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袁世凱的感慨
字數:6847 加入書籤
第632章 袁世凱的感慨
第632章 袁世凱的感慨
滕毓藻不知道的是,被他在心中拿來和李玉林比較的王士珍,此刻正戎裝嚴整地坐在京城袁世凱的官邸花廳裏,一邊小口慢慢品著香茗,一邊靜靜看著幾步外晃個不停的袁世凱在出神。
武衛右軍的駐地,雖然從最初組建時的小站,遷去山東,然後又從山東到河南,甚至番號也從武衛右軍改為豫軍,現在又歸入相當於禦林軍的順天軍,可軍服樣式和顏色一直沒有更換,依舊是原武衛右軍的灰色軍裝。
鐵良一心想要將國內所有新軍抓在手中,可對於軍裝這一塊確實忽略了,此時國內各省新軍軍服樣式顏色幾乎就沒有重樣的,這讓各省新軍都會下意識地認為包括順天軍在內的所有非本省軍隊都是外軍。
當然,這個外軍不是指國外,是僅僅和己方的軍隊相比較而言。
要想將國內新軍真正整合到一起,有共同的歸屬感,統一的軍裝其實非常重要,即便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它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王士珍,字聘卿,號冠儒,四十出頭年紀,體態顯得略有些消瘦。
王士珍不僅和滕毓藻、段祺瑞、馮國璋等人都出身於《北洋武備學堂》,他們還都同在第一期,可他們的年齡相差較大,王士珍不僅比滕毓藻大了七八歲,比段祺瑞爺大了四歲,而他們幾人中,年紀最大的則是馮國璋,他今年已經四十五了。
之所以出現同期學員中年齡相差較大的情況,這是因為《北洋武備學堂》的學生不完全是考去的,尤其是前麵幾屆,都是國內各軍推薦報送去的,然後在經過錄取考試合格後,才能正式入學。
滕毓藻也是托人臨時錄了一個淮軍的軍籍,然後被推薦進入武備學堂的。
所以,前麵幾屆同學之間的年紀,相互之間差距特別大。
這也是滕毓藻這個前身,在《北洋武備學堂》同學中,幾乎沒有朋友的原因。
王士珍,在原北洋係將領中,也是很有名氣的,曆史上有北洋之龍稱謂,排在段祺瑞、馮國璋的虎狗之前。
原有曆史上,王士珍雖然不是和袁世凱關係緊密的人,也更不是袁世凱最青睞的人,可他絕對是令袁世凱尊重和信任的人。
原因很簡單,王士珍淡泊明誌,既不爭權,也不奪利,所以他一直得到袁世凱的信任,曾曆任軍政要職,擔任過陸軍部長、總參謀長和北洋政府總理等高官顯位。
王士珍在昨天,幾乎同時接到陸軍部縮編、整編的命令還有袁世凱的電報。
雖然袁世凱如今既不是河南巡撫,更不在陸軍部任職,可由於豫軍六鎮是袁世凱一手組建的,這六鎮高級軍官也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絕大多數人,對於袁世凱還是很感激其知遇之恩的,對袁世凱須臾不敢忘懷。
這些鎮統們,都認為袁世凱依舊是他們的上官,是他們的主心骨,王士珍就是如此。
王士珍不僅是原豫軍參謀長,他還兼著原豫軍第六鎮鎮統的職務,也就是現在順天軍第十鎮鎮統,駐河南的四鎮原豫軍部隊,還都願意聽從他的協調。
現在,袁世凱雖然不在其位,可依舊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原豫軍六鎮,甚至一些將領們,依然對袁世凱唯命是從,袁世凱也一直在暗中遙控著他們。
王士珍是今早從洛陽趕來京城的,他其實是專程來見袁世凱請示機宜的,隻不過為了避嫌,先是假做到陸軍部了解縮、編整編具體事宜後,才轉頭來袁世凱這裏,等著袁世凱麵授機宜。
這一次他來京城麵見袁世凱,不僅因為他接到袁世凱要他進京麵談的電報,還受了在河南的其它三鎮鎮統所托,找袁世凱請示下一步方略,這一次縮編把他們也都搞得有些發懵。
袁世凱在河南的四個鎮,各鎮兵員雖然沒有滕毓藻直軍那麽恐怖,可也都兩萬出頭,眼看著要把自己訓練好的士兵趕走,幾個鎮統那能不心痛。
哪想到見到袁世凱後,袁世凱並沒有急著交待他什麽,而隻是讓他稍安勿躁,說他在等候一個消息,消息確定後他才能有決斷。
然後,王士珍就一直坐在這裏,一邊品茶,一邊看著袁世凱在花廳裏轉個不停。
袁世凱在京城的官邸花廳,綠意盎然,擺設布局都極為精致。
因為袁世凱體態有些肥胖,夏季尤其怕熱,所以夏季他在花廳裏呆的時間會很長,因此他對官邸花廳也尤為重視,擺放布局都要他親自過目點頭才行。
雖然花廳四角都擺放著散發著絲絲涼氣的冰盆,可身材略有些肥胖、微皺眉頭的袁世凱,即使穿著一身寬鬆涼爽的白色府綢衣褲,衣領甚至也敞開著,可還是右手拿著一柄折扇,一邊不住地扇著,一邊還要用左手中的一方手帕,不停擦拭著頭上不斷滲出的細汗。
此時,他正在青磚鋪就的花廳裏,緩緩踱著步子。
花廳裏,除了他和王士珍,還有一個同樣品茶的中年人。
這個中年人一身白色西裝,留在兩撇修剪得整整齊齊八字胡須的圓臉中年人,此人名叫梁士詒。
梁士詒要比王士珍略小一些,今年隻有三十五歲,是廣東三水人。
梁士詒字翼夫,號燕孫,幼年隨父讀書,十六歲時,就讀於廣州青雲書院,還曾經和梁啟超是同學。
梁士詒是光緒二十年進士,次年授翰林院編修。
隻是他這個進士出身的翰林,仕途卻極為不順,不知為何擔任編修不久,就告假南歸,開始在家鄉鳳岡書院講學。
也許是耐不住寂寞,三年後,他又回到京城任國史館協修,八國聯軍入侵時,梁士詒沒有跟隨慈禧西狩,而是選擇還鄉,仍講學於鳳岡書院。
由於其廣泛涉獵國外財政、水利、交通等書籍,崇上時務經濟之學,所以不顧已有翰林之尊,去年梁士詒竟然應朝廷經濟特科試,而且成績名列前茅。
可在複試前,因他的名字和康有為的原名祖詒、梁啟超的姓各同一字,於是就有人在慈禧麵前說他是“梁頭康尾”,慈禧因而認為他是康梁同黨,不予錄取,導致他落榜。
其實,所謂康頭梁尾,很可能是一句戲言,應該是被慈禧誤解了。
得知落榜原因後,梁士詒一氣之下,連國史館協修也辭了,正準本回家時,卻被袁世凱請到官邸。
因為袁世凱聽說梁士詒通“時務”,許他前程後暫聘他擔任自己幕僚。
梁士詒不知道的是,在滕毓藻得知袁世凱聘任梁士詒做幕僚後,還曾一度後悔不迭,暗罵自己把這個梁士詒給忘掉了。
別人不清楚梁士詒的過往,可滕毓藻這個穿越人士最清楚不過。
這個梁士詒在其它方麵未必如何,可在經濟上,尤其是籌錢賺錢上,絕對是一把好手。
在後世,他被稱為政治家、著名經濟學家、銀行家,是袁世凱的絕對心腹和錢袋子,有活財神、二總統之稱,可見他在袁世凱麵前的分量。
梁士詒甚至還被《紐約時報》稱為北洋的大腦、袁世凱王座背後的權臣,這更加佐證了梁士詒絕對是一個極有才幹的人物。
要知道,袁世凱看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同李鴻章、曾國藩這樣眼光獨到的人物有的一比。
在原有的曆史上,清末時,梁士詒曆任清郵傳部大臣、國務大臣、鐵路總局局長,還協助袁世凱脅迫清皇室退位。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他任過總統府秘書長、創辦和擔任交通銀行總經理,還擔任過北洋財政部次長、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等職務。
眼見已經等了小半個時辰,可袁世凱依舊一言不發,隻是在花廳裏不停滴轉著圈子,看得王士珍眼都有些花了,。
而那個梁士詒似乎清楚袁世凱在等待什麽,隻是靜靜地坐著,似乎在想著什麽心事,始終一言不發,這讓王士珍心中愈發焦躁不安。
又過了一柱香的時間,王士珍終於忍不住開口詢問。
“大帥,你應該是有心事吧?說出來讓屬下為你分分憂也好!”
袁世凱停下腳步,仔細看了王士珍半晌,才幽幽一歎,才說道。
“聘卿啊,你今天在陸軍部可見到華甫了?”
袁世凱所說的華甫,就是號稱北洋之狗的馮國璋。
此時,馮國璋在陸軍部任軍令司副使!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見到了!”
見到馮國璋,顯然讓王士珍很高興。
“大帥,華甫說,因為這次整編縮編的事他忙得很,否則他也會同來。”
“他還說,這一次縮編、整編,完全是針對直軍的,咱們隻是被捎帶上了。”
袁世凱沒有接王士珍的話,而是又悠悠說道。
“華甫如今可是春風得意啊!也的確忙得很,如今已鮮有到俺這裏來了。”
“俺得到消息,說是鐵良已經準備舉薦他出任《陸軍貴胄學堂》總辦了,太後也已經口頭準了,還準備賞他副都統銜職,俺估計這一次縮編、整編的事一結束,就會有旨意給他了。”
《陸軍貴胄學堂》是鐵良為了培養滿人自己的軍事人才而建議成立的。
王士珍聽得出,袁世凱的語氣有些發酸,不由一怔。
略一思索忙笑著說,“大帥,華甫對於大帥的忠心還是有的,他來大帥這裏少些,估計也是擔心給大帥引來不便。”
“其實,不隻是華甫,就是芝泉,對大帥也是一樣忠心不二的,他隻是脾氣有些執拗罷了。”
袁世凱擺擺手道,“聘卿啊,俺的性情你應該清楚,心胸俺還是有的,俺是很念和你們這些老兄弟的舊情的,不要說俺不會怪罪華甫和芝泉這兩個俺依仗的幹才、大將。”
“就是被滕興甫招攬過去的唐少川、蔡述堂、梁如浩等人,俺也沒有責怪過他們”
雖然嘴上說著沒有責怪過唐紹儀、蔡紹基、梁如浩等人,可說到這裏,袁世凱還是忍不住輕歎一口氣。
王士珍知道,失去唐紹儀、蔡紹基、梁如浩,以及包括被滕毓藻從袁世凱這裏“拐走”的其它留美幼童,一直是對招攬人才近乎癡迷的袁世凱心中永遠的痛。
歎過之後,袁世凱又有些懊悔地說道,“俺有時很後悔,當初怎麽就沒有帶著隊伍和洋人們好好打上幾場呢!”
袁世凱的話,讓王士珍的臉也不有一紅,深吸口氣說道。
“大帥,這件事也怨不得你一人,要知道,那可是集中了世界上所有最強國家的聯軍啊!”
“我們也都認為,憑我們武衛右軍的兩萬來人,也絕對不會是洋人聯軍的對手,況且人數最多、裝備最好的聶軍門的武衛前軍,也完全不是洋人的對手,沒有人建議大帥參戰。”
袁世凱露出一絲苦笑,“聘卿,你就不要寬慰俺了,俺是主帥,這事怎會怨得了你們,不說這些了,這些都是過去了的事情,還是說說你吧。”
袁世凱走到主位前,拿起一個不大的錦盒來到王士珍的身前遞給王士珍。
“聘卿,這個你收下吧。”
王士珍不明所以,可還是疑惑地接過錦盒掀開盒蓋。
隻是這一打開嚇了他一跳,隻見裏麵齊齊整整放著一疊銀票,數量足有幾十張,王士珍略微翻看了一下,這些銀票的數額並不相同,多數都是千兩的銀票,隻有少數是一二百兩的,略微估算總數有兩三萬之多。
“大帥,你這是何意!”
袁世凱一邊微微搖頭,一邊歎口氣說道。
“聘卿啊,你這個人既不不貪權,又不貪財,這是好的,可你為人也太實在了,這一點你就不如仲珊了。”
袁世凱所說的仲珊,就是曹錕,也就是原北洋第三鎮,現在順天軍序列第七鎮鎮統。
袁世凱又感慨地搖頭道,“世人都說曹仲珊憨厚,可有誰知道,其實他還要比你這個人中俊傑要圓滑精明的多呢!”
袁世凱的話,讓王士珍不明所以,還要再問時,袁世凱已擺手止住他。
“聘卿啊,俺們這些老兄弟就不藏著掖著了,鐵良派人給你送了三萬兩銀票,這件事是有的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