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手藝人
字數:3042 加入書籤
                    “隻有讓設計師真正了解傳統工藝的細節,才能把工藝完美融入現代設計。”周慧說。
    徐佳瑩立刻去聯係手藝人,王麗則準備了茶水和李奶奶做的定勝糕,在中院主廳布置了臨時的交流區。
    不到一個小時,沈師傅背著織機零件、趙姨提著香材木箱、李奶奶拎著點心模具陸續趕來。
    “這位是沈師傅,緙絲非遺傳承人;這位是趙姨,擅長傳統製香;這位是李奶奶,蘇式點心製作高手。”徐佳瑩向設計團隊介紹道。
    林杉立刻拿出錄音筆:“今天主要想請教各位老師,傳統工藝在現代設計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還有哪些工藝細節是必須保留的。”
    沈師傅坐在織機旁,拿起一根金線:“緙絲的‘通經斷緯’是核心,你們設計緙絲產品時,一定要保證紋樣的完整性,不能為了追求現代感而破壞工藝的精髓。比如緙絲桌布,圖案可以簡化,但每一根緯線的走向都要符合‘斷緯’的邏輯。”
    他現場演示了梭子的穿梭方式,林杉和張萌湊近觀察,張萌還在速寫本上畫下梭子的軌跡:“我們設計緙絲項圈時,就用簡單的‘水紋’紋樣,保證每一段緯線都能體現‘通經斷緯’的工藝。”
    趙姨則打開香材木箱,取出當歸、薄荷、丁香等香料:“傳統製香講究‘君臣佐使’,比如‘蘭草香’,蘭草是君,薄荷是臣,丁香是佐,榆樹皮粉是使,這個配比不能亂。”
    “你們做香丸文創時,可以在包裝上標注香材和配比,再配上簡單的製香步驟,讓客人不僅能用,還能了解背後的文化。”
    林杉立刻在平板上記錄:“我們可以設計‘香方卡片’,正麵印香丸的圖案,背麵印趙姨的老香方和製香故事,做成可收藏的樣式。”
    李奶奶則拿出一套木質點心模具,上麵刻著“定勝”“福”“壽”等字樣:“蘇式點心的模具都是老輩人傳下來的,花紋有講究,你們做點心文創時,比如定勝糕的包裝盒,可以把模具的花紋印在上麵,再配上點心的曆史故事,既有傳統味,又有辨識度。”
    張萌接過模具,用手機拍下花紋:“我們可以做一套‘蘇式點心紋樣’的貼紙,包含定勝糕、玫瑰酥、桂花糕的模具花紋,搭配在禮盒裏,增加互動性。”
    交流結束後,設計團隊的思路更加清晰。林杉確定了空間的視覺主色調。
    以米白、淺青、深棕為主,分別對應緙絲麵料、蘇繡蘭草、木質建築,既清新又不失厚重,陳曦優化了空間動線,設計了“參觀動線”“體驗動線”“服務動線”三條獨立又關聯的路線,避免客人擁擠。
    張萌則確定了文創產品的三大係列,“蘭草緙絲係列”(項圈、書簽、抱枕)、“雙花香丸係列”(香丸、香囊、香插)、“蘇點紋樣係列”(包裝、貼紙、筆記本)。
    為了讓設計更貼合傳統工藝,周慧提議帶領團隊去拜訪沈師傅的緙絲坊、趙姨的製香工作室,近距離觀察工藝細節。
    在緙絲坊,林杉用微距鏡頭拍下梭子穿梭經線的瞬間,打算用在宣傳海報上,陳曦則測量了織機的尺寸,規劃手工體驗區的織機擺放位置。
    張萌則收集了緙絲的邊角料,研究如何拚接成文創產品的麵料。
    “這些邊角料的顏色和紋理都很特別,我們可以做成小型的緙絲繡片,搭配在筆記本或書簽上,既不浪費,又能展示工藝。”張萌說。
    在趙姨的製香工作室,團隊成員親手體驗了研磨香粉、揉製香丸的過程。
    林杉發現趙姨的研缽上有自然形成的紋路,立刻拍下照片:“這個紋路太有質感了,可以作為香丸包裝的底紋,比人工設計的更有溫度。”
    陳曦則注意到製香過程需要安靜的環境,提議將製香體驗區設在後院的廂房,遠離咖啡區的喧鬧:“這樣既能保證製香的氛圍,又能讓客人在體驗時感受到庭院的安靜。”
    從手藝人工作室回來後,設計團隊立刻投入到樣品製作中。
    他們在老宅的中院主廳搭起臨時工作台,徐佳瑩帶來了蘇繡絲線和繡繃,沈師傅送來緙絲邊角料,趙姨提供了香粉和模具,眾人分工合作,開始製作第一批融合傳統工藝的現代設計樣品。
    張萌負責製作緙絲書簽。
    她將緙絲邊角料剪成10厘米×15厘米的長方形,用縫紉機鎖邊,再在邊緣繡上簡單的雛菊圖案,最後穿上棉繩,一個精致的緙絲書簽就完成了。
    “你們看,這樣既保留了緙絲的質感,又簡化了工藝,適合批量生產。”張萌舉起書簽,陽光透過緙絲麵料,花紋顯得格外靈動。
    林杉則設計了香丸的包裝。他用米白色的卡紙做包裝盒,正麵印上趙姨研缽的紋路,中間用燙金工藝印上“雙花合香”四個字,背麵則印上香方和製香步驟。
    “這樣客人打開包裝,不僅能看到香丸,還能了解背後的故事,增加產品的文化附加值。”
    林杉將包裝好的香丸遞給趙姨,趙姨接過看了又看,笑著說:“這個包裝好,既簡潔又大方,把咱們製香的老手藝襯托得很有檔次。”
    陳曦則動手製作了簡易的空間模型。他用木板搭建出老宅的三進院落框架。
    再用不同顏色的卡紙剪出咖啡區、手工區、文創區的布局,最後在模型上貼上徐佳瑩畫的蘇繡窗簾、張萌設計的緙絲裝飾,一個立體的空間模型就完成了。
    “通過這個模型,咱們能更直觀地看到空間的整體效果,哪裏需要調整一目了然。”陳曦指著模型說,“比如前院的展架,我們可以再增加兩個,這樣能展示更多的工藝作品。”
    徐佳瑩和周慧則合作製作了蘇繡窗簾的樣品。她們用淺青色的真絲麵料做底布,繡上簡化的蘭草紋,針法采用“齊針”和“散套針”結合,既保證了紋樣的清晰,又節省了時間。
            
