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設縣遷民

字數:5259   加入書籤

A+A-


    趙孝騫對底層的百姓向來很親近,老實說,他對百姓的態度比對權貴好多了。
    活了兩輩子,至今隻能與底層的百姓共情,隻因前世的他也是身處底層,說是掙紮在溫飽線上倒是不至於,但日子確實過得緊巴巴的,直到穿越之前,他的一生隻能用一個“窮”字概括。
    本是窮人出身,這輩子重活一回,言行和思想便不自覺地站在底層百姓的立場上。
    所以麵對權貴的邀宴,趙孝騫或許推三阻四,但如果是見普通百姓,他卻很樂意。
    下午的時候,葛老丈來到郡王府。
    嫋嫋親自出門將他迎進來,葛老丈站在前庭,看著金碧輝煌的正堂,卻死活不肯進去,嫋嫋勸了半晌,葛老丈仍執拗地隻站在廊柱下,他甚至局促地用力擦著鞋底,似乎害怕自己的鞋踩髒了郡王府的地。
    嫋嫋很無奈,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郡王殿下平易近人,也不講究俗禮,盡管坐進正堂無妨,葛老丈還是不肯進。
    走下正堂外的石階蹲了下去,葛老丈整個身子蜷縮成一團,然後仰頭看著嫋嫋憨厚地笑,露出一嘴黃板牙。
    嫋嫋隻好站在他身旁,陪著他閑聊。
    趙孝騫走到前庭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麵。
    一身破舊打滿補丁的粗布衣裳的葛老漢蹲在石階下,嫋嫋表情無奈地站在一旁,葛老丈小心地跟嫋嫋聊著天,就連身前路過的下人,葛老丈也下意識起身,朝下人躬身露出討好的笑容。
    進了這座郡王府,葛老丈真的表現得很卑微,卑微得讓人心疼。
    趙孝騫靜靜地看了一會兒,然後才緩緩走近。
    當初趙孝騫微服私訪,與葛老丈當麵聊過一陣,此刻趙孝騫走近,葛老丈一眼就認出了他。
    “呀,真是貴人,可了不得!草民給貴人您磕頭了。”葛老丈當即便起身,雙膝著地,真就朝趙孝騫跪拜磕頭。
    趙孝騫急忙上前托住了他的胳膊,沒讓他的頭磕下去。
    “老丈可使不得,您這個頭一磕,我的陽壽最少要被閻王扣一年。”趙孝騫和煦地笑道。
    葛老丈怯怯地陪笑,明知趙孝騫是在開玩笑,卻也不敢反駁,似乎在他的觀念裏,貴人說的任何話都有道理,開玩笑也有道理,他這樣的貧苦百姓敢反駁一句就是大逆不道,活該被打死。
    “蹲在這兒咱聊不下去,走,進正堂咱們坐著聊。”趙孝騫熱情邀請,一手將葛老丈攙了起來。
    正要往堂內走,葛老丈卻掙紮起來,老臉漲得通紅。
    “可不敢,可不敢!折煞草民了,這可是王府大殿,頂天的大人物坐的地方,草民沒那福氣,就這裏,這裏敞亮,很好。”
    趙孝騫忍不住扭頭打量了自家的正堂一眼,嘴角微微一抽。
    神特麽“王府大殿”,不過是臨時起意買下的一座大宅子,正堂也跟尋常大戶人家的沒兩樣,他咋就看不出王府大殿的模樣?
    見葛老丈態度十分堅決,打死也不肯進去,趙孝騫也無奈了。
    大約在他卑微的觀念裏,這座“大殿”就跟閻王殿一樣,進去就死,死得透透的。
    趙孝騫也不勉強,這個年代的階級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像葛老丈這樣的百姓,確實對權貴有一種天生的敬畏與惶恐。
    於是趙孝騫攙扶著葛老丈坐在堂外的石階上,他也毫不講究,一屁股坐下來,與葛老丈並肩。
    嫋嫋很懂事,急忙令下人搬來一張矮桌放在二人麵前,矮桌上準備了茶水。
    趙孝騫皺眉,揮了揮手道:“清湯寡水有啥意思,再讓人上點心,厚實量大管飽的。”
    下人很快便端來了幾樣碟子,上麵擺滿了幾個細麵饃,酸鹹菜,大菜包等等,果真是量大管飽。
    趙孝騫到底還是了解底層百姓,葛老丈果然兩眼一亮,喉頭不自覺地蠕動了幾下。
    趙孝騫抓起一個大菜包塞到葛老丈手裏,自己也取過一隻,大口大口地吃著。
    葛老丈見郡王殿下都動嘴了,終於不再拘謹,也跟著大口吃了起來。
    趙孝騫一邊吃,眼中一邊帶著笑意,不知為何,今日這大菜包吃起來格外香。
    葛老丈也吭哧吭哧吃得歡,本來小心翼翼的,但趙孝騫看起來沒有任何權貴的架子,態度親切得就像村裏的鄰居似的,葛老丈也就漸漸放開了一點。
    嫋嫋在旁邊站了一會兒,美眸柔情地看著官人與葛老丈坐在石階上邊吃邊聊,表情漸漸自豪。
    官人果然與別的權貴不一樣呢,他對百姓更充滿了悲憫,像菩薩。
    “葛老丈,最近村莊的日子怎樣?當地的保甲和縣衙差役是否還向你們農戶收賦?”趙孝騫笑吟吟地問道。
    葛老丈憨厚地笑:“不收了,不收了,日子越過越好了,聽村裏的先生說,朝廷免真定府三年賦稅,三年裏一粒糧食都不用交。”
    “好像府衙裏還有專門的差官下來鄉村巡視,不定期地問咱們農戶有沒有被收賦,縣裏的官員們都不敢動彈,生怕被拿了話柄治罪。”
    趙孝騫哈哈一笑,所謂的府衙差官下去巡視,其實是皇城司所屬,是趙孝騫親自委派的。
    三年免賦的政策要落實下去,真定府轄下九縣,必須要有一個專門的監察部門,原本地方監察部門是提舉司和提刑司。
    但趙孝騫對本地官員實在不大信任,他自己本就是官場中人,深知官場欺上瞞下的花樣手段,如此隻好動用皇城司不定時地巡視轄下九縣村莊。
    皇城司是直屬皇帝的,而且是獨立於所有官衙之外的部門,與地方官員沒有太深的利益牽扯,動用皇城司監察朝廷政策的落實情況,雖說不可長久使之,但三年時間也夠了。
    “三年免賦的時間,不算太長,但也夠農戶們有喘息之機,這三年裏你們好好種地,富餘的糧食囤起來,以應付荒年災年,或是換成銀錢存著,咱們有句俗話不是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嗎。”
    葛老丈兩眼一亮,笑道:“不愧是讀過書的貴人,說話就是不一樣,沒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道中咱們農戶的心思。”
    趙孝騫笑道:“當初我去你們村子曾經說過,再給我一點時間,興許會給你們一個有盼頭的日子,現在我算不算做到了?”
    葛老丈當即起身,雙膝一軟又打算給他跪下,趙孝騫和嫋嫋急忙托住了他。
    葛老丈感激地道:“當初是草民有眼不識泰山,不知貴人當麵,說了許多犯忌的話,更沒想到貴人說到做到,聽上麵的差官說,三年免賦的政令,是貴人向朝廷討要下來的,您對我真定府的百姓有活命之恩,理當跪謝。”
    趙孝騫擺手:“莫說什麽活命之恩,雖然免賦,但地還得你們自己種,我是真定知府,理當為民謀福,這是分內的事兒,就跟你們農戶種地一樣,天經地義的。”
    葛老丈見二人死活不讓他跪拜,苦笑了一下,道:“村子裏許多人家都已給貴人立了長生牌位,日夜香火供奉,咱百姓窮,貴人的大恩無可報答,隻能祈願貴人長命百歲,多福多壽……”
    趙孝騫搖頭:“別說這個了,接下來官府興許還會重新劃分一下土地,當初拿了一批官員,他們名下的土地不少,都會重新分給百姓……”
    葛老丈興奮地道:“分地,有人招呼了,聽說朝廷來了一批官員,要遷徙真定府的許多農戶。”
    “差官說要咱們從村子裏搬出去,遷到北邊數百裏外重新設村莊堡寨,還給分土地,聽說這次分的土地多得很,每戶興許能分二十來畝呢。”
    趙孝騫一怔,隨即很快記起來,這件事李清臣曾遣信使跟他提過。
    朝廷已派下一批官員,對真定府以北新占領的土地進行勘察劃分,要重新設立新縣,以及搭建基礎的官衙架構,從縣衙到鄉保裏甲,以及遷徙當地農戶和外地流民建起新的村莊堡寨。
    當然,重新建立村莊堡寨之後,重要的就是分配土地了。
    從真定府往北,直至飛狐兵馬司,這中間足足多了四百餘裏的新占領地,這些土地被趙孝騫打下來占領後,朝廷肯定是要馬上消化的。
    遷徙農戶,設立新縣,建起村莊,分配土地等等,這就是朝廷消化新土地的手段之一。
    古往今來的戰爭,皆是因利而戰,什麽是利益呢?
    這些新占領的土地就是一個國家得到的利益,是從戰爭勝利後理應獲取的紅利。
    趙孝騫當即笑了。
    朝廷遷徙本地農戶和外地流民,將他們重新組合後,劃分村莊和土地,對百姓來說自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這些遷徙過去的農戶便是這片土地的原始股東,雖說遷過去時設立村莊,各自造房建屋比較辛苦一點,但他們得到的土地是最多的,同時朝廷肯定還會給予一定的補貼。
    不僅如此,不出意外的話,以後幾年朝廷還會對他們免賦,甚至繼續補貼。
    畢竟朝廷要消化一片新占領的土地,不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過程少說要耗費好幾年,還要靠這些農戶辛勤種地,讓地裏變出糧食,這片土地才會漸漸真正屬於朝廷。
    “哎呀,好事啊,葛老丈,可要恭喜你了,回頭家裏再多添幾個人丁,多分幾畝地,隻要不懶,子孫後代說不定會當上小地主富戶呢。”趙孝騫笑道。
    葛老丈神色一黯,隨即又眉開眼笑,不停點頭:“便托貴人的福了,地主不敢指望,但願種幾年地後能攢下一點餘財,給家裏買一頭耕牛,日子可不就紅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