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個關鍵

字數:3705   加入書籤

A+A-


    十月初三,天子正式下旨,抨擊高句麗不服教化,抗拒天朝,同時痛斥高句麗勾結突厥,欲謀遼東,洋洋灑灑一篇聖旨,最後就是一句話,明年四月,大隋王朝將再征高句麗。
    之前隻是少數高層官員知道這個秘密,但現在天子正式下旨,那就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
    這個消息仿佛一夜之間傳遍了洛陽城,洛陽城內沸騰了,幾乎所有的人無論世家權貴,還是走卒商人,都被震驚了,先是驚愕萬分,隨即又變成了深深的憤怒。
    大家原以為天子已經悔改了,不料天子非但沒有半點悔改,還要變本加厲,竟然要再次東征!
    幾乎洛陽城的每個公開場合都在聲討天子的荒唐決定,人們都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憤怒,公開抨擊天子不顧民意,肆意妄為。
    如果是個別人這樣抨擊天子,必然會被官府抓起來砍頭,但抨擊的人太多,管不勝管,京畿府和洛陽縣都沉默了。
    但光抨擊沒有用,天子也聽不到,必須用實際行動勸說天子取消二次東征。
    第一個上書的是於仲文,他被俘虜過,那種巨大的恥辱讓他回來後一直沉默不語,可當他聽說天子要再次東征時,於仲文的眼睛裏迸射出深刻的痛苦,不能再讓其他人承受自己的痛苦了,他毅然打破了沉默,上書強烈反對進攻高句麗。
    “臣不敢妄言,但臣可以明確告訴陛下,大隋若再攻高句麗,依舊是必敗無疑!”
    ‘必敗無疑’四個字深深刺痛了天子楊廣,他氣得暴跳如雷,當即下旨將於仲文抓緊天牢。
    “不管用什麽手段,今晚必須讓他寫出悔過書!”楊廣丟下了狠話。
    次日天亮時,於仲文並沒有寫出悔過書,卻慘死在了一群酷吏的手中。
    但於仲文之死並沒有嚇到反對者,第一次遼東之戰結束後被革職的合水令庾質又一次上書,強烈反對再次進攻高句麗,楊廣憤恨無比,下旨將庾質捉進獄中亂棍打死。
    緊接著蕭琮和蕭瑀兄弟二人聯名上書,反對再攻打高句麗,這一次看在皇後的麵上,楊廣沒有處死他們,而是將他們二人革職為民,剝奪一切爵位和勳職。
    天子楊廣也發了狠,公開放話,再敢勸說取消攻打高句麗者,一律格殺勿論,在血腥殺戮麵前,終於沒有人再敢勸說天子了。
    但就在幾天後,晉王蕭夏和高熲的聯名奏折送到了洛陽,兩人明確反對明年攻打高句麗,建議休養生息,五年後再滅高句麗。
    這份有晉王蕭夏簽名的奏折使天子楊廣不得不重視,奏折看了幾遍後,楊廣也有點動搖了,難道真的是民不堪負?
    一連兩天,楊廣都有點坐立不安,他還在放棄和決心之間來回動搖,如果放棄攻打高句麗,豈不是他殺錯了人,可如果不放棄,大隋這個木桶因民變這塊短板廢了怎麽辦?
    楊廣不是傻子,他也懂木桶原理。
    這天下午,楊廣召見了虞世基,他實在拿不定主意,想聽聽虞世基的看法。
    虞世基看完了奏折,目光最後落在高熲的簽名上,他心中升起一絲嫉恨,這個老東西都離開朝廷這麽多年了,居然還在影響天子?他如果能說服天子,那自己這個宰相又有何用?
    個人的憤恨不滿最終成為了虞世基心中的主導,他要駁倒這份奏折,哪怕是晉王的上書,他也要駁倒,誰讓上麵有那個老東西的簽名。
    “陛下,晉王殿下的心意微臣理解,作為臣子,晉王當然會偏重於民生,可作為天子,陛下就不能以晉王的目光來看問題,必須以君王的目光來看待事物,必須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說到這,虞世基偷偷看了一眼天子,見他目光中若有思,顯然是被自己說到了心坎上,他是天子,必須以天子的目光看待這個問題。
    虞世基深深吸一口氣,又緩緩道:“陛下應該想到,一旦突厥和高句麗勾結,從東西兩麵同時進攻大隋,我們是否能承受住這種兩麵進攻?
    何況陛下有了證據,高句麗確實在暗中和突厥有勾結,陛下攻打高句麗,就是因為突厥內部爭權,給了我們戰略機遇,如果依照晉王的建議,五年後再攻打高句麗,我們是否還有這個戰略機遇?一旦我們攻打高句麗,突厥會不會趁機大舉來襲?
    或者反過來,突厥大舉來襲,我們全力抵禦突厥,高句麗會不會趁機攻占燕郡和柳城郡,繼而進攻河北?”
    一連串的反問使楊廣低低歎口氣,自言自語道:“我們攻打高句麗,確實是因為有這個戰略機會!”
    虞世基見天子緊鎖的眉頭已經舒展了一半,便知道自己快要說服天子了。
    他又再接再厲道:“雖然晉王殿下很多地方都說得有道理,但有三個關鍵問題他沒有提及,微臣認為,晉王殿下沒有考慮完全。”
    楊廣眉毛一挑,“三個什麽關鍵問題?”
    “第一個關鍵問題是晉王殿下忽略了高句麗的國力脆弱,在經曆了兵災和疫病的雙重打擊後,高句麗國力同樣也虛弱無比,比我們虛弱十倍,不堪一擊,明年我們再攻打高句麗,隻需要二十萬軍隊,一個月時間,就能輕鬆地擊潰它,長驅直入,攻占它的都城平壤。”
    楊廣輕輕點點頭,其實這就是他想發動第二次高句麗之戰的最初原因,高句麗遭遇了嚴重瘟疫,死傷慘重,已經無法抵禦隋軍的大舉進攻,虞世基再次提到這一點,無形中強化了楊廣攻打高句麗的理由。
    “虞愛卿請說第二個關鍵問題!”
    “第二個關鍵問題是我們吸取了教訓,我們知道該怎麽打高句麗了,晉王以五萬軍隊擊敗十萬高句麗大軍,又全殲卑奢城高句麗軍,橫掃遼東半島,說明高句麗軍隊本身很弱,根本不是隋軍對手。
    高句麗軍隊隻是利用了城池和地形優勢,使隋軍的戰鬥力發揮不出來,一旦我們第二次攻打高句麗,我們就會集中兵力迅速南下,然後從水路在鴨淥水河口進行第一次補給,再從清川水河口進行第二次補給,最後在平壤城得到水路的第三次補給,我們根本就不用考慮後勤補給問題。”
    “說得好!”
    楊廣重重一拍桌子,虞世基把整個戰役說透了,他們根本不需要考慮後勤運輸問題,直接從水路進行補給,既然晉王可以從清川水河口把隋軍戰俘運走,那也一樣能進行糧食補給,自己當初竟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這讓楊廣有點追悔莫及。
    “陛下,還有最後一個關鍵問題,晉王也沒有考慮到!”
    “你說!”楊廣已經九成被說服了。
    虞世基緩緩道:“陛下,第二次攻打高句麗我們既然靠海運,那根本就不需要再征用多少民夫,完全靠國力和高句麗作戰,何談損害民力?”
    楊廣儼如醍醐灌頂,他如夢方醒,對啊!自己第二次攻打高句麗,後勤補給已經不需要再用民夫,又何談損害民力?
    楊廣終於被虞世基說服了,這一刻,他終於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第二次攻打高句麗,不管誰再勸他,他都不會再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