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火銃改良途遇坎,難題疊起意闌珊
字數:4518 加入書籤
晨曦初露,那透著幾分凜冽的風,似也知曉今日有大事要發生。
冷風呼呼吹個不停,卻吹不散營地中那火熱的氣氛。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軍中能工巧匠們便紛紛放下了手頭的活。
從各個營帳快步趕來,不多時便都聚齊了。
眾人圍著那獨特的機械裝置,眼睛裏皆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那光芒仿佛匯聚一處,已經照亮了大明軍備力量即將迎來新變革的璀璨前景。
眾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開始熱烈討論起來。
話說這事兒,還得從常遇春回營之後說起。
那日常遇春一踏入營地,那可是片刻都等不及,趕忙差人去召集了軍中幾位手藝精湛、名聲在外的工匠。
眾人齊聚在那寬敞卻透著幾分肅穆的營帳之中,常遇春站在營帳中央。
他大手一揮,目光炯炯地指向那繪製好的圖紙。
隻見常遇春神情激動得臉頰都微微泛紅,聲音洪亮如洪鍾敲響,向著這些工匠們滔滔不絕地闡述起來。
“諸位啊,今日喚你們來,可是有一樁天大的事兒啊!”
常遇春清了清嗓子,目光從眾人臉上一一掃過。
見眾工匠皆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他這才接著說道:“前些日子在戰場上,本將繳獲了敵軍的一些武器,你們猜怎麽著?
我竟從中發現了,這般巧妙之物。
這幾日本將是茶不思飯不想,腦子裏就琢磨:若能將這巧妙之處運用到我軍現用的火銃之上,說不定就能讓那火銃實現連發之能啊!”
常遇春越說越激動,雙手不自覺地在空中揮舞著。
“你們想想,這要是真成了!
我大明軍隊在那戰場上,可就如同添了一把絕世利刃,多了一大殺器呀!
往後那些個外敵再來侵擾,咱們拿著這連發火銃,還不得打得他們屁滾尿流,哭爹喊娘的。
看他們以後誰還敢小瞧咱們大明呀!”
工匠們聽著常遇春這番話,那眼睛是越睜越大。
他們臉上的興奮之色愈發濃烈,一個個摩拳擦掌的,都不由自主地點頭稱是。
仿佛那連發火銃已然研製成功,正握在手中殺敵一般。
就在這時一位姓劉的年長工匠,他在軍中打造兵器已有數十載,經驗頗為豐富。
他捋了捋那花白的胡須,神情激動地說道:“國公爺,您這想法真是妙啊!
若真能讓現在列裝的火銃實現連發,那可就太厲害了呀。
這在咱大明的兵器史上,那也是能留下濃重一筆的大功績啊。
咱這就動手試試,爭取早日把這連發火銃給搗鼓出來,也好讓咱大明的軍威更盛呐!”
常遇春聞聽此言,仰頭哈哈大笑起來。
那笑聲在營帳中回蕩,透著無盡的暢快。
“好!有你們這話,老夫就放心了。
不過啊,這事兒可得秘密進行。
畢竟現在還沒個準兒呢,可不能走漏了風聲,讓旁人知曉了去。
萬一要是被那些心懷叵測之人知曉,從中作梗,那咱們這一番心血可就白費咯。”
眾人齊聲應道:“是,國公爺,咱們明白!”
於是火器院和常遇春組織的軍中工匠們,便熱火朝天地開始了連發火銃的改良研發。
營帳之中,白日裏是錘聲叮當,夜裏也是燈火通明。
眾人一心撲在這事兒上,都盼著早日能見到成果。
然而這研發之路,哪是那般順遂的,那可真是困難重重呀。
恰似那布滿荊棘的崎嶇山路,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還得提防著被紮得鮮血淋漓。
一日,工匠們正在營帳外的空地上測試那新改良的火銃,隻聽那“砰砰”幾聲過後,便是一陣青煙冒起。
緊接著火銃就啞了火,再怎麽擺弄也沒了動靜。
眾人皆是一愣,隨後急得額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冒。
他們圍著那出故障的火銃轉了一圈又一圈,卻也一時沒了主意。
常遇春聞訊趕來,那眉頭瞬間就皺成了個疙瘩,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他圍著那出故障的火銃轉了好幾圈,心裏那叫一個著急上火呀。
隻見常遇春暗自思忖道:“這可咋辦呢?
眼瞅著這都到了關鍵時候,卻出了這等岔子,莫不是這法子從一開始就錯了?
不行,絕不能就這麽放棄了!”
想來想去,常遇春覺得問題或許出在材料上,當下決定四處尋找更好的材料。
可這軍中現有的材料都試過了,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這可如何是好?
常遇春咬了咬牙一跺腳,決定不惜一切代價。
哪怕是親自進宮,也要向陛下請求支援。
常遇春進宮之時,朱元璋正在禦書房批閱奏章呢。
禦書房內燭火搖曳,朱元璋身著明黃的龍袍、頭戴冕旒。
他正端坐在那寬大的書桌後,手中握著朱筆。
時而沉思,時而落筆,神情專注至極。
常遇春進到殿內來,先是恭敬地行了個大禮,隨後一臉懇切地向朱元璋奏請道:“陛下,如今這火器改良,卡在了材料這一關呐。
臣等試過好些材料了,可都不理想。
那火銃連續射擊幾次就不行了呀,就跟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似的。
臣懇請陛下能下旨,調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幫忙找尋那合適的材料呀。
陛下您想啊,此乃關乎我大明邊防安危的大事。
若能改良成功,往後外敵來犯,我大明軍隊便可多幾分勝算,還望陛下恩準呐。”
朱元璋聽聞此言,放下手中的朱筆。
他微微皺眉,深邃的眼眸中透著幾分思索之色。
沉默了片刻後,朱元璋才開口說道:“鄂國公既有此等決心,咱自當支持。
這火器改良若真能成了,對我大明邊防那自是益處多多呀。
咱這大明的江山社稷,也能多幾分安穩。
等天一亮咱就下旨,著令各地配合你和火器院尋那材料便是。
你且放心去做吧,可莫要辜負了咱的期望啊。”
常遇春趕忙再次躬身,拜謝道:“多謝陛下隆恩,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望!”
說罷他這才緩緩退下,心裏算是踏實了些。
此時常遇春的腳步,也變得輕快了許多。
他趕忙回營去,繼續那火器改良之事了。
可沒成想,軍中卻還是有一些保守的將領,對常遇春的想法提出了質疑。
這天幾位將領聚在一塊,那為首的南雄侯趙庸,眉頭皺得緊緊的。
他一臉擔憂地勸說道:“國公爺,您這耗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去弄這新奇的武器,老夫覺得實在不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