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心懷天下

字數:4792   加入書籤

A+A-




    “在這個製度下,正義與公平如同陽光普照,每一片土地都沐浴在溫暖與希望之中。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他們的責任是傾聽民聲、解決民困,而非剝削與壓迫。
    稅收合理而透明,每一分錢都用於國家的建設與發展,改善民生的保障,而非滋養**的溫床。”
    “我相信,這樣的製度不僅能夠避免曆史的重演,更能讓這片土地綻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它將是人類智慧與勇氣的結晶,是對過去最好的告別,對未來最堅定的承諾。
    在這條漫長而充滿挑戰的道路上,我們將攜手前行,共同創造一個屬於全人類的、永不再輪回的新體製。”
    趙雲的話語,如同山間清泉,清澈而有力,不僅讓陳昱、陳宮等人聽得入神,連四周的空氣都仿佛凝固,靜靜聆聽這位年少主公的肺腑之言。
    夏日炎炎,陽光如火般熾烈地傾灑在大地上,每一寸空氣都似乎被熱浪扭曲了形狀。然而,在這難耐的酷暑中,一行人卻踏著堅定的步伐,心中湧動著不同尋常的激情。
    趙雲,年僅十四,卻已展露出超凡脫俗的睿智與膽識,他的每一句話,都如同驚雷般振聾發聵,讓同行的陳宮、陳昱等人無不為之振奮,仿佛連酷熱也為之退卻了幾分。
    隨著時光的悄然流逝,他們不知不覺間已抵達泰山郡钜平縣境內,一片寧靜祥和的村落映入眼簾。
    正當眾人稍作休憩,準備繼續前行之際,一名探子匆匆歸來,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於禁,那位日後將名震天下的將領,此刻正隱匿於這不起眼村落的一戶農家之中,他的父母以耕作為生,家境雖清寒。
    趙雲聞言,眼中閃過一抹精光。於是,他帶領著一眾誌同道合的夥伴,快速去尋訪於禁。穿過曲折蜿蜒的小徑,他們來到了一處簡樸卻整潔的院落前。
    於禁,字文則,時年二十三,正值青春韶華。他身長八尺有餘,腰大十圍,渾身上下散發出一股不凡的英勇氣概。他身材魁梧,容貌雄毅,令人望而生畏。
    他的麵龐如刀削斧鑿,棱角分明,一雙鷹隼般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世間一切虛妄。濃密的胡須覆蓋了他的下頜,使他更顯威嚴。
    趙雲跳下馬,禮貌地走上前,拱手道:“在下趙雲,常山真定人,久仰於兄大名,特來拜訪。”
    於禁略顯驚訝地打量著眼前這位少年,回應道:“我隻是一介農夫,何勞趙公子親自前來。”
    趙雲微笑道:“於兄過謙了,鄉間傳言您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如今將臨亂世,正需於兄這等英才共圖大業。”
    於禁聞言,眉頭微皺,沉吟片刻道:“趙公子年少有為,心懷天下,令人敬佩。隻是我於禁早已習慣田間生活,怕是無心沙場。”
    趙雲並不氣餒,繼續勸說道:“於兄,亂世出英雄,您若繼續埋沒於田間,豈不辜負了一身好武藝?如今亂世將至,正是我等建功立業之時。”
    於禁被趙雲的一番話觸動,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趙公子所言極是,隻是我還需考慮家中老小,不能輕易決斷。”
    趙雲理解於禁的顧慮,便道:“於兄若肯出山,我必保您家人無憂。”
    於禁卻因家境所限,尚未能一展胸中抱負。麵對趙雲等人的突然造訪,他初時雖感意外,但很快便從這群年輕人的眼中讀出了真誠與期待。
    趙雲的一番肺腑之言,如同春風化雨,滋潤了於禁久旱的心田。他意識到,這或許是改變命運、實現心中理想的關鍵時刻。
    於是,沒有絲毫猶豫,於禁雙膝跪地,以一種近乎虔誠的姿態,向趙雲表達了自己的決心與忠誠。
    趙雲當即決定,讓於禁護送全家老幼前往東阿縣,由陳昱負責安置。
    再派遣太史慈前來教授士卒訓練之法。
    程昱、陳宮、於禁、太史慈四人,兩文兩武,以東阿縣為中心,對附近有利可圖的縣郡展開秘密謀劃。
    戰略上重點關照東武陽縣和東阿縣,這兩縣分別位於黃河南北,地理位置緊要,屬於交通要塞。
    “另外,需持續派人監視泰山郡,保護泰山郡郡丞諸葛珪的家族,防止他們南遷。若他們未來遭遇逃難之禍,要及時派人接應,護送他們到東阿縣,尤其是諸葛瑾和諸葛亮兄弟二人,此事至關重大,你們務必銘記。”趙雲特別囑咐道。
    “主公,我知諸葛家,可是你說的諸葛瑾和諸葛亮是何許人也?”程昱問道。
    “他們兩人是諸葛珪的兒子,一個現在8歲,一個現在1歲,未來都大有作為。我知現在說這個你們有所懷疑,但是你們未曾想過,我為何這麽遠專程來拜訪你們?你們都懷才不遇,你們都心中明白自己的能力,我又是如何得知的?”趙雲提醒道。
    “主公難道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其他幾人都若有所思,突然間心中一顫,程昱卻震驚不已的望向趙雲問道。
    “差不多吧,這個你們不必過分解讀,目前時間緊迫,你們需要抓緊時間行動起來,做好天下大變前的準備工作。我現在要去泰山郡拜訪諸葛珪。”趙雲說道。
    隨後,趙雲派遣一名使者急速趕往常山,傳遞書信給太史慈,催促他迅速前往東阿縣與陳昱會合。同時,程昱、陳宮、於禁也動身前往東阿縣。
    趙雲則與隨行人員匆匆趕往泰山郡,以拜會諸葛珪。
    在泰山郡,趙雲與諸葛珪相見,兩人交談甚歡,彼此意氣相投。
    趙雲所提及的未來變局,諸葛珪亦有所預見,這使得他對趙雲的見解深感欽佩。
    趙雲進一步向諸葛珪建議,在未來的太平道之亂後,此地恐將動蕩不安,建議可以派遣使者聯係東阿縣的程昱,或者前往徐州朐山縣尋找糜竺請求援助,以此來確保泰山郡的安寧。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趙雲跋山涉水,終於抵達了北海高密。在那裏,他與已完成送信任務的周倉重逢。
    周倉拿出田豐的密信交於趙雲,信上說,糜竺送到常山一百萬兩白銀,還有十萬兩黃金;甄家知道張愧任幽州刺史後,又支持了一千萬兩白銀,一百萬兩黃金,50萬石糧食;
    另外正在各處大肆收購糧食;建了幾處釀酒坊,正在每個郡都建立釀酒坊,並且田豐和甄逸商量後把神仙釀的價格規定為5兩銀子一鬥,還是供不應求。規定購買神仙釀超過一鬥,隻能用糧食換神仙釀,這樣就可以換取大戶人家的糧食。
    井阱地區的煤礦已經安排大量開采;靈壽縣的金礦已經找到,開始開采;土門堡附近鐵礦很多,成色很好,鐵礦開采也順利;
    鐵匠坊已經能成批量大打造兵甲;紡織坊分散修建到各個安置流民的地方,並且已經安置流民進10萬人,現在開始引導流民往幽州右北平方向走。
    也就是說常山郡的人口從60多萬現在增加到近80萬了。漢末諸侯招兵比例大概十比一,趙雲心想自己招兵最多三十比一就可以,精銳保持總兵力的三分之一足夠了。
    這裏為讀者友友們插一點內容,東漢末年的主要物價和計量單位如下(不是特別準確,但是大致差不多,我根據文獻記載整理的,我因為寫這本書整理查閱了無數的資料,積累了此段曆史的人物事件超過20年。):
    10萬士卒一年所需的糧食數量至少在100萬石,不算運輸損耗;
    1兩黃金=10兩銀子,1兩銀子=1000文錢;1文錢=1枚五銖錢,也就是一個銅板;
    1石=1斛=10鬥;
    漢末幽州市場價格:
    1鬥濁酒=1000文錢;
    1鬥糧=5文錢(幽州之前劉虞治理,糧價較低);
    1兩銀子=20石糧=200鬥糧;
    漢末釀酒出酒率:
    糧食:濁酒=3:1,濁酒:神仙釀=3:2;(這裏我折算一下,也就是4.5鬥糧出1鬥蒸餾技術的神仙釀)
    生產成本:1兩銀子=200鬥糧≈45鬥神仙釀。相當於1兩銀子投入產出225兩銀子。
    也就是神仙釀一鬥定價5兩銀子後,相當於淨利潤是投入的兩百倍。
    看完信,趙雲心中欣慰還有震驚,甄家豪橫啊。糜家先祖世代經營墾殖,養有僮仆、食客近萬人,資產钜億,前世的曆史上一直支持劉備這個敗家玩意;
    不知道甄家有多少家產,袁紹當時如日中天全靠甄家錢糧支持,家底巨厚啊,不過袁紹也是敗家玩意,如今我有了這兩位的支持,錢糧不愁了。
    還有河東衛家和陳留衛家這次也要拉攏支持自己。
    周倉還帶來了幾本裝訂好的書。《德經》、《道經》、《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大漢家訓》均有。
    周倉並告知趙雲,鄭玄已經找到,他在此地教授著成百上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