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地區均衡的趨勢
字數:7526 加入書籤
江淼這邊在緊鑼密鼓研究著無排異器官移植技術。
而隨著三月份的到來。
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春天,也在溫暖的南風吹拂下,靜悄悄地到來。
不過這幾年極端天氣越發頻繁,華北平原、東北地區、漠南漠北等地還處於乍暖還寒的不確定中。
此時漠南東部,哲裏木市的科爾沁沙地,經過了這幾年的高強度改造,這裏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農場。
轉基因砧木技術的不斷推廣,在這裏變得越來越普遍。
通過轉基因砧木技術,得以在當地種植開心果、櫻桃等農作物。
由於擔心天氣突然劇烈降溫,農場工人在當地氣溫升高,櫻桃樹開始開花抽芽的此時,采用套袋的方式,進行預防突發大降溫。
這些塑料薄膜袋,來自於當地大量生產橡膠草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菊糖。
橡膠草菊糖通過一係列加工,合成了聚乳酸塑料,菊糖聚乳酸塑料也是目前國內的兩大生物塑料產品之一,另一個就是桂省采用蔗糖,生產的蔗糖聚乳酸塑料。
便宜又可以生物降解的菊糖聚乳酸塑料產品,在目前整個北方地區的使用越來越廣泛。
今年坐鎮漠南漠北的呂偉斌,此時就在漠北的東戈壁地區。
他坐著敞篷皮卡車,看著窗外兩側一望無際的農場,大批農業機械在戈壁灘上作業,改造著這一片戈壁灘。
“經理,我們農場今年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呂偉斌並沒有回答,而是看了一眼手上的內部定製平板,目前整個漠北的東戈壁地區,海陸豐公司一共開發了15個農場,每一個農場都要管理麵積20萬畝左右的土地。
他滑著觸控屏:“知道了,你們按計劃播種吧!”
農場場長吳波繼續說道:“經理,我們這邊隻能種大豆嗎?”
呂偉斌頭也不抬:“這裏水熱條件太差了,可以種大豆已經是公司的技術加持,不然種個毛。”
吳波不死心地繼續問道:“經理,我聽說東戈壁12農場,那邊不是在種植橡膠草嗎?”
“他們可以這種橡膠草的原因,你還不清楚嗎?別想太多,違規開采地下水,得不償失。”
吳波自然清楚東戈壁12農場可以種植橡膠草的原因,那就是東戈壁12農場附近發現一個大型的地下鹵水湖,可以抽鹵水提煉鉀鹽和鋰鹽。
與傳統地下鹵水提煉工藝中,借助太陽光曬鹽的工藝不一樣,這個開采基地采用的提煉工藝是納米脫水法,因此每年可以獲得幾百萬立方米的地下水。
其中一部分地下水被淨化之後,作為工廠的生產生活用水,剩下的一部分純淨水,則作為附近農場的灌溉用水。
這也是東戈壁12農場可以種植橡膠草的原因。
而其他在東戈壁地區的農場,就沒有這個條件了,隻能種植不需要太多灌溉水的仙豆大豆。
準確來講,目前整個漠北地區已經規劃的農業區,麵積多達100萬平方公裏,其中90萬平方公裏都是種植大豆的區域;剩下的10萬平方公裏在北部和東部的濕潤區,則規劃為橡膠草種植區。
哪怕漠北地區隻能每年收割一次大豆,但仍然不妨礙漠北成為全球第二大大豆生產地,如果90萬平方公裏都開發完成,預計可以實現年產4億噸大豆。
為了開發這100萬平方公裏的農場,各大農業集團吸幹了漠北的青壯年勞動力,仍然還有巨大的勞動力缺口。
因為100萬平方公裏的大機械化農場,需要的直接農場工人就需要大約50萬人左右。
然後就是這些農場產出的大豆、橡膠草、牧草之類,還需要二次加工和利用,比如大豆深加工和畜牧業等產業。
這些農業衍生出來的產業,又需要上百萬相關的勞動力。
除此之外,還有采礦產業、服務業、交通物流產業、建築業等,同樣需要上百萬勞動力。
如果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行業,整個漠北地區,大約需要從國內引進兩百萬勞動力,才可以勉強讓當地的全部產業正常運轉。
…
呂偉斌的車隊,不一會就到了東戈壁09農場的農場鎮郊區。
這個鎮並沒有叫09農場鎮,而是叫“野鴨海子鎮”,因為這個小鎮旁邊就是一個海子(即小型湖泊)。
野鴨海子鎮的人口並不少,除了農場和工廠工人,還有不少從國內跑過來開店的個體戶,加上工人家屬,整個鎮有大約3.2萬人左右。
海陸豐公司在漠北東戈壁地區,一共有15個差不多的農場小鎮,總人口差不多在67萬人左右。
不過這些小鎮的交通,比以前的漠南各城鎮更加便利,這裏隨著還是包郵區。
沒有錯,漠北東戈壁地區,是漠北各地中,第一個實現包郵的地區。
可以實現包郵,一方麵是飛艇運輸的大發展;另一方麵則是眼前這一條剛剛建設完成的高速鐵路。
呂偉斌並沒有在野鴨海子鎮停留,而是直接來到鎮西郊的高鐵站。
采用全新技術建設的架空高鐵,不僅僅建設成本比以前下降了大約46%,建設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很多,平均每公裏高鐵線路,節約了近77%的建設時間。
這一條高鐵是海陸豐公司自己投資和營運的鐵路,直接從漠北的東戈壁地區,連接漠南東部的哲裏木市,然後直達渤海灣沿海。
而這些高鐵線路,接下來還會進一步連接各個農場小鎮,實現每鎮通鐵路的目的。
畢竟建設成本下降了,建設周期又比較短,加上漠南漠北的土地征收費用比較低,不需要像內地那樣考慮沿途的補償,自然可以每鎮連接鐵路。
其實這樣加不上鐵路,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盡可能推動區域一體化,讓每個農場小鎮之間的交通時間盡可能短。
因此除了一條幹線鐵路之後,剩下的支線鐵路,其實就相當於城際輕軌,畢竟每個小鎮之間距離幾十公裏,通過支線鐵路的連接,就可以保證這幾十個小鎮之間,幾乎被納入一小時通勤圈內。
呂偉斌的助理已經通過內部的係統,購買了車票,他們搭乘的列車迅速逆風南下。
與老高鐵不一樣,新高鐵采用了全包軌道,軌道上方是光伏板,兩側則是泡沫矽結構的管壁,通過車窗玻璃,偶爾可以看到每隔一段距離,特地留下的鏤空管壁,這可以讓人觀察到兩側的一部分景色。
不到半個小時,列車就跨越了68公裏的距離,抵達了東戈壁12農場,即鉀鹽鎮高鐵站。
“經理,到了。”
聽到助理的提醒,呂偉斌才收起辦公平板,他伸了伸懶腰,拿起剛才購買的沙棘汁一飲而盡:“走吧!”
鉀鹽鎮,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因開采鉀鹽而發展起來的城鎮,也是東戈壁地區最大的城市,一共有11萬人口。
這裏每年可以開采40萬到60萬噸硫酸鉀,以及大約3000噸硫酸鋰。
這隻是保護性開采,因為根據最新的勘探數據,該地區的鉀鹽資源儲量大約在60億噸左右,鋰鹽資源儲量則在1.7億到2.2億噸左右。
呂偉斌靜悄悄過來,並沒有通知分公司的其他人,畢竟這幾個月他都在漠南分公司和漠北分公司各地跑來跑去,如果一到一個地方就讓當地的管理層過來,那當地的管理層就不需要做其他事情了。
從鉀鹽鎮高鐵站下來。
他就看到剛剛封頂的“鉀鹽鎮美味蘑菇廠”。
察言觀色的助理,趕緊小聲解釋起來:“經理,這個工廠是去年從涼州分公司引進的技術,也是為了利用本地豐富的秸稈和牛羊糞資源。”
“美味蘑菇?就是賽裏斯美味蘑菇?”
“是的,就是那種可以生長到盤子大小的美味蘑菇。”
咕嚕咕嚕…呂偉斌肚子響了起來,他笑著搖搖頭:“找一個館子吃一頓午飯吧!”
不一會,他們就在車站不遠處的公路邊,看到了一家叫老鄉雞的餐館。
呂偉斌倒是沒有為了節約幾個錢,專門回當地分公司的食堂吃飯,而且他看了一眼這家餐館的招牌,就知道這是一家海陸豐公司合作的個體戶餐館。
要知道,這種農場小鎮中,90%以上的產業工人都是海陸豐公司的人,要在這種小鎮開店,沒有經過海陸豐公司的商業合作事業部同意,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倒不是海陸豐公司故意打壓外來個體戶和小企業,而是沒有經過海陸豐公司認證的小店,公司員工不會相信對方的產品安全性。
特別是餐飲行業,有沒有海陸豐公司的背書,在這種農場小鎮中,那幾乎是天壤之別的待遇。
這也是很多餐飲小店經營者,甘願被海陸豐公司三天兩頭檢查的原因,因為隻要通過檢查,那就相當於有海陸豐公司的安全背書,自然而然可以吸引到大批產業工人過來消費。
進了餐館,剛剛坐下來。
呂偉斌隨手拿起菜單:“一個三杯雞,一個地三鮮,再了一個鍋包肉,加一個枸杞菜蛋花湯…咦,你們還有美味蘑菇?”
老板娘一邊筆記著單子,一邊笑嗬嗬回答道:“這幾天才來的新東西,就隔壁蘑菇廠生產的,老板要不要來一份嚐嚐鮮?”
“那就加一盤五花肉炒美味蘑菇。”
“沒問題,老板吃米飯,還是麵條?”
呂偉斌看向其他人:“我吃米飯,你們呢?”
“我也要米飯。”
“我要一碗紅油板麵。”
“我要一碗焯水白麵就好。”
胖乎乎的老板娘提醒道:“板麵和白麵都沒有問題,不過米飯都是人造米,各位吃得習慣不?”
“吃得慣。”呂偉斌當然知道人造米的味道,這邊的人造米都是公司自己生產的,他在食堂經常吃,自然不覺得不習慣。
“好嘞!稍等一下,馬上好。”
老板娘撕下單子,走向後廚安排菜肴。
幾個同事則在冰箱裏,拿了幾瓶飲料,呂偉斌並沒有再拿沙棘汁,畢竟這東西喝多了燒胃,他要了一瓶玻璃瓶的樺樹汁。
就在此時,小店又來了不少客人。
有本地的產業工人或者其家屬,還有背井離鄉過來這邊創業的內地人,以及兩個大學生模樣的遊客。
隨著臨近中午飯點,小店也越發熱鬧起來。
很快,呂偉斌這桌的飯菜就陸續上來了。
他拿起筷子夾起一塊鍋包肉,就著米飯吃起來。
在隔壁桌的兩個大學生遊客,則一邊喝著豆奶,一邊小聲討論著這個小城市。
“阿華,你畢業之後真打算過來漠北工作?”
“嗯。”穿著紅色羽絨服的年輕人點了點頭:“內地的競爭壓力太大了,現在漠北的小城市環境還不錯,待遇也比較好,競爭壓力又不大,何必去北上廣深擠得頭破血流?”
剛才提問的年輕人一臉鬱悶:“哎,我父母不同意我離家太遠,不然我也想過來漠北的農場躺平。”
“你小子有什麽好抱怨的?你是獨生子女,不用考慮買房子之類的事情,我兄弟姐妹四個,才可以跑這麽遠。”阿華開解道。
現在西北和中北地區的大開發,確實吸引了一批家庭壓力比較大的年輕人。
一方麵是這些地區的農場和產業工人,待遇確實比較好。
另一方麵,也和西北中北的交通係統全麵升級有很大的關係。
例如以前從漠北到華北,交通就不太方便,公路和鐵路沒有太多線路,飛機價格高昂。
現在則不一樣了,類似於海陸豐公司的自營高鐵,在漠南和漠北之間,就分布著5條幹線和17條支線。
加上越來越便宜的支線客機,現在漠北各個有點規模的城市,都有小型支線機場,從漠北飛漠南,最便宜的機票才150塊錢左右,就宛如空中巴士一樣。
最後就是因為隨著一個個農場的開發,現在當地的沙塵暴已經快絕跡了。
一部分小鎮還建有亞生態圈,可以在居住區形成局部小氣候,解決高原荒漠的惡劣居住環境。
很多人覺得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競爭太大,不想去內卷,便選擇過來這種邊遠地區工作。
其實現在這些新開發的邊遠地區,在各種基礎服務和配套設施上,並不比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差多少。
這和技術發展有關係。
各種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推動了社會的扁平化發展。
以前大城市可以虹吸小城市和農村,那是因為這些大城市在教育、醫療資源上,有很大的優勢,同時還存在跨越階級的發展機會。
現在邊遠地區也有發展機會,同樣在教育和醫療等資源上,逐步追趕上大城市。
麵對這種變化,年輕人多了一個選擇,自然不會一股腦擠向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