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接親和婚宴

字數:7448   加入書籤

A+A-


    老支書等待二柱他們高興完之後,便說道:“你們十三家準備擺酒嗎?”
    二柱他們的父母,肯定是想擺酒,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擺酒的話,食材是要解決的問題,要是沒有肉的話,還擺什麽酒?
    難道就炒幾盤青菜嗎?他們才丟不起這個人。
    這時候二柱的父親說道:“老支書,我們想擺,不過沒有渠道弄來肉?”
    他的想法就是,想讓老支書去跟周益民開口,弄來一點肉,頂多就是出點錢而已。
    老支書思考了一下:“要不然這樣,你們十三家一起擺酒,食材的錢,就由你們十三家平分?”
    一起擺的話,就能省時省力,而且還不用去麻煩周益民那麽多次。
    在場的人聽見後,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十三家一起,平分下來,一家的花銷能少不少。
    “好,那就按照,老支書你說得來做。”
    老支書點了點頭,便離開這裏,準備去找周益民。
    來到周益民的家裏。
    周益民看見老支書後,連忙招呼老支書坐下來,然後倒了一杯茶給老支書。
    “老支書,過來找我是有什麽事情?”
    老支書直接開門見山說:“益民,二柱他們想一起擺酒,其它方麵都沒有什麽問題,但是肉方麵,實在是沒有辦法。”
    “不知道,益民,你有沒有辦法?”
    要是周益民都沒有辦法的話,隻能是動用村裏養雞場裏的雞,而且全部都是雞,看上去也不太好。
    周益民陷入了沉思:“老支書,肉方麵,大概要多少?”
    老支書急忙將菜單拿出來:“這個是村裏大飯堂列出的菜單,肉類最少要一百斤左右!”
    而且還是不算上村裏,還有一些魚幹或者是別的東西。
    不過這次擺酒,相當於邀請全村的人過來吃飯,所以消耗方麵肯定是有點大。
    要是肉少的話,主家會沒有麵子,全村這麽多人吃飯,要是肉少的話,上桌後,隻能看到肉絲或者是肉沫。
    周益民跟自己預期,還是有一點差距,不過還在能接受的範圍當中:“好,老支書,我等一下就去將肉給拉回來。”
    老支書十分開心,周益民又幫忙解決一個難題,剩下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便準備離開。
    不過這時,周益民出聲:“老支書,我有件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
    本來都要離開的老支書,聽到周益民的話後,又乖乖坐了下來:“益民,有什麽事情?”
    難道是周益民又有什麽主意嗎?要知道,之所以能發展得這麽好,有不少功勞都是周益民的主意。不過最主要還是周家莊的人聽勸,不然再好的提議,都沒有用。
    畢竟執行的是周家莊的村民們,他們不執行下去,也是白瞎。
    周益民將謝玉梅的事情跟老支書直接說了一遍。
    老支書這時候提出問題:“益民,村裏不是有老師了嗎?沒有必要再請一位老師?”
    雖然村裏整體都在往好的方向前進著,不過沒有必要的浪費,也是要避免。
    周益民這時候開口解釋:“老支書,是這樣,要是加上謝玉梅同誌的話,我們村裏的學堂,就能讓村裏的孩子在村裏上完小學,初中再去其它地方上學。”
    老支書沒有想到,請謝玉梅還能有這樣的好處,這樣的話,倒能接受。
    “好,那按照益民,你說得來做吧!”
    很快就到了,準備去接新娘回村,清晨的周家莊被喜慶的氣氛籠罩,大飯堂前的空地上,村裏的婦女們忙得熱火朝天。
    蒸籠裏騰起的白霧與灶台上升起的炊煙交織在一起,空氣中彌漫著紅燒肉的濃香、饅頭的麥香和燉雞湯的醇厚香氣。
    周益民和周誌明兩人開著拖拉機和摩托車,載著二柱、大柱等十三個滿臉期待的小夥子,朝著街道辦出發。
    拖拉機“突突突”地行駛在鄉間土路上,揚起陣陣塵土,卻絲毫沒有影響小夥子們的好心情。
    二柱坐在拖拉機上,時不時摸一下口袋裏提前準備好的手帕,那是他特意為秀蘭買的,雖然不貴,但滿是他的心意。
    大柱則不停地整理著自己的衣服,嘴裏還小聲念叨著見到心儀姑娘該說些什麽。
    街道辦門前的老槐樹下,蟬鳴聲此起彼伏,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
    李主任站在台階上,不時抬手看一眼腕上的老式手表,表盤上的指針已經快要走到十點。
    她又望向街道的盡頭,眼神中滿是期待,嘴裏小聲念叨著:“也該到了,可別出什麽岔子。”
    身旁的秀蘭等十三位姑娘,早已精心打扮過,雖衣著樸素,但都將自己收拾得幹淨利落。
    她們圍站在一起,有的緊張地絞著衣角,有的則小聲地相互交談。
    秀蘭她望著遠處,心裏既期待又忐忑,不知道二柱見到她會是什麽樣子,以後的生活會是怎樣。
    “秀蘭姐,你說周家莊的小夥子們,真的都像李主任說的那樣踏實能幹嗎?”身旁的阿巧輕聲問道,眼神中透著一絲不安。
    秀蘭回過神,微笑著安慰道:“肯定的,不然李主任也不會這麽費心撮合咱們。”
    另一邊,大柱心儀的姑娘阿蓮,正對著街道辦的玻璃門整理頭發。
    想到馬上就能見到那個在相親會上讓她心動的小夥子,她的臉頰不自覺地泛起紅暈。
    “阿蓮,別緊張,放鬆點。”李主任走過來,拍了拍她的肩膀,“周家莊的小夥子們都實誠,你們肯定能處得好。”
    姑娘們的行李都簡單得很,不過是幾件換洗的衣服,用破舊的包袱皮一裹,放在腳邊。
    她們時不時地看向街道的盡頭,盼望著周益民他們快點出現。
    等待的時間仿佛格外漫長,每過一分鍾,大家的期待就更強烈一分。
    突然,遠處傳來拖拉機“突突突”的聲響,姑娘們一下子都站直了身子,伸長脖子張望。當看到熟悉的身影漸漸清晰,她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李主任也鬆了口氣,快步迎上前去,嘴裏說道:“可算來了,姑娘們都等急了!”
    秀蘭望著越來越近的二柱,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既緊張又興奮。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街道辦。
    遠遠地,就看見李主任帶著秀蘭等十三位姑娘站在門口等候。
    姑娘們今天都精心打扮過,雖然衣著樸素,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李主任看到周益民他們到來,連忙迎上前,笑著說:“可算來了,大家都等急了!”
    在街道辦的辦公室裏,特事特辦,工作人員們迅速地為十三對新人辦理結婚證。
    填表、蓋章、貼照片,一係列流程在歡快的氛圍中快速完成。
    當二柱顫抖著雙手接過自己和秀蘭的結婚證時,他看著結婚證上兩人的照片,嘴角不受控製地向上揚起,臉上的傻笑怎麽也停不下來。
    秀蘭則害羞地低下頭,臉頰紅得像熟透的蘋果,但眼神中滿是喜悅。
    大柱緊緊握著結婚證,轉身看向身旁的姑娘,兩人相視而笑,眼中隻有彼此。
    周益民看著這幸福的一幕,走到李主任身邊,熱情地說:“李姨,你可是大媒人,有沒有興趣去參加我們村裏準備的婚宴?”
    李主任無奈地笑了笑,搖了搖頭說:“益民,我就不去了。街道辦還有一大堆事情等著我處理,而且籌備四九城最大的相親會,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呢。”
    周益民理解地點點頭,他知道李主任工作繁忙,便沒有勉強。
    隨後,周誌明駕駛著拖拉機,載著十三對新人向周家莊駛去。
    拖拉機上,新人們有說有笑,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周益民的摩托車則載著謝玉梅和她的弟弟小寶。
    謝玉梅抱著小寶坐在摩托車後座上,看著沿途的風景,心中滿是感慨。
    她沒想到自己的人生會在這次相親大會後發生如此大的轉變。
    小寶則興奮地左顧右盼,時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
    回到周家莊,周誌明直接將拖拉機開到了大飯堂前。
    大飯堂裏熱鬧非凡,村裏的婦女們還在忙碌地準備著飯菜,見到新人們回來,紛紛停下手中的活,圍上來道喜。
    二柱他們帶著新娘,在眾人的祝福聲中走進大飯堂。
    周益民則帶著謝玉梅來到提前準備好的房子。這是一間寬敞明亮的屋子,青磚灰瓦,雖然不算奢華,但幹淨整潔。
    推開門,屋內擺放著嶄新的桌椅、床鋪,還有一套簡單的生活用品。
    周益民帶著謝玉梅在屋裏參觀,一邊走一邊介紹:“謝玉梅同誌,這裏的生活用品我都提前幫你準備好了。你看看,對於這個環境還滿意嗎?”
    謝玉梅環顧四周,眼中滿是驚喜。
    想起在收容所裏狹小擁擠、髒亂不堪的居住環境,再看看眼前這個屬於自己的溫馨小屋,她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她激動地說:“周同誌,非常滿意,真的太感謝你了!”
    周益民見謝玉梅滿意,便準備離開,臨走前叮囑道:“謝玉梅同誌,等一下記得參加婚宴!”
    謝玉梅連忙點頭,表示知道。
    周益民離開後,謝玉梅開始收拾屋子。
    雖然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但因為閑置了一段時間,屋裏還是落了不少灰塵。
    她打了一桶水,拿起抹布,仔細地擦拭著每一個角落。
    小寶也很懂事,在一旁幫忙遞東西。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辛苦勞動,屋子煥然一新。
    此時,謝玉梅才感覺到肚子餓得咕咕叫。
    這段時間,她在收容所裏本就沒吃飽,再加上高強度的打掃衛生,肚子裏僅有的一點食物早就消耗殆盡。
    小寶聽見姐姐肚子的叫聲,從口袋裏拿出周益民給的糖果。
    他之前並沒有一次性吃完,而是留了幾顆。
    小寶將糖果遞給謝玉梅,謝玉梅實在餓得不行,接過糖果就吃了下去。
    沒過多久,婚宴準備開始。周益民擔心謝玉梅不知道地方,特意過來接她。
    當他們來到婚宴現場時,大飯堂裏已經坐滿了人。
    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紅燒肉色澤紅亮,香氣撲鼻;白花花的饅頭鬆軟可口;熱氣騰騰的雞湯散發著誘人的香味。
    大飯堂內,煤油燈將屋頂懸掛的紅綢映照得愈發鮮豔,蒸騰的熱氣裹著飯菜香氣在人群間翻湧。
    老支書坐在主桌首位,布滿老繭的手緊緊攥著木椅扶手,渾濁的眼睛裏泛著晶瑩的淚花。
    他挺直佝僂的脊背,看著眼前熱鬧非凡的場景,仿佛要把這幸福的畫麵永遠刻進心裏。
    當老支書站起身宣布婚宴開始時,他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今天,是我們周家莊大喜的日子!咱們村一下子迎來了十三對新人,這是天大的喜事!大家敞開肚皮吃,喝個痛快,也祝願新人們恩恩愛愛,白頭偕老!”
    話音落下,他帶頭鼓起掌來,掌聲雖然有些遲緩,卻充滿力量,帶動全場響起熱烈的回應。
    酒過三巡,老支書端著酒杯,挨個走到新人桌前。
    他來到二柱和秀蘭身邊,顫巍巍地握住二柱的手,聲音哽咽:“孩子,好好過日子,別讓媳婦受委屈。”
    說完,又慈祥地看向秀蘭,“閨女,以後有啥難處,盡管跟叔說,咱周家莊就是你的家。”
    秀蘭眼眶泛紅,連忙點頭致謝。老支書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輕輕拍了拍他們的手,才緩緩走向下一桌。
    看到年輕人們圍在一起嬉笑打鬧,老支書獨自坐在角落的竹椅上,從兜裏掏出那杆陪伴他多年的旱煙袋。
    他慢條斯理地裝填煙葉,劃亮火柴的瞬間,火光映照著他滄桑的臉龐。
    煙霧嫋嫋升起,他望著熱鬧的人群,思緒飄回了往昔。
    曾經,村裏的小夥子們為娶媳婦犯愁,姑娘們也因生活困苦遠嫁他鄉。
    如今,在周益民的努力下,村裏終於迎來了這場盛大的喜事,他怎能不感慨萬千。
    婚宴進行到高潮,老支書再次站起身,舉起酒杯:“來,大家一起敬新人!願他們和和美美,為咱們周家莊開枝散葉!”
    眾人紛紛響應,酒杯碰撞聲、祝福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