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常公致力研新銃,烈火雄心壯誌燃

字數:4455   加入書籤

A+A-




    在這大明的朝堂之上,向來是風雲變幻,各方勢力交織。
    每一個提議、每一場爭論,都好似牽一發而動全身,關乎著眾人的前程與這江山的安穩。
    以往隻要晉王朱棡提出什麽新提議,那朝堂上立馬就分成了幾撥人。
    其中有一幫大臣,那是毫不猶豫地站在戶部尚書粟恕這邊,對朱棡的提議統統持反對態度。
    他們心裏頭打著的算盤呀,無非就是盼著能保住現有的局麵,好讓自己在這官場裏的日子過得安穩順遂些。
    畢竟這洪武年間官場的水太深,稍有差池,那可就是萬劫不複了呀。
    這不今兒個下了朝,幾位大臣又私下裏聚在一塊,悄悄議論起了這事兒。
    一位資曆頗深的保守派大臣,捋了捋胡須。
    他壓低聲音,神色頗為謹慎地說道:“咱可得緊跟粟大人的步伐呀,這財政之事,那可是關乎國本,穩妥為上呐。
    那晉王雖說年少有為,想法也新穎。
    可這新玩意兒就意味著變數大呀,風險那是肉眼可見的高啊!
    萬一咱們跟著晉王走了,出了什麽岔子。
    到時候上頭怪罪下來,咱這烏紗帽可就保不住了呀。
    那多年的苦心經營,可就全都付諸東流咯。”
    旁邊一位來自吏部的年輕官員,趕忙湊過來,小雞啄米似的點頭應和道:“大人您說得太對了呀!
    咱在這朝堂之上,求的不就是個安穩嘛。
    這官場風雲變幻的,就跟那六月的天似的,說變就變呐。
    可不能輕易去摻和那些個變數大的事兒,還是老老實實守著規矩的好呀。
    咱就本本分分做好自己手頭的事兒,別去瞎折騰咯。”
    還有些大臣呢,則在一旁默不作聲,隻是暗中觀察著局勢。
    他們心裏頭可糾結得很呐,一方麵不想得罪那勢力強大的粟恕。
    畢竟粟恕在戶部多年人脈極廣,要是被他盯上了。
    往後在這朝堂上,可少不了被使絆子的苦頭吃。
    可這些人又不想錯過,可能帶來新機遇的朱棡提議。
    萬一哪天這晉王的辦法真成了,那自己要是沒支持,可就錯失了這大好的往上爬的良機了呀。
    所以他們選擇暫不表態,就跟那下棋的人似的靜觀其變,盤算著何時落子才最為妥當。
    隻等著看朝堂上這局勢,到底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再做打算。
    這朝堂之上呀,每個人都在這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裏頭掙紮著、權衡著。
    恰似那棋盤上的棋子,看似各有其位,實則每一步都關乎著全局的勝負呐。
    就如同如今這看似穩固的大明江山,表麵上風平浪靜,可內裏卻是暗流湧動。
    誰也不知道,哪天會掀起怎樣的波瀾呐。
    當然這看似與軍事無關的財政爭論,實則與大明的軍備發展,那可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呢。
    話說這幾年,大明的邊境那是一點兒都不太平,時常有外敵侵擾。
    那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的。
    仿佛時刻籠罩在邊境百姓的心頭之上,讓人心驚膽戰。
    百姓們每日都過得提心吊膽的,就怕哪天那些個外敵又打過來了呀。
    為了加強邊防,朝廷那可是下了大功夫。
    一方麵,在校場上,每日都是喊殺聲震天。
    士兵們一個個揮汗如雨,在將領們的督促下,苦練殺敵本領。
    那氣勢仿佛要把天地都震上一震,瞧著就覺著士氣高昂,讓人心中稍安。
    另一方麵,一些有見識的將領也沒閑著,他們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這些人一直在不斷謀求軍事器械的改良,盼著能在戰場上多幾分勝算。
    這其中火器的改良尤為關鍵,畢竟這火器要是用好了,那在戰場上可就是能扭轉戰局的大殺器呀。
    在城郊的火器院裏,一場關乎大明軍事力量革新的變革,正在悄然進行著呢。
    這日,鄂國公常遇春,這位久經沙場、戰功赫赫的名將。
    一身鋥亮的甲胄在身,威風凜凜地來到了火器院視察。
    他那剛毅的麵容上,有著曆經戰火洗禮後的沉穩與堅毅。
    一雙眼睛銳利如鷹,仿佛能看穿這世間的一切虛妄,不減當年戰場上的風采。
    常遇春走進火器院,看著院裏擺放著的那些火器,心裏頭就琢磨開了。
    在多次征戰中,他可是深切感受到現有火銃在戰場上的局限性了呀。
    還記得那一回,敵軍如潮水般湧來。
    喊殺聲震耳欲聾,那場麵別提多嚇人了。
    常遇春率領將士們奮勇抵抗,本想著用火銃給敵軍來個迎頭痛擊,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呢。
    可誰能想到呀,那火銃裝填速度太慢了呀。
    往往這邊剛射擊完一輪,還來不及再次裝填射擊,敵軍就已如惡狼般衝到眼前了。
    將士們頓時陷入苦戰,那可真是吃了不少苦頭。
    死的死,傷的傷!
    常遇春每每想起這事,心裏就憋著一股勁兒,想著非得把這火銃給改良了不可。
    一次偶然的機會,常遇春在新成立的火器院,視察從戰場繳獲的敵軍武器呢。
    他目光如炬,在那一堆繳獲的兵器中,忽然發現了一種結構獨特的機械裝置。
    那精巧的構造,瞬間就吸引住了這位鄂國公的目光,也引發了他對改進火銃的深深思考。
    常遇春不禁眼前一亮,伸手拿起那裝置,就跟捧著稀世珍寶似的。
    他仔細端詳著,嘴裏還喃喃自語道:“這物件倒是精巧!
    若能借鑒一二,說不定咱大明的火銃就能改出個新模樣來,到時候在戰場上可就能多幾分勝算呐。”
    旁邊陪同的火器院官員見狀,趕忙上前滿臉堆笑。
    他神色恭敬的問道:“國公爺,您可是發現了什麽妙處?
    若是有用得著咱的地方,您盡管吩咐便是。
    小的們定當竭盡所能,為國公爺效力呀。”
    常遇春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嗯,這物件有些門道,或許能助咱們改進火銃。
    你且召集院裏的能工巧匠們,咱們好好琢磨琢磨。
    看看能不能琢磨出個法子來,讓咱大明的火器更上一層樓啊。
    這事兒要是成了,那可就是大功一件呐。
    對咱大明的邊防,那是有著天大的好處呀。”
    那官員連忙應聲道:“是,國公爺,小的這就去安排,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小的這就把院裏那些個手藝精湛的老師傅們都叫過來,大家夥兒一起合計合計。”
    說罷那名火器院的官員,便一溜煙地跑去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