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皇城裏
字數:7624 加入書籤
花滿天不知道蠻族的大將軍是誰,她也不關心此事。
她隻是盼著這一掛奔騰而下的河水,退敵。
青溪不僅僅是一條河,而是匯聚了無數山間小溪,可以說一路而來積蓄了恐怖的力量。
前麵就是金陵渡,滾滾而來的河水眼看就要匯於秦淮河中。
卻沒有想到,卻在此處決堤。
這不是人間之力,這也是人間之力。
正如王賢之前跟她說的那番話,先滅掉敵人的士氣,再回到金陵渡前,慢慢磨,磨到最後雙方一決勝負。
決了堤的青溪,以萬馬奔騰之勢,繞過石山,沿著穀口,以排山倒海之勢傾瀉而下。
迎麵衝來的蠻族大軍,正好處於低窪處。
千百年來,金陵渡這一帶有官府為了讓這一掛河水能順利流入秦淮河,不知道將河堤加固了多少回。
為的就是防備有一天決堤,河水倒灌,危害附近的百姓。
弱水之力,有的時候,可以是弱不禁風。
然而奔騰而下的滔滔河水,一旦決堤傾瀉之後,便在數百丈的河堤之上重新開出了一條河流。
以翻江倒海之勢,瞬間將蠻族的先鋒大軍吞沒。
這一刻的花滿天立刻想要回到皇城,在那群女人耳邊吼一聲:“來看看這裏,什麽是鐵血戰場!”
在滔滔而來洪流麵前,五千大軍連汪洋中的一條小船都算不上。
隻見奔騰而下的洪水之中,除了驚惶的馬兒,已經看不到多少蠻族將士。
這些家夥一個個身著重甲,為的是攻下金陵渡。
誰知道還沒有看到金陵渡的城牆,便被這突如其來的洪流席卷、吞噬。
而這個時候,秦宇已經帶著手下將士遠離此地,一路狂奔往金陵渡而去。
這是王賢下達的命令,他要的不是將士在洪水中跟蠻族大軍廝殺。
他要的是有生力量,留著在金陵渡前最後一戰。
五千大軍不用主將發出指令,各自紛紛逃命。
眾將士和座下戰馬,一個個變成了汪洋中的小魚,散落在須彌石山下的洪流之中。
這一刻沒有鮮血淌流,便是十萬大軍齊至,也無法抵禦奔騰而來的河水。
山巔之上,王賢冷冷地望著山下一幕,臉上無悲無喜!
這是他的陽謀!
便是連大將軍秦問天,甚至連花滿天之前也不知道王賢的陽謀。
為的,就是眼前的這一刻。
他要按照自己的計劃,將蠻族大軍趕回南疆,在夏天來到之前,結束這一場戰爭。
......
當太陽出來的時候,身在金陵渡的大將軍,收到了消息。
就像之前花滿天跟他說的一樣,惹誰,也不要惹到王爺!
隻是揮手之間,便破了蠻族五千先鋒,這在皇朝是從來沒有的奇跡。
帶著軍師來到了城牆上,眺望遠處的荒原。
軍師東方乾喃喃自語道:“大人,這一戰就結束了?”
他甚至想說,我隻是睡了一覺,前線就已經結束了一場大戰,有沒有這麽誇張?
“回頭你問問秦宇。”
大將軍淡淡一笑,他跟王賢想的一樣。
就算打贏了眼前這一場伏擊戰,可真正的惡戰還沒有開始,皇城還沒有消息傳來,秦淮河上,還沒有出現蠻族的大船。
東方乾哈哈笑道:“如此看來,大人要給秦宇將軍他們請功啊!”
“他們啊?”
秦問天搖搖頭:“沒有王爺的指揮,他們算個屁!”
王賢解決了荒原上的一場伏擊,接下來,輪到他麵對那滔滔大河上,數萬大軍的來襲了。
......
高山上,王賢和花滿天等著山腳下的洪流漸漸退去。
眼下隻剩下他們兩人,進退自如,隨時都可以回城。
皇城的鎮南王府,坐在花廳裏的柳仙兒已經捧著《禮記》在讀誦。
耳朵裏麵,卻聽著先生跟兩位王爺聊天,聽剛剛發生在金陵渡外,荒原之上的戰事。
按說,小姑娘一直想去戰場上湊熱鬧,奈何先生堅決不同意。
於是,小姑娘隻好用琅琅的讀書聲,替兩位目瞪口呆的王爺壓驚。
端王捧著一杯熱茶,聽著李大路為他們描述荒原上剛剛發生的一戰。
想著蠻族大軍淒慘模樣,忍不住嘖嘖道:“雖然我沒有在戰場,可是隻要想想就他娘的精彩啊!”
“如此一來,相信金陵渡前的一戰,肯定會相當精彩。要不是先生相勸,我這就想去金陵渡看看,哪怕做大將軍手下的戰士也行。”
鎮西王搖搖頭,歎了一口氣。
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才幾年不見,竟然已經如此生猛?
在皇城,可以讓天下英雄競折腰。
上了戰場,還能讓蠻族大軍聞風喪膽。
這他娘,他有些後悔了,悔不當初啊。
越想越傷心,一想到自己的兒子,將要率領五萬大軍,正麵迎擊蠻族的十萬大軍,他就忍不住想要怒吼一聲。
沉默半晌,才看著端王搖搖頭。
苦笑道:“你去了金陵渡,是你聽大將軍的,還是他聽你的?你就不要去添亂了!”
端王想想也是,訕訕地笑了兩聲。
然後看著李大路問道:“接下來的大戰,將在何時打響?”
李大路搖搖頭:“我也不知道,師弟帶著五萬大軍,在金陵渡前已經準備了好些天,就等著蠻族大軍殺來了。”
對於王賢的計劃,李大路也深以為然。
既然雙方兵力不對等,身後還有一個不省心的皇城。
不如守了金陵渡的雄關之中,等著對方來進攻。
畢竟他也不知道皇城裏的某人,會不會突然發瘋......在蠻族大軍進攻之時突然發難?
而這一切,王賢已經交代過師兄。
便是天塌下來,也不用他理會前方戰場上發生的一切。
於是,他倒是跟眼前的兩位王爺一樣,成了閑人。
端王聞言,歎了一口氣:“還好皇兄,當年在廬城遇到了王賢,否則這會我們兄弟兩人,就得上戰場了。”
一邊讀書,柳仙兒一邊沉浸在震驚之中。
內心惴惴不安,卻又不敢多問。
好不容易姐姐答應讓她留在書院學習,好不容易李大路願意收下她這個學生。
她可不想在這個時候,惹先生生氣。
就算有什麽話,想要撒嬌,那也得等兩位王爺離開之後,再找先生理論。
鎮西王自然明白這個道理,聞言卻驟然一凜。
湊近李大路,小聲問道:“南山寺傳來消息......是不是出大事了?這是天意?還是皇城裏有人不老實,想要造反?”
端王聞言,猛地一怔。
想了想說道:“大概是某人覺得我們兄弟是傻子,可以隨意玩弄於股掌之上吧。”
柳仙兒一聽,頓時豎起了耳朵,連讀書的聲音也變小了一些。
出大事了。
兩位王爺一臉凝重,說話的口氣一點也不客氣,這明顯是要出大事的感覺。
如果是真的,那麽接下來,她又可以看熱鬧了。
李大路沒有理會不遠處的小姑娘,而是跟麵前的兩位王爺搖搖頭。
一字一句說道:“兩位王賢如果相信師弟,就不要理會即將發生的一切。”
“為什麽?”端王忍不住問道。
李大路想了想,笑道:“除非王爺不想坐在府中看熱鬧,在親自披掛上陣,去做故事裏的主角。”
“隻是,等師弟回來之時,隻怕皇城還得亂一回,到時候,你們要不要站隊,要站在哪一邊?”
鎮西王聞言呆住了:“我自然是站在皇兄這一邊!”
搖搖頭,李大路繼續說道:“如果,陛下真的出了意外呢?”
端王將信將疑,他又想不出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隻好暫時將這份憂慮和不安放在心中。
鎮西王這個時候,一門心思卻在眼前這個準女婿身上。
就算李大路要他站隊,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站在書院這邊。
李大路歎了一口氣,正色說道:“所以,為了兩位王爺好,不要管皇城鬧翻天,不要管明天誰放出話來做皇帝......”
臥槽!
端王聞言驚得一巴掌拍在桌上:“誰敢?”
鎮西王瞪了他一眼,歎道:“安靜一點,你我還有一大家子,不是當年了。”
李大路看著兩人苦笑道:“師弟讓我在皇城安內,我好像也做不到,最後還得他一邊攘外,一邊安內......”
鎮西王一聽,瞬間明白過來了。
沒錯,就算皇城亂,金陵渡還有五萬大軍,還有大將軍,還有自己家的老二。
他怕個毛啊,大不了這些日子不出門。
想到這裏,看著端王笑道:“接下來,我們不表態,不承諾,自然也不用替任何人負責!”
聽到這句話,柳仙兒驚呆了。
先生昨天還教自己,要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修士。
沒想才過了一天,眼前兩位王爺,竟然要跟先生唱反調不成?
李大路往兩人杯裏添上熱茶,笑了笑:“師妹明天會回書院,接下來皇城發生的一切,都跟她沒有任何關係。”
這一次,兩位王爺算是聽懂了。
既然連郡主都可以不用站隊,那說明他們身為王爺,更是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再裝一回糊塗了。
鎮西王卻不放心陛下。
想了想又問道:“我說,總不成陛下真的出了事,到時我們兄弟怎麽辦?”
他已經急得兩天沒有睡好覺,要不要女兒勸他,他早就來找李大路了。
甚至,騎上快馬往金陵渡走一趟,去問問自己的兒子。
自己的皇兄,究竟是死在天劫之下,還是被王賢帶走了?
隻是,一個大活人能帶去哪裏?
難不成,喬裝打扮成金陵渡前的一位將軍不成?
李大路雙手一攤,靜靜回道:“此事我不關心,一切等師弟解決了蠻族大軍之後,再議。”
皇帝也好,王爺也罷,統統跟書院無關。
如果不是看在王芙蓉的份上,他連眼前的兩位王爺也不想理會。
畢竟師弟就沒打算承認眼前這個老爹,他是師兄,更不會勸王賢忘記幼時的傷痛。
兩位王爺一聽,頓時說不出話來了。
心道這是將所有的一切,統統扔給了金陵渡的鎮南王啊?
端王想著自己女人出門之時,跟他說的那番話。
莫名其妙地說了一句:“怎麽說,鎮南王也是皇兄親自冊封的,就算真的出了什麽意外,也會由他找出幕後的凶手,解決所有的麻煩。”
鎮西王瞪了他一眼,心道你這是打算做甩手掌櫃?
還是想將一切的因果,都扔給我家老二?
端王歎了一口氣,說道:“試想一下,若是王賢連蠻族大軍都解決不了,就算退回皇城,又有什麽用?皇城沒有天險可守,如何一戰!”
鎮西王搖搖頭:“無法想象!”
說完這句話,跟李大路揮了揮手,起身就要告辭。
想了想又說了一句:“如此,便先讓芙蓉回書院?”
李大路拱手回道:“是的。”
就在這時,柳仙兒突然一聲驚呼:“先生,門外來了一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