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江南三絕

字數:3105   加入書籤

A+A-


    徐佳瑩頓了頓,又繼續說。
    “現在很多人都在追求快節奏的生活,卻不知道‘慢’下來才能做好一件事。我們想把這些細節拍出來,讓大家知道,一把好琴背後,是匠人幾十年的堅守和耐心,這樣他們才會真正珍惜傳統工藝。”
    林師傅點點頭,眼中滿是認同:“你說得對,做手藝就是要‘慢’,要有耐心。我父親以前常說,‘慢工出細活’,做琴和做人一樣,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做出好東西。”
    “你們願意花時間拍這些細節,我特別高興,以後你們隨時來拍,我把做琴的每一步都給你們講清楚,哪怕是最基礎的刨木料,我也能給你們講出門道來。”
    不知不覺間,已到正午,陽光透過作坊的窗戶,在地上投下長長的影子。
    林師傅留他們在家吃飯,姨婆婉言謝絕:“不麻煩您了,我們還要回去準備下午的繡活,您下午還要做琴,也別耽誤了您的功夫。以後我們會常來拜訪您,向您請教古琴的知識。”
    離開古琴坊時,林師傅從屋裏拿出一張自己錄製的古琴CD,遞給徐佳瑩:“這是我去年彈的《平沙落雁》《高山流水》這些曲子,你們回去聽聽,感受一下不同古琴曲的意境,說不定能給你們的文創設計帶來靈感。”
    走在青石板路上,徐佳瑩小心翼翼地拿著CD,像是捧著一件稀世珍寶。
    “今天真是太值了!”她忍不住感歎,“林師傅不僅教了我們這麽多古琴知識,還願意參與咱們的‘匠心日記’,以後咱們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了。”
    蘇木點點頭,笑著說:“接下來,我們可以把蘇繡、緙絲、古琴這三種工藝結合起來,拍一個‘江南三絕’係列,第一期拍蘇繡,第二期拍緙絲,第三期拍古琴。”
    “最後再拍一期三者結合的創意視頻,比如用緙絲做琴囊,用蘇繡在琴囊上繡古琴圖案,這樣既能展示每種工藝的特色,又能體現它們之間的聯係。”
    回到姨婆小院,徐佳瑩迫不及待地從屋裏找出CD播放器,把林師傅送的CD放了進去。
    《平沙落雁》的旋律緩緩響起,清越的琴聲在院子裏散開,像是一層薄紗,輕輕籠罩著整個小院。
    阿二原本蹲在牆角打盹,聽到琴聲後立刻豎起耳朵,走到播放器旁,一動不動地聽著。
    姨婆坐在藤椅上,閉上眼睛,手指輕輕跟著旋律敲擊著石桌,嘴角帶著淡淡的笑意。
    蘇木搬來兩把藤椅,和徐佳瑩並肩坐下,兩人都沒有說話,隻是靜靜聽著,任由琴聲漫過耳畔,將午後的燥熱漸漸驅散。
    “以前總覺得古琴離我們很遠,今天才知道,它的聲音這麽有感染力,”徐佳瑩輕聲說,目光落在院子西側的臘梅種植區。
    泥土表麵已經冒出幾株嫩綠的芽尖,正頂著細小的露珠,在陽光下泛著光,徐佳瑩回到屋裏,拿出之前未繡完的蘭花繡片,又從青花瓷罐裏取出幾縷深綠色絲線。
    她坐在石桌旁,將繡繃固定在膝蓋上,拿起銀針,開始繡蘭花的葉片。
    “我想把今天聽到的琴音繡進花裏,”她一邊穿針一邊說,“用深綠繡葉片的脈絡,像琴聲的起伏,用淺綠繡葉片的邊緣,像琴聲的餘韻,這樣看到這朵蘭花,就能想起《平沙落雁》的旋律。”
    蘇木坐在一旁,幫她整理絲線,將不同深淺的綠色絲線分類放在瓷碟裏。
    他看著徐佳瑩專注的側臉,陽光落在她的發梢,鍍上一層金邊,針與線在她指間靈活穿梭,蘭花的輪廓漸漸清晰。
    “等你繡完,咱們把它縫在緙絲琴囊上,”蘇木忽然說,“沈師傅不是說要做緙絲琴囊嗎?用他織的緙絲做囊身,你繡的蘭花做裝飾,再送給林師傅,這樣蘇繡、緙絲、古琴就真的連在一起了。”
    徐佳瑩眼睛一亮,指尖的動作都加快了幾分:“這個主意好!到時候林師傅用著咱們做的琴囊,彈著他自己做的古琴,肯定特別有意義。”
    姨婆坐在藤椅上,看著兩人忙碌的身影,笑著拿起放在石桌上的老繡片。
    這是一塊民國時期的“琴棋書畫”繡片,上麵繡著一位女子坐在窗前撫琴,旁邊放著棋盤和書籍。
    “你們看,”姨婆將繡片遞給徐佳瑩,“以前的繡娘就喜歡把古琴繡在繡片上,現在你們把蘇繡、緙絲和古琴結合,也是在延續老祖宗的智慧。”
    徐佳瑩接過繡片,仔細看著上麵的古琴圖案,繡娘用“盤金繡”繡出琴身的輪廓,用“散套針”繡出琴弦的細膩,技法精湛,栩栩如生。
    “原來以前就有這樣的創意了,”她感歎道,“咱們現在做的,就是把老創意用新方式呈現出來,讓更多人看到。”
    傍晚時分,徐佳瑩終於繡完了蘭花的葉片,深綠與淺綠的絲線交織,層層疊疊,真的像極了《平沙落雁》中起伏的旋律。
    她把繡片舉起來,對著夕陽看,絲線在光線下泛著柔和的光澤,葉片的脈絡清晰可見。
    “真好看,”蘇木忍不住稱讚,“等明天去緙絲坊,咱們就跟沈師傅說琴囊的設計,讓他先織一塊素色的緙絲麵料,再把這個繡片縫上去。”
    晚飯時,三人還在聊著“江南三絕”係列的拍攝計劃。
    蘇木負責腳本撰寫和拍攝,徐佳瑩負責出鏡講解和文創設計,姨婆負責文化顧問,幫忙確認工藝細節和曆史背景。
    “咱們還要邀請方姨和陳教授來做嘉賓,”徐佳瑩說,“方姨懂現代傳播,能幫咱們優化視頻內容,陳教授懂江南文化,能給咱們講清楚每種工藝背後的曆史故事。”
    姨婆點點頭:“我明天就給方姨打電話,讓她有空來家裏坐坐,咱們一起商量商量。”
    晚飯後,徐佳瑩又把林師傅送的CD放進播放器,《高山流水》的旋律在院子裏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