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從戰亂恢複,跨入到和平治世!
字數:3769 加入書籤
朱同道:“你的想法頗有可取之處,我對此倒是認可。”
“朝廷不能一直這麽被動,有時候主動進取,未嚐不是一件好事,隻是這樣一來,對官員的要求,也會高上很多,甚至對官員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而且若是理解不當,很容易形成混亂,想做到你想的模樣,難度不小。”
夏之白微微一笑,道:“有誌者,事竟成。”
“還沒做,豈能這麽輕易氣餒?”
“我的確喜歡主動,因為唯有主動,才能更好的麵對世間任何事,太過被動,則會處處受製,而大明現在的經濟十分不振,民生凋敝,雖然朝廷有意進行了一些管製跟計劃經營,但對於整個天下,還是太過被動了。”
“並不足以激發天下的活力。”
“再則。”
“自宋代以來,天下的稅收製度一而再的革新,而大明卻走了倒退的路,這是不應當的,作為大一統王朝,就該強橫乃至是霸道的控製天下財權,從而控製整個天下,並就此對天下經濟進行有力的調節。”
“錢是能生錢的。”
“而且錢是能極大影響社會走勢的。”
“朝廷有錢去改善天下經濟,提振民心,讓百姓的生活變好,也能通過自主調控的方式,通過控製錢財流動,形成技術上的突破,繼而尋求到更大的經濟刺激,讓天下經濟得到更快的恢複跟提高。”
“靠著民間自發的恢複,這個時間注定會很長。”
“民生艱苦。”
“大明是從戰火中建立起來的,從建立之初,這個嶄新的帝國,這個帝國的臣民,就該明確一個目標,大明的目光不該也不能去跟戰亂時的破敗天下比較,而應該看向更高處,比漢唐更高,甚至是遠遠的超越。”
“若是大明的官員還一味跟元末比較,甚至還以此沾沾自喜,那這些官員就不該待在朝中。”
“這些人也必將是天下的恥辱!”
“沒有攀登山峰的勇氣,沒有去一覽眾山小的魄力,混跡在朝堂,也隻是在混日子,占著茅坑不拉屎,這種人看似兢兢業業,實則對天下危害極大,因為他們將整個天下拖入到長久的戰後恢複,不能及早進入到新時期的高速發展。”
“這些人的破壞力是驚人的。”
“時至今日,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
“便是大明已從戰亂中恢複過來了嗎?如果沒有,那大明這二十年究竟做了什麽?以至於天下這麽久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恢複,這可是整整一代人的時間。”
“天下方定之時,百姓就有了房屋田地,但這麽多年過去,百姓的家裏沒有多少好轉,依舊是一貧如洗,甚至是連一件像樣的衣物都沒有添過,那大明的官員是否該反省一下。”
“自己在這個位置上,究竟為百姓做了什麽?”
“甚至於”
“我也想請大明的官員,切身實地去到百姓之中,去感受一下百姓的熱情,看一下百姓對這些官員,究竟是愛戴擁護的多,還是叱罵打罵的多。”
“如果有。”
“那大明這些年的政策為何還沒有改變?”
“為何還是沿襲的戰後重建那一套,難道真妄圖一招鮮吃片天?”
“讓百姓活在剛脫離戰亂,就是朝廷的最終目標了?”
“今日戶部這麽多官員在場,你們比我更清楚大明的經濟情況,也知曉現在地方的實際狀況,二十年的發展,且不說踏上了幾個台階,至少也該穩中向上,尤其是跟剛脫離戰亂時,該有不小的改善。”
“若是沒有。”
“那便隻證明了一件事。”
“大明現行的經濟製度出了問題。”
“而且是很大的問題。”
夏之白的聲音,高亢又激昂的回蕩在東宮。
全場鴉雀無聲。
朱同、楊靖、趙勉、黃子澄等人,全都低頭沉默,無人敢回應。
作為戶部官員,賬目的情況,他們是心知肚明,大明如今的情況是有改善,但改善的不多,甚至若非是上次郭桓案,朝廷抄沒了大量的家財,不然朝廷的經濟情況,還會十分嚴峻。
至於原因,他們並不敢說。
朝廷每年能收上來的錢就這麽多,他們就算再扣扣索索,再怎麽節省,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就是沒有錢,而且大明隔三差五就有地方發生洪澇或者幹旱,朝廷的錢一直緊巴巴的,根本抽不出多餘的去做其他事。
他們也實在沒辦法。
朱標臉色有些尷尬,大明財政製度的問題,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問題在誰身上,但除了夏之白,隻怕無人敢說出來,至於大明立國十九年,天下可有得到長足改善。
沒有!
這一點,朱標雖不想承認,但的確是這樣。
現在朝廷的力量,隻夠勉強維持地方正常運轉,想再推動更多的事,以當下的情況是不支持的。
也做不到,更是沒錢。
而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朝廷還會額外加收賦稅,也就近幾年,有所改善,但這一切,其實都建立在大量抄沒家財上,而這個舉動,也直接導致了天下很多的地主、商賈破家。
隻不過在過去,沒有人會覺得有問題。
直到夏之白點出了真因。
大明上至帝王,下至百官,都是以元末的戰亂,為比較對象,眼下大明的情況,定然是要比那時候要好的,畢竟那時候兵荒馬亂,百姓流離失所,而這也成了問題的關鍵。
大明的眼界太低了。
低到朱標都感到有點臉紅羞愧。
夏之白深吸口氣,又道:“大明如果跟戰亂時期時相比,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盛世,但如果跟曆史上真正的盛世相比,大明其實隻是才擺脫戰亂之苦,隻是現在的大明讓人看不到經濟改善、生活變好的希望跟期許。”
“天下從上到下都充斥著兩個字。”
“沒錢!!!”
“缺錢的問題,若是大明不能解決,將會直接影響大明一朝。”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大明或許該到了改變的時候。”
“從過去的戰亂恢複,跨入到真正的和平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