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商賈
字數:3560 加入書籤
天氣晴朗,袁熙留下趙雲的護衛隊伍,讓百姓軍先行進入冀縣。他要在冀縣附近轉悠一下,了解一下民生。冀縣附近人口眾多,村莊的規模很大,有時候還能望見大小城寨遠遠矗立著。這些城寨如同堡壘一般,周圍是農田,有點像是歐洲中世紀的城堡。
漢末盜賊叢生,流民泛濫,為了保護自己的莊稼和財產,一些豪門望族便修建了這些城寨,而附近的百姓也紛紛搬入其中。平時便出來耕種放牧,到了夜晚便躲進城寨,很有安全感。
中國古代的農村裏麵,向來是宗族的影響力大於朝廷。宗族的族長就是這一片小王國的國王,他的命令直接影響了全族上下數百口的性命。宗族內部的分工協作,能夠有效促進生產,類似於防範盜賊、養蠶紡織、耕種勞作、祭祀婚喪,都有專人負責。而那些孤兒寡母,也能在宗族中被照顧到。從這一點上來說,對於社會是很有好處的。
但由此引發的問題,就是袁熙現在麵臨的問題。作為幽州刺史,他的政令是無法到達這些城寨裏麵的。而其間的大吃小,土地兼並,他也無能為力。這些城寨就如同一個個利益集團,很難攻克。光是官府的稅收收入,便很難下達下去。
他們來到一個村莊的茶寮中,坐下來休息一下。這個村莊在冀縣南方,茶寮就開在官道旁的樹林中,旗招飛揚,十分明顯。茶寮的老板在空地上擺上一個石桌,幾個石凳,石凳上包上軟墊。來往行人都會來這裏坐,因此生意還不錯。
冀縣是幽州境內交通樞紐,而且幽州人很熱衷於商事。畢竟土地貧瘠,靠種田無法發家致富。而且地處北疆,往北就是胡人聚集之地,往南是中原,將北疆的馬買到南方,再將南方的器皿布匹賣到北方,從中能夠獲益良多。隻不過這行腳商的生意可不好做,風險很大,世道不太平啊。
袁熙聽茶寮老板說了幾件趣聞,和眾茶客一起笑了起來。這老板十分風趣,是個豪爽的性子,不但提供茶水,還采來了不少果子製成果脯,免費給眾人享用。
最多的話題,還是關於易京那場大火。公孫瓚樹倒猢猻散,昔日靠著公孫瓚的人,也紛紛消失無蹤。比如當年以行商起家的樂何當,因為在公孫瓚貧寒時資助了他,後來便和公孫瓚拜了把子,成了義兄弟。說起這個人來,大家都是唏噓不已。當年樂何當風頭正勁的時候,說不上富可敵國吧,但也算得上是富甲幽州。從南往北的這條商路,就是他給做起來的。連公孫瓚的軍資都是他給供給的。
自從公孫瓚被圍易京,這個人便突然銷聲匿跡,大家說起來,都是紛紛搖頭,也有痛罵商人無義的,連自己義兄弟危在旦夕了,也不去救援。
但有一個茶客就站起來道:“一個商人,你要他怎麽救呢?”
這是個年輕人,穿得很講究,一件大衣用料毛皮分明是名貴的貂皮,還是罕見的紫色,臉上一股憤慨之色。
旁人道:“就算救不了,也該去易京死在一塊,此義之所在也。”
年輕人待要再說,旁邊一個身材略胖的中年人將他攔了下來,衝著眾人拱了拱手,道:“大夥說得對,吾兒年紀太輕,說話無狀了。”
這個中年人兩鬢頭發有些斑白,但皮膚保養得很好,臉上很有光澤,雙下巴,臉有點圓,很顯富態。
他說完這話,眾人見他舉手抬足間也很有氣度,便也就作罷。
有人道:“幾位看樣子也是行商的,怪不得要替樂何當這種商人說話。畢竟算起來,樂何當是商人的祖宗了,就算他現在躲起來了,當年賺到的錢,也夠花幾輩子了。說不準,他現在就躲在某個城寨裏麵托身,逍遙自在呢。”
說起樂何當的財富,這話匣子就打開了。有的說樂何當賺的金子都鋪在他家屋子地板下麵,每天都睡在金子上。還有人說樂何當造了十幾個地窖,裏麵全是金銀珠寶,一走進去,閃閃發光。說的人舉的例子頭頭是道,好像自己親眼見過。而其他人則眼紅羨慕,不住說商人的不是。
“就說這些行商的,既沒有從田裏種出東西來,也沒有生出一個蛋來,卻賺了這麽多錢,這些錢都是咱們的血汗啊。”
“是啊,這些就是趴在咱們農民身上的吸血蟲啊,咱們整天勞碌,到了最後,錢都進了他們的袋子。”
“商人善於算計,做起事來沒有義氣,重利輕義,是他們的本性啊。如此看來,公孫瓚結交這樣的人,是他失算了。”
“也是……”
樹林子裏,剛剛說話的那中年人看上去就是商賈,這些歇腳的普通農人在他麵前數落著商人的不是,越說越是氣憤。但他卻始終笑而不語,隻微微摸著自己胡須。
袁熙一行人有二十餘人,牽著馬,因此占了一大片地方。聽著這些人在這裏辯論,變成了謾罵,袁熙有些聽不下去了,便朗聲道:“各位聽我一言,士農工商,行行都有他自己的價值。這商人的作用,便在於疏通南北,使得貨物流轉,貨物流轉了,這價值才能顯現。商人要買賣貨物,其中便自己承擔了許多風險,不能一言以概之啊。”
一些人聽到這種替商人伸張的言論,不由反駁了幾句。反倒是那中年的雙下巴商人,朝他這裏多看了兩眼。
有些人將對商人的憤慨之情轉移到了袁熙身上,對他也謾罵起來。袁熙身邊的護衛張丁便叫起來:“大膽!敢對咱們公子無禮?”
眾人見袁熙排場頗大,而且護衛都帶著兵刃,便有些懼怕他,不敢再繼續說話,匆匆喝了茶,便一個個走掉了。
那中年商賈一行也起了身,他們一行一共七八人,挑擔的挑擔,牽馬的牽馬。中年商人來到袁熙麵前,從容笑道:“多謝公子替咱們商人說句公道話。公子年紀輕輕,便將行商之道說得通透,在下佩服。”
袁熙道:“不敢當。”
說完這句話,那一行人便離開了樹林,從官道上往南去了。
這樹林裏便隻剩下袁熙等一行人。
呂方等人都走了,這才問道:“二公子,這商人真的那麽重要麽?他們將貨物搬來搬去,也沒見增加一件貨物啊。原來是十斤黍米,被他們賣了,還是十斤黍米,不增不減。我家裏以前貧困,要不是問商人借錢,最後也不至於潦倒至此。”
袁熙看了看那中年商人離去的方向,對呂方道:“晚飯吃些什麽好呢?嘴巴突然淡了,要不來點鮮味。不知道附近有沒有鮮活的魚蝦?”
呂方道:“這裏又不是海邊,哪裏來的魚蝦啊?”
袁熙道:“我出十金,你去給我買個一斤來。”
呂方急得直跳腳,道:“十金?一斤魚蝦哪裏值得了十金?”
袁熙笑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