會給幹股給負責經營的掌櫃和夥計,也叫“身股”。
    簡而言之,就是出賣勞動力,由此得到“分紅權”。
    朱允熥點頭道:“孫兒我打算讓他們入股大明製造局的工廠,一則是為工廠擴大生產籌集更多的資金,其二也正好順勢將他們手中的土地收歸朝廷所有。”
    這是他早已想好的辦法。
    要在大明開設股市,將地主的土地折算成銀錢,變成股票。
    由此一來,地主便順利轉化成了資本家。
    土地也就都收到了國家手中。
    這是風險最小的方案。
    畢竟,單純的“打土豪,分田地”,革自己的命,是很難行得通的。
    新中國建立後能那樣做,是因為那是一個全新的政權。
    領導者本身是無產階級。
    自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之後,共產主義思想傳播,再到新中國成立,社會已經做了漫長時間的思想建設。
    聚集了一大批有共同信仰,誌同道合的人。
    可大明麵臨的是什麽情況?
    除了朱允熥自己之外,朝廷的官員,就沒有人能理解這一層,更沒有人會支持。
    僅靠他一個光杆太孫,就算當了皇帝,那也是行不通的。
    皇帝必須是整個利益階層的代表,是利益階層的頭,而不能是孤家寡人。
    資本家雖然也很可惡,可相對於封建地主,他們仍然是進步的。
    而且,由於勞動者與資本家之間是自由雇傭關係,不是人身依附關係,國家要限製資本家,打擊資本家,其實很容易。
    唯一擔心的,隻是怕由此而影響經濟發展罷了。
    若不是擔心這一層,國家收拾資本家,遠比收拾封建地主容易。
    即使大明全麵進入工業社會,土地也永遠是最重要的財富。
    實現人人有地,人人有房,老百姓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
    不過,股票這一概念,對於老朱來說,還是有些過於複雜了。
    倒不是說,以老朱的聰明,真的就不能理解。
    隻是要講述清楚,需要費很多口舌和時間。
    眼下時間緊迫,朱允熥便沒有提及發行股票的事。
    老朱聞言,眼前驟然一亮,道:“這倒是一個好辦法。”
    “讓他們都入股,朝廷的債務負擔,也能大大減輕。”
    “還能趁勢收回他們的土地。”
    “不錯,不錯!”
    老朱又向門口望了一眼,那裏仍在吵鬧不休。
    “你的法子都不錯,但這畢竟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你要做成此事,便要向外發動戰爭。”
    “記住,隻要大明在外麵不斷打勝仗,並且不虧錢,還能源源不斷有銀子進來。”
    “那不管你做什麽事,朝野都很難反對。”
    通過對外擴張來解決內部矛盾?
    老朱不愧是老朱。
    一針見血。
    這一條,倒是與朱允熥心中所想,不謀而合。
    而且,大明的工業要發展,需要廣闊的市場,以及大量的原材料。
    這些都需要海外的支持。
    中原大地,雖然地大物博,但其實又是一個資源很貧乏的地區。
    比如說,造輪胎的天然橡膠。
    在石油化工技術還沒有被攻克的時,天然橡膠便已廣泛運用。
    然而,中原卻缺少製作天然橡膠的樹木,氣候環境也不適合這類樹木生長。
    其他的各種資源就更不用說了。
    就是大明之前普遍使用的白銀,也極為稀缺。
    嚴重依賴於從海外流入。
    隻不過,封建社會朝廷的管理能力太弱,對於這一點,竟然一無所知。
    每年有多少白銀流入,多少白銀流出,官府都沒有記錄,朝廷兩眼一抹黑。
    市場就更不用說了。
    大明製造局的技術進步後,大規模生產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生產的商品,是需要銷售出去的。
    相比於大明的國內市場,整個藍星世界無疑是一個廣闊的市場。
    “皇爺爺,孫兒記住了。”朱允熥嬉笑道:“皇爺爺現在也不反對大明對外開戰,征伐海外了?”
    老朱哈哈大笑道:“從前咱不想遠征海外,是因為那些地方,隔山隔水,物資運不回來。”
    “大軍勞師遠征,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計其數,死傷的將士,更是血流成河,生靈塗炭。”
    “除了讓君王得到了一個開疆拓土的好名聲之外,一無用處,咱當然反對。”
    “甚至,因為距離太遠,駐軍費用高昂,防守不易。”
    “縱使打下來之後,用不了多少年,又會丟掉。”
    “死了成千上萬的人,費了數不清的財力,到頭來,全是一場空。”
    “咱當然要反對!”
    “你之前說,從前商周也不過是一隅之地,後來通過分封,不斷向外開疆拓土,才有了今日的中原大地。”
    “這的確是向外征戰,向外擴張的結果。”
    “要不然,炎黃子孫,恐怕還困守在黃河邊上一塊不大的土地內,怎麽可能有大明今日的萬裏疆域呢?”
    “可是,你也應該想過,為什麽此後的幾千年,咱們就沒有接著再向外擴張了呢?”
    “還不是因為沒有地方可以去了嘛!”
    “往西,是高山,是沙漠,山高路遠,萬裏無人,光是運糧,便極為不易。不毛之地,本身也種不出什麽糧食。”
    “往北,是草原,是極寒之地。雖然曆朝曆代都想征服草原,卻始終沒有成功,那極寒之地,更是不適合百姓居住。”
    “往南,是蠻荒,是酷暑之地,瘴氣遍布,蚊蟲橫生,大軍隨時可能爆發瘟疫。”
    “往東,是遼闊無邊的茫茫大海,海波險惡,大軍出征,稍有不甚,遇上台風,便有全軍覆沒之憂。”
    “能占的地方,好占的地方,咱們都占了,再往外去擴張,沒有用啦!”
    老朱悠悠歎氣,旋即笑道:
    “可如今,一切都變了。”
    “大明製造局生產了那麽多的鐵器,數不清的大炮,槍支,火藥……”
    “有了這些,咱大明的軍隊,一定是所向披靡。”
    “咱在申城也看到了,船隻能順利的將海外的白銀,糧食運進咱大明。”
    “即使偶有台風,造成的損失,也還在承受的範圍內。”
    “那咱為什麽還要反對呢?”
    “你就隻管手去做吧。”
    朱允熥忙拜道:“多謝皇爺爺!皇爺爺英明!”
    老朱笑道:“你別急著奉承我,接下來,你是準備將藩王都撤了,然後分封海外吧?”
    朱允熥道:“皇爺爺,這可是您當初答應孫兒,隻要大軍平定了北元,您便同意撤藩。君無戲言。”
    老朱白了他一眼,道:“咱也沒有說後悔啊,你急什麽。”
    說到這裏,又歎了口氣道:“老三去的地方,應該很凶險吧?”
    朱允熥笑臉頓時一凝,神色微滯道:“皇爺爺,孫兒也是實在沒有辦法。”
    此事他並沒有征得老朱的同意,便擅自作主,此時便唯恐老朱會責怪。
    老朱臉露笑意,和藹望著他道:“咱知道,咱也沒有怪你,這都是老三咎由自取。”
    話雖然這樣說,但他臉上的笑容下,其實亦能見一縷擔擾與無奈。
    曾經的老三,是他引以為自傲的兒子,大明的晉王。
    為大明鎮守邊疆,立下赫赫戰功。
    可如今……唉,崽大不由父。
    孩子們大了,便有自己的想法,不似小時候那般聽話了!
    “皇爺爺,你也不用太過於擔心。”朱允熥道:“三叔去的地方,固然很遙遠,但那裏,確實是一塊寶地。”
    “若是三叔能在那裏站穩腳跟,將來晉王一脈,必能為大明打下一片廣闊的疆域。”
    “三叔的功績,也會被記載在史冊上,永垂不朽!”
    老朱微微點頭:“說得好!這才是我朱家子孫應該做的。”
    “讓老三去磨練磨練,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撤藩和分封海外的事,你盡管放手任為,咱是一定會支持你的。”
    說完,老朱又伸手摸了摸朱允熥的頭。
    “好了,該問的,該交待的,咱都問了。”
    “國事交付你,其他的事,咱也不想問了。”
    “等一下,你便召一名太醫進來。”
    “讓他對外宣布,皇帝陛下因病重而駕崩了!”
    “沒有傳位詔書,也沒有遺言。”
    朱允熥一驚:“皇爺爺?”
    老朱笑意盈盈,道:“傻孩子,皇爺爺並不會真的死。”
    “隻是和你聯手演一場戲罷了!”
    “一場保大明江山安穩無憂的大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