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落定
字數:3223 加入書籤
                    王麗則推拉相機,拍下沿途老宅的門楣、窗欞、磚雕,打算作為新空間裝飾的參考素材。
    “這些細節太有味道了,咱們可以在新空間的門楣上雕上‘匠心傳承’四個字,呼應傳統工藝的主題。”
    大概走了十分鍾,陳默在一處不起眼的木門旁停下,門上掛著一塊褪色的木牌,上麵寫著“周宅”兩個字。
    他輕輕推開木門,一股混合著草木香和老木頭味的氣息撲麵而來。
    前院的地麵鋪著青石板,中間有一條鵝卵石鋪成的小徑,通向主廳,小徑兩側種著幾株芭蕉和竹子,葉片上還掛著清晨的露水。
    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子中央的百年桂花樹,樹幹粗壯,枝葉繁茂,像一把撐開的大傘。
    “這也太完美了!”王麗忍不住驚呼,舉起相機瘋狂拍攝,“前院可以擺上幾張木質桌椅,鋪上緙絲坐墊,客人在這裏喝咖啡、聊天;桂花樹周圍掛上風鈴和緙絲燈籠,晚上點亮肯定特別好看。”
    眾人跟著陳默走進中院的主廳,眼前的景象更是讓他們驚喜。
    八十平米的空間寬敞明亮,地麵鋪著木質地板,被歲月磨得光滑發亮,踩上去發出輕微的“咯吱”聲。
    兩側的“和合窗”保存完好,窗欞上雕著簡單的纏枝蓮紋,梁枋上沒有複雜的雕刻,卻透著古樸的質感。
    四個廂房分別在主廳兩側,每個廂房大概十五平米,正好可以做手工區和寵物區。
    “中院主廳做咖啡區和文創展示區,”
    蘇木拿出卷尺,一邊測量一邊畫草圖,“這裏放L型吧台,用老木頭做台麵,上麵鋪一塊緙絲桌布,那邊做文創展架,擺上咱們的緙絲項圈、蘇繡香囊、香丸。”
    “四個廂房,左邊兩個做蘇繡和緙絲體驗區,右邊兩個做製香體驗區和寵物區,正好夠用。”
    徐佳瑩則走到“和合窗”前,輕輕推開窗戶,後院的景象映入眼簾。
    三十平米的後院裏,一口老井位於中央,井欄上刻著模糊的文字,旁邊的小菜地種著青菜和薄荷,綠油油的一片,倉庫的門是木質的,上麵還掛著老式的銅鎖。
    “後院可以做戶外手工區,”她興奮地說,“老井旁邊擺上製香的石臼和竹篩,客人可以在這裏研磨香粉,小菜地保留著。”
    “種點桂花、薄荷,既能當裝飾,又能作為製香的原料;倉庫改成工具間和儲物間,放繡繃、織機這些設備。”
    陳默看著他們熱烈討論的樣子,笑著說:“周教授最看重的就是老宅的‘活態傳承’,你們不僅想保留建築原貌,還想在這裏傳播傳統工藝,他肯定會特別高興。”
    “我下午就跟他聯係,安排你們見麵詳談。另外,我認識幾位做老建築修複的工匠,他們手藝特別好,之前修複過網師園的部分建築,可以幫你們修複這裏的雕花窗欞和木質地板,保證既保留古韻,又符合現代安全標準。”
    接下來的三天,在陳默的帶領下,眾人開啟了“蘇州老建築深度探索之旅”,既是為了尋找更多設計靈感,也想更深入地了解這座古城的文化底蘊。
    第一天上午,他們去了不對外開放的“潘宅”。
    這座老宅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蘇州典型的“官宅”,規模宏大,有五進院落,保存最完整的是中院的“金磚鋪地”。
    “這種金磚不是金子做的,而是蘇州禦窯專門為皇宮燒製的方磚,”陳默蹲在地上,用手指輕輕撫摸磚麵。
    “一塊金磚要經過選土、練泥、製坯、燒製等二十九道工序,燒製時間長達一年,成本很高,以前隻有皇宮和王府才用,現在蘇州保存完好的金磚地麵已經很少了。”
    徐佳瑩也蹲下來,仔細觀察金磚的紋路:“磚麵特別細膩,摸起來像玉石一樣光滑,而且敲上去聲音很清脆。”
    她拿出速寫本,畫下金磚的紋路細節,旁邊標注:“可借鑒用於新空間的地麵裝飾,用相似紋理的仿古瓷磚,在咖啡區和手工區之間做過渡,既區分功能區,又保留傳統韻味。”
    王麗則用相機拍下金磚地麵的全景,打算在新空間的宣傳文案裏介紹這種傳統工藝:“很多客人可能不知道金磚的曆史,咱們可以在地麵貼小標牌,介紹金磚的製作工藝,增加文化氛圍。”
    下午,他們去了位於倉街的“張宅”。這座老宅的主人是清代的絲綢商人,以精美的木雕聞名。
    走進主廳,眾人立刻被梁枋和門楣上的木雕吸引,梁枋上雕著“八仙過海”的圖案,八位神仙的表情、服飾、法器都栩栩如生;門楣上雕著“百鳥朝鳳”。
    鳳凰的羽毛一層疊一層,細致得能看清每一根絨毛;窗欞上則雕著“纏枝蓮”“回紋”等吉祥紋樣,沒有一處重複。
    “這些木雕用的是‘深浮雕’和‘透雕’結合的技法,”陳默指著“百鳥朝鳳”木雕說,“工匠要先在木頭上畫出圖案,再用鑿子一點點鑿出輪廓,最後用刻刀細化細節,一件複雜的木雕需要一個工匠花三個月才能完成。
    可惜現在會這種技法的工匠已經很少了,張宅的木雕還是十年前請老手藝人修複過的。”
    王麗拿著相機,近距離拍攝木雕細節,連神仙衣服的褶皺、鳳凰的羽毛紋理都拍得清清楚楚:“太精致了!咱們可以在新空間的梁上掛一些小型的木雕裝飾,比如小鳳凰、小蓮花,延續這種傳統韻味。”
    徐佳瑩則拿出手機,拍下木雕的圖案,打算借鑒到蘇繡設計中:“這些‘八仙過海’‘百鳥朝鳳’的圖案,可以簡化後繡在窗簾或桌布上,既好看又有吉祥寓意。”
    第二天,他們去了位於平江路曆史街區的“吳宅”。
    這座老宅的特色是“水榭庭院”,前院有一個小池塘,池塘周圍種著荷花和柳樹,池塘上搭著一座木質小橋,橋邊還有一個水榭,擺放著幾張石桌石凳。
    “這種水榭庭院在蘇州老宅裏很常見,”陳默坐在水榭的石凳上,“夏天坐在水榭裏,吹著風,看著荷花,特別涼快;冬天可以在水榭裏煮茶,賞雪景,很有江南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