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江夏

字數:4810   加入書籤

A+A-


    夏侯惇率領大軍南下。
    張允率領的荊州軍與之交戰,大敗,撤退回了新野。
    襄陽。
    劉表看著跪在自己麵前請罪的外甥,麵容上帶著怒氣。
    “一萬大軍,被夏侯惇三千人打敗,你還有臉回來!”
    “主公,臣該死!”
    張允跪在了地上,一聲也不敢多吭,低頭請罪時,還瞥了一眼一旁的蔡瑁。
    張允是劉表的外甥,與蔡瑁一黨,都是劉琮的支持者。
    眼下,張允受到了責備,蔡瑁站了出來,解圍道。
    “主公,北軍善戰,荊州之兵本就不如。夏侯惇更是曹操麾下勇將,張允一時不備,被其突襲,才有了此次兵敗。幸虧張允將功補過,兵敗後撤退到了新野,重新整軍備戰,才沒有讓曹軍繼續南下。”
    “可我怎麽聽說是張允大意輕敵,才被夏侯惇擊敗。張允也不是守住了新野,他本來都打算跑了,可夏侯惇就沒有南下攻打新野的打算。”
    劉琦的適時的話讓劉表本被蔡瑁安撫住的情緒又爆發了。
    “可有此事?”
    張允看了一眼劉琦,眼中帶著怨恨。然而,卻隻能再度請罪。
    他不能隱瞞,此事劉表隻要詢問隨軍的將校,自然能夠知道。
    “臣有罪!”
    “拖下去,打十板子,奪其軍職、爵位。”
    劉琦一喜。
    張允沒有申辯,反而低聲垂淚,痛哭都是自己的錯,表達著悔恨之意。
    張允的母親是劉表的姐妹,與劉表感情非常好。
    劉表平日裏也很疼著這個外甥。
    看著張允這樣子,又想著自己的姐妹年老,劉表終究還是沒有忍心,揮了揮袖子。
    “罷了,回去閉門思過三個月!”
    “父親,張允敗軍失地,怎能如此輕率處置?”
    “終究沒有造成什麽大亂子,對戰死的士兵家屬厚加撫恤便是了。”
    劉表的話,讓劉琦心中鬱悶非常。
    張允退了下去,閉門思過去了。
    隻是,對於劉琦的攻擊,卻還沒有停止。
    “主公仁德,不過,眼下處置張允還是次要的。此番我軍動兵,想必已經惹怒了曹操。夏侯惇既然南下了一次,自然還會有下一次。”
    蔡瑁的話,讓劉表警醒起來。
    劉表在荊州這麽多年,文教興盛,可是在軍事上,的確沒有多少建樹。
    他雖然有錢有糧有人,可手下沒有幾個能打的。
    張繡投靠曹操後,劉表在北麵便失去了屏藩。
    “德珪,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
    “新野乃是襄陽北方的重鎮,必須派遣大將鎮守,抵禦曹軍,才能穩住局勢。”
    大將?
    劉表身邊可用的將領也沒有幾個。
    “你的意思是?”
    “如今荊州與江東修好,黃祖不必再鎮守江夏,主公可與其兵馬,讓黃祖駐守在新野,抵抗曹軍。”
    察覺到蔡瑁的用心,劉琦情急之下出聲。
    “父親,不可!”
    蔡瑁一笑,麵對著劉琦看著自己如刀一般的目光,隻是輕聲詢問道。
    “公子,為何不可?”
    劉琦一時語滯。
    從大局上看,他的確沒有理由阻攔。
    既然劉興已經與荊州交好,兩家也沒有再動兵戈,那麽讓黃祖鎮守在江夏也沒有必要。
    相反,北方的新野確實需要一員大將鎮守,黃祖也的確合適。
    隻不過,江夏、江陵都是荊州重鎮,囤積著大量的錢糧、器械、戰船,過去江夏又因為要麵對江東的進攻,更是荊州防務重中之重,擁有著巨量的資源。
    將黃祖調走,無疑是想要削弱劉琦在荊州的支持勢力。
    劉表的目光望向劉琦,似乎想要知道他反對的理由。
    可劉琦支支吾吾的,卻始終答不上來。
    劉表眉頭一皺,有些不耐煩。
    “讓我思慮一番,你們先退下吧!”
    張允沒有立刻離開,在府外等著蔡瑁,兩人看向劉琦時,得意洋洋的。
    旬日間,劉表已經做了決定,將黃祖調往新野。
    對於這一切,劉琦更是絕望了。
    每日在自己的府邸,劉琦隻能飲酒麻痹自己。
    幾日後,劉琦在府中,侍從稟告,外麵有人想要求見。
    按照往日,劉琦必定要做一番門麵功夫,可這些日子他卻十分煩躁。
    “不見!”
    “可公子,那人說他是龐統的朋友。”
    “誰?”
    “龐統,龐士元!”
    府中侍從的話讓劉琦來了精神,立刻接見了這個人。
    此人一身農夫的打扮,但奇怪的是,腰間卻配著一把劍。
    “不知先生是何人?”
    “在下徐庶。”
    “原來是徐元直先生!”
    劉琦早就聽聞了徐庶的大名,今日見到,臉上充滿了喜意。
    “先生遠來,我卻這幅樣子,是我失禮了!”
    劉琦將徐庶請入了內堂,一番招待後,問道。
    “不知先生此來,是為了何事?”
    徐庶看了看四周,用手指比劃了一下。
    劉琦會意,道。
    “我府中有一閣樓,於其上,沒有人能窺探。”
    說罷,兩人相繼走上了閣樓。
    徐庶終於不再隱瞞,拱手道。
    “不瞞公子,我受龐統之托,特為公子獻計,以解公子危難。”
    “哦?”
    劉琦有些不可思議。
    “龐統遠在金陵,也知道我的危難?”
    “蔡瑁、張允一向與公子為敵,黃祖為公子肱骨,兩人如今勸說劉荊州將黃祖調往新野,必定想要剪除公子羽翼。江夏一旦為蔡瑁、張允等人所得,公子危矣!”
    劉琦歎了口氣。
    “不瞞先生,我也是日夜憂愁,隻能飲酒度日。先生適才說有計助我,不知是何計策?”
    徐庶拱手道。
    “君不聞‘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劉琦反應了過。
    “先生的意思,讓我向父親請命,鎮守江夏?”
    徐庶點了點頭,可劉琦卻很遲疑。
    “若是我在外,襄陽一旦有變,蔡瑁、張允必定擁戴劉琮為荊州之主,到時我該如何?”
    “公子,江夏若為蔡瑁、張允等人所奪,不用等到襄陽有變,公子便已無立足之地。眼前的憂患尚且不能解決,公子為何要憂慮長久的禍患呢?”
    劉琦在閣樓上思量再三,終於下了決定。
    “多謝先生指教,我這就去找父親,請命讓我鎮守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