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收徒

字數:5511   加入書籤

A+A-




    《快穿:倒黴炮灰掙命中,勿擾!》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聊啥呢?”
    湊熱鬧的村民叼著狗尾巴草,望著辦公室眼珠子滴溜轉,再瞅瞅端茶缸“噸噸噸”喝水的李建國。
    李建國白一眼:“你問我我問誰!”
    “上工不見你積極,聊八卦第一名。收上來的麥穗拖拉機碾得差不多,明天早晚開工,準備翻場。”
    那人問:“全村上陣?”
    隔壁回答:“田裏要搶種花生玉米呢,最多撥一半人,肯定得累個半死……”
    李建國:“累半死不早點回家睡覺?”
    “嘿嘿,不管咋說都得累,可八卦難得啊!蹲半天了,總要看看京都領導長啥樣吧。”
    麵前可是“紅旗轎車+京都領導。”
    裏麵沈裕跟陳何探討筆記內容,一堆村民特意蹲守,哪怕親人出來喚同樣擺手:“再等等。”
    “很快。”
    漫天雲霞,西方落日半遮,東側群山山腰逐漸出現一些瑰麗紫雲,夜幕降臨……
    農民望一眼天:“七點。”
    剛剛裏三層外三層的村民隻剩一小撮,家家戶戶有自己的活幹,等待的時間修繕屋頂編籮筐不香嗎?
    “還在裏麵啊?”
    聲音落地,村民瞧見周娟。
    周娟整理完東西,久久不見沈裕回家特意再趕到村頭。畢竟同住一村,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轟轟轟。”
    蜻蜓低飛,草葉茫茫,隱隱約約有拖拉機的聲音。
    拖拉機是公社配的,村裏隻有一台,平日裏一般載人運輸貨物,等到豐收季則負責碾壓新收麥穗,好用省力。
    “轟轟轟”聲音響,村民不知不覺聊到脫粒機。
    “據說一些富裕的縣有脫粒機,隻要把麥穗放到裏麵,麥粒跟秸稈自動分離,可神奇。可惜s縣機械廠沒有。”
    “不要太貪心。”
    “天天省力,要咱農民幹嘛?”
    周娟自帶小板凳聽著,偶爾瞅一眼紅旗轎車跟軍姿筆挺的警衛,和善笑笑。
    半晌,生拉硬推李建國到角落。
    位置距離眾人不算遠,可遮聲音,而不至於傳出離譜謠言。
    “大隊長,咋回事啊?”
    李建國瞅一眼兩眼發亮瞧著他們的村民,伸手指指天空,聲音細若蚊蠅:“周娟,應該是好事。”
    他頓一下暗示。
    “老領導一直問李毓製作新農具的細節,還說悟性這麽好的苗子咋不繼續讀書,浪費天賦。”
    “……”
    懂了。
    周娟明白李建國意思,裏麵的應該是看到新農具,覺得李毓不應該埋沒天賦的貴人。
    貴人好啊!
    思索間,門“哢嚓”一聲。
    周娟首先看到滿身隨意的李毓,再看看滿麵笑意的儒雅學者,貌似談得不錯。
    老者拍拍男生肩膀,而青年靜靜垂首傾聽。
    視野裏畫麵美好,剛剛犯困的村民瞬間精神抖擻,睜大眼睛直直瞧著陳何像要看出一朵花。
    而俊秀男生烏睫下一雙清透水墨瞳眸掃一圈,忽然一頓。
    眉眼舒展。
    “媽。”
    一聲媽,後麵的事宛若脫韁野馬再不受控製。
    周娟活半輩子,做夢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坐上紅旗轎車,於一眾村民震驚羨慕等等眼神下回家。
    摸著車座,再瞧窗外不停倒退的風景,一生最遠隻到隔壁村落且見識淺的婦女腦海一片空白。
    “拜師”、“天賦驚人”、“必成大器”、“京都”等等詞語傳到腦海都是“嗡嗡嗡”。
    周娟沉默片刻,忽然嘀咕。
    “出息了。”
    那一聲話很輕,偏偏惹得沈裕垂下眼簾,唇瓣笑意柔和。而陳何見多識廣,明白人的差異性隻當尋常。
    “嘀嘀嘀。”
    村道狹小,轎車行駛需注意,司機拐彎常常鳴笛,而與眾不同的聲音吸引兩側頑童追車,偶有摔倒的拍拍衣服起來再追……
    《快穿:倒黴炮灰掙命中,勿擾!》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小轎車,停車!”
    村尾院裏。
    一位年輕姑娘清掃院子,另一位搗鼓東西喂雞,白白胖胖的娃娃舉著菜葉高高興興追小兔……
    “別跑。”
    “樂樂慢點,別摔了!”
    歡聲笑語間院外響起“嘀嘀”聲。
    李明珠跟李珍珠不約而同朝外麵看一眼,再對視,摸不著頭腦,直到瞧見母親跟弟弟從車裏出來。
    姐妹倆:咋回事?
    下一刻,中山裝儒雅老者下車。
    陳何周身氣度跟村裏普通老人不同,大概是年年當領導給人一種有距離的和藹感,跟牛棚的學者相似。
    他手裏項目繁多,百忙裏抽空到s縣看看筆記撰寫者,事情結束得回研究所。
    因此,流程從簡。
    喝一杯拜師茶,贈見麵禮。
    師徒關係,定!
    當然,誰都清楚目前隻是簡單儀式,重點在於兩年後再見。
    “好好學習,我定期抽查。”
    “嗯。”
    陳何來得匆匆走得匆匆。警衛員壓低聲音在他耳畔說啥,他皺皺眉,簡單叮囑兩句,再把自己攜帶的書籍交給新鮮出爐的徒弟就得離開。
    “嘀嘀嘀。”
    黑夜裏車燈一拐彎消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沈裕一回頭,對上三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亮於夜幕繁星。
    “咿呀。”
    院門關上,雞圈裏母雞“咯咯咯”直叫,夏風帶著特有的燥意,家人三堂會審問問啥情況。
    沈裕把事情一五一十說出,得知農閑那段時間他畫一些設計圖而衛峰把他的筆記交給上級,京都的領導看重他的天賦特意收徒弟,且弄出個兩年約定。
    周娟暈乎乎的,一時間不知今夕何夕。
    咋說?
    走著走著忽然被天降餡餅砸腦門,而且是鑲金的餡餅。
    “媽,媽。”
    沈裕拍拍她肩膀,周娟總算回神。下一刻,忽然懊悔敲敲腦袋:“大領導的賞識耶,祖墳冒青煙,你咋弄出啥兩年期限呢?”
    周娟滿眼不讚同。
    李毓白白嫩嫩不是啥幹農活的能手,真靠自己怕吃飯都有問題,而今一條康莊大道擺眼前,居然拖兩年。
    雖說她舍不得兒子,可是前程跟那一點不舍相比孰輕孰重傻子都清楚。
    兩年,萬一毀約咋辦?
    周娟憂心忡忡,大城市有天賦的人跟河裏魚一樣,萬一那領導看到更優秀的人,後悔收李毓了……
    明明是喜事,一家人愁雲慘淡。
    沈裕幹脆轉移話題:“剛剛老師說筆記上的東西很有用,省裏嘉獎再過一段時間就到了。”
    “又有嘉獎?”
    果然,周娟眼睛噌一下亮了,小老太想著嘉獎裏大概有啥好東西,當然,要是沒有也沒事,畢竟餡餅砸家裏。
    因兩年不確定因素,周娟要求家人守口如瓶,而李明珠跟李珍珠明白事情重要性
    自是同意。
    “幺兒,明天到碾場看看吧。”
    “農民的娃,哪怕站得再高都得明白麥咋種,咋收,熱愛土地。”
    “嗯。”
    當晚,周娟準備豐盛的晚餐,劉高分到碾場,等到上菜才收工回家順便取出公社的窩窩頭,眾人閑聊家常。
    夜深,周娟睡前跟李明珠單獨說會兒話,沈裕出門喝水聽到啥“嫁妝”,裏麵隱隱有低泣。
    他回房,想著兩年約定的事。
    目前1976年7月,兩年時間正好變革完成,高考恢複,而市場經濟下家人順從時代潮流想幹啥情況明晰……
    最合適的時機。
    “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