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不會做不利於大帥的事

字數:6890   加入書籤

A+A-


    第647章 不會做不利於大帥的事
    第647章 不會做不利於大帥的事
    段祺瑞點頭示意他記得那次在袁世凱授意下,曹錕暗中指使部下假意鬧嘩變的事情,然後又歎息地搖搖頭,一臉的不勝唏噓地說道。
    “那一次就是多虧了興甫配合,朝廷才最終沒有將豫軍在河南的幾個鎮調離,甚至分派去北方數省協助各省成立新軍的豫軍老部隊不僅數量不多,還都陸續回來了,這才讓豫軍得以保持完整。”
    “否則,咱們豫軍恐怕早就被拆分開來了!”
    趙秉鈞也點頭表示認可段祺瑞的說法,苦笑著說。
    “可惜咱們原豫軍的六個鎮,不僅實力同直軍相比還要弱很多,將領們也沒有滕毓藻那些部下忠誠可靠啊!否則就算被拆分到數省,向朝廷拆分直軍那樣,朝廷又能奈咱們如何!”
    趙秉鈞的意思段祺瑞自然明白,上一次名義上要直軍和豫軍分散到數省幫助各地組建新軍,可豫軍派出的部隊少不說,一年後就都撤回來了。
    可直軍分出去的部隊,朝廷卻遲遲沒有音訊,看起來,朝廷應該是不準備讓他們回來了。
    目的還是想要利用這些將領們遠離滕毓藻後,便於分散拉攏收買,這個心思,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隻不過,朝廷的手段似乎不是很靈光,最多也就是在駐福建的胡殿甲那裏,似乎看到些效果。
    因為,段祺瑞在看到直軍將領們索餉的聯署名單中,並沒有胡殿甲的名字,顯然胡殿甲和這些直軍將領們的想法不太相同,這些段祺瑞是清楚的。
    讓段祺瑞大吃一驚的是,似乎豫軍的將領們也出了問題,而且似乎還要比直軍更加嚴重,這怎能讓段祺瑞不感到震驚。
    難道,現在就有人不顧及豫軍的利益,開始和袁世凱離心離德了!
    看著臉色驚異的段祺瑞,趙秉鈞苦笑道。
    “芝泉不要驚訝,大帥主動要離京去兩廣,實在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歎息著,趙秉鈞繼續說道。
    “芝泉兄,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大帥要是再不帶兵遠離京師,豫軍的六鎮將領還能有幾個心向大帥,那可就不好說了!”
    “如果朝廷借著這一次派兵去外省整編新軍的事情,把還心係大帥的豫軍老部隊調走,即便大帥還留在京城,又能如何?那樣,大帥也就不過是一頭沒牙的猛虎而已。”
    “沒有了豫軍的支持,到時大帥就是想要做張香濤,都不可能,最好的結局,恐怕就是回項城老家養老了。”
    雖然聽出趙秉鈞話裏有話,可段祺瑞還是驚疑不定地等著趙秉鈞的後話。
    趙秉鈞看出段祺瑞並不相信他的話,甚至還認為他在危言聳聽。
    不由苦笑道,“芝泉兄是不是以為我是在杞人憂天?”
    見段祺瑞端起啤酒杯喝了一大口,然後又慢慢拿起桌上的筷子,似乎在對他的話不以為然的樣子。
    依舊不對他的說法予以置評,趙秉鈞知道不突出點幹貨是不行了,否則他後麵的話就沒法說出口。
    雖然有些話,趙秉鈞拿不準能否和段祺瑞說,可想到袁世凱臨行前對他信誓旦旦地說,段祺瑞絕對不會做出對袁世凱不利的事情,要他盡管放心的話,可協助並不敢完全相信段祺瑞,至少有些話還是要有所保留的。
    趙秉鈞斟酌著說道,“芝泉兄,你有所不知,鐵良為了剪除大帥羽翼,或者說是朝廷的意思,他們已經對咱們豫軍也動手了。”
    趙秉鈞這話讓段祺瑞已經拿起筷子的手突然頓住,目露驚詫看向趙秉鈞。
    趙秉鈞歎息一聲說道,“不瞞芝泉兄,鐵良為了收買咱們豫軍的幾個鎮統,不惜每人送了三萬大洋,而且不是寶鈔,全都是貨真價實的大洋。”
    “這些錢,除了王聘卿沒有收,其它幾個鎮統都收了.”
    趙秉鈞的話未說完,段祺瑞已經驚得手中筷子落到桌上。
    “你你說什麽!曹仲珊也收了!”
    曹錕不僅和段祺瑞關係較好,甚至段祺瑞離開第三鎮時,袁世凱關於第三鎮的繼任鎮統也是征求過他的意見的,還是他極力推薦的曹錕。
    這一次,他去曹錕那裏呆了幾天,曹錕對於這件事都和他隻字未提,這怎麽能讓段祺瑞不由又驚又怒。
    趙秉鈞點點頭,見段祺瑞頭上已經冒起青筋,顯然對於曹錕也收了鐵良的錢大為憤怒,忙說道。
    “芝泉兄稍安勿躁,聽我把話說完。”
    趙秉鈞也喝了一口酒,然後又拿起啤酒瓶給兩人倒滿後,笑著說道。
    “曹仲珊外表憨厚,其實他是個極聰明的人,他雖然也收了鐵良的銀子,可隨即就派人將銀子送到了大帥的府中,對於這樣忠誠的人,大帥又怎會讓他吃虧呢!”
    “大帥不僅讓來人把銀子帶回去,還讓來人告訴曹仲珊,日後鐵良送他的銀子,要他盡管照收不誤。”
    見段祺瑞長舒一口氣,趙秉鈞將身子靠到椅背上,又收起笑容不由歎息一聲。
    “隻是人心難測,豫軍也隻有一個曹仲珊,其他收了銀子的,有的同大帥打了招呼,有的則幹脆就沒有任何聲息。”
    對於這一次趙秉鈞的說辭,段祺瑞倒並未再感驚訝,豫軍並不是鐵板一塊,這一點段祺瑞心中清楚。
    豫軍的將領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主要是淮軍舊部和出身北洋武備學堂的人。
    由於袁世凱和淮軍吳長慶關係莫逆,組建武衛右軍時,袁世凱吸納了吳長慶部很多人。
    單說幾個鎮統中,隻有他自己和王士珍,以及曹錕、第二鎮鎮統王英楷、第四鎮鎮統吳鳳嶺是武備學堂出身。
    王英楷和第一鎮何宗蓮、第五鎮吳長純都出身於淮軍吳長慶部,他們都是在小站練兵時進入袁世凱武衛右軍的。
    雖然王英楷也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可王英楷從軍前就是秀才功名,而吳長純不僅是吳長慶的族弟,和何宗蓮一樣也有軍功在身,甚至吳長純當時就已經是記名提督。
    所以,這些人在進入武衛右軍時,就都是管帶、翼長等職務的。
    也就是說,這些人有如今的地位,並不全靠袁世凱的提攜,他們對於袁世凱的感覺,自然比不得王士珍、段祺瑞、曹錕等被袁世凱一手提拔起來的親近。
    至於第四鎮的吳鳳嶺和袁世凱的關係,又有些特殊,吳鳳嶺不僅畢業於武備學堂,他還是袁世凱家傭人的兒子,早年袁世凱在朝鮮時,他還做過袁世凱的隨從護衛,關係更不必說。
    如果有誰現在能被鐵良收買過去的,段祺瑞大致都能猜得出,應該就是袁世凱沒有帶走的幾個鎮。
    段祺瑞深吸口氣點點頭,苦笑說道,“隻是大帥帶著這三鎮出去,也不是長久之計,整編也早晚有結束的那一天,到時恐怕.”
    趙秉鈞明白段祺瑞的意思,笑了笑說道。
    “大帥深謀遠慮,非我等所能及,到時他自會有辦法留在那裏。”
    袁世凱隻是說他相信段祺瑞不會做對他袁世凱不利的事,可並沒有說段祺瑞會忠於他袁世凱,這一點,趙秉鈞還是明白袁世凱的心思的,關鍵之處,他還不敢都一股腦地都說出來。
    趙秉鈞收住話,伸手入懷,從府綢長衫裏掏出一張銀票放到桌上推給段祺瑞。
    “芝泉兄,這一次我是奉大帥之命來見你的,大帥昨晚臨走前交代我,說芝泉兄和王聘卿一樣,為人清廉,少有積蓄,要我把這一萬兩銀票交給你。”
    “大帥的意思是,既然鐵良將你革除職銜,你就先回鄉靜候一段時間,一旦大帥在兩廣站住腳,他再想辦法讓你官複原職,那時你再過去助大帥一臂之力。”
    最⊥新⊥小⊥說⊥在⊥六⊥9⊥⊥書⊥⊥吧⊥⊥首⊥發!
    雖然段祺瑞還沒想明白袁世凱如何能脫離羈絆,在兩廣站住腳,可他卻感覺得到,有些事情趙秉鈞在瞞著他,或者也可以說,是袁世凱不想現在就讓他知道。
    想到這,段祺瑞看著桌上的銀票,淡淡笑了笑對趙秉鈞道。
    “多謝大帥掛念!”
    “大帥可能還不清楚,朝廷對我的裁決中,還有一句話,是永不敘用。”
    “有了這句話,隻要鐵良還在,我段某人這輩子想要起複,恐怕就是不可能的事了,煩勞智庵兄想辦法轉告大帥,不要為我的事再費心,我已經做好終老田園的準備了。”
    然後,段祺瑞又把桌上的銀票推給趙秉鈞。
    “銀票我也不會收的,大帥知道我的秉性,他不會怪我的。”
    段祺瑞又補充道,“我這人沒什麽嗜好,所以這些年倒也還有積蓄,回鄉買上百十畝的土地還是沒問題的,倒也足可養家糊口了。”
    略一思索,段祺瑞還是決定把在心中縈繞以久的話說出來,否則他覺得會愧對袁世凱對他的知遇之恩。
    “智庵兄,我知道,即便大帥遠離京師,你和大帥也不會斷了聯係,還要煩勞智庵兄替我向大帥傳個話。”
    “看情形,鐵良想要縮編直軍,並進而控製直軍的想法是行不通了,現在直軍的將領們明顯就是在要挾朝廷,縮編和接手直軍所費銀子數額巨大,朝廷現在根本就拿不出。”
    “這還是滕興甫主動把海軍的軍費接過去了,否則數額之巨大,更加不可想象,也更不是朝廷能接的下的,後續的發展是否能如鐵良和朝廷所願,就要看朝廷的手段了。”
    段祺瑞雖然語氣平淡,可臉上的表情卻明顯看得出,並不看好朝廷一方。
    說完直軍將領索要軍餉的事情,段祺瑞話鋒突然又轉回袁世凱。
    “以我猜想,這次大帥之所以能再掌兵權,完全就是因為朝廷還是一心想要對付滕興甫,整編各省新軍就是想要徹底掌握這些新軍,然後再以武力逼迫滕興甫或者說是逼迫那些桀驁不馴的直軍將領們就範,甚至還準備和滕興甫刀兵相見。”
    段祺瑞歎口氣又道,“隻是鐵良把小看了滕興甫,太後也被鐵良、奕匡之流所蒙蔽,不要說滕興甫率直軍打敗了數十萬洋人聯軍,就是現在直軍總還有數十萬之多,想要以武力收複直軍,談何容易!”
    “而且,最關鍵的還是滕興甫不缺錢,軍費充足,打仗還是要靠銀子的,朝廷真要對滕興甫動手,不要說會戰亂再起,以我之見,朝廷應該根本就沒有勝算。”
    “以我之見,大帥莫不如和滕興甫聯手.”
    段祺瑞的說法,趙秉鈞並不太認同,隻不過軍事不是他的強項,他不願和就在軍旅的段祺瑞在直軍實力如何上多糾纏。
    趙秉鈞對段祺瑞的話不置可否,隻是淡淡說道。
    “我相信大帥,隻要大帥說他有辦法在兩廣站住腳,那他就一定會有辦法。”
    “至於直軍.”
    趙秉鈞看著段祺瑞道,“據我所知,他們也不是鐵板一塊,隻要朝廷重用大帥,成功整編湖廣和兩廣,以及雲、貴、、閩、贛數省的新軍,鹿死誰手也還未必。”
    段祺瑞注意到趙秉鈞的那一句鹿死誰手,雖然可能是趙秉鈞無意說出的一句話,可也可能是趙秉鈞揣摩除了袁世凱的心思。
    段祺瑞暗自歎息,依然堅定地對趙秉鈞說道。
    “還是煩勞智庵兄回稟大帥,經過這一次庚子國戰,我已經不願在見國內再起刀兵,更何況如今關外三省土地還沒有收回,日俄兩國還在為爭奪我們的土地上在那裏廝殺”
    “我意已決,還是要回鄉。”
    見趙秉鈞詫異,段祺瑞又說道。
    “煩請智庵兄轉告大帥,大帥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段祺瑞絕不會做任何對大帥不利的事情,這一點還請大帥放心。”
    段祺瑞一番話,讓趙秉鈞沉默半晌,定定地看了段祺瑞好一會,見段祺瑞目光堅定,最終還是重重歎口氣說道。
    “既然芝泉兄如此說,我也無話可說,請放心,你的話,我一定轉答。”
    既然話不投機,該說的也都說了,趙秉鈞隨後又簡單和段祺瑞聊了幾句閑話後,就起身告辭了。
    趙秉鈞離開後,段祺瑞怔怔坐了好一會,才高聲招呼夥計把他剛剛要上的米飯端上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