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茉莉花

字數:3211   加入書籤

A+A-


    鏡子裏的女子,褪去了平日的幹練,多了幾分江南女子的溫婉。
    淡青色旗袍襯得她皮膚愈發白皙,老繡片的古韻與她本身的靈動融合在一起,仿佛從舊時光裏走出來的人。
    “真好看。”蘇木站在一旁,眼中滿是驚豔,他走上前,輕輕整理著她領口微微歪斜的繡片,指尖不經意觸到她的脖頸,徐佳瑩的臉頰瞬間泛起紅暈,像熟透的桃子。
    王師傅湊過來看了看,滿意地點點頭:“肩線正好,腰圍也合適,你看這繡片的位置,正好卡在視覺焦點上,既不突兀,又能讓人一眼注意到。”
    他又指著裙擺的雛菊繡片:“我特意把繡片往側麵挪了兩寸,你走路時,裙擺擺動,繡片會跟著動,像小雛菊在風裏晃,活靈活現。”
    徐佳瑩輕輕轉動身體,裙擺揚起細微的弧度,繡片果然如王師傅所說,仿佛有了生命。
    回到家時,姨婆正坐在院子裏的藤椅上摘菜。看到徐佳瑩穿著旗袍走來,她手中的菜籃“啪嗒”一聲掉在地上,青菜散了一地。
    “好看,太好看了,”姨婆快步走過來,拉著徐佳瑩的手,眼眶漸漸濕潤,“比你媽媽當年穿著還好看。你媽媽十八歲那年,也有一件淡青色的旗袍,是你外婆親手繡的領口,可惜後來搬家,箱子被雨水泡了,旗袍也毀了。”
    徐佳瑩蹲下身,幫姨婆撿散落的青菜,輕聲說:“要是媽媽還在,看到我穿這件旗袍,肯定也會很高興。”
    姨婆點點頭,從屋裏拿出一個舊木盒,裏麵裝著母親年輕時的照片。
    她翻出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的母親穿著淡青色旗袍,站在巷口的海棠樹下,笑容燦爛,領口的繡片與徐佳瑩旗袍上的蘭草繡片幾乎一模一樣。
    “你看,”姨婆指著照片,“你媽媽當時也戴著這對珍珠耳環,你們娘倆,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接下來的幾天,徐佳瑩時常穿著這件旗袍,在院子裏做自己的事。
    清晨,她會穿著旗袍坐在石凳上畫畫,陽光灑在她身上,旗袍的淡青色與海棠花的粉色相互映襯,畫麵格外美好。
    午後,她會穿著旗袍跟著蘇木去社區活動中心學書法,王老師看到她,笑著說:“穿旗袍寫書法,更有韻味了,你這字,都比以前更溫婉了。”
    蘇木則忙著整理這段時間的書法作品。
    他將自己寫的“寧靜致遠”“厚德載物”等楷書作品,用宣紙裱起來,掛在客廳的牆上;徐佳瑩寫的“春有百花秋有月”等行書作品,他也精心裝裱,掛在臥室的床頭。
    姨婆看著牆上的字帖,笑著說:“咱們家現在也有書香氣息了,以前你外婆在的時候,最喜歡看別人寫書法,要是她還在,肯定會跟你們一起學。”
    某個傍晚,夕陽將天空染成橘紅色,餘暉透過海棠樹葉,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姨婆坐在院子裏的藤椅上,看著牆上的字帖,忽然站起身,轉身走進閣樓。
    過了許久,她抱著一個暗紅色的琵琶走下來,琵琶的琴身泛著歲月的包漿,琴頭雕刻著精美的牡丹花紋,琴弦有些生鏽,但依舊能看出當年的精致。
    “這是你外婆年輕時的琵琶,”姨婆輕輕撫摸著琴身,指尖劃過琴弦,發出輕微的聲響,“我十七歲那年,跟著你外婆學彈琵琶,她總說,琵琶是最能表達心事的樂器,開心時彈,琴聲歡快,難過時彈,琴聲也跟著悲傷。後來我嫁人生子,忙著照顧家裏,就再也沒彈過,現在手都生了。”
    徐佳瑩放下手中的素描本,眼睛一亮:“姨婆,你彈一段給我們聽聽吧,我還從來沒聽過你彈琵琶呢。”
    姨婆猶豫了一下,低頭看著琵琶,輕聲說:“都幾十年沒彈了,怕彈不好,讓你們笑話。”
    蘇木走上前,幫姨婆把琵琶放在藤椅旁的石桌上,笑著說:“姨婆,我們就是想聽你彈,不管彈得怎麽樣,我們都喜歡。”
    姨婆點點頭,坐在藤椅上,將琵琶抱在懷裏,手指輕輕撥動琴弦。
    起初,琴聲有些生澀,甚至有些走調,像是許久未說話的人,突然開口,聲音帶著幾分沙啞。
    但漸漸地,姨婆的手指越來越靈活,手腕輕輕轉動,琴聲也變得流暢起來。
    她彈的是《茉莉花》,悠揚的琴聲在院子裏回蕩,像一股清泉,緩緩流過每個人的心田。
    徐佳瑩跟著琴聲,輕輕哼起了歌詞:“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她的聲音輕柔,與琵琶聲相互映襯,格外動聽。
    蘇木拿出手機,在網上搜索《茉莉花》的簡譜,找到後,他將手機放在石桌上,跟著簡譜,輕聲哼唱起來。
    雖然他沒有音樂基礎,偶爾會跑調,但哼唱得格外認真,眼神專注地看著手機屏幕,嘴角帶著淡淡的笑容。
    阿二原本蹲在牆頭上打盹,聽到琴聲和歌聲,立刻豎起耳朵,從牆頭上跳下來,走到徐佳瑩腳邊,蹭著她的褲腿,時不時“喵喵”叫兩聲,像是在附和。
    一場即興的家庭音樂會,就在院子裏悄然展開。
    姨婆彈著琵琶,徐佳瑩和蘇木唱著歌,阿二在一旁伴奏,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畫麵溫馨而美好。
    姨婆彈完《茉莉花》,手指在琴弦上停頓片刻,又彈起了《太湖美》。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紅菱哪,啊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悠揚的琴聲,仿佛將人帶到了太湖邊,看到了白帆點點、紅菱滿湖的美景。
    徐佳瑩和蘇木跟著哼唱,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投入,連巷口路過的鄰居,都停下腳步,站在院門外靜靜地聽著。
    鄰居李奶奶端著一碗剛煮好的綠豆糖水走過來,看到院子裏的景象,笑著說:“張阿婆,你們這是在開音樂會啊,琴聲真好聽,歌也唱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