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正天中。
文華殿中,氣氛依舊十分焦灼。
海瑞和王錫爵僵持不下。
張居正轉身掩麵“陛下在看著咱們呢,咆哮公堂,成何體統。將學士拖下去。”
眾人齊刷刷的看向海瑞。
海瑞和張居正對視一眼,就當是看在陛下的麵上。
張居正帶著一絲無可奈何。
兩個朝廷大員,居然在文華殿中,陛下麵前打起來了。
海瑞嫌棄的看著王錫爵,緩緩鬆手,被靈能鎖喉王錫爵總算得以喘息。
隨後,王錫爵便被欽天監的修士貼上黃符,強迫性的拖走。
含糊不清的咒罵聲還在眾人耳畔回響。
眾人隻當看不見。
實在是太不體麵了啊。
畢竟人家代表的是嘉靖,也就海瑞能隨意踐踏了。
“繼續廷議。”張居正麵色如常的說道。
隨後王崇古提供的賬簿發散給眾人。
往來明細,分門別類的陳列出來。
譚綸伸手一翻,就忍不住要跳腳。
“真是觸目驚心啊。”
這些東西送到薊鎮,也不至於有人被活活凍死。
王崇古目不斜視,仿若無事發生。
“帶徐璠。”張居正下令吩咐道。
被帶到此地的徐璠,眼神呆滯,幾乎就是問什麽答什麽。
倒豆子一般將事情交代完畢,包括其一手操辦的奴隸貿易。
也不知道太醫院的修士們究竟拿他做了什麽。
有人不忍直視,到底是同僚一場。
但互相佐證下,眾人再無疑慮。
光是他們每年從朝廷偷走的稅賦,就足夠砍上十回也不止了。
張居正躬身轉向月台,朝著天子之劍請示“人證物證俱在,請陛下裁斷。”
社稷壇中,朱翊鈞看完了這一場好戲,恨不得拍手叫好。
浩瀚的靈能之風吹拂到文華殿。
朱翊鈞飄渺的聲音隨風而至。
“此事曆曆有據,朕已知悉。”
“刑部尚書王崇古戴罪立功,暫不處置,以觀後效。”
“著兵部左侍郎汪道坤徹查山西之事,貪縱不法之徒,處以大辟之刑。”
“著都察院左都禦史海瑞,巡視南直隸,徹查徐階之事。”
“著錦衣衛將衍聖公孔尚賢緝拿問罪。”
“餘者革職查辦,發配遼東,不許簽書公事。”
朱翊鈞的聲音如同鴻蒙大鍾,深深的印入眾人腦海中。
張居正頓了一下,又俯身道“臣遵旨。”
眾人慢了一拍“臣等遵旨。”
無論如何,皇帝已經作出了決定。
但能夠執行多少,就看張居正的手段了。
會議結束。
文華殿外,陽光正盛。
張居正是最後一個離開文華殿的。
高拱就站在殿門口等候他。
“太嶽,你居然沒有牽涉其中?”高拱終於還是忍不住追問。
當時是嘉靖忽然駕崩、海瑞被關在詔獄、王明陽自我隱去,群龍無首的局麵啊。
大明三位天人皆無法主持大局。
隻需在遺詔上略微做些手腳,便能受用不盡。
張居正居然能夠忍住這誘惑。
“這世道,不能老那麽髒吧。”張居正有些輕鬆。
不是修煉邪道法門的修士。
終究是無法體會和大魔抗爭的痛苦。
無法忍受誘惑的話,他早就已經和嘉靖一同飛升天外。
張居正走了,隻留下一句話“肅卿,這世上沒有捷徑,凡事皆有代價。”
廷議在喧鬧中結束了。
但此事的餘波才剛剛開始發散。
先通過通政司將邸報抄送各大衙門。
又通過欽天監發往各州縣。
烽火台的光輝照亮了整個京畿。
社稷壇中的欽天監修士忙碌異常。
大明的坤輿圖擺放在祭壇正中。
紅色的點就是烽火台所在。
沿著京杭大運河附近,烽火台密集分布。
在帝國的邊陲,則屈指可數。
密密麻麻的藍線就是各處烽火台的運行路線。
如天羅地網一般,將大明化成星羅棋布的網格。
朱翊鈞坐鎮於社稷壇,以此身為薪火,為各處提供無窮無盡的靈能。
隻需輕微牽動絲線。
各處的信息便交相輝映,映射在朱翊鈞腦海中。
此時,潘季馴應邀而來,拱手行大禮參拜。
“免禮。”朱翊鈞立馬說道“賜座。”
一個蒲團送到潘季馴足下。
“臣領旨。”潘季馴不經意之間抬頭來,驚鴻一瞥,發現了占據了祭壇上大部分空間的坤輿圖。
一個完美複刻了大明河山的沙盤。
紅藍交織之處,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奧秘。
朱翊鈞一邊調控靈能的輸出,維持沙盤,同時順著欽天監的指引發送烽火,一邊騰出部分思維和潘季馴交流。
同時進行多線操作。
這對於朱翊鈞而言,已經是一種本能。
潘季馴看著星羅棋布的堪輿圖,目眩神迷。
朱翊鈞卻視若不見,此國家重器,非玩樂之物,豈可輕易授予“朕聽說你有一個宏願。”
“此事不過臣的妄語。”潘季馴有些猶豫。
“說說吧。”朱翊鈞的聲音如同惡魔,蠱惑著潘季馴將自己剖心剮腹。
潘季馴抬頭來,這位儒雅的文人此刻有些激動“古人常說聖人出黃河清,臣願為大明理清黃河。”
黃河自古以來,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都是人們賴以為生的根源。
人們逐水草而居,水就是生命之源。
朱翊鈞的目光移向堪輿圖,經過黃土高原,從河套地區開始泛濫的黃河也有理清的一天嘛。
“愛卿,好誌氣。”
潘季馴默然。
也正因如此,朝廷上下無法接受這一項浩大漫長的治理方案。
最後,他們選擇將這位驚才豔豔的修士冷靜一下。
北邊的綠寇還在逐年擴張。
黃河泛濫的危害卻不那麽迫在眉睫。
足矣吃掉整個國庫的大計劃,大明實在無力承擔。
朱翊鈞仰望星空,笑道“會有那麽一天的。我們不僅要理清黃河,還要理清天下。”
潘季馴頓時來了興趣,就連體內的靈能都活躍起來,如奔騰不息之長河。
朱翊鈞從蒲團上起身,走到他身側。
潘季馴連忙壓低腦袋。
朱翊鈞拍了拍他的肩膀“在此之前,先生得耐心一點,就從海運開始做起如何?”
“海運?”潘季馴疑惑不已。
“大明每歲四百萬石漕糧,今後都將通過海運抵達京師,這份重擔,朕就交給你了。”朱翊鈞笑眯眯的說道。
大明的海上航線,可謂風大浪急,暗礁遍布。
沒有一個合適的地中海,安靜的避風港。
也是海運終究沒有成為主流的原因之一。
“治河,先治海啊。”朱翊鈞說道。
潘季馴愣了一下,皇帝的要求太高了。
“怎麽,做不到?”朱翊鈞瞥了他一眼。
潘季馴老老實實的將一切思緒壓製下來“臣,當盡力而為。”
朱翊鈞心滿意足的飄過“即日起,你就是海運總督,沿途各衛所、巡檢司、地方各大港口,皆可隨意調動。”
潘季馴重振心情,起碼不是被閑置。
人最怕的,就是空有一身本領,卻隻能落得一個碌碌無為的下場。
送走了潘季馴,田義將一份彈劾的奏章交給朱翊鈞。
這泰州學派中,也不盡是好人。
隨他們一起到來的,不僅有人才還有人渣。
就這樣跟著焦竑李贄他們,白吃白喝,甚至是騙經費。
被都察院的禦史們抓到了把柄。
田義說道“皇爺,這些人如何處置?”
朱翊鈞擺擺手。
“朕不在乎。”
“甚至朕也不指望他們真心實意的做事,哪怕是裝點門麵,隻要不要和朕明著作對,朝廷的大門永遠為他們敞開。”
“不得務虛名而處實禍。”
“但朕不希望他們影響到計劃,你明白嗎?”
田義心領神會“臣明白,他們將會永遠保持安靜。”
此刻,李贄還在思考。
他做出了一個背棄祖宗的決定。
inf。inf
文華殿中,氣氛依舊十分焦灼。
海瑞和王錫爵僵持不下。
張居正轉身掩麵“陛下在看著咱們呢,咆哮公堂,成何體統。將學士拖下去。”
眾人齊刷刷的看向海瑞。
海瑞和張居正對視一眼,就當是看在陛下的麵上。
張居正帶著一絲無可奈何。
兩個朝廷大員,居然在文華殿中,陛下麵前打起來了。
海瑞嫌棄的看著王錫爵,緩緩鬆手,被靈能鎖喉王錫爵總算得以喘息。
隨後,王錫爵便被欽天監的修士貼上黃符,強迫性的拖走。
含糊不清的咒罵聲還在眾人耳畔回響。
眾人隻當看不見。
實在是太不體麵了啊。
畢竟人家代表的是嘉靖,也就海瑞能隨意踐踏了。
“繼續廷議。”張居正麵色如常的說道。
隨後王崇古提供的賬簿發散給眾人。
往來明細,分門別類的陳列出來。
譚綸伸手一翻,就忍不住要跳腳。
“真是觸目驚心啊。”
這些東西送到薊鎮,也不至於有人被活活凍死。
王崇古目不斜視,仿若無事發生。
“帶徐璠。”張居正下令吩咐道。
被帶到此地的徐璠,眼神呆滯,幾乎就是問什麽答什麽。
倒豆子一般將事情交代完畢,包括其一手操辦的奴隸貿易。
也不知道太醫院的修士們究竟拿他做了什麽。
有人不忍直視,到底是同僚一場。
但互相佐證下,眾人再無疑慮。
光是他們每年從朝廷偷走的稅賦,就足夠砍上十回也不止了。
張居正躬身轉向月台,朝著天子之劍請示“人證物證俱在,請陛下裁斷。”
社稷壇中,朱翊鈞看完了這一場好戲,恨不得拍手叫好。
浩瀚的靈能之風吹拂到文華殿。
朱翊鈞飄渺的聲音隨風而至。
“此事曆曆有據,朕已知悉。”
“刑部尚書王崇古戴罪立功,暫不處置,以觀後效。”
“著兵部左侍郎汪道坤徹查山西之事,貪縱不法之徒,處以大辟之刑。”
“著都察院左都禦史海瑞,巡視南直隸,徹查徐階之事。”
“著錦衣衛將衍聖公孔尚賢緝拿問罪。”
“餘者革職查辦,發配遼東,不許簽書公事。”
朱翊鈞的聲音如同鴻蒙大鍾,深深的印入眾人腦海中。
張居正頓了一下,又俯身道“臣遵旨。”
眾人慢了一拍“臣等遵旨。”
無論如何,皇帝已經作出了決定。
但能夠執行多少,就看張居正的手段了。
會議結束。
文華殿外,陽光正盛。
張居正是最後一個離開文華殿的。
高拱就站在殿門口等候他。
“太嶽,你居然沒有牽涉其中?”高拱終於還是忍不住追問。
當時是嘉靖忽然駕崩、海瑞被關在詔獄、王明陽自我隱去,群龍無首的局麵啊。
大明三位天人皆無法主持大局。
隻需在遺詔上略微做些手腳,便能受用不盡。
張居正居然能夠忍住這誘惑。
“這世道,不能老那麽髒吧。”張居正有些輕鬆。
不是修煉邪道法門的修士。
終究是無法體會和大魔抗爭的痛苦。
無法忍受誘惑的話,他早就已經和嘉靖一同飛升天外。
張居正走了,隻留下一句話“肅卿,這世上沒有捷徑,凡事皆有代價。”
廷議在喧鬧中結束了。
但此事的餘波才剛剛開始發散。
先通過通政司將邸報抄送各大衙門。
又通過欽天監發往各州縣。
烽火台的光輝照亮了整個京畿。
社稷壇中的欽天監修士忙碌異常。
大明的坤輿圖擺放在祭壇正中。
紅色的點就是烽火台所在。
沿著京杭大運河附近,烽火台密集分布。
在帝國的邊陲,則屈指可數。
密密麻麻的藍線就是各處烽火台的運行路線。
如天羅地網一般,將大明化成星羅棋布的網格。
朱翊鈞坐鎮於社稷壇,以此身為薪火,為各處提供無窮無盡的靈能。
隻需輕微牽動絲線。
各處的信息便交相輝映,映射在朱翊鈞腦海中。
此時,潘季馴應邀而來,拱手行大禮參拜。
“免禮。”朱翊鈞立馬說道“賜座。”
一個蒲團送到潘季馴足下。
“臣領旨。”潘季馴不經意之間抬頭來,驚鴻一瞥,發現了占據了祭壇上大部分空間的坤輿圖。
一個完美複刻了大明河山的沙盤。
紅藍交織之處,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奧秘。
朱翊鈞一邊調控靈能的輸出,維持沙盤,同時順著欽天監的指引發送烽火,一邊騰出部分思維和潘季馴交流。
同時進行多線操作。
這對於朱翊鈞而言,已經是一種本能。
潘季馴看著星羅棋布的堪輿圖,目眩神迷。
朱翊鈞卻視若不見,此國家重器,非玩樂之物,豈可輕易授予“朕聽說你有一個宏願。”
“此事不過臣的妄語。”潘季馴有些猶豫。
“說說吧。”朱翊鈞的聲音如同惡魔,蠱惑著潘季馴將自己剖心剮腹。
潘季馴抬頭來,這位儒雅的文人此刻有些激動“古人常說聖人出黃河清,臣願為大明理清黃河。”
黃河自古以來,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都是人們賴以為生的根源。
人們逐水草而居,水就是生命之源。
朱翊鈞的目光移向堪輿圖,經過黃土高原,從河套地區開始泛濫的黃河也有理清的一天嘛。
“愛卿,好誌氣。”
潘季馴默然。
也正因如此,朝廷上下無法接受這一項浩大漫長的治理方案。
最後,他們選擇將這位驚才豔豔的修士冷靜一下。
北邊的綠寇還在逐年擴張。
黃河泛濫的危害卻不那麽迫在眉睫。
足矣吃掉整個國庫的大計劃,大明實在無力承擔。
朱翊鈞仰望星空,笑道“會有那麽一天的。我們不僅要理清黃河,還要理清天下。”
潘季馴頓時來了興趣,就連體內的靈能都活躍起來,如奔騰不息之長河。
朱翊鈞從蒲團上起身,走到他身側。
潘季馴連忙壓低腦袋。
朱翊鈞拍了拍他的肩膀“在此之前,先生得耐心一點,就從海運開始做起如何?”
“海運?”潘季馴疑惑不已。
“大明每歲四百萬石漕糧,今後都將通過海運抵達京師,這份重擔,朕就交給你了。”朱翊鈞笑眯眯的說道。
大明的海上航線,可謂風大浪急,暗礁遍布。
沒有一個合適的地中海,安靜的避風港。
也是海運終究沒有成為主流的原因之一。
“治河,先治海啊。”朱翊鈞說道。
潘季馴愣了一下,皇帝的要求太高了。
“怎麽,做不到?”朱翊鈞瞥了他一眼。
潘季馴老老實實的將一切思緒壓製下來“臣,當盡力而為。”
朱翊鈞心滿意足的飄過“即日起,你就是海運總督,沿途各衛所、巡檢司、地方各大港口,皆可隨意調動。”
潘季馴重振心情,起碼不是被閑置。
人最怕的,就是空有一身本領,卻隻能落得一個碌碌無為的下場。
送走了潘季馴,田義將一份彈劾的奏章交給朱翊鈞。
這泰州學派中,也不盡是好人。
隨他們一起到來的,不僅有人才還有人渣。
就這樣跟著焦竑李贄他們,白吃白喝,甚至是騙經費。
被都察院的禦史們抓到了把柄。
田義說道“皇爺,這些人如何處置?”
朱翊鈞擺擺手。
“朕不在乎。”
“甚至朕也不指望他們真心實意的做事,哪怕是裝點門麵,隻要不要和朕明著作對,朝廷的大門永遠為他們敞開。”
“不得務虛名而處實禍。”
“但朕不希望他們影響到計劃,你明白嗎?”
田義心領神會“臣明白,他們將會永遠保持安靜。”
此刻,李贄還在思考。
他做出了一個背棄祖宗的決定。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