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陰陽的相反麵!

字數:3945   加入書籤

A+A-


    朱標道:“以你之見,這套體係最難的,反倒是起步立信?”
    夏之白點頭。
    他負手而立,緩緩道:“當年秦國商鞅變法,靠著徙木立信,繼而為秦法樹立起威信,而大明想為這套體係建立信任,則必須拿出真金白銀,一旦這套體係成型,大明將會因此受益良多。”
    “正所謂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不將真金白銀拿出來,世人又豈會相信,朝廷不是在空手套白狼?”
    “而且朝廷不僅要讓百姓去用,更要鼓勵跟支持官員去用,百姓大多是從眾的,他們對事物的喜好很明顯,便是看上麵的‘大人’、‘權貴’,要是這些人都用紙幣,在權貴附庸的情況下,自會讓世人趨之若鶩。”
    “不過大明短時的確拿不出這麽多真金白銀。”
    “因而當做試點。”
    “即先在一個地方進行測試,以觀後效。”
    “同時借此打出一定名聲,漸漸減低百姓的抵觸情況,為日後天下鋪開創造條件跟減小阻力。”
    “這個暫且不談。”
    “眼下八字還沒一撇,自談不到那麽多。”
    “首要的還是借錢。”
    “眼下朝廷沒錢,地方也多不富裕,摳摳搜搜之下,除非掘地三尺,不然朝廷都難以維持住這麽龐大的銅錢銀兩流通,而光開口向百姓借錢,當下就算朝廷開出再高的利息,也湊不到多少錢。”
    “因而從民間借錢,隻能是後續補充。”
    “並不能作為主要。”
    “朝廷真正來錢的辦法,其實依舊隻有那一個。”
    “印錢!!!”
    “不過跟尋常印錢不同,今後大明的印錢,要有一定的講究,即這錢是切實有物的,正常情況是朝廷能鑄造多少銅錢,能冶煉出多少白銀,就用多少錢,但日後就可以變一變,可以將”
    夏之白環顧四周,道:“朝廷可以抵押一些宮殿,或者一些土地,然後再折算成錢財,而後再去將這些錢財從印錢的官署借出來,不過是有實質抵押物的,也是有利息的。”
    “這樣一來。”
    “朝廷手中就有了多餘的錢。”
    “朝廷有錢,就可以投入到更多的民生工程上。”
    “去解決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百姓日常關心之事,並借此活躍天下的經濟,從而征收到更多稅收,再等到時限到期,將這些錢還上去,亦或者隻還利息。”
    “如此往複,朝廷便能有源源不斷的財政來源,不斷套利。”
    “但這一套能運行,其實抵押的是朝廷的信用,一旦朝廷還不起,那也意味著朝廷信用崩塌,到時大明也將會如山倒,瞬間萎靡傾塌,因而這套體係,對於經濟的高速發展是有一定要求的。”
    “印錢多少,不用印錢的官署決定,而是由朝廷計算之後,統一決定,而最終能印多少,則是由另外一個官署計算得出,印錢的不管有的沒的,隻管朝廷給出多少抵押金,他們就印多少錢,什麽時候朝廷把錢還清了,朝廷抵達的東西,才會歸還給朝廷,能印多少錢,取決於朝廷能還得起多少錢。”
    “而非是拍腦門想多少是多少。”
    “而其他把錢花出去的官署,則必須要做到,如何將這些錢效率最大化,並讓朝廷得益最大化,他們是有負債壓力的,一旦還不起負債,那地方官府基本就別想有多餘的動作了。”
    “正是靠著這多方製衡,這套體係才能正常運轉,也才能避免出現秩序崩塌。”
    “這一切都建立在宋元兩朝,血淋淋的曆史經驗教訓上。”
    “以史為鑒!”
    夏之白意味深長的說著。
    現代的金融體係,對於當代,無疑是一枚核彈,落下去,會造成什麽後果跟影響,夏之白自己也不清楚,不過大明的經濟體係必須要做出改變了,不然朝廷收不上來錢,民間經濟一潭死水,這樣的保守社會太壓抑了。
    百姓的生活也實在太苦了。
    大明百姓的生活,不應該隻跟戰亂時比,而應該跟那些盛世、治世比,不僅要達到,更要趕超,而且是要遠遠的超越,而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改變現在保守、死板的經濟體製,激發天下經濟活力。
    注水就是最有效的辦法。
    全場死寂。
    所有人都低著頭,在思考著可行性。
    也在權衡著其中利弊。
    隻是想了一番,隻感到腦袋一團亂麻,也越來越理不清,這一切就好似是平地起驚雷,沒有任何預兆,更沒有任何的先例,就這麽突兀而迅猛的,灌入到了他們的腦海。
    將他們整個腦海都搞蒙了。
    他們感覺有道理,但又說不出所以然。
    又感到是不是有些太瘋狂了,隻是如何個瘋狂法,他們又道不明白。
    整個人是亂的。
    朱同皺眉,也有些理不清,不過他的思維方式還是比較好,理不清,那就慢慢理,一條一條的理,先從借錢,再到體製改革,再到體製的監督跟預防,還有便是保障整個體係的正常運轉。
    在一連串頭腦風暴後,他漸漸清理了一些頭緒。
    原本茫然的雙眸變得清明起來。
    他點點頭。
    眼裏充滿了佩服跟驚訝。
    因為在他理解裏,這套體係跟當世的經濟體係,完全是兩個極端。
    一靜一動。
    現在的經濟體係,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穩定大於一切,不需要做過多的幹涉跟變化,隻需要體製能正常運轉即可,但夏之白提出的這套就不一樣了。
    他是陰陽中的另一麵。
    充滿了主動。
    積極的尋求變化,積極的製造變化,從而去謀求更大的回報,借此來保障體製的財政收入,從而讓朝廷能有足夠的金錢跟底蘊去麵對各種突發情況。
    他求的是變化。
    在變化中找到機會,主動的去承擔一些責任,並提前去解決一些隱患。
    這是很積極的態度。
    他縱觀史書,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主動且大膽的想法,很有啟發性,也很有創造性,甚至極有可能將天下引入到另外一個層次,一個比過去盛世更為璀璨的繁榮時代。
    也是第一次。
    朱同對夏之白生出了敬佩。
    他感受的出來,夏之白是想改變這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