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為天地立心

字數:4678   加入書籤

A+A-




    趙雲便立即去拜見鄭玄。鄭玄是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以其淵博的學識和出眾的外貌而聞名。他容貌俊朗,眉宇之間透露出一股英氣。須發整齊,舉止間散發著難以抗拒的魅力。他的身材挺拔,無論站在哪裏,都能成為人群中的焦點。
    在這個時代,鄭玄不僅以學識著稱,他的外貌也同樣讓他成為上流社會極為尊敬的人物。
    鄭玄見趙雲,雖年少卻英姿勃發,容顏雄偉,濃眉大眼,麵龐寬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不覺為之矚目。
    趙雲行禮如儀,深深一拜,恭敬言道:“常山趙雲趙子龍,參見鄭玄先生。”
    鄭玄感慨:“後生可畏,子龍請起,不知今日來訪,有何貴幹?”
    趙雲輕啟手中珍寶,緩緩展開一卷前所未見的奇物——那是所創的紙張,薄如蟬翼,卻堅韌異常,其上竟奇跡般地鐫刻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煌煌之言,字字清晰,宛若天成,非人力所能輕易摹寫。
    他以一種近乎虔誠的姿態,雙手將這份跨越時代的禮物,輕輕遞至了鄭玄麵前。
    鄭玄初見此物,眼中閃過一絲錯愕,隨即被深深地震撼。他細細端詳,那紙張細膩光滑,觸感遠勝往昔的帛錦,似乎預示著書寫與記錄即將邁入一個全新的紀元。
    心中暗自思忖,如此精妙之物,其造價或許不菲,但若能普及開來,必將是天下學子與文人墨客之幸。
    再觀其上字跡,筆鋒流暢而不失力度,排列有序,宛若雲間仙鶴,翩然起舞,又似深穀幽蘭,靜謐而高潔,顯然非人力一筆一劃所能及。
    鄭玄心中驚濤駭浪,這等印刷之術,豈不是將知識的傳播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廣度?
    至於那句真言,字字珠璣,直擊心靈深處,恰似他畢生追求之理想國圖景,於此刻驟然浮現眼前,讓他不禁感慨萬千。
    這不僅是文字的魅力,更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期許,仿佛一瞬之間,他看到了自己畢生所學與理想,正借由這薄薄紙張,穿越時空的界限,引領著後世走向更加輝煌的文明之路。
    鄭玄的雙眸漸漸濕潤。
    趙雲目睹此景,心中一動,旋即緩緩拿出幾本書籍。
    《德經》與《道經》並肩而立,宛如雙生子,蘊含著天地至理,道德之淵藪,它們不僅是墨香四溢,更是先賢智慧的結晶,被精心印刷於潔白細膩的紙張之上,顯得尤為莊重。
    《三字經》緊隨其後,字句簡潔,朗朗上口,以孩童之語道盡千古文明之精髓,其印刷工藝細膩,字裏行間跳躍著知識的火花。
    緊接著,是一本《百家姓》,姓氏之林,蔚為大觀,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載著家族的血脈與榮耀,其排版工整,字體清秀,讓人不禁對中華姓氏的博大精深心生敬畏。
    而《弟子規》則以它獨有的韻律與教誨,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導著為人子弟的禮儀與規範,其印刷之精美,更添了幾分傳家之寶的氣韻。
    最後,趙雲雙手捧起《大漢家訓》,此書沉甸甸的,不僅因其實體之重,更因其承載的大漢帝國之精神與家風。
    書中字字珠璣,句句箴言,皆是治國齊家之良方,印刷工藝更是精益求精,每一筆一劃都透露出對先祖智慧的尊崇與傳承。
    趙雲將這一摞書籍輕輕置於鄭玄麵前,眼神中滿是對學問的敬仰與對未來的期許。
    這一舉動,不僅是對知識的傳遞,更是兩個時代、兩種智慧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交融,讓在場之人無不感受到一股溫潤而強大的力量,在心頭悄然湧動。
    鄭玄心中一動,問道:“子龍今日前來,為老夫帶來這些定有大事相告,不妨直說,老夫洗耳恭聽。”
    “既然如此,子龍便直言了,從現在的情況看,可以預見太平道很快將引發叛亂,導致天下大亂。我已經獲得幽州和常山郡的實際掌控權,並在大量練兵以保境安民。
    這些紙張和印刷術都是我發明的,價格極其低廉,以後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我知先生正傾力注釋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著書立說。”
    “我懇請先生屈尊前往常山辦學,免費為所有人傳授學問。我將提供先生所需的一切,包括免費的書本紙張,以支持先生的教學工作。
    此外,我將大力刊印先生的所有著作,以使先生的學識得以永久流傳。”趙雲道。
    “此言非虛?”鄭玄的語調中帶著幾分凝重,目光如炬,直視著趙雲。
    趙雲神色坦然,拱手而道:“晚輩豈敢妄言欺世?想必先生已風聞家師童淵坐鎮常山,師叔張愧則執掌幽州之牛耳。
    不瞞先生,吾已在徐州、兗州悄然布局,隻待時機成熟,兩地或將歸於我之翼護之下,以期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鄭玄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常山、幽州之事,老夫確有耳聞,確非空穴來風。既如此,老夫便信你一回,子龍之誌,令人欽佩,老夫願助一臂之力。”
    “關於辦學和教學,先生,我有一些見解,希望能和您交流。”趙雲恭敬地說道。“子龍,你盡管說。”鄭玄回應道。
    “先生,您是經學大師,我深知儒學和經學能教授學問和品德。但我想詢問您,教育的最根本目標,是要培養出怎樣的人?”趙雲繼續道。
    “我們的教育,是要教導後人明白何為忠誠、何為孝道、何為禮儀、何為正義,以及如何待人接物。”鄭玄認真地回答。
    “先生,我認為教育的核心在於教會後人如何辨別是非、區分對錯、識別善惡,這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礎。
    一個人若無法辨別是非善惡,其行為指導至少有一半將是錯誤的。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被惡念或錯誤的觀念所占據,那麽他的一生行為大體上都會偏離正軌。
    現今流傳的《德道經》已被篡改,我先前給您的《德經》和《道經》才是老子的原作。後人篡改經典,難道不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私欲,而誤導世人嗎?您再仔細思考儒家學說,難道不是如此嗎?”趙雲言辭懇切地說道。
    鄭玄沉思片刻,方才恍然大悟,感慨道:“子龍所言甚是,老夫畢生所學,在子龍麵前實在是相形見絀,未曾想竟被困於學問之囹圄。今日得子龍指點,猶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請容老夫行此一禮,以表敬意。”
    言畢,鄭玄向趙雲深深施禮,趙雲連忙將其扶起,謙言道:“先生切莫如此。”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話乃是我們未來教育之基石。教育之宗旨,在於引導學子們能夠知行合一。
    此乃新學派之核心,可概括為三個字:致良知。即不斷追求極致之認知,臻於至善。此亦為學習之終極目標。不知先生對此有何高見?”趙雲謙遜地問道。
    鄭玄聞言,心中波濤洶湧,震撼之情難以言表,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深深觸動,靈魂久久徘徊於那番話語所構築的浩瀚宇宙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直至時間悄然流逝,一刻鍾的靜謐後,他才緩緩回過神來,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沉聲道:
    “子龍公子,雖年歲尚幼,其言其行,已顯聖人風範,鄭某雖才疏學淺,卻心生仰慕,願執弟子之禮,拜子龍先生為師!”言罷,他欲屈膝行那莊嚴的拜師之禮。
    趙雲見狀,連忙上前一步,雙手穩穩托住鄭玄,眼中滿是謙遜與不忍,笑道:“鄭公此言,實乃折煞趙雲了。我所學所悟,皆源自陽明先生之教誨,此等榮耀,非我一人所能獨享。”
    “哦?陽明先生,此人竟是何方神聖?現居何處?”鄭玄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與向往,急切地追問。
    趙雲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悵然,輕聲道:“陽明先生之名,如今或許鮮為人知,但其思想之光,卻如星辰般璀璨,照亮我心。至於先生蹤跡,我也正欲探尋,願有朝一日,能親聆教誨,共研學問。”
    鄭玄沉吟片刻,心中暗自思量,古往今來,世間大賢他皆略有所聞,無一不曉。而今子龍此言,卻似天外之音,令他難以置信。
    他心中雖有疑雲密布,卻也不願輕信是子龍不願授業,隻道是趙雲一番謙遜之詞,不願輕易攬下師名。
    於是,他緩緩開口,語調中既有釋然也有堅定:“子龍先生亮節,鄭某本欲誠心拜入門下,然先生既有不便,鄭某自當尊重。但今日得先生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受益匪淺,此生難忘。鄭某在此立誓,必不負先生此番點化之恩。”
    言罷,他目光炯炯,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即刻起,我將略作準備,便帶領我這群雖愚鈍卻誌在千裏的學子們,踏上前往常山之路。在那裏,我們將以先生之新學為燈塔,勤勉不輟,誓要將這份智慧的火種播撒四方,讓其光芒照耀萬古,讓先生的學問得以傳承發揚光大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