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太皇太後:馮氏為什麽不肯去死?!
字數:9689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薛家的祖宅,在汴京新城城東的汴陽坊,此坊是新城城東第二坊,位於汴河北岸。
現代人追捧江景房,大宋的士大夫們也一樣。
所以,汴陽坊是汴京城典型的豪宅區。
住在這裏的人,非富即貴,這裏也就成為汴京城這個繁華的帝都少數安靜的地方。
每天從早到晚,汴陽坊裏巡邏、檢查的鋪兵,絡繹不絕。
而且,在這裏,每隔兩百步就有一座兵鋪,每五百步還有一座火鋪。
別的地方,一個坊未必有一個的,專門用於偵測火災的望火樓,汴陽坊就有足足三座。
更有上百名救火經驗豐富的鋪兵,在這些望火樓中隨時待命。
加上此地主人家自己豢養的各種下仆、食客、門人。
汴京城的潑皮無賴們,別說來汴陽坊裏晃悠了。
就是稍稍靠近一點,立刻就有無數雙眼睛瞪了過來。
尋常百姓,就更不敢接近了。
能夠在這汴陽坊暢通無阻,又不住在這裏的,如今的汴京城大抵隻有那些穿街走巷,到處賣報的報童們了。
作為真正的豪門,汴京富貴人家。
薛家的祖宅,就占著整個汴陽坊地段最好、視野最開闊的第三區第一甲。
宅邸的後門,直麵汴河,推開門就能看到,汴河上絡繹的漕船,在寬闊的河麵上,緩緩前行的景象。
還能聽到,打漁的漁家少女,清脆可人的歌聲。
不過呢……
根本沒有人知道,那些漁船上的所謂‘漁家少女’到底是真的‘漁家少女’,還是別人放在汴河上的魚餌?
反正,每年都有那麽幾個‘漁家少女’,因為歌聲或者別的緣故,而與高門大戶家的衙內、公子結緣的故事發生。
薛占射摟著一個衣著清涼的歌女,臥在自家後宅的庭院裏,聽著那汴河上傳來的歌聲。
他嘿嘿的看著身旁的歌女,怪笑起來。
因為,這個歌女,就是他去年某日,聽到汴河上的歌聲,於是立刻派人劃著船過去雇回來的。
光是給牙人的好處,就花了他足足一百貫!
“官人討厭!”歌女癡纏著薛占射的身子,毫不在意他已經鬆弛的皮膚和已經花白的頭發,清涼單薄的褙子下,充滿青春的肌膚,在夏日的陽光下裸露出來。
薛占射見著,忽然臉色一冷,坐了起來。
“花娘啊……”
少女聽到薛占射的聲音,忽然轉冷,被嚇了一跳,趕緊收斂起來。
她看向薛占射,弱弱的答道:“妾身在……”
“花娘下個月就滿十八了吧?”
少女立刻下了地,跪到薛占射麵前,用著最可憐、最嬌媚的聲音,哀求起來:“求官人憐惜,求官人憐惜……”
“十八歲……老了呀……”薛占射悠悠的說道。
他輕聲吟著詩文:“不得當年有,尤勝到老無。今夜還先醉,應須紅袖扶……”
“吾之姬妾,從不過十八……”
“下個月,花娘便出府去,自尋其路吧!”
他是薛家衙內。
他永遠活在他十六七歲,快活逍遙,在姐夫和姐姐們羽翼和保護下的時光中。
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想怎麽爽就怎麽爽!
奈何,歲月不饒人,哪怕他自己不承認,但……他還是老了。
於是,他開始理解白居易,也開始效仿白居易。
我不能永遠十六七歲,但總有人十六七歲。
叫花娘的少女,悲悲戚戚的哀求著。
然而,郎心已如鐵。
薛占射披上衣裳,在幾個家裏的仆人的簇擁下,緩緩起身。
他要去尋覓幾個新人了。
奈何,姐夫們都已經離世。
他再不能像過去一樣,借著姐夫們的威風,白嫖甚至叫人巴巴的把選好的美少女送到他麵前來。
他得掏錢了!
而他父親去世後,留給他的遺產,早被他揮霍的差不多了。
也是多虧兩個姐姐,時不時的接濟一點。
不然他這個汴京四公子的排麵,早就撐不下去了。
身後,花娘還在抽泣。
薛占射聽著,也是有些心軟,搖頭歎道:“癡兒!癡兒!”
“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嫋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後,世間應不要春風!”
“世間應不要春風啊!”
可能是想起偶像暮年的生活,薛占射喚來一個仆人,與之吩咐:“待花娘出府,給她兩百貫嫁妝,叫她去尋個好人家嫁了!也算是全了我與花娘這一段緣!”
“諾!”
身後的少女,聽到薛占射的聲音,哭聲越發悲戚。
但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她的嘴角,都快變成了翹嘴了。
隻能說啊……出來混的,沒一個簡單的。
……
薛占射慢悠悠的踱著步子,回到前宅,正準備著帶上幾個下仆,出城去找些樂子。
他囊中已然羞澀,已經不大逛得起如今不斷漲價的汴京高端瓦子了。
許多瓦子裏的頭牌花魁的價格,都在打著轉的向上漲。
“都怪那刑和叔!”薛占射忍不住埋怨起來。
托刑恕的福,現在汴京的各大高端瓦子裏的頭牌的價格,都在不斷上漲。
譬如李師師,一夜五百貫起步,這還沒算打賞李師師身邊的婢女、瓦子裏的樂師以及瓦子的酒水錢。
要是算上這些,一晚上七八百貫甚至上千貫都打不住。
他早已沒了進項,哪裏撐得住這樣的開銷?
所以,他隻好將目光投向府界下麵的縣鎮。
但薛占射還沒得及行動,他家的老司閽就已經慌慌張張的來到他麵前:“官人,不好了……不好了……”
“外麵來了好多兵馬……”
“有禦史拿著都堂簽發的官牒子,要求官人立刻去大理寺接受詢問……”
薛占射聽著,目瞪口呆:什麽情況?!
兵馬?
禦史?
要我到大理寺接受詢問?
而且,對方拿的還是都堂簽發的官牒子?
我幹什麽了我?!
難道連我這樣,根本不參與政事,也不議論朝政,也能遇到禍事?
薛占射一臉懵逼!
但,作為衙內,薛占射知道拿著都堂官碟子的禦史登門所代表的事情的嚴肅性。
所以,他連忙一邊吩咐一個信得過的下人,立刻從後門劃船去新鄭找姐姐仁壽郡夫人求助,一邊急急忙忙帶著家人出去出迎。
他是前執政之子。
姐夫還是歐陽修、王拱辰這樣的社稷重臣!
隻要不參與謀反、謀逆的事情,那麽,就算把天捅了個窟窿,天家也是要給體麵的。
然而……
當薛占射打開門,見到出現在他麵前的禦史的樣子的時候,他人都嚇傻了!
舒亶舒信道!
當年發動烏台詩案的元凶之一,其與李定李資義發明了陽燧查案、逐字摘抄、審查的技術。
薛占射為什麽認識舒亶?
因為當年蘇軾被下獄的時候,他曾受人之托出力奔走,與舒亶等人打過交道。
隻是……
舒亶什麽時候被起複了?
他不是得罪了王珪、李清臣等人被論罪放貶,編管老家了嗎?
哦……
王珪?!
薛占射一個機靈,似乎想起了什麽來。
傳說,慶壽宮太皇太後對王珪這個前宰相是‘深恨之’。
於是,其所愛之,貶之,其所恨之,用之!
大批過去反王珪的大臣,紛紛加官進爵。
所以,舒亶被起複很正常。
隻是……
舒亶是當過禦史中丞的人。
讓他來查自己?
薛占射感覺自己的腿有些軟了。
他戰戰兢兢的上前拱手行禮:“布衣薛占射,拜見舒禦史!”
“嗯!”舒亶鼻子裏哼了一聲,將一張都堂簽發的官牒遞給他:“布衣薛占射!”
“奉都堂官牒,請足下到大理寺接受問詢!”
然後舒亶將手一揮:“來人,將薛府上下內外,一切人等以及所有宅院、書房、文字、印信、書信,統統給本官保護起來!”
薛占射一屁股就癱坐在地上。
回來了……都回來了!
烏台詩案的手段回來了!
陽燧查案,摘抄審核!
當年蘇軾就是被這一套手段,搞到幾乎絕望,幾次想要自殺!
因為,沒有人經得起這樣的查。
薛占射已經能想象到,他家的藏書、文字、字帖以及和朋友往來的書信,都會被眼前的這個烏鴉,拿著陽燧一個字一個字的檢查。
遇到敏感字,就會摘抄出來。
倘若有一言半語,涉及天子、先帝或者列聖,更是會被仔細審查前文後語。
稍有不敬,就會被扣上一頂大帽子——誹謗君父、妄議國政、詆毀列聖、褻瀆先帝……
無論哪一個坐實,都是死罪!
舒亶看著薛占射的模樣,笑了一聲,他知道薛占射的膽子是經不住嚇的。
萬一嚇死了,那就慘了!
於是,他上前扶起薛占射:“足下不必驚慌!”
“當今天子寬仁……”
“絕不會冤枉任何忠臣……”
薛占射更怕了。
不冤枉任何忠臣?
也就是說不會放過任何賊臣嘍?
我何德何能,居然能有這樣的待遇?
他一臉死灰的垂下頭去。
雖然他自信,自己的書信,是經得起查的。
可奈何,要是有人就是想害他,將他的書信稍作裁減,再報與宮中……
好在,這個時候,薛占射的老司閽及時的對他說道:“官人但請寬心!”
“當今天子仁聖,曾公開立誓,不以言治罪……”
薛占射這才想了這個要命的事情,長長籲出一口氣來。
……
晚上,趙煦和向太後,用過晚膳,母子兩人循例到慶壽宮給太皇太後問安。
太皇太後問道:“官家,老身聽說,今日大理寺傳召了故執政薛簡素公之子薛占射?”
“回稟太母,有這個事情……”趙煦答道:“卻是有人指認薛占射指使府界胥吏,毆殺陳留縣良善李三用……”
“就是前些時日,官家星夜派人去陳留縣接手的那個案子?”太皇太後問道。
“嗯!”
“簡素公是仁祖輔弼忠貞大臣……”太皇太後悠悠的說道:“官家當要謹慎!”
“孫臣知道!”趙煦道:“絕不會冤枉了他!更不會不給體麵的!”
“今日大理寺也隻是簡單的訊問了一下,便讓他回去了……”
“哦……”太皇太後聽到這裏,便不再關心這個事情了。
她扭頭看向向太後,問道:“太後,老身聽人說,近來太後派人去過瑤華宮?”
“回稟娘娘,確有此事!”向太後盈盈一福,拜道:“希真凝寂大師,是揚王婦,也是新婦的弟媳……如今,希真凝寂大師,雖一心向道,出家修道,但天家該有的體麵還是要有的……”
“故此,新婦差人去給大師送了些日用之物……”
“……”太皇太後看著向太後,臉色有些難看。
對馮氏,太皇太後非常厭惡!
因為,她知道,馮氏是可能傷害她的愛子揚王的。
元豐二年,愛子趙顥所居住的宮闕失火,趙顥來到她麵前哭訴,是王妃嫉妒,故意放火要燒死他。
太皇太後當時就怒了。
就想要廢黜馮氏,並將之賜死。
哪成想,馮氏抱住了彼時還在世的慈聖光獻的大腿。
慈聖光獻直接幹預,查清了案件。
放火的不是別人,就是趙顥的兩個寵妃——她們和趙顥在宮裏麵嬉鬧,不小心點燃了宮闕。
因為害怕朝廷責罰,就將罪責推給了馮氏。
盡管真相查清了,但太皇太後對馮氏的厭惡,卻又更深了。
道理很簡單——馮氏是趙顥的妻子,夫為妻綱。
丈夫要她受罪,她居然不受,反而跑去找慈聖光獻告狀、喊冤!
叫她的愛子趙顥,不得不背上了‘輕佻’、縱火’的汙名。
須知,在大宋,國家親王在宮中縱火,是大罪!
太宗長子魏王趙元佐,本該是太子,但因為在宮中縱火,被認為發瘋,廢為庶人。
幼子趙元儼,同樣因為在宮中縱火,而被降封端王,出宮居住。
有了這兩個先例在,太皇太後怎麽肯讓自己的愛子背上‘曾在宮中縱火’的罪名?
奈何,彼時宮中當家做主的是慈聖光獻,她隻是媳婦、晚輩。
先帝更是不斷下詔寬慰馮氏,賜給許多財物。
這就更讓太皇太後憤怒了。
因為她知道,隻要馮氏在一天,那麽,趙顥曾在禁中與妃嬪玩火,最終點燃宮闕,事後不但不認錯,反而誣陷發妻的事情,就會一直跟著趙顥。
這怎麽能行?
你為什麽不在丈夫問罪的當時就立刻畏罪自殺,背負一切罪責呢?
你隻是失去性命而已,但可以保全丈夫的名聲啊!
為什麽不肯?!
這就是元豐八年,先帝剛剛駕崩,太皇太後就迫不及待的下詔勒令趙顥與馮氏和離的緣故!
本以為,馮氏去了瑤華宮,隻要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就會淡忘這個事情。
哪成想,向太後又派人去了瑤華宮看望、賞賜馮氏。
她想做什麽?
太皇太後不得不警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