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此行欲訪何人
字數:4313 加入書籤
我念及國家社稷,百姓安危,幾經周折,終是說服了師叔張愧,他願重披戰袍,以一腔熱血,替代那圖謀不軌的張舉,誓為陛下鎮守邊疆,穩固河山。”
張讓聞言,麵色微變,旋即正色道:“此事非同小可,關乎朝綱穩固,邊疆安寧。我必當速回宮中,麵見陛下,詳陳此事,力求聖裁,以安社稷之心,慰將士之誌。”
言罷,張讓眼中閃過一絲陰厲,準備轉身。
趙雲又道:“張先生,此間珍藏著二十壇稀世之釀——仙人釀,每一滴皆蘊含著天地之精華,非凡塵可得。
請您笑納幾壇,攜回宮中獻予陛下,以表微末之誠;餘下之數,願作您閑暇時之佳釀,略表趙雲一番敬意,雖輕如鴻毛,卻亦含深情厚誼。”
張讓聞言,麵上洋溢著欣慰之色,笑道:“子龍賢侄,真乃孝心可嘉,小小年紀便懂得如此處世之道,他日定能龍騰九天,成就一番非凡事業。”
趙雲心想: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這老狐狸,不見兔子不撒鷹,更何況自己所某的地盤比起這些那可太劃算了。
趙雲臉上卻神色更加恭謹,緩緩言道:“張先生謬讚了。若我師叔張愧有幸得任漁陽郡守之職,我趙雲定當竭盡所能,說服恩師與師叔,誓死追隨先生,唯先生馬首是瞻,共謀大業。
此間時局紛擾,陛下、太後、先生和軍權之間,暗流湧動,爭鬥不息,然子龍深信,有先生運籌帷幄,必能撥雲見日,重振朝綱。”
一番話說得真摯而堅定,字裏行間透露出趙雲對世事的深刻洞察。
趙雲神色凝重,繼續對張讓緩緩言道:“張先生,時局緊迫,外族虎視眈眈,我們當齊心協力,廣募勇士,鑄就銅牆鐵壁以禦強敵。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鎧甲兵器更是不可或缺之根本。
我深知朝廷財政亦是捉襟見肘,但為大局計,鬥膽請張先生代為陳情於陛下,懇請聖恩浩蕩,免除常山郡未來兩年的稅負,使民力得以休養生息,而此等節餘,將悉數用於鍛造將士們抵禦外侮的鋒利兵刃與堅固鎧甲。
若有餘裕,我必親遣心腹,悄然將之獻於陛下與張先生,既解國庫之困,亦充陛下內庫之需,以表我等拳拳忠心。”
張讓聞言,眉頭微蹙,旋即舒展,點頭應允:“子龍所言極是,此情此景,實乃國家危難之際,個人榮辱皆需置之度外。待我將此事詳陳陛下,以陛下之明鑒,料想定能體恤民情,深明大義,恩準此議。我們當共克時艱,守護這大好河山。”
此言一出,兩人相視一笑,盡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意。
趙雲見一切塵埃落定,身形已悄然落至山腳,他微微一笑,語氣中滿是誠摯:“張先生,在下便不再多送,就此別過。望先生一路順風,他日有緣,再續佳話。”
“哈哈,子龍言之有理,甚合吾意。你且安心返歸,不必遠送。他日再會,定當把酒言歡。”張讓拱手作別,眼中閃爍著期待與欣賞。
趙雲在送走這位權傾一時的宦官後,轉身對身旁的童淵與張愧細細道來漁陽之地的種種風雲變幻,言辭間既有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又不乏對未來的期許與籌劃。
眾人各自收斂心神,投入到緊鑼密鼓的準備之中,仿佛即將迎接一場無聲的戰爭,而這場戰爭,不是鐵馬金戈的交鋒,而是智慧與遠見的較量。
此刻的天下,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礁密布,暗流在平靜的水麵下洶湧澎湃。張讓的宦官集團如同一張錯綜複雜的網,牽動著朝廷內外無數人的命運。而他所處的位置,無疑是通往權力核心的最短捷徑。
趙雲明白,在這亂世之中,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許多尚未認主的英才,如同散落人間的珍珠,等待著有心人的發掘與珍視。此刻,正是招賢納士的黃金時期,一分一秒都不可虛度。
於是,趙雲踏上了前往巨鹿的征途,心中滿懷期待。經過一番周折,他終於找到了田豐的居所。那是一處幽靜而雅致的地方,仿佛與世隔絕,卻又隱隱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氣息。
趙雲心中暗自祈禱,願此刻的田豐尚未被世俗的塵埃所染,尚未被郭典等人的光芒所遮蔽,如此,他便能親自將這位智謀過人的謀士納入麾下。如果有了田豐的加入,常山的事情由他統籌處理,自己就可以放心的到處招攬人才了。
門扉輕啟,一縷和煦的日光悄然探入,映照出一幅溫馨待客的畫麵。一位麵容非凡、氣度不凡的青年文士立於門檻之內,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正是田豐,他溫文爾雅地詢問道:“敢問少俠,此行欲訪何人?”
趙雲聞言,身形挺拔,拱手一禮,聲音清朗而充滿敬意:“聞先生風姿卓絕,氣宇軒昂,必是名滿天下的元皓先生無疑。在下常山趙子龍,久仰大名,特來拜會。”
田豐聞言,臉上露出幾分訝異的神色,還禮道:“原來是子龍大駕光臨,田某有失遠迎,失禮了。請,屋內敘話。”言罷,他輕展衣袖,做出一個請的手勢,引領趙雲步入屋內,同時不忘以手示意客座:“子龍,請上座。”
趙雲謙讓一番後,方緩緩落座,目光炯炯,直言不諱:“田先生,在下此行,實有一事相詢。不知先生對那黃巾之亂的首領,張角三兄弟,可有所了解?”
田豐聞言,神色微斂,正襟危坐,似乎感受到了趙雲話語中的凝重。
他輕撫胡須,緩緩開口:“張角兄弟,亂世之梟雄,其太平道雖起於微末,卻能撼動天下,實乃不可小覷。子龍提及此事,莫非……”
言盡於此,田豐意味深長地望了趙雲一眼,似乎在等待著對方下文,而屋內的氣氛,也因這突如其來的話題而變得更加凝重而深邃。
趙雲目光炯炯,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對田豐言道:“實不相瞞,雲心中早有計較,張角三兄弟之途,終將是窮途末路。我已在暗中籌備,誓要抵禦這股即將席卷而來的風暴。”
田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他輕輕一笑,為趙雲續上一盞香茗,茶香嫋嫋間,他溫聲道:“子龍年歲雖輕,卻已能洞察時局,實乃非凡。願聞高見,共謀時局。”
趙雲接過茶盞,輕抿一口,繼續說道:“先生,依雲之見,太平道之亂,不出兩年,必將浮出水麵,天下由此步入紛擾動蕩之秋。
彼等雖以‘太平’為名,實則不諳治國安民之道,麾下既乏賢能之士,又無長遠之謀,其行徑終將淪為暴亂之徒,與山野草寇無異。故雲斷言,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敗局已定。”
田豐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深邃與憂慮:“子龍所見,正與吾心相合。不諱言,吾亦有此憂慮,然吾心存一絲疑慮,非全然斷定彼等必反。
蓋因彼輩既缺精良之兵甲,又乏統一之號令與練軍之才,實乃一群受邪念蠱惑,散沙般的烏合之眾,難成大患。”
趙雲聞言,輕輕頷首,似有所思,繼而引經據典,語調沉穩而富有感染力:“張角之語,字字珠璣,其中一句尤為警醒人心——‘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
此言不僅道出了他欲以少數精英撼動天下大局的野心,更深刻揭示了其圖謀之深遠。張角之教義,字字句句,皆是其心中宏圖之映射,僅此一語,便已足見其誌在何方。”
田豐聞言,恍若晨鍾暮鼓,心中豁然開朗,臉上洋溢出恍然大悟之色,誠懇言道:“子龍一言,真乃點石成金,令田某茅塞頓開,受益匪淺,感激不盡。”
言罷,他緩緩起身,身姿挺拔,雙手輕輕一攏,作揖深施一禮,敬意滿溢。
趙雲見狀,連忙還禮,目光中閃爍著謙遜與敬佩:“先生言重了,先生才思橫溢,智計無雙,子龍不過略知皮毛,怎敢與先生相提並論?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田豐聞言,笑意更甚,目光中透露出對趙雲未來的無限期許:“子龍年少有為,洞察力非凡,實屬世間罕有。既然話已至此,不知子龍對當今這世之格局,有何獨到見解?”
趙雲即刻言道:“觀今朝之勢,皇權巍巍,卻似孤舟行於暗流洶湧之海,後宮、宦官、外戚掌軍,四方勢力糾葛錯雜,矛盾之深,已至白熱。朝堂之上,暗流湧動,爭鬥不息,猶如烈火烹油,令人窒息。
而地方之上,不乏有識之士,能臣幹吏,他們心如明鏡,洞悉太平道之異心,欲圖不軌。然則,此等忠良之士,或因位卑權輕,其聲難聞於九天之上;或因朝政昏暗,心中積鬱難平,滿腔憤懣,卻隻能隱忍不發,化作一聲沉重的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