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軍事學院

字數:4790   加入書籤

A+A-


    這些軍醫也是軍隊最重要的一員。
    他們不僅要照顧人,還要照顧馬。
    而馬和跑車一樣,需要維修,需要保養。
    而他們的師父李時珍,自然功不可沒。
    “李時珍,你的功勞,無論是救災指導冊,還是德仁堂,軍醫,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朕要重重賞你!”
    “第一,你不是一直想編纂一本醫書嗎?朕從內帑給你撥款十萬兩!以供編撰,印刷,刊印之費用!”
    本草綱目,不僅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醫學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科學成就和豐富的內容使其成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並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如此重要瑰寶,朱載坖當然舍得花錢。
    “臣怎敢…”
    “第二,你的醫術,相信滿堂諸公無人質疑,民間你的口碑也是超一流!”
    “你是當之無愧的,大明醫術第一人!”
    “朕賜你藥聖之名!內閣擬旨,明發天下!”
    李時珍比較呆,跟朱載堉一樣隻會埋頭肯幹,不會阿諛奉承。
    “臣…臣…謝過吾皇!”
    之後,朱載坖又接見了有功人員。
    還特別跟紫金衛和安撫營親密互動。
    雖然朱載坮的事情他也不滿,但紫禁衛終究是皇家臉麵,公共場合隻能鮮花靚麗。
    安撫營也是如此。
    他們代表著大明軍隊未來的新思想代表,也是典範,必須狠狠表揚。
    之後,就是本次大戰幕後最大出力者,譚綸。
    “朕賜你太子少保銜,文淵閣大學士,領雙俸,賜良田百畝!”
    “臣,領旨謝恩!”
    譚綸就沒那麽矯情了,出來就謝恩。
    主要是他自已也覺得配得上這些賞賜。
    畢竟為戰事後勤,還和戚繼光商量好的戰術調動資源,人力,忙了前後快一年。
    朵顏三衛的收服針對的是人。
    哈密的收複針對的是土地。
    而且…
    並不是朱載坖手中爵位和虛職不值錢。
    而是此次戰役,才真正算是大明第一次收複故土。
    意義重大。
    是要寫入史書的大事件!
    所以,賞賜不是賞賜,而是一種態度。
    ~
    第一個五年計劃最大的目標-收複河套,收複哈密,算是提前完成了。
    而朱載坖也馬不停蹄的開始了對軍隊的下一步動作。
    首先,戚繼光的三萬大軍算是大明最精銳的了,而且曆經戰火淬煉,是個擁有鐵律的軍隊。
    如此軍隊,隻是養在京城實在是暴殄天物。
    借著讓戚繼光發表心得,讓所有中上層武將領悟的借口,軍事學院的雛形就開始了。
    軍隊素質的提高是必須的,武將也要讀書學習。
    特別是思想方麵,軍隊不能有任何動搖和分歧。
    權力的根基是暴力,最大的權力即最大的暴力。
    而最大的暴力就是軍隊。
    朱載坖先是選了一個簡易的場所,隨便裝飾了一下,這就是講堂了。
    第一季的講師有戚繼光和譚綸,馬芳,朱希忠。
    成國公雖然上戰場的次數屈指可數,但畢竟在京營混了那麽多年,管理軍隊也算是有經驗了。
    第一季的學生們主要是西征軍的中高層軍官,和京營的軍官們。
    打仗不隻是衝上去砍人那麽簡單。
    對主帥來說,打仗會涉及兵法戰略,後勤,心理,醫學,地理,天文氣候,經濟,政治外交的數個領域,缺一不可。
    即便是對衝鋒陷陣的小兵而言,你也需要聽得懂旗語,根據戰場隨機應變,不斷的思考。
    所以,軍人也是要係統化培養的。
    二戰前期德國為什麽摧枯拉朽般的橫掃歐洲?
    除了閃電戰之外,德國兵員素質也是重要原因。
    當時的德**隊,軍官普遍擁有大學學曆。
    普通士兵普遍擁有初中學曆。
    在那個年代,他們的高學曆軍事人才占比是全球領先的。
    朱載坖現在還沒錢讓小兵也學習讀書。
    但先讓軍官們讀起來,學習起來,他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鑒於西北和一大半草原已經平定,這些深造的軍官們也不用派往邊境。
    直接分配到全國各地,擔任重要職位,間接拉動軍隊素質。
    為後麵全國性的軍改做好準備。
    其實類似軍事學院,早在宋朝就有了。
    但也沒過多久就關了。
    與此同時,李時珍的德仁堂也開始收徒,展開培養。
    軍醫們的成功就擺在那裏,也沒人對李時珍開課講學持有異議。
    這就很好。
    一旦人們接受了醫學院和軍事學院的雛形,之後的一係列人才培養基地,也可以慢慢的拉開。
    有些事就是這樣,隻要一開始無人反對,那麽後期也自然無法阻擋。
    從武學堂的開幕式回來後,朱載坖回到了乾清宮。
    剛坐下來,就看到了鄭洛的秘奏 。
    山東的情況果然寸步難進。
    “嗬!”
    “讓你們上書,表態度,一個個義憤填膺,恨不得捐了家財也要彌補虧空。”
    “可派人去呢?一個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裝糊塗打太極!”
    “你們是不知道鄭洛也是個狠人嗎?把他逼急了,朕可不保證會出現什麽事哦!哈哈哈哈!”
    原來,鄭洛到了山東之後,追款之事遇到了阻礙。
    表麵上,山東官員們聲聲附和 ,可實際上,沒一個辦事的。
    即便有考成法在,他們也依然在和稀泥。
    鄭洛來密奏就是問朱載坖,自已要動硬手了,給皇帝打個招呼。
    意思就是,萬一要是鬧出什麽事,皇帝你可得給我兜著點嗷。
    朱載坖就喜歡這種簡單粗暴的臣子。
    回信給鄭洛,朱載坖告訴他,放開手腳去幹,天塌了,朕給你頂著。
    劉邦為什麽能收服那麽多,本事比自已強的手下?
    因為老劉賞罰分明之外,還,願意主動負責,不會讓下屬壓力過大。
    垓下之戰,他甚至能把全軍指揮權交給韓信,自已也聽從韓信的指揮,擔任中路軍主帥。
    而不是在背後無所事事的站著。
    敢於承擔責任的老板,是所有打工人的夢中情老板啊!
    第二天,大明月報刊登皇帝親筆文章。
    朱載坖表示,有些山東官員不配合追款,如果朝廷采用強製手段,隻能怪他們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