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怕是會生出變故

字數:3983   加入書籤

A+A-


    潘雲峰這話說的很有道理。

    殿內的幾人紛紛點頭。

    趙構:“朕看,這五十裏確實是太長了,不如先定為二十裏。到時候也讓金兵照著此距離後撤。”

    趙羨笪:“父皇,屆時,兵馬後撤多少裏,是否真的後撤了,這又如何驗證呢?總不能任其金兵空口白話說吧。到時候也得好好查證一下。”

    “隻有金兵真的後撤了,屆時,議和才能同意。”

    針對趙羨笪提出來的這件事情,蔡雲欒說道:“屆時,可由金人派十數人馬來,我邊軍也派遣十數人馬過河,查看金兵動向,隻要雙方做好約定,這件事情並不難辦。”

    趙構點了點頭,“還有一件關於鐵火雷的事情,此事之前已經由工部,兵部協同辦理過。照舊便可。”

    張銀興,蔡雲欒同時答應:“微臣遵旨。”

    蔡雲欒還白了張銀興一眼,上次假鐵火雷的事情他還憤懣不已。

    雖然沒有真憑實據,但是他還是堅信,工部交接的那一批鐵火雷就是假的。

    雖然後麵錦衣衛已經把查辦結果行文給了他,但是他隻把錦衣衛的結案詞當成一張廢紙。

    這次,他準備命令手下,在接收到鐵火雷之後,就細細先點幾顆,查驗一下爆炸效果。

    不過這次他是查驗不出來了,鐵火雷工場裏麵,改進了一下造假的辦法,爆炸可以做到有煙無傷,看起來很厲害,實際威力都沒有真貨的三成。

    為的就是預防這種情況的出現,把兵部給糊弄過去,最好是再把金人也哄得團團轉。

    “秦檜之事!金人居然堂而皇之的提出這個要求。實在是荒唐。陛下,老臣以為,此事斷不可同意!甚至為了以絕後患,應該年後就將秦檜淩遲處死!不用再等來年秋後。”

    王淵說道。

    這事兒可說到趙構的心坎兒裏去了。

    不過如果過完年就把秦檜給殺了,趙構也有點於心不忍。

    “秦檜罪該萬死,此人不是議和的條件。至於殺他的時間,就還是按照秋後處決的規矩來吧。到時候淩遲處死,這一段時間好好讓他好好休養,多養足膘。”

    趙構對李大誌,徐高增兩個人說道。

    然後就涉及到殺害使團、完顏亨的凶手之事了。

    幾個人意見不一。

    費衝是想著,這種事情發生在我大宋境內,就是大宋自己的事情。

    即便是查辦、處刑也應該由大宋來,按照大宋的律法該怎麽辦就怎麽辦。

    若是交由金人查辦,那豈不是有損了大宋的威嚴?

    趙羨笪也是這個想法,他和費衝想的一樣。

    不過最主要的他還想到了一點,這兩件事現在還沒有確定真凶是誰,如果是交辦給金人,金人再查,發現大宋抓錯人了,送給金人的凶手並不是“真凶”,到時候也就麻煩了。

    出了這種差錯,損失的可就不僅僅是大宋的威嚴了,更是朝廷的臉麵,趙構的臉麵。

    趙羨晟卻以為,這事兒稀鬆平常。

    這些個凶手即便是沒有辦法確定是不是他們做的,但是隻要交給金人,就表明了我大宋的態度。

    這也是表明議和的決心、善意。

    至於說要損失的威嚴這些,完全是言辭杜撰,胡亂找的借口。

    要知道這些人死的都是驚人,並且身份都不一般。

    查辦到凶手,按照道理也應該是由金人那邊來抓回去處理。

    並且可以增加一條議和條件,金人若要交換凶手,必須也把殺害宋人使團的凶手也一同交換過來。

    這樣雙方對等,倒也可行。

    難就難在,這個凶手不好抓,到時候這個時間一拖可能就過了二月初一的期限。

    朝堂之上眾人又爭論了一番,最後決定此事擱置,等到驚人使團來了再細細商談。

    潘雲峰:“啟稟陛下,如今議和將成。之前調配給邊軍的軍需糧草是否應該先撤回來?同時將發放邊軍的諸多兵符也同時遞解回來?”

    “微臣擔心,如果邊軍得知議和之事,其中的一些主戰將士,怕是會生出變故啊。”

    蔡雲欒也附和道:“邊軍將士軍需糧草現在尚且足夠十五日有餘,甚是充裕,若是其不受軍令,不請奏朝廷貿然出擊,亦或者在淮南沿岸頻仍調動。”

    “這些事情,都將會讓金人生出誤會,破壞此次議和大計。微臣以為,潘大人所言,正是要緊事,應該立刻傳旨邊軍,收繳兵符,撤回糧草。”

    左衝製:“聖上,若是撤回糧草等,倒可以讓國庫重新有十萬兩銀子的收入,這也是件好事。”

    “若是結盟事成,我大宋每年要交給金人四百萬兩銀子,這個時候也應該開源節流,先將國庫補足。”

    見趙構就要點頭答應,王淵趕緊站出來說道。

    “陛下,此事事關重大,不應該倉促作出決定。”

    “雖然,金人如今送來了議和的消息,但此事究竟是否能成尚未可知。”

    “從今日至二月初一,尚有一個月時間。存在諸多不確定的事情,如果我大宋現在就將邊軍將士從淮河南岸撤回來,到時候金兵如若突然出擊,渡河南侵而下,那我邊軍將士又將如何阻擋?”

    “這次,驚人的議和說不定就是緩兵之計,假意議和。想要讓我大宋放下防備,而後趁著機會南下入侵,直撲臨安。”

    “金人之中,不乏為他們效力的漢人臣子,這種多端詭計,他們也是能夠謀略的出來的。此外,剛才潘大人、蔡大才所言,邊軍將士不收軍令是何意?”

    “是說邊軍會反叛朝廷?反叛聖上?”

    王淵雖然有些年老了,但是說這話的時候仍然是鏗鏘有力,聲音在整個垂宮殿內緩緩回蕩。

    潘雲峰,蔡雲欒說的這話沒有直接證據,不過都是猜測。

    在這樣的質問,麵前自然也不能夠再繼續說什麽了,隻能說沉默著看向趙構。

    這就是把問題推給了趙構,到時候如果是說相關的決策出現了問題,造成了不好的後果。那也是由趙構自己來承擔了。

    趙構:“從今日開始先暫停給邊軍供應軍需糧草。另外,由樞密院下令,將邊軍其中兩萬兵馬的兵符調回來,剩餘人馬,依然由邊軍節製、調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