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治國之道,當入民生

字數:4852   加入書籤

A+A-




    朱允炆和朱允熥本在東宮陪著呂氏說話。
    朱允熥坐在呂氏身邊,談不上不自在吧,隻能說如坐針氈。
    自從他與二哥站在了天平的兩端,明刀明槍開始爭儲之後,呂氏這裏他就很少來了。
    就連早晚問安的時候,也不過是站在外麵客氣幾句,就匆匆離開。
    然而,隨著朱允熥的崛起,呂氏對他的態度從開始的漠不關心,到後來的逐漸重視,一直到現在的笑語吟吟。
    時不時地還要喊他來吃飯。
    但這一切並不能讓朱允熥安心,反而毛骨悚然,飯更是一口不敢吃。
    馬忠良很快來到東宮,通知他們陛下宣召。
    臨走之際,呂氏卻拉了拉朱允炆的衣裳:“你阿爺這個時候找你們,必然有要事相商。”
    “你切記萬不可再像之前那般犯錯,行事、答問之前要再三思慮清楚,明白嗎?”
    “是,母妃。”
    朱標身薨之後,呂氏稱後的念頭算是徹底斷了。
    現在隻有朱允炆當上皇帝,自己才能當上皇太後。
    雖然朱允熥名義上也是他的兒子,但呂氏心裏清楚。
    一旦這個老三上位,一定會重新給常氏正名。
    到了那個時候,別說皇太後了,能活著走出皇宮就不錯了。
    自從朱允熥被公公越來越重視之後,呂氏甚至有那麽一瞬間曾冒出惡毒的念頭,想要毒死朱允熥。
    但她也不傻,知道自己一旦這麽做了,不說能不能成功,自己就死定了。
    而朱允炆,也別想再指望染指皇權。
    “唉”
    呂氏歎了口氣。
    她很奇怪,明明炆兒自小被公公重視,可為什麽到了這會兒,熥兒又莫名的站了出來?
    究竟是因為什麽?
    她想不通。
    而另外兩人卻不敢怠慢,急匆匆的向禦書房跑去。
    明明方向一致,可兩人的身影卻拉的很遠很遠。
    “皇爺爺,孫兒來了。”
    “進來吧。”
    隨著低沉而又疲憊的聲音慢慢響起,兩人這才邁步而入。
    “孫兒朱允炆拜見皇爺爺,恭祝皇爺爺新年吉祥!”
    “孫兒朱允熥拜見皇爺爺,恭祝皇爺爺新春大喜,萬事如意!”
    “好,好。”
    老朱樂嗬嗬的命馬忠良給他二人搬來墩子,就放在自己腳旁。
    “今兒是年初一,咱們爺孫也不必那麽多講究,坐下來聊聊家常吧。”
    “是,孫兒遵旨。”
    兩人本以為老朱是找二人有事相商,誰知老朱卻真的和他們閑聊起了家常。
    然而,閑話稍敘不久,老朱忽然問道:“你二人最近在讀什麽書啊?”
    朱允炆立即答道:“孫兒最近在讀《資治通鑒》,在方師傅、黃師傅的教導下,頗有所得。”
    “哦?說說看。”
    朱允炆立即笑顏如花,開始滔滔不絕:
    “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孫兒以為,為政者施政之時當謹小慎微”
    看著朱允炆滔滔不絕,朱允熥則不以為然。
    道理誰都懂,隻要背過幾本書,說起來也容易。
    可真的麵對一封封奏疏時,就要揣摩其背後的意義和實際情況。
    官員有沒有誇大其詞?
    其中有沒有隱報、瞞報?
    需要什麽證據來佐證?
    施以什麽手段才能有效?
    這些都是學問,可書裏並沒有教給他這些。
    哦,不對,有一本書可比《資治通鑒》說的詳盡多了,也很有道理。
    那就是大哥枕頭下麵的那本《教員語錄》。
    朱允熥當年有幸翻過幾頁,當即就被裏麵的內容震撼了!
    可惜,蘇謹發現之後,立即把書不知藏到哪裏去了,說什麽都不讓他再看。
    還說這書現在不適合他,日後再說。
    日後?
    又是哪日之後?
    朱允炆此刻剛滔滔不絕的說完大道理,得意的看了一眼走神的朱允熥,暗自得意。
    道理就那麽些道理,自己搶先說完了,他還能說出花來?
    照著自己的話重複一遍?
    那豈不是拾人牙慧,貽笑大方?
    老朱談不上滿意不滿意,表情也沒什麽變化。
    他看向朱允熥:“熥兒,你呢?”
    “回皇爺爺的話,孫兒最近也在看《資治通鑒》。”
    朱允炆挑挑眉毛,更加得意。
    “哦,是嗎?那你可有所得?”
    “所得談不上”,朱允熥笑笑:“二哥剛才說的道理很好,孫兒也沒什麽好說的。”
    “不過孫兒另有一些淺見。”
    “說說看。”
    “孫兒以為,這些大道理固然很好,但要想真正做到施政不擾民、不害民,這治國之道,當入民生。”
    老朱眼睛一亮:“此話何解?”
    “回皇爺爺的話,這算是孫兒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吧。”
    “孫兒以為,久居朝堂之上,固然能統領全綱,
    但想要了解百姓所想、百姓所需,還是要沉到一州一府,乃至一鄉一縣之地,
    這樣才能搞清楚百姓們到底在想些什麽,需要什麽,又應該怎麽去治理他們。”
    “否則,豈不是會再一次前蹈了前朝的那些覆轍,皇權不下鄉?”
    朱允炆一聽,就嗤之以鼻:“三弟,此言差矣。”
    “明君當應坐朝堂居中調攬,才能顧全大局!”
    “倘若像你說的,那皇爺爺啥事也不用做了,每天都去微服私訪吧!”
    然而朱允熥早沒當年一說他,就立即懦弱不吭聲的樣子。
    他聞言立時反駁:“二哥,我說的可不是皇爺爺,而是你!”
    朱允炆納悶的指著自己:“我?”
    “不止是你”,朱允熥微笑道:“我也一樣。”
    他看向朱元璋:“皇爺爺,孫兒以為我和二哥,光是在朝中學政是不夠的,
    最好能沉到地方,哪怕一鄉一縣之地,也能有所視、有所聽、有所感、有所想。”
    “胡說八道!”
    朱允炆繼續反駁:“你我身為皇孫,當應在皇爺爺身邊盡心輔佐,跑到一個縣城去做什麽?做縣令嗎?”
    “那還要科舉幹什麽?要這些官員幹什麽?”
    “三哥”
    “好了!”
    老朱出聲喝止他們繼續吵下去。
    他的目光在二人身上逡巡許久,最後定格在朱允熥身上。
    “炆兒說的很有道理,但卻失了詳盡。”
    “倒是熥兒說的話很有意思”,老朱笑著看向朱允熥:
    “如果咱放你們出去,你們想去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