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井然有序進行
字數:3257 加入書籤
                    王麗感激地握住陳默的手:“太謝謝你了,陳默!要是沒有你,我們的‘傳統工藝現代生活空間’不可能這麽快有進展,你簡直是我們的‘貴人’。以後空間開業了,一定請你做榮譽顧問,每個月給你留專屬的體驗名額。”
    回到姨婆小院時,已是深夜。
    眾人坐在石桌旁,借著月光翻看白天拍攝的照片和畫的設計草圖,興奮地討論到淩晨。
    徐佳瑩拿出新空間的整體設計圖,上麵詳細標注了每個區域的功能、裝飾元素、工藝展示內容:
    前院:百年桂花樹下擺放6張木質桌椅,配緙絲坐墊;小徑兩側掛緙絲燈籠和風鈴;門口兩側放小型石獅子雕像。
    中院主廳:L型老木頭吧台,台麵鋪緙絲桌布;文創展架擺緙絲項圈、蘇繡香囊、香丸、傳統服飾複製品。
    牆麵掛江源的《江南工藝十二時辰》畫作和李宅傳統服飾的照片。
    中院廂房:左側1號廂房(蘇繡體驗區)放8個老竹子繡繃,配各色絲線和布料。
    左側2號廂房(緙絲體驗區)放2台小型緙絲織機,展示緙絲過程。
    右側1號廂房(製香體驗區)放石臼、竹篩、香粉、模具,牆上掛趙姨的老香方。
    右側2號廂房(寵物區)放寵物互動架、中草藥護理台,配藍印花布圍欄,繡小雛菊圖案。
    後院:老井旁放製香工具,小菜地種桂花、薄荷、艾草,倉庫改造成工具間,放繡繃、織機、備用布料。
    水榭(計劃後期改造)放4張石桌,用於戶外手工體驗和評彈表演。
    王麗則拿出新空間的運營計劃,詳細規劃了產品、活動和宣傳:
    產品:推出“工藝體驗套餐”(198元:蘇繡入門體驗+製香體驗+桂花拿鐵)、“寵物文創套餐”(298元:緙絲項圈DIY+中草藥香囊+寵物零食)、“傳統工藝禮盒”(包含蘇繡繡片、緙絲書簽、香丸、定勝糕);
    活動:每月舉辦1次“傳統工藝日”,邀請沈師傅、趙姨、李奶奶、李敏做講座和現場示範。
    每季度舉辦1次“江南工藝市集”,邀請蘇州本地的手藝人擺攤,節假日舉辦主題活動,比如端午節做香囊、中秋節做蘇式月餅。
    宣傳:與蘇州本地的旅遊博主、寵物博主合作,邀請他們來體驗並宣傳。
    在抖音、小紅書發布傳統工藝製作過程的短視頻,製作紙質宣傳冊,放在平江路的酒店、茶館、遊客中心。
    邢夢潔則補充了寵物區的細節:“和林姐合作推出3款中草藥寵物產品‘清熱香囊’(金銀花、菊花、薄荷)、‘驅蟲項圈’(艾葉、丁香、薄荷)、‘養胃零食’(南瓜、燕麥、山楂)。”
    “寵物區配備專業的護理人員,提供寵物梳毛、指甲修剪服務,設置‘寵物照片牆’,客人可以上傳寵物在空間裏的照片,增加互動性。”
    姨婆端來剛煮好的銀耳羹,放在石桌上:“你們年輕人做事有衝勁,又細心,肯定能把這個空間做好。我明天就去找張木匠,讓他給你們準備老木頭、老銅環,再幫你們淘點老竹繡繃,都是以前手藝人用的好東西,比新買的有味道。”
    徐佳瑩握住姨婆的手,眼眶有些濕潤:“謝謝姨婆,也謝謝大家。以前我總覺得傳承傳統工藝是一件很難的事,現在有這麽多人一起努力,我覺得特別有信心。”
    “這個空間不僅是一個商業項目,更是我們對江南文化的熱愛和堅守,我相信它會成為蘇州傳統工藝的‘新名片’。”
    月光漸漸爬上海棠樹梢,照亮了石桌上的設計圖和照片。
    呆膠布和阿二依偎在桌下,打著輕輕的鼾聲。遠處的評彈聲還在隱約回蕩,吳儂軟語的韻味與眾人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充滿希望與夢想的江南畫卷。
    接下來的日子裏,眾人加快了新空間的籌備進度:
    王麗負責與周教授溝通租賃細節,簽訂租賃合同,同時對接非遺中心,申請傳承資金;
    蘇木聯係陳默推薦的老工匠,確定老宅修複方案,重點修複雕花窗欞、木質地板和老井;
    徐佳瑩完善空間設計圖,聯係沈師傅定製緙絲桌布、窗簾,聯係江源創作大型壁畫,聯係周慧設計文創產品包裝。
    邢夢潔與林薇確定寵物文創產品的配方和生產,聯係蘇州的寵物博主,預約體驗和宣傳。
    陳默則幫忙聯係李敏,借傳統工藝手稿,同時對接蘇州大學的學生社團,計劃在空間開業後開展“傳統工藝進校園”活動。
    老工匠們很快就進駐鈕家巷老宅,開始修複工作。
    他們小心翼翼地拆下受損的窗欞,用傳統的榫卯結構重新拚接;用砂紙輕輕打磨木質地板,去除汙漬,再塗上特製的木蠟油,讓地板恢複原有的光澤;
    還清理了老井,更換了井欄,保證井水幹淨可用。
    “這些老建築就像老人一樣,需要細心嗬護,”老工匠張師傅一邊修複窗欞一邊說,“我們修複的時候,盡量用傳統工具和材料,保證修舊如舊,不破壞它的原有韻味。”
    徐佳瑩幾乎每天都去老宅,跟進修複進度,同時和工匠們溝通裝飾細節。
    她看著受損的窗欞一點點恢複原貌,看著木質地板重新變得光滑,看著老井重新煥發生機,心中滿是期待。
    “等修複完成,再裝上緙絲窗簾、掛上畫作,這裏就真的像一個‘傳統工藝的家’了。”
    王麗也順利與周教授簽訂了租賃合同,周教授不僅同意降低租金,還表示願意將自己收藏的部分傳統工藝書籍放在空間的展示區,供客人翻閱。
    “我租給你們,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這些老手藝能在這裏傳承下去,”周教授笑著說,“以後我有空,會常來看看,喝杯咖啡,看看年輕人學工藝,也算是老有所樂。”
    非遺中心也傳來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