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杏黃梨白又一年(求月票~)

字數:8658   加入書籤

A+A-


    二月末,正是梨花盛放的季節。
    梨雪山此刻名副其實。
    當年三清山為栽種人參果移山造陣,新立了這梨雪山,山上種滿了一種名為「晴雪」的梨樹。
    此刻恰逢春時,晴空高照,梨花盛放,枝頭便宛如白雪紛飛,千樹萬樹梨花開放後,便是滿山積雪。
    有青龍似的簷角隱在梨林中。
    這裏有一座道觀,其名觀天觀。
    道觀門前此時站著不少人。
    這些人有些是三清山的,有些不是,不過要是這些人出了什麽差錯,那即便是三清山也負擔不起,成立不久的浩然盟,怕也是要一夕崩解。
    馮濟虎伸手戳了戳程心瞻,果然見到指尖上有電光迸發,覺得有趣又驚詫。
    “這都小半年了,怎麽你身上的雷霆還未散去。”
    程心瞻白他一眼,
    “真以為我一年之內結丹連渡劫是輕鬆的事嗎?”
    他長歎一聲,繼續說,“實在是勉強的不能再勉強了,法寶、金丹、肉身,全部瀕臨極限,現在還好一些了,剛渡完劫那會,真是吐氣都出雷息,走路都帶著電光。”
    “那你何時才能把劫雷煉化吸收了?”
    程心瞻想了想,“三五年肯定是要的。”
    李成晏這時候大笑著說,
    “這叫什麽?心瞻不幸句曲幸?要是你沒經這一遭,什麽才能想著回山安分點,收徒授經?”
    “對了,心瞻別忘了,你還在我們句曲山掛著傳經長老的職銜,別擔心,你到時候要是走不動,我們抬也把你抬過去。”
    王成夷笑著附和。
    “我抬去摩崖山。”
    蕭妙語說。
    “我抬去投劍山。”
    曾濟年說。
    “我抬去丹霞山。”
    連方為敏都說話了。
    見好友們都在開自己的玩笑,程心瞻卻是苦笑搖頭。
    確實,自己現在和一個廢人沒什麽兩樣,辟心府時來了一次真煞衝穴,這次渡首丹劫和那次的情況有些像,不過那次是無奈,這次就完全是自己貪心了。
    但早來四十五年的劫雷,又豈能不貪?
    法寶、竹身、肉身、元神,如果不在這一次完成淬煉,就得再等一甲子——程心瞻的二洗就在一甲子後。
    時不我待,豈能久侯?
    不過強渡自然要承擔後果,現在自己的肉身、竹身裏淤堵著天雷劫炁,法力運行不暢,隻能緩緩煉化。畢竟寶炁轉瞬即逝,隻得先吃下,再消化。
    而且這次不光是肉身、竹身,連帶著所有的飛劍法劍也都是在劫雷裏過了一遍,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需要好好溫養打磨。
    好在金丹與元神是一直躲在法寶、法身之後,沐浴著恰巧合適的劫雷,洗煉升華,不存在被限製一事,不然真成了廢人。
    不過這樣也好,趁著這個功夫,把先前欠的債給還了,程心瞻列舉了一下,還真不少:
    梨雪山開存神一脈;
    句曲山傳經講法;
    肉身二境竅穴未圓滿;
    竹身開竅穴,煉罡煞,由二晉三;
    下一次的擋劫之寶準備;
    ……
    程心瞻想了想,別說三五年,就是十年二十年,自己在山裏也是有一大堆事情做。
    著急!
    這就是程心瞻現在的心境最大的問題,即便是他將幽精元神分出去,也無法消弭這種情緒。
    實乃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你看這今朝梨花似雪紛飛,但想起渡劫前自己在真武觀下舞劍還是金秋黃葉,仿佛才一眨眼的功夫,怎能不叫人心急?
    心中憂急幾經翻湧,湧到嘴邊也不過是二十八個字而已:
    “杏黃梨白又一年,二十四年彈指間。
    精衛銜石從不悔,隻焦滄海何時填?”
    此刻圍攏在程心瞻周圍的,都是人傑,現在聽到程心瞻感歎時光,紛紛點頭應和,李成晏還說,
    “心瞻你二十四年修道洗丹,快過我等幾十年,尚在惜時,倒是叫我等情何以堪啊!”
    眾人羞慚。
    程心瞻吟詩後,也自覺有賣弄之嫌,便跳過這個話題,問起李成晏另一樁事,
    “聽說現在南荒和庾陽打的很凶?”
    去年幾人在伏霞湖分開後,這兩人往南荒走,後來聽說去了庾陽戰線幫忙。
    李成晏點頭,
    “是,南派在庾陽優勢很大,以綠袍老祖的走江水脈為依托,庾陽當地道門的地利已經沒有了,現在淨明派的道友受累,三屍島和庾陽都需要他們。”
    “不錯。”
    沈照冥接過話頭,他強開法眼的傷已經養好了,但一直後悔在真武觀先行離開,沒能見到程心瞻渡劫的盛況。
    “而且現在最壞事的是自蜀西到夔州一帶的蛟龍因為被峨眉殺雞取卵,又有八臂龍王在南荒混的風生水起,極得綠袍老祖信任。有這個好頭在,於是蜀地蛟龍紛紛逃離,進入南荒投靠綠袍老祖,所以現在南派裏魔蛟極多,我們應付起來也頗為吃力。”
    程心瞻聞言歎息,方才聽說了龍虎山養魔,這又來一個峨眉山驅蛟,這世界到底有多少魔禍是所謂的正道生生造出來的?
    綠袍老祖走江化龍成道,對天下大勢影響太大了,還得再加上東海的兩個五境,一個黑龍,一個蜃龍,都不好對付。
    正道缺水法修士與厭勝蛟龍之法。
    程心瞻若有所思。
    “來了!”
    這時,馮濟虎的一句話打斷了他的思緒。
    眾人循著馮濟虎手指方向望去,便見一朵紅雲飄來。
    三清山的幾個都認出來了,這朵紅雲最早在蒲濟萱手裏,後來被心瞻買了去,現在又送給三妹了。
    紅雲上除了三妹和等哥兒,還有一男一女兩個孩童。
    李成晏、王成夷、宋紀樞三人看著很是驚訝,還真讓他招到了兩個?
    程心瞻的考驗陣法這三人都參與了,是他自己主提,李王兩人補漏,宋紀樞親自操刀,所以他們知道這一道專門為存神道收徒定製的考驗陣法有多難。
    竟然還能招到兩個?
    李成晏和王成夷對視一眼,隨後看向程心瞻,“心瞻……”
    程心瞻知道他們在想什麽,又看向宋紀樞。
    宋紀樞笑了笑,拿出一個陣圖遞給兩人,“當時做完陣法,心瞻就跟我說了,做兩個,留一個給你們。”
    兩人喜笑顏開,收下陣圖。
    紅雲落地,三妹和等哥兒上前,齊齊拱手行禮,異口同聲,
    “老爺,參與法試者五千三百一十二人,過關者兩人,現已帶到。”
    這時候,宋紀樞朝程、李、王三人挑挑眉,讓五千多人陷入幻境,即便是有心瞻的蜃雲做陣基,但這也足以表明他宋紀樞刻陣的本領了。
    三人了然,齊齊送去佩服神色。
    程心瞻招手,讓兩個孩子走向跟前。
    兩個孩子一路駕雲過來,見了仙山勝景,知道自己已經進入傳說中的三清仙山了,那此地的應該都是仙人了。
    女娃機靈,見到帶自己進來的兩位神仙都稱呼那個藍袍神仙做老爺,那神仙又朝自己招手,定然就是這次要收徒的,隻是這位神仙好年輕啊,這裏的神仙都好年輕啊。
    她上前幾步,在程心瞻身前拜倒,
    “小女朱漱玉,拜見神仙。”
    小男孩見了,也趕緊上前跪倒,學著女孩子的話說道,
    “小民林豐年,拜見神仙。”
    程心瞻趕緊把兩個孩子扶起來,拍拍兩人膝上灰塵,口中道,
    “我們修道人不興跪拜,往後不必行此大禮。”
    兩個孩子見神仙如此隨和,還給自己拍灰塵,一時無所適從,茫然點頭應下了。
    “此後,你二人就是我在梨雪山的記名弟子了,你二人需相互扶持,既要潛心問道,也要心懷天下。”
    程心瞻和藹說。
    兩人有些疑惑,不是說上一次法試進山後還要考核嗎,怎麽這就直接收做弟子了?不過不用再考自然是天大好事,能成為仙家弟子更是天大好事。
    兩人應下,下意識又要跪拜,但想起神仙方才的叮囑,又生生止住,隻是拱手行了一禮。
    “弟子遵命。”
    程心瞻原本是準備跟記名弟子說一下法脈源流和需讀典籍,但現在看來這兩個孩子還太小,而且連基本的道家禮儀也不懂,想來道家經典也定是沒讀過,還是得讓他們先了解一下凡俗道家的基本情況再施教才好。
    年紀小也無妨,以山中靈氣養養身體,到時候食氣法和道門諸事宜一起學就好。
    不過今日人來的多,別的就先不多說了,隻帶他們認認人,於是,心瞻便逐一介紹。
    “這是方為敏道長,按輩分你們得稱祖,不過在我們三清山不必這麽拘禮繁瑣,叫一聲方長老就好。”
    “見過方長老。”
    程心瞻是他們這輩裏第一個收徒的,所以他這些好友個個對這兩個孩子都是喜歡的緊。
    方為敏早有準備,掏出兩盒丹藥分給二人。
    兩人不敢收,看向程心瞻。
    程心瞻笑著說,“收下吧,但是收好就行,不急服用。”
    兩人連連鞠躬謝過,這才收了禮物。
    從兩人舉止便能看的出來,女孩是機警懂禮的,一言一行是太有規矩些了,一看就是凡俗豪門大家出來的。
    男孩雖不大懂得這些東西,但眼睛卻很靈光,不管女孩說什麽做什麽,都是照搬,而且學的很快,不注意看的話,是很難發現言行舉止是落後女孩一步的。
    “這是孫妙殊道長,你也得稱祖,不過他還沒晉長老之位,你就直稱孫道長就好。”
    “見過孫道長。”
    兩個孩子繼續行禮。
    孫妙殊自然也有準備,掏出兩份禮來。
    等到一圈人認完,兩個孩子已經把禮物抱了滿懷。其中,又以李成晏和王成夷的禮最厚,給了兩本觀想圖譜。
    “心瞻,這兩個孩子進門身家可比你當年豐厚多了。”
    馮濟虎笑著說。
    當年溫山主隻不過是交代了幾句話就任由程心瞻去小萬山了,什麽也沒賜下,當年他見到了也驚訝的很。
    雖說在山裏肯定餓不死人,但他還是私下特地囑咐濟源關照一二,但自己忘了濟源也是個不靠譜的,他也是後來才聽說心瞻剛來的時候生吃了好幾天的白餅。
    程心瞻讓兩個童兒帶著孩子去小萬山住下,再挑一些通俗易懂的道家典籍送去,孩子還小,今日不宜說太多,等過些時日再叫到跟前仔細說些東西。
    幾個孩兒走了,剩下這些觀禮的人卻沒走,而是轉頭開起了論道會,平日裏這些人聚集到一起不容易,今日趁著程心瞻收徒,這才從天南海北都趕了過來。
    當然,在自此往後的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大多都是程心瞻在講,其餘在聽。
    程心瞻這一路走來,仰望他的是大多數,能和他交流道法的是少數,能緊跟其後不曾掉隊的屈指可數,要說並駕齊驅乃至超過的,目前看還沒有。
    他剛進山門時,小萬山上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前輩;
    他食氣時,幾息功夫就超過了進山數個月還不得食氣要領的人;
    他開心府時,隻比進山八年的賀濟源晚了幾個月;
    他兼修雷法時,被說是樞機山百年未見的天才,這時賀濟源已經跟不上他的,和他並列的是黃山六子;
    他兼修劍法時,在白玉京揚名,兼修煉法時被白虎山看重,入了掌教的青眼,這時候別人已經不在他麵前再提黃山六子了;
    等去西昆侖除魔的時候,與他組隊的都是南鬥榜上的人;
    等到他從西昆侖回來,眾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時常見他出入三清宮,在各脈聽講,各峰各山都在傳他是掌教候選;
    隨後是開五府,入二境,整座三清山都看到了那驚天的異象,大家也都默認了他是掌教候選;
    等去龍虎山時,和他作伴的已經是道子和一脈法統繼承人這一級的人物;
    從龍虎山回來後,他出任白虎使,倡立工署,建扶鬆樓,全宗上下弟子,無不對他心悅誠服;
    然後外出遊曆,宗內知道他出海的並不多,但他出海回來後就結了丹,又是震撼全宗的異象;
    所以等他結丹出關去浩然盟邀人時,各宗菁華一呼百應;
    後麵就是先斬楊玄蠟,重建伏霞湖,再斬白無常,搗毀失魂澗,消息傳回三清山和浩然盟的時候,群山振奮;
    等到他渡劫歸宗,他這才發現,身邊已經再無並肩之人。
    二十年的功夫,他走過了旁人兩百年的路。
    所以話說是論道會,其實大多時間是他在說,旁人在聽。
    後世人把這場道會稱作梨山道會,道會裏許多人日後坦言,自己的結丹之法與應對初洗之法都是在這場道會裏成型的。
    後來梨山道會舉辦了很多次、很多年,人不再拘泥於這些人,地方也不再拘泥於梨雪山。但入會論道的人基本都是五十歲左右的各家天驕,談論的內容秉承第一屆梨山道會,那就是如何結丹、初洗渡劫,以及談論天下正魔大勢。
    首屆道會的主講人,那位鎮世地仙在道會結束時說的一句話,也隨著梨山道會的一次次舉辦而一次次激蕩著所有年輕天驕的心,即所謂: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
    VIP第一卷自信人生兩百年結束。
    下一卷: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