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繼續釀造白酒

字數:4399   加入書籤

A+A-




    從香蕉啤酒到香蕉白酒的轉換,隻是多了一個蒸餾冷凝的流程。
    該買的工具,奧德彪這兩天已經買齊了。
    主要就兩件東西,大油桶和銅管。
    把陶罐裏的香蕉啤酒漏鬥倒進油桶中,油桶提前已經清洗幹淨了,沒有混用。
    然後用三塊大石頭把油桶底部墊高,放些木柴在油桶底下不斷燃燒加熱。
    再把銅管的一端塞進油桶裏,找了一些幹淨的破布把銅管口周圍的縫隙堵上。
    奧德彪又搬了塊大石頭壓在銅管和油桶的連接處。
    他已經盡最大可能確保密封效果,讓油桶內部的氣體隻能通過銅管向外排出。
    等油桶底部被木柴燒得發黑,不斷加熱後。
    香蕉啤酒加熱後的蒸汽就會通過這根銅管進入到奧德彪事先準備好的新桶裏。
    等冷卻後,新鮮的瓦拉吉就差不多做好了。
    酒的度數大概會有五六十多度。
    這是烏幹達家庭小作坊釀造香蕉白酒的流程,正規工廠很少會用香蕉製酒。
    他們會選用性價比更高的甘蔗汁釀酒。
    不過奧德彪也沒有完全照抄烏幹達小作坊的製作流程。
    因為這個流程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沒有去除頭酒和尾酒。
    要知道,蒸餾初期幾分鍾到十幾分鍾流出來的部分叫做頭酒。
    頭酒呈乳黃色,度數較高,含有過多的甲醇、雜醇油被其他有害物質。
    消費者喝了之後會頭疼欲裂,兩眼一抹黑根本找不準方向。
    尾酒則是在蒸餾末期最後流出的部分。
    尾酒的酒精度數較低,其中可能含有較多的乳酸、酯酸和雜醇油等物質。
    酒體渾濁,具有較大的邪雜味,口感也較差,因此尾酒也不建議直接飲用。
    在華夏地區,釀酒的過程中,“掐頭去尾”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即去除頭酒和尾酒,隻保留中間部分的酒。
    這樣可以提高酒的質量和口感,減少有害物質的含量。
    但非洲的烏幹達釀酒小作坊就顧不得這麽多了,大多數根本不管頭酒尾酒,統統混在一起賣。
    有人統計過,在烏幹達的卡巴萊區,三周內就有超過80人因喝酒死亡。
    原因就是喝了大量被甲醇汙染的瓦拉吉而喪命。
    但當地民眾仍然不以為意,寧願拿出60%的工資出來喝酒。
    後來烏幹達政府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對這些製酒作坊的蒸餾流程進行嚴格管控。
    小作坊主不僅需要到政府那邊申請營業執照、生產執照,釀造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報備。
    為此還遭到了作坊主和民眾的一致反對。
    但喝酒死亡率確實降了下去。
    奧德彪隻是想要求財,不想把事情做得那麽絕,所以頭酒和尾酒肯定不能混在一起賣的。
    真因為他釀的酒喝死一些人的話,他生意也不會長久。
    烏幹達的國情和布隆迪的國情又不一樣,布隆迪人可沒有烏幹達人那麽嗜酒,喝死都心甘情願。
    再說了,其實頭酒和尾酒也不用扔,再利用一次就能飲用了。
    隻要把收集到的頭酒尾酒稀釋到15%,再進行蒸餾就行。
    或者幹脆不稀釋,蒸餾下一批香蕉啤酒的時候直接把上次留下的頭酒尾酒倒進去一起蒸餾就行。
    損失其實不算很大,但烏幹達的作坊主就是不分離頭酒和尾酒。
    也不清楚他們是不了解其中的危害,還是嫌麻煩。
    “穆加約,你這是在釀酒?”
    奧德彪的母親看著熊熊燃燒的木柴和底部已經被熏黑的大油桶,她有點難以置信地向奧德彪問道。
    她今天借口有事情要忙,所以沒來看奧德彪的釀造過程,而是躲在前院。
    其實她就是覺得穆加約第一次釀酒,成功率肯定不大。
    為了不給穆加約太多心理壓力,她索性就裝作不知道這件事,全程消失。
    其實心裏一直掛念著後院的釀造結果。
    等兩個女兒端著穆加約釀造好的啤酒過來時,她興奮極了。
    沒舍得大口喝,而是小口品嚐。
    嘖嘖嘖,這味道,比隔壁莫塔老板釀造的酒也差不了多少了。
    她還挺欣慰,打算等晚上多煮一些豆子慶祝。
    然而不等她多暢想,後院那邊的上空就傳來了滾滾黑煙,她還以為著火了呢。
    火急火燎的趕過來就看到了眼前的一幕。
    “是的,媽媽,我在嚐試釀造一種特別的香蕉酒。”
    奧德彪轉過頭看向母親,解釋道:“雖然過程有些複雜,但我覺得能做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來。您放心,我會小心處理的,不會出什麽大問題。”
    當初奧德彪父親搭建盧戈的時候,特意圍了挺大的範圍,尤其是後院。
    本來是想著讓母牛伊莉可以有更多的活動空間。
    但現在剛好方便了奧德彪,讓他得以在盧戈內就能進行蒸餾冷凝。
    奧德彪的母親走近了些,仔細打量著這個簡易的蒸餾裝置,眼中既有擔憂也有好奇。
    “穆加約,我從來沒見過有人這麽釀酒的。
    而且這也太危險了吧,那些火,還有這些奇怪的管子,我們的茅草屋可不經燒。”
    奧德彪的母親用手指了指前麵不遠的兩座茅草屋。
    為了安全,奧德彪已經在後院打掃出一片空地。
    但火這種東西,天生就具備危險性與不可控性。
    “您放心,媽媽,這是當年我在書本上看到的釀酒方法。”
    奧德彪耐心地安撫著母親,同時指著銅管和新桶。
    “當時哈裏老師還帶著我們做過幾次,肯定安全的。”
    遇事不決就是學校教的,這招百試百靈。
    “怎麽學校還教這些?”奧德彪的母親有點疑惑地嘟囔。
    不過倒也沒直接反駁。
    對於從來沒有上過學的她來說,讀書這件事還是非常神秘的。
    母親聽後,眉頭稍微舒展了一些,但仍然不放心地叮囑道:
    “好吧,但你要小心,安全第一。我可不希望因為這點酒,讓我們的家庭陷入麻煩。”
    “當然,媽媽,我明白的。”奧德彪點點頭,保證道。
    接下來,奧德彪更加專注地投入到蒸餾過程中。
    他時刻注意著火候的控製,確保蒸汽能夠穩定而均勻地通過銅管進入新桶。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桶中開始積聚起清澈透明的液體,散發出誘人的酒香。
    奧德彪的母親也沒離開,繼續待在原地選擇全程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