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眾人拾柴火焰高!
字數:3919 加入書籤
朱標並未發言表態。
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一旦開口,稍微不注意,就會引起這些官員猜疑,到時現在開口支持的官員,恐就會當即調轉方向,開始指責了,不開口,就已經是開口了。
黃子澄站在後方。
他張望的看著四周,臉色青一塊紅一塊。
最後更是直接憋為了豬肝色。
因為現在近乎所有官員,都站在了夏之白一方,看似對當下製度的維護,其實實則是什麽心思,他們都是明白人,又豈會真有誰看不清楚?
隻是他心中也頗為無奈。
他有時候真的很想將夏之白的腦袋敲開,去看一看,夏之白的腦袋究竟裝著什麽,為什麽總能有這麽多奇思妙想,而且還總是這麽別出心裁,跟他們既有的思緒截然不同,甚至是讓他們僅僅是一聽,就不由歎為觀止。
這實在讓人望塵莫及。
他也很納悶。
他自認飽讀各類書籍,又有名師輔佐,哪裏比夏之白差了?
夏之白讀過的書,他也讀過,夏之白沒有讀過的書,他同樣讀過,但就算讓他翻遍宋史,翻遍元代典籍,他都始終不覺得自己能想到夏之白想的這些。
甚至連往這個方向想都不行。
夏之白卻不僅會想,還會想的很完善,甚至不止有個雛形,甚至還會給出相對細致的規劃,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夏之白如今涉獵到的方向很驚人,已經從事了商業,還兼顧了一些軍事,如今又大手一揮,插手到了經濟體製。
他究竟想幹什麽?
他難道真想改變大明整個體製?
就連黃子澄自己都沒察覺到,在被夏之白一次次的踩壓下,他的心態已越發失衡了。
甚至變得有點歇斯底裏。
他不服。
卻又比不過。
這種痛苦跟掙紮縈繞著,讓黃子澄整個人都虛脫了。
良久。
黃子澄站出來道:“殿下,臣鬥膽提出一些異議,夏學士的想法固然很好,但在臣看來,實施性不大,一來朝廷上下想因此改變,恐沒有那麽容易,如今整個天下,都已適應了當下的體製,若是又匆忙改變,隻怕會引得人心惶惶。”
“畢竟元代便是這麽朝令夕改的。”
“再則。”
“百姓也不會樂意接受。”
“以臣之見,相較於紙幣,百姓更樂於使用金屬貨幣,畢竟這是實打實的分量,想讓百姓接受,必然要投入到大量的金銀銅錢,這都是當下朝廷所不能支出的。”
“另外。”
“宋元之所以紙幣難以盛行。”
“很關鍵的一個問題,便是紙幣的偽造,銅錢、銀子、金子等貨幣,那是實打實的,無論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有十足的成色,但紙幣不一樣,隻是一張輕薄的紙,要是真有歹人心存歹意,私下大肆偽造,對天下危害極大。”
“臣認為還是得慎重。”
“固有政策或許是有些保守了,但治大國如烹小鮮,是不能去大肆翻動的,這對天下的波動太大了,保守一點,臣看來,並無什麽問題,反倒更加安穩,也更加安全。”
“以不變應萬變,未嚐不是一種智慧。”
夏之白微微點頭。
他倒是對黃子澄說的話沒什麽意見。
造假這種事,的確會是個很大的麻煩,但這是無論如何都規避不了的,就算是銅錢,曆朝曆代都有私鑄的,又何況是紙幣?不過隻要技術足夠高,高到民間仿造不了,那就可以了。
夏之白淡淡道:“黃大人有心了。”
“你說的這些,我都有考慮過,至於前麵的,本質上就是人的問題,隻要人不願意去推動,自然就推不成,但要是上下齊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至於偽造,這的確是難點。”
“但若是紙幣的技藝足夠高,高到讓人輕易能分辨出真偽,高到紙幣的印造成本高於造錢本身,我相信,世上還敢去冒著風險造假紙幣的人應該會少很多,而且朝廷自會對此嚴懲,甚至是直接施以重刑。”
“在這方麵,我倒是有幾分自信。”
黃子澄冷冷的看了夏之白幾眼,又將目光看向了朱標。
見朱標始終無言語,心中喟然一歎,已知道了殿下的態度,當即選擇不再言語,隻是臉色越發陰沉了。
安靜半晌。
朱標這才笑著開口道:“你們的看法孤都知曉了,也都記下了,孤下去後,會好好思考的,大明立國不易,朝廷每項政策的頒布都如履薄冰,唯恐讓天下人不滿,但有時又沒有太多辦法,路,總要自己去走的。”
“孤對夏之白勇於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很欣慰。”
“孤也希望日後你們能多效仿。”
“天下不能隻有一種聲音,有時候多一種其他角度的聲音,其實也是一件好事,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有限的,但大明數千萬人,若是能齊心協力,孤相信,沒有任何事是做不到的。”
“你們下去後,將自己的看法,整理成冊,到時一並送來。”
“若有自己的獨特想法,也可一並寫上。”
“孤來者不拒。”
朱標大聲笑了笑,笑聲十分的爽朗。
他其實已做出了決定。
大明不能走因循守舊的路,也不能隻盯著元代,而是要繼往開來,在這片飽經戰亂的大地上,建立起一個更加璀璨輝煌的朝代,這個朝代將是大明所有君臣的努力方向。
朱同也給了他一個合理改變的理由。
便是戰時有戰時的製度,混亂期有混亂期的國度體係,在大治時候,也當有大治的體係,這是隨著不同時期不斷變化的,不能直接定死,而這就讓朱標有了說服朱元璋的借口跟勇氣。
他將這些官員叫來,就是想讓他們替自己尋一個理由。
如今理由已經找到了。
而他將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陰影。
他要堂堂正正的發表自己的政見想法,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並據理力爭,並大聲的告訴朱元璋,他這個長子,這個大明的儲君,並非隻能被護在父皇的羽翼下,而是真能在日後扛起大明這一片天。
他也要向世上證明,他朱標值得世人效忠。
前麵方孝孺跑出來了,已經被黃子澄擊斃了,發現晚了,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