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1章

字數:5873   加入書籤

A+A-




    第11章
    曹、徐二位大臣似乎是沒有料到他會起身,第一反應都是戒備,以為太後的親人要在此時對自己發難。誰知梁道玄卻恭恭敬敬帶著喜悅源於內心的笑容,向太後梁珞迦深深一躬:
    “太後,聖上雖是年幼,卻也有萬機重擔,不可馬虎,草民不才,常聞民間多有當家嗣子早早就讀開蒙,百姓亦曉知禮德行方為今後可堪啊……”他的語氣比兩位大臣還更語重心長,仿佛真的是極其關心外甥成材的舅舅在誠心納言。
    梁珞迦似是為自己兄長的這一開口而驚詫,神色無有半點慌張,隻默默看定過來,一雙漆黑幽深的眼眸瞧不出分毫喜怒。
    而在她身後的內監也靜靜轉眸,凝視梁道玄。這還是他第一次正眼看向當朝國舅,那一雙柔潤的眼睛,竟也有灼灼之視。
    梁道玄恍若不覺眾人的異動,配合著眾人目光交匯處的得體儀態。
    他心中卻沒這般好氣。
    其實這件事兩方的態度如此不同,歸根結底仍是權力和利益的衝突。
    當朝掌權的大臣為什麽如此急不可耐要一位兩歲的皇帝預備進學?
    什麽早負萬機自當早益,這些為皇帝早日進學的托辭根本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帝師班底的選擇意味著皇朝來日權力重心的傾斜方向。
    進學就要擇師,皇帝擇師開課是極大的要務,外要百官上書舉薦、中書省議定,內要太後評拜、首肯,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帝師班底少說也得五經各師範齊備,而講史還得再加幾個頗有治史文章德才的朝野飽學之士。更別提皇帝還得有為其講述本朝前幾位聖傳實錄的專門講師,用以學習祖宗的治國理政種種仁德手腕。
    如此一來,皇帝成年前會有至少十人獲得帝師的榮譽稱號,這些人依照本朝帝師舊例,可憑尊師以彰德化江山的皇室組訓,受賜殿閣學士的恩榮。
    而這些榮譽隻是其中一層的利益。
    當今聖上哪怕是四年後的六歲開始擇師進學,那也經曆了一次恩科和兩次常科。三批考試下來,三代才俊入朝,這些可是當當正正的本代天子門生,新貴們以新朝氣象之榮蒙恩拜官,加之本來一甲三位就是要入翰林院為聖上伴讀隨駕奉書的,順理成章可為半師益友。這樣一來,即便皇帝再小,他也會有自己的學習班底、自己的親密“戰友”,和自己親政後的拿筆寶貴的初始政治資本。
    自小帶大的孩子,心有所護情有所依尋常不過。即便他是皇帝。
    超出感情之上,還有一分恩情厚誼,都是與尋常人家師徒弟子那般非比尋常的深深羈絆。更功利些也更現實些說,三分連帶仕途的衷心與三分前程未來的押定,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人生仕途命運與未來的真正投資。
    所以這些新貴“半師”,必然會比眼前這些已然形成氣候弄權多年的遺臣要忠誠許多。無論是出於母親的舐犢情深還是為子計之深遠,太後自然願意為兒子謀求這樣優質的資本,而抵觸老臣的幹預。
    而當新朝之臣成長起來時,怕是這些老臣再想弄權於新帝之側而無人置喙……可就難說了。
    於是他們現在就要爭,提前將皇帝的帝師班底預定為自己的人,早早施加自己對帝王的影響力,留下師生情誼的牽絆或道德陷阱,甚至培養皇帝與老臣一黨的恩情和感情,都是為今後朝堂的風雲提前預備好不動如山的資本。
    至於皇帝的年齡適不適合讀書,會不會因噎廢食揠苗助長,他們並不關心。作為母親的太後如何心疼孩子被如此玩弄,對今後孩子成長的憂悒與怊惕,那也不是他們值得為權力所權衡的內容。
    所以,梁道玄才會感到本能的憤怒。
    更何況眼前被欺負的孤兒寡母還是自己的妹妹和外甥。
    縱然這裏麵可能存在不可忽視的利用和求索,然而為生存和立足與為權力和利益還是不大等同的良心準則。
    他不是個盲目心軟致使自己陷入困境的人。
    既然選擇出手,他的目標就是既能救人,亦可助己。
    反正自己這天字第一號外戚的名頭是逃不掉的,不如也學這幾位老大人,先給自己找好底牌埋進牌堆,反正他不向著的天然血緣型盟友,難道還會期許在既得利益者碗中分一杯羹出來麽?
    笑話。
    心中千回百轉,有深思有不忿,梁道玄仍是笑盈盈的講話,禮數不卻,溫和有度,但他自己還是能感覺到內心有一股勁頭在唆使理智的頭腦用許多年用不上的心智去做些頗有挑戰的事。
    “這位便是國舅大人吧?”曹、徐二人也終於正式以禮貌打量之外的形式看向梁道玄,“太後與兄長之淑明貞亮果真同出毓質名門,此番芝蘭德沛之見,不與俗流。”
    文化人誇人是有些水平的,當然也帶了些骨鯁在其中,梁珞迦含笑全收:“家兄梁道玄,未有功名在身,二位大人謬讚了。”
    雖然她還要倚仗兄長,但作為白身,且沒有足夠能力時,她仍然要以謙虛的態度將梁道玄介紹給朝野之臣。
    梁道玄也明白妹妹的苦心,要是這時候太後翻臉來一句你們兩個是不是陰陽我們梁家,那就算梁道玄往後想混入名利場,也要遇到些因此次會麵不快的阻礙。
    她也是在為自己忍耐。
    這樣一來,梁道玄全無負擔,當即垂首道:“太後德行,草民如何敢比較一二?此言絕非一味恭謙,方才二位大人尚未拜見,太後正向草民鄭重諄教。太後說,這幾日身覺帝母之責,惴惴不安,不免以求開卷有益而觀書待旦,看得便是先帝未行時常在案頭的祖宗實錄啊……”
    說著,他已經踱步到書案前,似乎為了增加他言語的可信度,那兩本夾有綢帶的實錄就在桌邊靜靜躺臥。
    曹、徐久經官場,並未將一年紀輕輕的白身外戚放在眼中,方才不過客套,然而話引至先帝——他們二人在本朝的權力來源,他們卻不得不恭敬表態。
    曹嶷率先開口:“先帝一向敬祖循宗,是謂人君之德望所歸。”
    徐照白也作哀慟之思,完美偏過頭去凝睇書案,好像先帝音容猶在此間批閱奏折一般。
    先帝生時可沒見朝中重臣多把他當回事,這時候倒擺起顧命輔政的思切,演出來怕是也隻能騙騙自己。
    梁道玄差點把白眼翻出到人前來,還好他擅長情緒和肢體的控製,才保持了同樣悲傷的垂首,重重歎息。
    他趁機觀察自己的妹妹,果然血脈不會騙人,梁珞迦作為新寡太後眼眶都紅了,顧忌儀態,唯有同樣忍淚垂眸,哀情顫於纖肩,好不教人睹目而悲。
    好吧,大家都是演技派。
    由於常年與親厚的家人相處,梁道玄從來都是以心誠與情厚的真摯相待,已經很久沒有找到上輩子需要動這麽大麵積心眼的機會了,一時他竟忍不住戲癮大發。
    “想來先帝若仍柱國擎天掌承萬機,必然也對今上多有期許厚望。”梁道玄轉向太後,長立而拜,“既然太後所言,先帝凡事以先祖之德行以旨要,無事不恭無事不敬,那就請太後依照先帝所循,自祖宗實錄裏尋求舊例,參考比照衝齡踐祚之先祖進學事宜,再做決斷。”
    此言一出,曹徐二人皆驚。
    梁珞迦卻為之一振。
    她身後的內監也有那麽一瞬緩緩眯了眯溫和的眼眸。
    到底還是兄妹心有靈犀,太後不等其他人反應,當即落下幾顆晶瑩剔透的淚滴,頷首道:“哀家亦有此願……方才曹大人亦言先帝一向敬祖循宗,以祖宗之法參照此事,便也能寄托朝野於先帝山陵崩之追哀敬重。”
    梁珞迦將此事的道德與禮製高地再度拔升。
    本朝想來不會有發神經的皇帝兩歲就被迫讀書去,按照一貫約定,早不過五歲,晚或許可至七八歲都有可能,這期間可操作性就大了很多。
    你們不是事事都拿先帝來壓人麽?須知先帝頭上還有祖宗之法,那咱們就搬出來連同先帝一起壓上。
    除非在座的二位不想活了,這時候來一句先帝都是按照大臣的吩咐辦事的,否則絕無可能今日得到他們想要的任何結果。
    曹嶷似乎還想努力,他仿佛早已習慣了軟弱的先帝從不置喙朝臣無論有理還是無理諫言的朝堂環境,一時還不適應這突然的轉變,但他身邊的徐照白徐大人卻腦筋活絡百倍,他當即自己起身,製止了同僚的作死行徑:
    “太後聖明。”
    曹嶷也回過味來,與其一味求進,不如此時退一步,另做他計。
    方才措手不及被如此反製,歸根結底,他們都極度輕視了梁氏兄妹,尤其是梁道玄。
    於是他們再度重新審視這位新晉國舅爺。
    他長得極其肖似太後,隻是與那份端莊的且肅且柔相比,梁道玄的眉眼間帶有天縱的從容,仿佛浸於富貴多年的雅意不經意間就流露在芝蘭般的眉目流轉中,無有半點市儈和乍然得勢的小人之態,反倒比許多出身正牌科舉的當朝文士官吏還多幾分君子的溫潤宜人。
    這便更教人氣不打一處來了。
    曹徐起身告退,行止要比方才入拜時恭敬得多。
    梁道玄很是滿意,待二人走後,他也向太後深拜道:“太後勿要思哀過甚,草民也應告退,今後日長,太後若有召見,再當遵從。”
    這時候不走便有邀功的意思了,而梁道玄希望妹妹明白,他做這些是出於感情,而非絕對的利益。
    這很重要。
    東殿閣再度恢複了安靜。
    “沈宜,熄了吧。”
    梁珞迦的聲音已被疲倦浸透。
    她身後的內監將掀開香爐的番蓮紋鏤雕蓋,用一柄金瓜香壓按滅了嫋嫋的芬芳。
    待檀香清冷的氣息漸漸消散,梁珞迦才再度開口:
    “你為什麽這時候放他們進來聒噪進學之事?”
    “太後不想看看自己兄長的成色麽?今日得見其智謀與膽魄,或許虎父無犬子也未嚐可知。”
    沈宜垂手侍立,言語聲輕隻是嘴角微動。
    梁珞迦並不看他,隻看向那兩本實錄:“你預備了滿心滿腹的籌謀和算計想對人用,誰知那人卻一腔真摯與你交心,你那些辦法便登時一個都用不上了。”
    她並不是在說沈宜,這點兩人都心知肚明。
    “那是太後慈心,真一心圖謀不念親情的人,即便如此,也照樣用計不誤,隻是往後的信重就要少去幾分了。”
    “不,你不懂這種心境……”太後囈語般喃喃,“我第一次如此渴望義無反顧信任一個人的迷茫,自己都尚且困惑,又怎麽與旁人說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