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關羽請戰,秦瑱激將

字數:8739   加入書籤

A+A-




    隨著關羽南下,沒多久就來到了壽春城外。
    劉備聽到消息,自然是早早的來到了城外等候。
    遠遠的隻見一支兵馬出現在了遠方,張飛便對劉備欣喜道:
    “大哥,二哥至矣!”
    劉備看著關羽的旗號,自是笑而不語。
    他們三人的感情,無需過多言語,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但還未等到關羽領軍前來,便見一人飛馬奔出,高呼道:
    “使君,使君!”
    聽得此聲,劉備麵色一動,眯眼看去,頓時大喜,揮鞭出馬大叫道:
    “來者莫非子龍否?”
    也是多年未見,此時故友重逢,劉備也是欣喜。
    他一飛馬而出,便見那將滾鞍下馬,拜伏道前,對著劉備拱手道:
    “趙雲拜見使君!”
    眾人看去,但見其人一張國字臉,身高八尺,白麵銀槍,頗為威武。
    而劉備見此,急忙翻身下馬,把住了趙雲雙手道:
    “子龍何須多禮!快快起來!”
    他便將趙雲扶起來,臉上笑道:
    “自昔日一別,備便每日思之,前聞賢弟辭公孫伯珪而去,有意邀子龍前來共襄大事!”
    “奈何時不我與,空耗數年!”
    “如今聽得軍師之言,又思子龍該當出仕,故厚顏相邀!”
    “不料子龍果然前來,備心甚喜,備心甚喜啊!”
    說著,他便上下打量著趙雲,歎道:
    “不料幾年未見,子龍日漸消瘦啊!”
    他一番話語說著,即說清楚前因後果,又表達了關切之意,聽得趙雲感動不已,不由起身道:
    “多勞使君掛礙,實則雲亦早有南下之意。”
    “奈何家中之時牽絆,不得自由,竟累得使君前來相邀,實屬慚愧!”
    言語之間,他又將自己的經曆簡述了一遍。
    原來自當年見了劉備之後,趙雲便早有意隨之,可惜彼時他尚在公孫瓚麾下,不得自由。
    後又因其兄長去世,需要就此離開了公孫瓚麾下。
    一連數載,都在家中閑居,本欲再度出山,但公孫瓚剛愎自用,不來相召,袁紹又與公孫瓚有仇,雖屢次招攬,趙雲卻不領命。
    直到劉備的信使北上,一看到劉備相召,趙雲就帶著好兄弟夏侯蘭一道南下。
    到了沛國之後,又聽劉備已經領軍出征,他也隻得留在相縣後來。
    後來關羽收到調令,便即刻起兵,心想趙雲必然想見劉備,就問趙雲要不要一起來,趙雲當即應諾,隨軍便一道南下。
    一路來到壽春城外,見劉備正在前方,趙雲自然忍不住,故而搶先一步,上前見禮。
    劉備聽著趙雲的經曆,不由感慨道:
    “我那伯珪兄不知子龍之能,著實可歎啊!”
    “早知子龍有意出山,備必早日相邀,何虛子龍空費幾年光陰!”
    說實在的,他現在是真有點感慨,當年趙雲離去之前曾經給他說了一句:
    “終不背德也!”
    他本以為這輩子很難與趙雲相會。
    沒想到趙雲真就不再出仕,一直等待至今。
    可見趙雲何等忠心守義!
    如此想著,此時再看趙雲神情,劉備便道:
    “吾初見子龍,便有留戀不舍之情。”
    “今幸得相遇,此生當不負子龍之德!”
    趙雲見之,亦是拱手道:
    “雲奔走四方,擇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
    “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塗地,無恨矣!”
    二人正說話間,關羽已經領兵前來,見劉備和趙雲如此,便撫須笑道:
    “小弟還說引兄長來見,不想子龍先至一步!”
    趙雲聽著,自是回身拱手道:
    “因見得使君當前,情不自禁。”
    說著,看向了劉備身後的張飛,他又是一笑道:
    “幾年不見,張將軍可還記得在下?”
    張飛自是咧嘴笑道:
    “別人俺記不得,子龍如何記不得!”
    “因懼子龍忘卻,不敢上前見禮哩!”
    他說這話,眾人自是大笑不已。
    當即劉備便一手拉著趙雲,一手拉著關羽:
    “此非言笑之地,二弟子龍,可與我一道入城!”
    言罷就拉著眾人一道進入了府內,而在府中,秦瑱已然令人備好宴席。
    眾人一至府內,關羽見得秦瑱,自是行禮口稱軍師,秦瑱點頭應諾,二人相談甚歡。
    趙雲見狀,心中一異,心想此人之前從未見過,不想竟能得關羽如此尊敬。
    他正驚異間,秦瑱便朝他看了過來,問道:
    “關將軍,不知這位是?”
    他一問話,關羽還未說話,劉備便上前笑道;
    “還未與軍師引薦,這位便是備之故舊,常山趙子龍!”
    說完又對趙雲笑道:
    “子龍有所不知,此乃我軍軍師秦瑱秦子瑄!”
    趙雲一聽,正想上前拜見,忽然反應過來,頓時便是大驚道:
    “軍師莫非便是那麒麟才子?”
    秦瑱見其模樣,不由暗道趙雲是真的帥氣。
    不是那種五官帥氣,而是整個人十分英武,白袍銀槍,方麵闊口,形容剛毅,絕非後世流量小生可比。
    又聽趙雲說出這個外號,他隻得無奈一笑道:
    “區區虛名而已,無須掛礙!”
    “早聞主公稱讚子龍忠勇過人,今日見得,果然不凡!”
    “我已備好宴席,正欲給諸位接風!”
    劉備聽之,自是一笑,便邀請眾人赴宴。
    途中關羽見了袁渙,自是再度見禮。
    一番禮畢後,眾人入座,劉備又想起了趙雲方才所言好友,不由問道:
    “方聞子龍言說故友前來,如今為何不見?”
    趙雲聞之,便起身拱手道:
    “正欲與使君引薦,奈何不得開口,未得一路前來!”
    他剛才倒是挺想引薦夏侯蘭的,可惜劉備沒給他機會,導致夏侯蘭一直沒出場。
    劉備聞言,便即搖頭笑道:
    “即是子龍之友,便是備之友,豈可怠慢,自可喚來一見!”
    趙雲聽罷,自是起身告罪,又去府外把夏侯蘭給叫了進來。
    說起夏侯蘭之人,按原本曆程,其實經曆頗為曲折,其人先投袁紹,袁紹敗後又歸曹操麾下。
    後在博望被趙雲俘虜,又投入了劉備麾下。
    而現在因為秦瑱的蝴蝶效應,導致趙雲提前南下,自然也就把夏侯蘭給帶了過來。
    隻見夏侯蘭其人並不比趙雲瘦弱,身高七尺出頭,臉色黝黑,雙目頗為有神。
    對劉備見禮之後,劉備點頭讚道:
    “果勇毅之士,當請入座中!”
    夏侯蘭連聲拜謝,便順勢坐到了末位,與諸葛瑾對坐。
    一時劉備麾下文武齊聚,將佐無缺,自是大喜,又飲宴了一陣。
    直至第二天,方才召集眾人商議進軍之策。
    在聽著劉備受秦瑱輔佐,接連敗紀靈取壽春,又將孫策與呂布兩家勸退的細節之後,關羽便起身道:
    “弟在路上,便聽三弟與文向連得數城。”
    “如今即是呂布、孫策皆去,我軍自當再接再厲,弟雖不才,亦願領軍出征,為兄長奪取諸城!”
    在秦瑱來前,關羽可是劉備的一把尖刀,什麽任務都是關羽前去執行,張飛留守後方。
    可秦瑱來了之後,關羽就沒少坐冷板凳,下邳之戰是在小沛守家,壽春之戰是在相縣守家。
    現在好不容易領兵前來,心中自是迫切想要出戰建功立業。
    看著關羽主動求戰,劉備自是看向秦瑱笑道;
    “軍師說要待雲長前來方可軍議,如今雲長已至,不知可否一戰?”
    秦瑱見之,便對關羽問道:
    “關將軍須知,眼下我軍欲取淮南,有兩條路可選,一則南下取合肥,一則西去攻新蔡!”
    “取合肥易,而取新蔡難!”
    “而我軍現在主力疲憊,無法西進,故我與主公相商,需叫一大將領兵西進,方可有成效。”
    “今關將軍前來,正是進軍之時,不知將軍願取何處?”
    關羽聽著此言,便是撫須一笑道:
    “軍師此言何意也?即需大將西進,自當關某前去!”
    “那合肥易取之處,關某不願取之!”
    可他一說完這話,便見秦瑱搖了搖頭道:
    “不是在下不信關將軍之能,實在是新蔡過於重要。”
    “此地囤放了袁術軍錢糧,足有五千兵馬駐守。”
    “若能取得此地,我軍便能穩坐淮南!”
    “若取不得此地,則我軍如今形勢將功虧一簣!”
    “再者此次單取新蔡不成,還需連取汝陰,那汝陰守將陸勉亦是袁術麾下大將,深諳兵法,也有數千兵馬。”
    “關將軍雖有能,未必能取此處,故吾意讓將軍南下,如何?”
    見得秦瑱此狀,關羽自是不悅道:
    “軍師休要長別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區區幾千兵馬,關某視如草芥,何言某不能取?”
    “軍師切莫再勸,這西進之任,非關某莫屬!”
    劉備見此,心憂關羽輕敵,不由道:
    “二弟不妨聽先生之言南下即是,那新蔡為兄自取!”
    關羽一聽,就對劉備道:
    “兄長,先生不信小弟之能,兄長豈能不信?”
    “小弟此次帶兵前來,正是來與兄長攻城略地,那新蔡雖難取,小弟卻也不懼,兄長何不信小弟之言?”
    劉備看著關羽這般,頓時無奈的看向了秦瑱。
    而秦瑱見狀,便對眾人道:
    “也罷,關將軍若果願前去,那便前去!”
    說著,他又看向眾人道:
    “關將軍欲去,誰為副將?”
    徐盛見之,本欲起身,卻見橋蕤搶先起身道:
    “軍師,末將願為副將!”
    關羽看的橋蕤願去,便點頭道:
    “有橋將軍去,此城當取!”
    劉備看著秦瑱如此,隻得應了關羽之請,讓其前去奪取下蔡。
    這邊關羽領命而去,南下的任務自然交到了劉備這邊,散會之後,他又拉著秦瑱歎道:
    “軍師不知我二弟性子,你若不要他去,他定然是要去的!”
    “那新蔡事關我軍命脈,豈可兒戲?”
    他一說罷,卻見秦瑱微微一笑道:
    “明公莫非不信關將軍能取新蔡?”
    見得秦瑱此狀,劉備頓時一異道:
    “軍師此何意也?方才不是軍師擔憂麽?”
    論起信任,他如何能不信關羽,隻是因為秦瑱說得重要,這才起了擔憂。
    現在可好,這貨倒是反問了起來。
    而秦瑱見此,自是搖頭笑道:
    “非是擔憂此事,乃因關將軍此番遠來,必欲建功,故在下思慮,當與之一功。”
    “但又慮關將軍貪功冒進,特此激將,並非不信關將軍之能!”
    這就是用關羽和用張飛的區別,張飛是猛將型,關羽卻是統帥型。
    說實話,對秦瑱來說,關羽沒有張飛好用。
    因為張飛在不莽撞的基礎上主打一個聽話,而關羽有自己的想法。
    要用張飛,自是要規定好一切,要用關羽,卻要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因而激將才是最好的方法,即能激起關羽鬥誌,又能保證關羽不輕敵冒進。
    至於能不能奪取新蔡,他並不擔心,關羽要是連個新蔡都拿不下來,那就當不得二爺之名了。
    “原來如此,軍師果是用心良苦!”
    劉備聽得解釋,又是一陣感慨,感慨之中,又有些擔憂道:
    “不過軍師雖是激將,但備還是有些憂慮二弟難以成事!”
    “此事無妨,可讓徐文向領三千兵馬策應!”
    秦瑱思慮之後,對劉備建議道:
    “若關將軍先取上蔡,便讓徐文向伺機奪取汝陰。”
    “若是關將軍先取汝陰,則二城皆可取,自可文向去取陽泉、蓼縣二城,助關將軍一臂之力!”
    劉備聽罷,點頭應諾,在關羽離去之後,又讓徐盛帶領三千兵馬準備出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