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匠人係列
字數:3045 加入書籤
徐佳瑩抿了一口,茶香中帶著桂花的清甜,口感醇厚,格外爽口。
“林師傅,您做古琴多久了?”蘇木看著牆上掛著的半成品古琴,好奇地問。
林師傅歎了口氣,目光落在手中的粗陶茶杯上,像是在回憶過去:“我十六歲就跟著父親學做琴,到現在已經四十五年了。做古琴是個苦差事,急不得,一道工序都不能省。從選料、製坯、上漆到調音,最快也要一年才能做好一把琴,慢的話,要一年半才能完工。”
他指著牆角那塊看起來格外陳舊的杉木,“你看那塊老杉木,是我十年前從黃山一個老祠堂裏收來的,祠堂拆的時候,我特意去挑了幾塊幹透的梁木。”
“這木料要在通風幹燥的地方晾夠十年,讓裏麵的水分完全蒸發,才能用來做琴身。古琴講究‘聲由木出’,木料不好,哪怕後續工序做得再精細,音色也上不去,所以選料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說著,林師傅起身帶他們走進作坊。
作坊是一間朝南的屋子,采光很好,靠牆放著一張寬大的木桌,桌上鋪著藍色的絨布,上麵放著一把正在製作的古琴。
琴身已基本成型,呈黑色,琴麵上畫著淡淡的墨線,標記著徽位的位置。
林師傅正用細砂紙打磨琴麵,動作輕柔得像是在嗬護一件珍寶。
“這把琴叫‘仲尼式’,是最傳統的古琴樣式,從孔子時代就有了,”
林師傅拿起琴身,輕輕敲擊了一下琴麵,琴身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現在正在做‘灰胎’,就是用鹿角霜和生漆混合,調成糊狀,塗在琴身上。塗完後要放在陰幹室裏陰幹,陰幹後再用細砂紙打磨平整,這樣反複塗十幾次,琴身才能堅固耐用,音色也會更渾厚。”
徐佳瑩湊近琴身,仔細觀察,發現琴身上的灰胎細膩光滑,看不出絲毫塗抹的痕跡,就像是琴木本身的紋理。
“林師傅,塗灰胎的時候有什麽特別的講究嗎?”她問道,手指輕輕碰了碰琴麵,觸感溫潤,帶著一絲涼意。
林師傅笑著說:“講究可多了!首先鹿角霜要磨得細如麵粉,不能有顆粒,不然塗在琴身上會有疙瘩;生漆要選陳年的,越陳的生漆黏性越好,而且不容易開裂。”
“混合的時候,鹿角霜和生漆的比例要精準,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太稠了塗不開,太稀了掛不住;塗的時候要用牛角刮刀,一層一層薄薄地塗,不能塗太厚,不然陰幹的時候容易裂。”
“陰幹室的溫度要控製在二十度左右,濕度在百分之六十,太幹了灰胎會脆,太濕了會發黴。就這一道灰胎工序,就要花整整三個月時間,急不得。”
正說著,林師傅從牆上取下一把成品古琴。
這把琴的琴身呈深褐色,表麵泛著溫潤的光澤,琴麵上鑲嵌著十三顆螺鈿徽,從嶽山到龍齦依次排列,像是一串散落的珍珠。
琴尾係著紅色的琴穗,垂在琴身兩側,增添了幾分雅致。
“這把琴做好三年了,音色已經養得差不多了,你們聽聽。”林師傅坐在琴凳上,將古琴放在膝上,調整好坐姿,手指輕輕放在琴弦上,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撥動琴弦。
“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依次響起,琴聲清越悠揚,像是山澗清泉流過石頭,又像是林間鳥鳴在山穀中回蕩,在安靜的作坊裏慢慢散開,帶著一股能讓人靜下心來的力量。
林師傅閉上眼睛,手指在琴弦上靈活地跳躍,彈奏起了古琴名曲《平沙落雁》。
起初,琴聲舒緩柔和,像是夕陽下的湖麵,平靜無波。
漸漸的,琴聲變得輕快,像是大雁在空中盤旋,最後,琴聲又歸於平靜,像是大雁落在沙灘上,安然棲息。
徐佳瑩屏住呼吸,閉上眼睛,靜靜感受著琴聲。
她仿佛看到了江南的秋日黃昏,夕陽將湖麵染成金色,一群大雁排成“人”字,緩緩飛過湖麵,落在湖邊的沙灘上,偶爾發出幾聲輕鳴。
又仿佛看到了古鎮的清晨,薄霧籠罩著青石板路,一位老人坐在茶館裏,手撫古琴,琴聲隨著炊煙一起飄向遠方。
“太好聽了,”她睜開眼睛,眼中滿是驚歎,“這琴聲裏好像藏著故事,能讓人一下子靜下來,什麽煩惱都忘了。”
林師傅放下古琴,手指輕輕撫摸著琴弦,笑著說:“古琴講究‘弦與心合’,彈琴的人要用心去彈,聽琴的人也要用心去聽,才能聽懂琴聲裏的意境。以前的文人雅士,遇到煩心事,或者心裏有話想表達,就會彈彈琴,琴聲能解千愁,這就是古琴的魅力。”
“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太快,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聽琴,其實偶爾聽聽古琴,能讓人的心情平靜下來,找到內心的安寧。”他看著徐佳瑩和蘇木,眼神裏帶著一絲期盼。
“你們做傳統文化傳播,是件好事。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流行音樂,覺得古琴老氣,卻不知道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古琴,不僅音色好聽,還藏著很多文化故事,比如《高山流水》講的是知音難覓,《廣陵散》講的是俠義精神,這些都是咱們的文化寶藏。”
蘇木連忙說:“林師傅,我們想邀請您參與我們的‘匠心日記’係列短視頻,拍一拍您製作古琴的過程,從選料、製坯到上漆、調音,把每一道工序都記錄下來,讓更多人了解古琴製作工藝,您看行嗎?”
林師傅愣了一下,隨即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啊!隻要能讓更多人喜歡古琴,了解古琴製作的不容易,我願意配合。不過做琴的過程很枯燥,每天都是打磨、塗漆、陰幹,沒有什麽熱鬧的場麵,怕年輕人不願意看。”
“不會的,”徐佳瑩笑著說,“您選料時認真挑選每一塊木料的樣子,打磨時專注盯著琴麵的樣子,調音時仔細聽每一個音的樣子,這些‘慢下來’的細節,才是最動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