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前線
字數:3120 加入書籤
魏遼邊境的軍事對峙,從這兩個帝國立國開始就沒有停下過,然而在最近半年,尤其是魏國將防線推到環繞幽燕的長城之後,這種軍事對峙的肅殺氣息儼然已經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年,因為就連握著長矛的小卒都知道,那不可避免的一戰,隨時可能來。
可能是明天,可能是後天,可能要再過半年,也可能兩三年都打不起來,這種隨時可能上陣廝殺的等待無疑是極為煎熬的,在這一刻無論是魏人還是遼人,無論是在長城上冷冷北望還是在北邊嚴陣以待的人們,或許都在盼望那個時刻能來得早一點,起碼能早些解脫,而不是每天都呼吸著軍營裏越來越壓抑沉重的空氣。
九月二十七,日頭已經偏西,披著鎧甲的李易督促著士卒修補長城上的缺口,他注意到目力極盡處幾騎遼軍斥候穿過山口,城下立刻便有魏軍斥候拍馬上前截殺,俱都沒入山後不見,不由目光一凝,接連傳下幾道戒備的軍令。
這番表現看起來實在有些小題大做,畢竟遼人斥候是出了名的喜歡四處閑逛挑逗敵軍,但考慮到前些日子遼人也用同樣的招數引開斥候然後攻打了一次長城,所以李易還是下意識地讓人吹響了讓士卒上城牆防禦的號角。
由不得他不警惕,有些虧吃過一次還不長記性那就真是該死了更何況眼下是萬萬不能出問題的。
他在城頭等了片刻,沒有看到斥候的回報,也沒有等到遼軍越過山口的煙塵,便悄然鬆了口氣,擺手撤去了警戒。
一旁的副將湊到他身邊,小聲問道:“將軍,咱們就一直這麽幹看下去?媽的這些遼人都把兵懟到咱們臉上來了,這不出長城給他們來一記狠的?”
“不能貪圖一時爽利,就誤了北伐大業,”李易說話越來越沉穩,越來越有前線主帥的威嚴,“更何況遼軍氣勢洶洶而來,就是想逼我們越過長城一戰,敵人想做的,便是我們要避免的,繼續這麽僵持下去,難受的反而會是外麵的遼人。”
從江南追隨李易到如今的年輕偏將摸了摸後腦勺,越琢磨越覺得自家將軍說的在理,可細想下去又透著股焉壞的味道...難怪這些天遼人的動作越來越大,整個中京道的兵力南下一頭撞上長城連過都過不來隻能在山下紮營打轉,想一想還真是他們更憋屈一點。
“我記得我讓你去後方督促糧倉修建的進度,你怎麽這麽快就回來了?”
偏將一凜,連忙站直了回道:“將軍放心,末將絕對沒有偷懶!密雲七處糧倉末將都去看了的,修得沒話說!從河北運過來的存糧已經填進去了,隨時都能取用!”
李易微微點頭,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方有了保障,打起仗來心裏才有底,不過這一次王爺的手筆是真的夠大...前線修建七處糧倉,北境大部分存糧都填了進去,光是密雲就囤積了超過一百一十萬石糧食,再加上同樣在轉運糧草的西線與動線...保守估計前線已經有了兩百多萬石糧食,這還不算此時尚在路上的,這幾乎已經掏空了整個北境與大半個江南,甚至連高麗都走海路將大部分存糧供給東線,如果不是秋收在即,怕是北境和高麗接下來要餓死不少百姓。
這麽看起來這一戰的確是太倉促了一點,但李易從不質疑王爺的決定,既然王爺說要打,要拚盡一切地打,那麽李易就會像一顆樹釘死在這座長城上,等著王爺軍令傳下北伐正式開始的那一天。
“可真的隻有魏國押上了一切麽?”
李易默默想道,他看向遼軍遠在幾十裏外的大營位置,那裏同樣有著遼國最後的底蘊。
遼國的中京道連接了草原與上京,而這次中京行營幾乎全軍南下,這儼然是察覺到了魏軍的大致動向,把此地劃為了主戰場,有長城在手的大魏占據了先機,什麽時候開始北伐是由魏國決定的,遼國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主動將整個中京行營壓到了密雲段長城下方,逼著魏國在此地先打一場。
快了,真的快了,雙方擺出這樣的架勢,戰爭爆發隻在旦夕之間,甚至於可以說如果李易是個剛愎自用的前線主將,或許此刻戰爭已經爆發了也說不定然而他終究還是忍了下來,等待著那絲開戰的曙光。
他沒有轉身,問道:“各營情況如何?”
“報將軍,兩萬幽燕突騎,一萬重甲步卒兩萬輔兵已經入駐了大營,神機營一萬五千人還需一天才能到長城上駐防,工兵營已經在修繕長城構築防線,一萬五千民夫以及兩千牛車也已入營。”
“遼人大營查探得如何?”
“斥候無法接近,但可以確定的是,遼國中京行營傾巢而出,其中皮室軍三萬餘,奚王府常袞軍兩萬,渤海力士萬餘,還有草原諸部援軍六萬...兵力至少已達十二萬。”
李易沉默片刻,輕輕笑了一聲:“看來又是一場惡戰。”
這一次北線大軍隻有不到七萬人,卻要直麵遼國中京以及草原的兵力,西線楊盛部東線陳平部那邊情況如何不好說,但就目前看來,北線這裏幾乎可以說影響了全盤的局勢。
哪一邊輸都要傷筋動骨。
李易突然有些恍惚,原來走到這一步,已經花了這麽幾年...過去的那些戰事那些廝殺都還曆曆在目,然而這一刻,兩個帝國卻要在這裏分一個生死了。
他回憶起那一天在北平的街道上,那襲走在前方的道服身影,平靜的一番話。
“控西京、鎖中京、困上京,便是這次北伐的戰略格局,要達成這些,不是靠一個兩個人就行的,你在北線,壓力必然最大,我雖然會去前線,但三線開戰,管不過來,總要把兵權放給你們,所以如果有你感覺窒息感覺緊張的時候,不妨選擇相信一把,相信你身邊的那些人,相信那些或許曲折但終究會到來的勝利,這是對你這麽些年以來走過的路的結算,你已經走得足夠遠了,不要害怕,繼續往前。”
李易撫摸著長城上斑駁的青磚,一時間默默無言,直到身旁幾個士卒突然的喧鬧,乃至於連遠處的人也跟著歡呼,才讓他投向北方的視線慢慢回轉。
大營外湧現出數千王旗親衛,傘蓋儀仗、白馬驚奇無一不在,直往長城而來。
根本不用細想,便知道。
大魏靖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